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乳是婴幼儿的最佳食品,而婴幼儿配方乳粉则是他们的第二选择。母乳脂肪中的脂肪酸含有大量棕榈酸,主要酯化在甘油三酯的sn-2位上,而植物油与牛乳脂肪中的棕榈酸主要酯化在sn-1位和sn-3位上。在配方乳粉中加入OPO结构脂肪,可以使其在脂肪酸位置上模拟母乳脂肪,促进婴幼儿对脂肪的吸收。通过微胶囊技术将脂肪酸微胶囊化,可保证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营养质量和安全性,对配方乳粉中脂肪酸的微胶囊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提高配方乳粉中脂肪酸的稳定性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婴儿配方奶粉脂肪母乳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乳化”是婴儿配方奶粉一直追求的理想目标。在此目标引导下,婴儿方奶粉的母乳化进程也逐渐由宏观走向微观。婴儿对母乳脂肪的消化吸收比婴儿方奶粉高,不仅取决于脂肪酸的含量,还与母乳中所含的种类、在甘油三酯中的位置分布,脂肪酶、乳状液状态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主要探讨模仿母乳脂肪的结构和组成,使婴儿配方奶粉中富含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研究表明,添加了1,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的婴儿配方粉,能够促进婴幼儿对脂肪酸和钙的吸收,有效降低其便秘的发生率,促进婴儿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3.
在婴幼儿配方乳粉中加入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OPO),可最大程度使乳粉中的脂肪酸接近母乳。OPO具有促进婴幼儿对钙和脂肪的吸收、减轻便秘等强大的生理作用,所以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综述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中OPO的功能与检测方法,旨在为开发、研究OPO的营养价值与检测方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一种气相色谱测定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甘油三酯Sn-2位脂肪酸的方法。采用乙醚石油醚方法提取奶粉中的脂肪,猪胰脂酶水解甘油三酯中的1,3位脂肪酸,得到Sn-2单甘酯,通过氨基固相萃取柱分离出Sn-2单甘酯,甲酯化衍生后,再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加标回收率在81.85%~88.9%,相对标准偏差为2.13%,回收率和重现性满足检测要求。用NH2固相萃取柱法(SPE)代替传统的薄层色谱法(TLC)分离单甘酯,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Sn-2位脂肪酸。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方品种猪肌肉脂肪酸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经荣斌 《猪业科学》2012,29(11):126-127
脂肪酸是构成脂肪的重要化学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芳香物质或芳香物质载体。脂肪酸可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前者包括豆蔻酸(C14:0)、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月桂酸(C12:0)、十五碳正烷酸(C15:0)、十七碳正烷酸(C17:0);后者包括棕榈油酸(C16:1)、油酸(C18:1)、亚油酸(C18:2)、亚麻酸(C18:3)、花生二烯酸(C20:2)、花生四烯酸(C20:4)、20碳五烯酸(C20:5)等。国内对猪肌肉脂肪酸的测定,饱和脂肪酸主要测定豆蔻酸(14:0)、棕榈酸(16:0)和硬脂酸(18:0);不饱和  相似文献   

6.
母乳可为婴幼儿提供人生最初阶段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人乳脂替代品实质上是婴幼儿配方奶粉专用的一类食用油脂及其制品,普通婴幼儿配方奶粉主要以牛乳为原料,虽然牛乳脂肪酸组成与人乳脂肪酸相近,但其脂肪酸结构与人乳存在差异。在介绍人乳脂肪的组成结构特点、营养特性以及婴幼儿对脂肪消化吸收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综述近年来人乳脂替代品的母乳化进程及制备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人乳脂替代品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在为开发脂肪方面更接近母乳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胰脂酶专一水解掉牛乳脂肪甘油三酯sn-1和sn-3位置上的脂肪酸得到sn-2单甘油酯和游离脂肪酸,再通过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分离出sn-2位单甘油酯,甲酯化后,用GC-MS对sn-2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夏季牛乳脂肪sn-2位脂肪酸主要有六种,分别为:月桂酸2.57%、豆蔻酸7.68%、棕榈酸34.74%、亚油酸11.56%、油酸22.53%、硬酯酸15.21%.  相似文献   

8.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也是婴幼儿配方乳粉(infant formula,IF)开发的金标准。精准模拟母乳的营养组分,是实现IF产品提升的一种重要手段。为更好模拟母乳脂质,依据已报道的母乳数据开发了新一代IF,然后对比分析母乳和新一代IF中总脂肪酸和sn-2脂肪酸与母乳的相似性。结果表明:新一代IF和母乳在总脂肪酸和sn-2脂肪酸组成上具有高度相似性(相似性系数分别为>85%和>70%),表明新一代IF实现了对母乳总脂肪酸和sn-2脂肪酸的高度模拟。  相似文献   

9.
本刊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日前要求,各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有关强制性国家标准,进一步规范婴幼儿配方粉产品标签的标示内容。婴幼儿配方粉的标签必须标注以下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热量,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犤包括微量元素犦),净含量,制造者的名称和地址,产品标准号,生产日期,保质期,食用方法,贮藏方法,适宜人群。婴儿配方粉标签上还应标明“婴儿最理想的食品是母乳,在母乳不足或无母乳时可食用本产品”。适宜0~12个月婴儿食用的婴儿配方粉,必须标明“6个月以上婴儿食用本产品时,…  相似文献   

10.
对鲈鲤肌肉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鲈鲤肌肉中含有7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有3种,不饱和脂肪酸有4种。3种饱和脂肪酸(SFA)总量为28.22%,4种不饱和脂肪酸(UFA)为71.75%,以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C18∶1含量最高,为44.28%。鲈鲤鱼体肌肉脂肪酸主要由油酸C18∶1、棕榈酸C16∶0、亚油酸C18∶2和棕榈油酸C16∶14种脂肪酸组成,这4种脂肪酸质量分数总和占脂肪酸总质量分数的93.58%。鲈鲤肌肉脂肪酸种类组成与其它几种淡水鱼类比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1.
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又名结构油脂OPO,是一种特殊的脂肪酸分子结构,其可作为母乳脂肪替代物之一.目前,企业在检测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方面多采用的是企业非标方法,而在采用非标方法之前,一般需对该检测方法进行方法确认,而组分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是方法确认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采用气相色谱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牛杂交后代(GBF1牛)和云岭牛肌内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试验选择了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10个肉样冻存,以脂肪酸组成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测定了GBF1牛肉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GBF1牛西冷、尾龙扒、针扒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P0.05),11个部位肉脂肪含量平均值也显著低于云岭牛(P0.05)。GBF1牛肉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十五烷酸(C15∶0)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P0.06),总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低9.30%。GBF1牛肉脂肪棕榈油酸(C16∶1)含量极显著高于云岭牛(P0.01),油酸(C18∶1n9c)含量高于云岭牛,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高7.94%。GBF1牛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比云岭牛稍高(0.8%),各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比云岭牛稍高,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GBF1牛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云岭牛,脂肪酸组成比例优于云岭牛,杂交牛肉中脂肪含量显著降低,脂肪酸组成明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回溯大量文献,对奶牛日粮脂肪添加研究进行了概述,并对近年来针对棕榈酸(C16:0)、硬脂酸(C18:0)和油酸(C18:1)的部分研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综述.此外,本文还概述了乳脂抑制的研究发展史,并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给出了脂肪添加的相关建议,以期引起奶牛营养工作者对日粮中脂肪酸指标的重视,同时给实际生产工作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市售主要品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脂肪酸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并与母乳脂肪酸组成进行对比,通过分析其脂肪酸来源的配料组成,归纳分析应用于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油脂配方的特点及优化方向,为今后调整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油脂配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蛋白质、脂肪及碳水化合物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设计一直以母乳作为黄金标准。随着检测分析技术和方法的提高和人们对母乳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对这些物质的生物学功能的理解不断加深,人们正在通过调整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种类、来源和比例,提高婴幼儿配方乳粉的营养和生物学功能作用,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母乳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冬季绵羊初乳和常乳中70种C4-C24脂肪酸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初乳中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C14-C16直链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常乳,而C4-C12、C18及C15-C17支链饱和脂肪酸含量却低于常乳。绵羊品种对于其乳中脂肪酸分布无影响。产羔后1~2d即初乳形成时,乳中脂肪酸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在泌乳第6天,乳中脂肪含量持续升高,而在此之后的第60天内乳脂肪含量上升缓慢。这与推荐大家在绵羊泌乳后6~8d食用羊奶的建议一致。与常乳相比,初乳中棕榈酸和豆蔻酸含量偏高,表明初乳的脂肪酸组成可以满足羔羊生长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简讯     
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根据我国科学家的报道,牦牛乳中的主要脂肪酸成分主要是C16∶0,C18∶1,C18∶0和C14∶0。在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丰富,油酸是含量最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牦牛乳中含有35.2%的中链脂肪酸。牦牛乳中的共轭亚油酸成分可能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种类、牧草以及饮食中C18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18.
母乳被公认为婴儿营养的“黄金”标准和婴儿的最佳食物,由于母乳中多种生物活性成分的存在,使其为婴幼儿提供除营养外的其他益处,如免疫保护。本文综述母乳活性成分乳铁蛋白、母乳低聚糖、核苷酸、1,3-二油酸-2-棕榈酸甘油三酯和益生菌对婴儿免疫健康的影响,同时对市售11 个产品的婴儿配方乳粉可选择性成分进行分析,为婴儿配方乳粉可选择性成分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研究肉兔肌肉组织、皮下结缔组织和肠系膜组织中的脂肪酸组成,先用索氏提取法和氯仿-甲醇法从肉兔脂肪组织中提取油脂,继而进行酸法和碱法甲酯化,经气相色谱技术,对其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氯仿-甲醇法提取,碱法甲酯化法处理的效果最好。以塞北兔为研究对象,采用这种方案对油脂进行处理,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和气质联用仪对脂肪酸组成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肉兔肌肉间脂肪由12种脂肪酸组成,其中4种饱和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为27.30%;4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为24.02%;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9,12-C18:2含量最高,为26.06%;P:S值为0.88。皮下结缔组织脂肪由13种脂肪酸组成,其中4种饱和脂肪酸中C16:0含量最高,为26.75%;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为29.07%;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9,12-C18:2含量最高,为21.99%;P:S值为0.75。肠系膜脂肪由21种脂肪酸组成,其中7种饱和脂肪酸中C18:0含量最高,为25.47%,7种单不饱和脂肪酸中C18:1含量最高,为26.25%,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中9,12-C18:2含量最高,为27.52;P:S值为0.99。肌肉间、皮下和肠系膜上脂肪酸组成种类和含量有差异。肠系膜内脂肪酸种类最多,肌肉间较少。P:S比值肠系膜组织最高,皮下结缔组织最低。  相似文献   

20.
《饲料工业》2017,(11):41-45
文章运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质谱联用仪对来自国内11个省份的171份油脂样品,包括豆油、猪油、禽油、鱼油和反刍动物用脂肪粉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动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都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反刍动物用脂肪粉主要为棕榈酸。同种油脂不同来源,脂肪酸组成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猪油和禽油,说明市场上饲用油脂的质量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