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陕西棉蚜抗药性发展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测定了氯氰菊酯、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久铲磷、灭多威、吡虫啉、烟碱等8种杀虫剂对陕西棉蚜的毒力,并与1994,1995年测定结果比较,结果表明,陕西棉蚜对氯氰菊酯的抗药性发展很快抗性倍数已达884.19的极高抗水平,对有机磷农药的抗药性发展比较平缓,抗性倍数为0.83 ̄11.36,处于中低水平;对灭多威的抗经性发展呈下降趋势,抗性倍数为16.60,在供试药剂中,吡虫啉的相对毒力最高,LD  相似文献   

2.
2004—2007年间,测定了氧化乐果、灭多威、吡虫啉和啶虫脒等杀虫剂对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的毒力。与敏感基线比较,河北省各地棉蚜对灭多威的抗药性始终处于中、高抗水平,抗性倍数最高达94.04倍;对氧化乐果的抗药性发展较快,但基本仍处于中、低抗水平,其抗性倍数为2.15~20.76;河北省各地棉蚜种群对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啶虫脒的抗药性差异波动较大,对啶虫脒的差异最大可达25.83倍。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灭多威、吡虫啉、烟碱等 9种杀虫剂对北疆棉蚜的毒力 ,并与 1988年的测定结果比较表明 ,北疆棉蚜对各类药剂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发展较为缓慢 ,抗性倍数为 0 .3~ 6 .8,处于敏感和低抗水平 ;对溴氰菊酯处于高抗水平 ,抗性倍数达 118.2 ;对氯氰菊酯处于低抗水平 ;对灭多威的抗性发展较快 ,抗性倍数上升至 15 .9。在供试药剂中吡虫啉的毒力最高 (L D5 0 =0 .2 7ng·头 - 1 )。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氧化乐果,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灭多威,吡虫啉,烟碱等9种杀虫剂对北疆棉蚜的毒力,并与1988年的测定结果比较表明,北疆棉蚜对各类药剂的抗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抗性发展较为缓慢,抗性倍数为0.3-6.8,处于敏感和低抗水平,对溴氰菊酯处于高抗水平,抗性倍数达118.2;对氯氰菊酯处于低抗水平,对灭多威的抗性发展较快,抗性倍数上升至15.9。在供试药剂中吡虫啉的毒力最(LD50=0.27ng.头^-1)。  相似文献   

5.
甘肃敦煌棉蚜抗药性测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1994-1995年,采用浸渍法建立了22种杀虫剂对甘肃敦煌棉蚜的毒力回归线,可作为今后用浸渍法监测棉蚜抗药性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与国内敏感棉蚜种群的毒力基线比较,1994年敦煌棉蚜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处于敏感性水平,对氰化乐果和久效磷达到中抗水平(31.42和27.45倍),对溴氰菊酯达极高抗水平(274.39倍);对联苯菊酯、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等药剂显示出早期抗性的迹象。1995年棉蚜对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临汾市麦区麦长管蚜的抗药性现状,田间采集临汾市尧都区、襄汾县、洪洞县3个小麦主产区麦长管蚜种群,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其对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抗蚜威、高效氯氰菊酯、毒死蜱6种常用药剂的抗药性水平。结果显示,临汾麦区麦长管蚜种群对抗蚜威已经产生高抗,抗性倍数为65.67~101.17,以尧都区抗性倍数最高;对毒死蜱产生中抗,抗性倍数为12.41~21.87,襄汾种群抗性水平最高;对吡虫啉处于相对敏感水平或者已经产生低抗,抗性倍数为1.56~5.08,尚处于抗性发展阶段;3个种群对啶虫脒、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均比较敏感或无抗性。建议在该地区禁用抗蚜威和毒死蜱,交替使用吡虫啉,延缓麦蚜抗药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浸叶法分别测定了苦参碱、阿维菌素、氯氰菊酯、灭多威和吡虫啉对B型烟粉虱不同虫态的毒力.结果表明:苦参碱对烟粉虱卵的毒力最高,LC50为0.802 mg.L-1,其毒力是吡虫啉的323.8倍;阿维菌素、苦参碱和吡虫啉对1龄和3龄若虫的毒力均较高,但对1龄若虫的毒力高于3龄若虫;阿维菌素和苦参碱对成虫的毒力较高,分别是吡虫啉的111.6和77.4倍;而灭多威和氯氰菊酯对烟粉虱各虫态均表现出较低的毒力.  相似文献   

8.
用溴氰菊酯、久效磷、灭多威及硫丹4种杀虫剂以浸渍法分别累代处理敏感棉蚜,选育至16代,棉蚜对溴氯菊酯的抗性倍数达6719倍,对灭多威,久效磷及硫丹的抗性倍数分别为19.9、10.7和8.5倍。用计算机模拟预测棉蚜对4种药剂的抗性发展速度,若用上述4种药剂连续选育32代,则棉蚜对溴氰菊酯、灭多威,主效磷及硫丹的抗药性将分别达60721.7、279.3、16.90及69.2倍。  相似文献   

9.
2004年采用浸叶移虫法对防治棉铃虫5种杀虫剂进行毒力测定,按有效成分排序结果为功夫>氯氰菊酯>灭多威>硫丹>辛硫磷。采用点滴法对防治棉蚜4种杀虫剂进行毒力测定,按有效成分排序结果为功夫>啶虫眯>杀灭菊酯>氧化乐果。并对棉田有害生物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棉蚜抗药性简易生物测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江苏宜兴、山东阳谷和河北冀县等不同抗性水平的棉蚜,通过与毛细管点滴法的比较测定,建立了简单易行、便于推广的棉蚜抗药性药膜生测法.并利用宜兴敏感性棉蚜,初步建立了甲胺磷、氧化乐果、久效磷、磷胺、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和灭多威等7种杀虫剂的相对敏感毒力基线。  相似文献   

11.
Identification of Soybean Re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Aphi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our soybean [Glycine max (L.) Merr.] cultivars with soybean aphid resistance (Aphis glycines Matsmura), p189, P203, P574, and P746, were identified in field test, choice test, and non-choice test, The grade of resistance to aphids and the damage index of P189, P203, and P746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susceptible cultivars (P=0.05). P574 and P746 showed antibiosis resistance, preventing aphids from reproducing on the plants. P203 showed antixenosis resistance, preventing aphids from reproducing in field test and choice test, but susceptible in non-choice test.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n plants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field test, choice test, and non-choice test, which was caused by different selective pressures.  相似文献   

12.
山西省棉蚜对常用五种农药抗药性普查与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微量毛细管点滴法,对山西省3个棉区棉蚜进行了抗药性普查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对氰戊菊酯、氧化乐果、久效磷、呋喃丹和灭多威,临猗县棉蚜抗药性分别属于极高等水平、低等水平、敏感水平、中等水平和低等水平;襄汾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处于高-极高等水平外,对其他4种农药的抗性与临猗县棉蚜相同;平遥县棉蚜除对氰戊菊酯和灭多威抗性分别处于中-高等水平和低等水平外,对其他3种农药均处于敏感水平。山西省棉蚜抗药性在近10年中均有增长,尤其对氰戊菊酯的抗性增加很快。目前南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大于中部棉区棉蚜抗药性水平,这与南部棉区用药水平高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苹果黄蚜(Aphis citricola van der Goot)和金纹细蛾(Lithocolletis ringoniella Matsumura)是危害较严重的两种果树害虫,且化学防治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安全有效的生物源农药绿色防治技术,通过田间调查和防治试验,在陕西省白水县和乾县苹果园进行两种害虫动态监测及生物源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苹果黄蚜1 a中的大发生时期在5-6月,百梢虫量最高达1 552头,建议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为5月上中旬。金纹细蛾幼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7月上旬、8月下旬和11月中旬,百叶虫斑数最高达17个。金纹细蛾成虫1 a发生4代,分别为4月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下旬至8月上旬和9月下旬,第3代危害最严重,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最高达1 344头。4月下旬是金纹细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盛期,是应用性诱剂诱杀防治的关键时期;而6月中下旬是进行药剂防治的最佳时期。生物源农药22.4%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苹果黄蚜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 d防效仍在80%以上,1.8%阿维菌素微乳剂、0.3%印楝素乳油、6%鱼藤酮乳油也有较好防效。0.3%印楝素乳油对金纹细蛾持效性长,药后15 d防效仍达81.25%,1.8%阿维菌素乳油和2.2%甲维·氟铃脲乳油药后15 d防效也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小麦田日本看麦娘对唑啉草酯的抗药性情况及潜在的抗药性机制,应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采自安徽省、江苏省多个日本看麦娘发生严重地区共19个日本看麦娘种群对唑啉草酯的抗药性水平,并选取6个高抗种群进行ACCase基因测序和GSTs活性测定,比较抗药性、敏感种群间的基因序列和GSTs活性差异,同时测定了AH-29对其他8种除草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9个日本看麦娘种群对唑啉草酯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占被测总数的47.37%,抗性指数在12.70 ~ 38.77之间;种群AH-28、AH-29和JS-15的ACCase基因CT区域第1781位异亮氨酸(ATA)突变为亮氨酸(TTA),种群AH-36和JS-16第2027位色氨酸(TGG)突变为半胱氨酸(TGT),种群AH-34未发现突变;6个高抗种群体内GSTs活性经唑啉草酯处理后均明显高于同处理敏感种群AH-7;种群AH-29均对ACCase抑制剂炔草酯、烯草酮以及ALS抑制剂的甲基二磺隆和氟唑磺隆产生了高水平抗性,抗性指数分别为45.32、29.54、37.53和23.04;对三甲苯草酮产生了中水平抗性,对双草醚和啶磺草胺表现低抗,但对PSII抑制剂异丙隆较为敏感。研究表明,ACCase基因突变与GSTs活性增强是导致日本看麦娘种群对唑啉草酯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大豆蚜抗药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9年在黑龙江省3个有代表性大豆产区采集大豆蚜,用浸叶法分别对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等10种化学药剂进行敏感度测定,得到大豆蚜对10种药剂的LC50值和相对毒力指数,发现三地大豆蚜对有机磷类农药已产生了轻微的抗性,对阿维菌素和高氯两类药剂最敏感.  相似文献   

16.
拟明确吡虫啉剂型与生物活性的关系,以期获得高效、安全环保及应用范围广的制剂产品,进而为其正确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以吡虫啉5种剂型制剂为供试药剂,萝卜蚜、苹果黄蚜、烟蚜和麦长管蚜等4种不同属蚜虫为试虫,分别采用浸虫浸叶和常量喷雾进行室内与田间生物活性比较。室内试验表明,乳油、微乳剂、可溶性液剂、悬浮剂及可湿性粉剂24h的LC50分别为6.15~17.54、7.38~18.44、8.71~20.59、8.62~20.72和20.97~29.49mg/L;田间试验表明,有效成分为30g/hm2时,乳油、微乳剂、悬浮剂及可溶性液剂对苹果黄蚜速效性好、持效期长、防效相当,7d仍在94%以上,而可湿性粉剂防效较差,药后7d为84.01%。可见,悬浮剂与乳油、微乳剂及可溶性液剂的生物活性基本相当,而可湿性粉剂活性最低。然而,从安全、环保及生产成本等综合考虑,推荐在生产应用中应以吡虫啉悬浮剂为主。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抗松材线虫病无性系的抗病性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人工接种松材线虫,研究马尾松抗性候选无性系的抗病性测定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大棚内接种能够加速病害的发生,同时在高温和干燥条件下,松树树种间反应不一样,不能真实体现出各松树种间的抗性能力,接种测定环境适合在野外。在野外接种环境下,火炬松抗性能力最强,确定无性系抗性能力对照树种应为火炬松。各松树在不同接种环境下的感病率在接种第9周后均达到最大值,在此时间内进行调查并分析植株的抗病能力较佳。抗性候选无性系间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候选家系的平均健全率78.2%,抗性无性系的平均健全率76%,对照使用的马尾松健全率29.7%,火炬松健全率52.4%。结果显示马尾松抗性无性系的抗性水平高于火炬松0.45倍,为普通对照马尾松的1.63倍。  相似文献   

18.
棉蚜对几种杀虫剂抗性的监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1~1995年系统监测了河北省广平、冀县、献县、辛集和定兴棉蚜对几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5年内,各地棉蚜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在1100~17000倍的超高抗范围内波动;对久效磷、氧化乐果和呋喃丹的抗性多在10~40的中抗范围,个别年份及个别地区为低抗或高抵。5年内,棉蚜对上述3种药剂的抗性无明显发展。对另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涕灭威,各地棉蚜仍基本上敏感。不同地区棉蚜的抗药性水平无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