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调查,初步掌握了重庆市彭水县红花油茶品种资源状况。对多变西南红山茶和西南红山茶果实经济性状和主要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多变西南红山茶果径和单果重均较西南红山茶大,其单位面积冠幅平均产果量在0.09~0.80 kg/m~2,较西南红山茶单位面积冠幅平均产果量(1.8~2.9 kg/m~2)低。西南红山茶平均鲜出籽率较多变西南红山茶高26.7%,平均种仁含油率较多变西南红山茶约低10%。多变西南红山茶生物活性物质角鲨烯平均为129.8 mg/kg,西南红山茶平均为170.0 mg/kg,分别较普通油茶高61.1%和110.9%;多变西南红山茶β-谷甾醇平均值为150.0 mg/kg,西南红山茶平均值为314.6 mg/kg,分别较普通油茶高18.9%和149.3%;多变西南红山茶和普通油茶的维生素E含量差异不大,西南红山茶维生素E含量较普通油茶偏低。  相似文献   

2.
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是多个油茶物种的分布中心,为发展其油茶产业,对其特色油茶物种怒江山茶和西南红山茶的经济性状及其茶油的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怒江山茶果型和种粒较小,平均果重5.0 g,籽千粒重640.9 g,籽含油率32.3%,冠幅产果量和产油量分别为455.8 g/m2和62.0 g/m2,综合经济性状良好;西南红山茶平均果重10.87 g,籽千粒重899.7 g,籽含油率27.7%,冠幅产果量和产油量为406.7 g/m2和37.3 g/m2,具有较好的经济性状。2种油茶的种仁含油率和不饱和酸分别为,怒江山茶54.0%和87.32%,西南红山茶49.3%和87.29%。本研究表明两种油茶物种可作为贵州西部高海拔地区发展油茶产业的首选树种,并有着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在油茶物种资源调查过程中,自去年发现小黄花茶后,我们在黔东南州的雷公山东南部又发现了一种兼具观赏和经济价值的油茶新种,经中山大学张宏达教授近期鉴定,定名为长柱红山茶Camellia longistyla Chang sp.nov.并把它归入山茶亚属(Camellia)红山茶组(Camellia)滇山茶亚组(Reliculata)毛蕊系(villosa)之下的一个新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大花红山茶这一珍贵的树种资源,对其不同的人工繁殖方法进行了探讨,并重点摸索了用大花红山茶接穗与普通油茶大砧进行嵌合枝接的技术,文章介绍了大花红山茶大砧撕皮嵌合枝接的操作方法和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怀化地区在选择油茶优良单株的同时,也选择新的种质资源,经过8年的观察,在通道县终于发掘出了光果红山茶亚组中的一个新种,1987年2月经中山大学生物系张宏达教授鉴定为假多齿红山茶,共同以Camellia apolyodonta Changet Q.M.Chen命名。  相似文献   

6.
我们分别于1980年9月和1981年2、3月对盐边县国胜、红宝两公社进行油茶果期和花期调查。机械抽样每隔500米布设了10×10平方米的调查样点122个。采制了几十号油茶腊叶标本。同期进行了标本整理、鉴定、制作。1983年12月中山大学生物系主任张宏达老教授鉴定,定名栓皮红山茶C amellia Phelloderma Chang et ye, sp, non、百灵山红山茶C·bailinshanica Chang f Ye n, sp、竹叶红山茶C·bambusifaleaChang f Ye sp, nor、康滇红山茶C·huigna Chene et Ye, N, sp、胡氏山红茶C·Huiana Chang et Ye, sp, nor等五个油茶新种。  相似文献   

7.
2个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特性日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油茶近缘种高光效种质资源,从而为培育油茶新品种提供优质材料,以2个普通油茶品种(‘湘林1’与‘湘林97’)和6个近缘种(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浙江红山茶、溆浦大红山茶、攸县油茶、滇山茶)为试验材料,对其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水分利用效率等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观测结果表明:滇山茶、攸县油茶、越南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和‘湘林1’与‘湘林97’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亦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而其胞间CO2浓度却呈“V”型曲线的变化趋势;浙江红山茶和溆浦大红山茶的净光合速率均呈“双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其气孔导度呈“平稳”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胞间CO2浓度呈“W”型曲线的变化趋势,蒸腾速率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说明其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气孔导度与水分利用效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5个光合参数中提取了特征根>1的主成分2个,其累计贡献率为83.545%;主成分1(F1)中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主成分(F2)中蒸腾速率的累计正向贡献率最多;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可知,2个普通油茶品种及6个近缘种的光合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油茶‘湘林1’>滇山茶>油茶‘湘林97’>攸县油茶>博白大果油茶>越南油茶>溆浦大红山茶>浙江红山茶。  相似文献   

8.
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对油茶种质资源加以利用,于10月份使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定植于广西南宁的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和南荣油茶共6个油茶物种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物种光合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普通油茶光合效率最高,日平均净光合速率达到7.24μmol.m-2s-1,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小的宛田红花油茶光合速率仅为普通油茶的51.52%,日平均净光合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普通油茶、香花油茶、博白大果油茶、广宁红花油茶、日本红山茶、宛田红花油茶。在模拟光辐射条件下,6个油茶物种最大净光合速率在8.4~10.5μmol.m-2s-1之间,普通油茶最高,宛田红花油茶最低;普通油茶的光补偿点仅为15.50μmol.m-2s-1,利用弱光的能力最强;香花油茶的光饱和点为499.7μmol.m-2s-1,利用强光的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张氏红山茶 Camellia changii 是新兴的山茶属珍稀种质资源,在茶花杂交育种方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为建立鉴定张氏红山茶杂交后代的方法,本研究采用 SSR 标记技术,对以张氏红山茶为亲本的杂交后代以及所有杂交组合的亲本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结果显示:张氏红山茶和博白大果油茶杂交后代仅有母本特征带,推测其有可能是自交种;张氏红山茶和超级南天武士的杂交后代出现了父母本均没有的条带,显示可能有外来血缘;其余组合杂交 F1代均包含了父母本的特征带,从而表明杂交是成功的。从本研究结果看,应用 SSR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方便地对杂交后代的真实性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10.
以2~10年生广宁红山茶(Camellia semiserrata)以及4年生高州油茶作砧木嫁接广宁红山茶优树半木质化接穗,研究砧木品种、年龄、粗度,接穗来源、粗度、芽数、有无顶芽几个因素对嫔接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82.61%,10年生广宁红山茶砧木平均成活率在50%以上,平均抽梢长度为6.24cm。种内嫁接,砧木年龄10a左右,接口粗度4cm以下成活率较高。选择广宁来源,直径0.5cm,带顶芽并保留有2~3个芽的接穗嫁接效果好。  相似文献   

11.
红花油茶嫁接苗木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给红花油茶嫁接育苗生产技术与苗木分级标准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对红花油茶1年生嫁接苗各形态生长指标值进行了测定,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了10个红花油茶嫁接苗的苗木质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红花油茶嫁接苗木各形态生长性状指标间的差异明显,各品种间的苗高、成活率、叶片数、一级侧根粗的变化幅度较大,各生长性状指标的相关性显著,多齿红山茶、大茅山、大果红山茶及厚叶红山茶嫁接苗的成活率较高;一级侧根粗、主根粗、地径与成活率等指标在红花油茶苗木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据决定地位。还采用因子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及回归法分析得出了10个红花油茶品种嫁接苗木质量的优劣顺序。  相似文献   

12.
许多年来,植物病理学家就已经知道山茶属Camllia若干树种易感染上由围小丛壳Glomerella cingulata这种真菌引起的顶死。这些易感病的树种有:红山茶C. japonica、茶梅C. sasanqua,冬红山茶C. hiemalis,滇山茶C. reticulata以及油茶C.oleifera。 1980年,10粒金茶花C. chrysantha种子从中国  相似文献   

13.
7种油茶花粉数量及花粉萌发率的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以普通油茶、红皮糙果茶、博白大果、茶梨、越南油茶、大花红山茶和攸县油茶的花粉为材料,研究了花药内花粉数量和花粉离体培养萌发率.结果表明:7种油茶的单花药花粉平均数量分别为2 498、3 503.7、9 441.3、3 331.3、8 397.7、3 985.7、3 141.3粒,普通油茶、红皮糙果茶、博白大果和茶梨的花粉在10 g·L-1琼脂+0.1 g·L-1硼酸+10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分别为59.4%、56.3%、92.7%、95.3%;越南油茶、大花红山茶和攸县油茶的花粉在10 g·L-1琼脂+0.1 g·L-1硼酸+50 g·L-1蔗糖的培养基上萌发率最高,萌发率分别为39.6%、62.1%、72.1%.  相似文献   

14.
采用L16(43)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影响张氏红山茶嫁接成活率的砧木种类、嫁接方法和嫁接时间等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砧木种类和嫁接方法是影响张氏红山茶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子;3个因子不同水平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各有差异;以油茶大砧或红露珍做为砧木,采用皮接法嫁接张氏红山茶,全年均可嫁接,且其嫁接成活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嫁接成活率,增加苗木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苗木 培育批量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山茶属砧木种类、存储时间、嫁接时间、种植环境(温室大棚和大田阴 棚,单一基质和混合基质)等不同嫁接处理的杜鹃红山茶嫁接扩繁试验,运用多重比较对嫁接成活率进 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树种砧木杜鹃红山茶嫁接成活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油茶(C. oleifera)幼 嫩芽苗和高州油茶(C. gauchowensis)嫁接成活率显著高于攸县油茶(C. yuhsienensis)幼嫩芽苗和广宁红 山茶(C. semiserrata)营养袋苗,高州油茶半木质化的芽苗砧和芽苗根砧嫁接成活率也显著高于油茶和攸 县油茶幼嫩芽苗;同种树种的芽苗根砧和芽苗砧嫁接,5 月和9 月嫁接的成活率影响不显著;随取随用砧 木比存储砧木,砂壤土基质比混合基质(体积比为50% 砂壤土+50% 泥炭土),温室大棚比大田阴棚的嫁 接成活率高。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以高州油茶半木质化芽苗砧为砧木嫁接杜鹃红山茶,种植在室内大棚 的砂壤土基质中,嫁接成活率最高可达90.1%,且砧木利用率提高一倍,节约了砧木资源,可在生产中推 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油茶大砧高接换种杜鹃红山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通过对油茶大砧高接换种杜鹃红山茶的育苗栽培技术研究,总结出一套备砧、嫁接和接后管理等较为完善的高接换种技术.该技术能加速杜鹃红山荼良种繁育,提高苗木质量,可在生产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7.
杜鹃红山茶嫁接繁殖试验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杜鹃红山茶(Camellia azalea)属山茶科山茶属,只在阳春境内有零星分布。其花期长,花大色鲜,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和经济价值。作者对杜鹃红山茶进行了嫁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用油茶作砧木嫁接杜鹃红山茶,其嫁接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试验砧木;接穗以营养充足带顶芽的枝条效果好;10,11月嫁接成活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18.
腾冲红花油茶(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 f.Simplex Sealy.)又叫红花油茶,红山茶,在花卉观赏方面有其特殊的意义。驰名中外的“云南山茶”就是“腾冲红花油茶”经过长期人工选育出来的。“云南山茶”现有的108个品种中有三四十个,如:“卷瓣蝶翅”、“桃红绣球”、“玉狮子”等名贵新品种就是近年来直接从“腾冲红花油茶”的天然类群中挑选出来的。腾冲红花油茶主要是自然起源,解放前  相似文献   

19.
为了选育出西南红山茶Camellia pitardii优良品种,2013年9月对贵州省盘县现有自然分布的西南红山茶目测达到冠幅单位面积产果1 kg·m~(-2)左右的89株单株的果实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西南红山茶各单株果实产量的变异度大,其单株质量、果高、果径、果皮厚、籽粒数、籽粒质量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按照种仁含油率45%以上、冠幅单位面积产果2 kg·m~(-2)以上、鲜出籽率在35%以上的标准进行筛选评价,89个单株中有3号、6号、13号等22个单株为优良单株。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山茶属普通油茶、小果油茶、多齿红山茶、越南油茶、广宁红花油茶和博白大果茶等6个物种的蒸腾速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其年变化、季节变化和日变化以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筛选出了影响蒸腾速率的主导因子,建立了经验公式,为合理拟订营林技术措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