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十年来小麦早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冬小麦的早熟品种中,存在着不同的发育类型,不同发育类型的早熟品种,早熟性的主要生育阶段不同。早熟性是复杂的遗传特性,除受控制春化与光照阶段发育快慢、时间长短的基因制约外,还受拔节到抽穗开花、抽穗开花到成熟这两大生育阶段的早熟的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了充分用地,渴望育出与水稻大豆等夏季作物季节矛盾小的早熟小麦品种.通过重新评价日本品种所具有的早熟遗传特性,把全国的小麦品种与品系的全生育期划分成播种至拔节、拔节至抽穗、抽穗至开花、开花至成熟四个时期,把生育时期短的各品种或品系集合起来,从育种上研究其能否达到早熟.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早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诸多研究表明:(1)温度和光周期是制约小麦抽穗和成熟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们通过Vrn基因和Ppd基因起作用,影响着穗分化的进程;(2)春化是冬性小麦品种抽穗结实的必经阶段,低温和短日照都可使春化完成,小麦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和生殖器官内激素的种类和水平有差异,茎尖玉米霉稀酮含量达到高峰标志着春化完成;(3)小麦早熟性遗传为部分显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抽穗期的主基因;(4)小麦早熟性决定于各个生育阶段的长短,  相似文献   

4.
诸多研究表明:(1)温度和光周期是制约小麦抽穗和成熟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们通过Vrn基因和Ppd基因起作用,影响着穗分化的进程;(2)春化是冬性小麦品种抽穗结实的必经阶段,低温和短日照都可使春化完成,小麦不同发育阶段营养和生殖器官内激素的种类和水平有差异,茎尖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达到高峰标志着春化完成;(3)小麦早熟性遗传为部分显性,染色体上有控制抽穗期的主基因;(4)小麦早熟性决定于各个生育阶段的长短,但主要是在二棱前期和后期.早熟高产育种应在最小营养生长期短及分蘖性强以保证穗数的基础上,力抓抽穗早或灌浆速度快这两条途径,以达到产量三因素乘积最大.  相似文献   

5.
对日本小麦品种,品系进行重新评价,发现它们具有早熟性。评价是把小麦生育期划分为播种—拨节、拨节—抽穗、抽穗—开花、开花—成熟四个阶段,把每个生育期短的品种、品系搜集进行育种、探讨早熟的可能性。对农林省推广品种及其系谱共296个品种、品系进行二年的田间调查,拔节、抽穗、开花、成熟期的结果为:同一抽穗期和同一成熟期的品种之间,拔节期和开花期有早有晚;在相同环境条件下四个生育期品种间有差异。拔节期或抽穗期和其后各生育期之间有高度的负相关关系。但是,选择无负相关关系、各生育期短的育种材料,假定即使配成的这些组合,重组成生育期短的遗传特性,也只能育成比农林61号早熟一周的品种,作者进一步考察了更早熟的育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播期对三江平原主栽水稻品种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播期试验对三江平原5个主栽水稻品种的主要生育时期、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播期推迟,品种生育期均明显缩短,且主要体现在出苗-拔节阶段生育天数的减少,拔节-抽穗、抽穗-成熟阶段变化不显著;播期推迟,出苗到抽穗天数减少,这与日均温度升高、日均光照时数减少有关;晚熟品种早播有利于获得高产;中早熟品种可以适当推迟播期,以求达到更高产量。  相似文献   

7.
小麦抽穗后生理发育时间的计算与生育期的预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采用每日热效应和基本灌浆期因子计算生长后期生理发育时间,并预测抽穗、开花和成熟等生育期。每日热效应是指受每日温度和品种温度敏感性影响的生育促进因子,其中温度效应用正弦函数来表达,而曲线的陡度用温度敏感性来调节。基本灌浆期因子是指小麦在最适条件下由灌浆至成熟所需的相对时间长短。通过调节品种的温度敏感性和基本灌浆期因子来统一不同小麦品种到达抽穗、开花和成熟的生理发育时间。结果表明,生理发育时间恒定的原  相似文献   

8.
前一报曾报道,将小麦品种(或品系)的全生育期分为播种—拔节(第1期)、拔节—抽穗(第2期)、抽穗—开花(第3期)及开花—成熟(第4期)4个生育期后,尽管把它们所具有的每个期间均短的遗传特性重组起来,也只比关东以西普及的小麦农林61号早熟1周.这表明要选育像大麦一样早熟10天—2周的小麦品种,仅仅运用日本小麦品种所具有的遗传特性是不能达到目的的.本研究为了明确小麦的改良要点,根据小麦和大麦早热性的差异(按前报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江苏冬麦区,早熟品种是能在5月15~20日成熟的品种,比早熟三号早熟3~5天,目前不可能培育更早熟的品种。早熟品种应选有耐寒性较好,拔节不太早,而后期发育快的品种。早熟品种应具有较好的综合抗性和较好的丰产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安徽省不同生态类型小麦在青海平安县夏繁自然加代的播期范围,于2013年在安徽省夏繁工作站(青海省平安县白家村,海拔为2 300m)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半冬偏冬小麦品种在3月20日前、半冬性小麦品种在3月30日前、半冬偏春性小麦品种在4月19日前、春性小麦品种在5月6日前、强春性小麦品种在5月20日前播种均能正常拔节抽穗,且能收获到成熟种子。在相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中,穗粒数对播期的响应一致,单株穗数、千粒重及株高对播期的响应不一致。根据供试品种的抽穗率及抽穗期推断出各品种冬性的强弱顺序为烟农19皖麦52(皖麦38、淮麦22、邯郸6172)济麦22泛麦5号偃展4110阿勃(CK)(扬麦158、宁麦13)。  相似文献   

11.
对早熟大麦品种选育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江苏冬麦区,早熟品种是能在5月15 ̄20日成熟的品种,比早熟三号早熟3 ̄5天,目前不可能培育更早熟的品种。早熟品种应选育耐寒性较好,拔节不太早,而后期发育快的品种。早熟品种应具有较好的综合抗性和较好的丰产性。  相似文献   

12.
在盐城沿海生态条件下,气象三要素(光、温、水)对大麦生育极为有利。全国大麦品种在本区适应性表现,二棱大麦早熟、产量籽粒品质比较稳定,宜啤酒大麦选用;多棱大麦穗大粒多,增产潜力大,饲料大麦,要求更高档次的产量可选用。来自全国各地的品种均能正常抽穗成熟,熟期随纬度(海拔)升高,复种指数降低而相应推迟。苗期生长习性,来自冬播大麦区域内品种,低纬春性型品种逐渐向中纬的半冬、冬性型过渡,越过冬播大麦区为限,均为春性型。  相似文献   

13.
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苏北东部沿海的大中农场 1960~ 1998年的大麦生长越冬阶段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 ,发现自 80年代以来 ,冬季气温上升明显 ,大麦生育进程超前 ,过早拔节冻害严重 ,据此提出 ,改种弱春性偏冬性品种代替春性较强的品种 ,适当推迟播期 ,合理运筹肥水及利用化控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以太谷核不育小麦为基础材料,通过轮回选择,多系杂交回交方法育成的6个春小麦特早熟种质资源的主要特征特性,其中TⅧ2─250—2较本地早熟品种早抽穗12d,早成熟近半月,较中熟类品种早成熟20d以上,确属少见。  相似文献   

15.
大麦生产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对苏北东部沿海的大中农场1960 ̄1998年的大麦生长越冬阶段的气象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自80年代以来,冬季气温上升明显,大麦生育进程超前,过早拔节冻害严重,据此提出,改种弱春性偏冬性品种代替春性料强的品种,适当推迟播期,运筹肥水及利用化控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西藏各地征集的26份青稞品种(品系)为材料,在西藏林芝地区春播种植,对苗期生长习性、叶片颜色、幼穗分化、田间总茎数、生育时期和成穗率的变化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同一播期、同一年内,在青稞的生长发育特性中。叶片颜色和叶片生长的角度发生变化,随着春性减弱叶片颜色逐渐变深绿色,叶片生长角度逐渐加大;春性强的品种(品系)分蘖少、幼穗分化的伸长期早、生育期短、成穗率高;随着冬性的增强,幼穗分化伸长期的主茎叶片数逐渐增多、生育期长、成穗率低;冬性比春性生态类型品种(品系)的主茎叶龄多1~2片叶;幼穗分化少一个分化时期;据此提出,在西藏林芝气候条件下,青稞的冬性、半冬性、春性品种(品系)春播都可以正常抽穗结实,都能获得良好的经济产量。  相似文献   

17.
暖冬气候条件下调整小麦播种期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通过分期播种的方法 ,对 3个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生育特征、穗分化进程及受冻害情况等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 ,春性越强的小麦品种 ,播种越早 ,越冬前发育速度越快 ,达到的幼穗发育阶段越高 ,越冬期间受冻越严重。以二棱期越冬 ,小麦受冻的危险较小。据此 ,提出了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安全播种期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早、中、晚熟红麻品种各2介配制不同类型的正反交组合15个,对红麻生育期的遗传规律进行研究。结论为:1)红麻F_1的生育期取决于晚亲,与相对早亲的熟性关系不明显。2)红麻生育日数对敏感型品种是动态的,现蕾的早晚不是取决于播种的早晚,而是取决于达到临界日长的时期。3)红麻生育期由两对主基因控制,aabb基因型为早熟类型,aaBB或AAbb为中熟,AABB为晚熟。除主基因外还有修饰基因起作用。4)红麻的现蕾可能存在着“积短日照差”或“积暗长”的原理,因而在较现蕾临界日长稍短的自然光照条件下分期播种,敏感型的早熟品种出现表面上的不敏感性。  相似文献   

19.
水稻不同生育阶段营养条件与抽穗期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2 a多点试验,研究了秧苗生长状态、本田营养条件(密度、肥料)及不同生育阶段营养条件变化对水稻抽穗期的影响.结果表明,移栽密度较大,或施肥较足,或秧苗生长状态较好,均能提早抽穗,其效应大小取决于营养环境的变化程度,秧苗期比本田期的效应更大.不同生育阶段营养条件的变化对抽穗期的影响不同,叶龄指数45%左右是水稻生长发育的一个转折期,在此之前抽穗期对营养条件的反应更敏感,且促进生长与促进发育一致,此后则对营养的敏感性降低,且促进生长不一定能促进发育,有时反而推迟发育.认为将感营养性(受营养生态影响而改变发育速度的特性)与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期并列("三性一期")描述水稻的生育特性更为合理,制种中更应重视亲本的感营养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育时期盐胁迫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442M-1,茶淀红、冬68,鲁麦6号,中国春、MY9094等6个耐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拔节,抽穗,开花3个生育期进行盐胁迫的生长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上述3个生育阶段中,盐胁迫对小麦产量均构成影响,认为对小麦成侏期的耐盐性鉴定评价以拔节期进行胁迫处理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