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林吉程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5):194-198
以泰宁县为例,结合该县土地资源环境优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特点,以乡镇为基本评价单元,在对该县土地整治现状及"十二五"以来的土地整治成效进行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ArcGIS、MapGIS等空间分析软件,对农用地整理潜力、工矿用地复绿潜力、未利用地开发潜力、低效建设用地复垦潜力、耕地质量提高潜力及水土流失治理潜力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该县土地综合整治潜力,为该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的选址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萍 《安徽农学通报》2014,(12):121-122,152
该文根据固镇县新一轮森林资源规划调查成果,简述了固镇县林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优势及潜力,提出了今后固镇县林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彭阳县林业特色产业的调查分析,介绍了该县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彭阳县林业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反馈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温宿县畜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并借助模型,探讨了科学技术进步对该县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为规划该县1988~2000年畜牧业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基本建设投资提供了一个满意方案。  相似文献   

5.
林业系统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建立林业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对林业系统内、外相互依存,关联的经济联系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就林业系统内的协调发展的规划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林业的发展、内部结构调整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在作者以往对驻马店市林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林业发展的优势与潜力、林业发展的;布局等问题研究的基础上,对驻马店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造林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具体的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7.
结合阜城县土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利用该县2012年土地调查数据和统计年鉴等内容,采用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以该县各乡镇为评价单元,以补充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提高耕地质量结合层次分析法作为潜力定级标准进行综合潜力级别划分.结果表明,一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霞口镇、阜城镇;二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古城镇、建桥乡、崔庙镇、码头镇、漫河乡、王集乡;三级潜力区主要分布在蒋坊乡、大白庄乡.该县可以根据上述评价结果分类进行土地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8.
灰色系统理论在林业用地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辽宁省某市林业用地的常规GM(1,1)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精度检验,相对误差最大为0.53%,利用该模型对2003年的林业用地状况进行了预测检验,相对误差为3.65%,小于5%,证明该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较高,预测效果较好。针对灰色系统理论及研究区域林业用地的特点,提出了在今后林业用地预测时可以在利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叠加国家规划中每年的生态退耕还林量而获得最佳林业用地量预测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谭运德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456-7457,7467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林业生态建设与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战场在山区和农村,加快林业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结合河南林业发展实际,阐述了林业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发展基础、自然条件、林地资源、产业优势、市场前景等方面分析了林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从完善政策机制、加强生态建设、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强化服务、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林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林业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十三五"期间林业产业发展的方向,结合实际提出了该县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的几点建议,为该县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更好发展林业产业,同时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对森林资源与林业产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EKC)模型假设,使用2001-2015年浙江省相关时间序列数据,以林地面积、森林蓄积测度森林资源,林业总产值测度林业产业,在EKC基础计量模型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和协整检验,检验发现变量存在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林地面积、森林蓄积与林业总产值进行拟合和回归分析,拟合效果良好。结果显示:林地面积与林业总产值、森林蓄积与林业总产值的曲线均呈"N"型,趋势上略有不同,林地面积与林业总产值呈"增-减-增"的发展态势,而森林蓄积与林业总产值呈"增-缓-增"的发展态势。总体上来看,目前森林资源与林业产业趋于良性互动,即将进入"共赢"阶段。  相似文献   

12.
西宁市郊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范围或国有林业局(场)为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和县级林业区划、规划等需要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本文主要对调查成果及今后发展对策提出意见。  相似文献   

13.
掌握延川县森林资源动态及经营现状,为科学、精准编制森林经营规划提供依据。根据延川县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综合考虑森林内在价值和森林服务效能,以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森林健康、生态服务效能,社会和经济服务效能等5个二级指标,及单位面积蓄积量和林地利用率等17个三级指标建立森林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物元分析法相结合对延川县森林资源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延川县森林资源质量综合等级为“中”,其中森林内在价值等级为“中”,森林服务效能等级为“优”。森林质量主要特征包括:单位面积蓄积量(18.7 m3/hm2)和林地利用率(44.27%)较低,森林生产力仍较低;森林覆盖率(30.55%)较低,幼龄林、中龄林面积比例过大(97.89%),落叶阔叶树种面积偏多(93.43%),混交林面积较低(3.65%),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性较弱;生态区位重要,公益林地面积占绝对优势(83.05%);林产业结构不合理,林业产值较低,仅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10.06%,社会、经济效能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技术体系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我国林业发展战略从“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到“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的转变,森林经理学需要从原有的木材永续利用为目标的体系向以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的体系改革和发展,面临着调整发展目标、更新指导理论和创新计划方法的挑战。通过探讨多功能可持续森林经营的3个基本问题,提出了在森林生态系统多功能可持续经营目标指导下的近自然森林经理计划技术要素,包括群落生境分析制图、森林发展类型设计、目标树作业方法、垂直结构导向的经营周期计划模式等4个主要技术要素的基本概念;提出一种实现多功能生态林业目标的,具有理论基础完备、技术要素先进和作业实施可操作特征的新型森林经理计划模式,并分析了在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和发展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福建省顺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保险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调研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回归分析了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影响因素,得出户主受教育年限、家庭劳动力人数及林业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是影响农户参与森林保险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完善森林保险体系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赖庆奎  董凯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9):143-144,181
林地保护利用是充分发挥林地的生产潜力,明确全县范围内各个区域的林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有的放矢。该文通过对砚山县林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考察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以保障如期实现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并为林地的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临安县为典型,应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思了一个50阶次县级林业系统的SD模型,记以LFSSDM,用DYNAMO语言编制了源程序。籍助计算机仿真,输出了主要林业变量(面积、蓄积,采伐量、资金等)的“时间轨线”,探讨了该县用材林系统优化调整后的远景行为,并对实现林业区划设定的远景目标的可行性进行了定量论证。  相似文献   

18.
为使林业生产者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营林生产规划和决策,从而提高林业工作的高效性,以河北省木兰林管局北沟林场为例,依托ArcGIS技术,由二类调查数据提取落叶松林数据源,结合实地踏查情况,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通过3个林分类型即落叶松乔林、其它针叶乔林、杨桦落叶松中林生成的斑块图确定4种经营类型为防护林、均质经营林、苗材兼用林、目标树经营林,提出对落叶松林种群结构调整的抚育措施;从斑块着色处理、版面设置到图例的生成,最终形成合理营林生产规划设计图。说明ArcGIS技术可在现代林业中发挥作用,为林业生产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技术平台,使林业工作也进入了电算化时代。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14年湖南省慈利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结果,利用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以及不同森林类型的碳含量,求得慈利县森林碳储量,并利用地统计学中普通克里金(Kriging)插值的方法,基于最优的半变异函数绘制湖南省慈利县森林碳密度分布专题图。结果表明,在6种常用的半变异函数中,指数模型作为半变异函数的预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R2)为0.756,残差平方和(SSR)为0.000 7,很好地反映了研究区森林碳密度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慈利县的中北部、西南部和东部的碳密度较高,大于18.84 t·hm-2,其余地方的碳密度较低,小于15.77 t·hm-2。插值结果显示,碳密度在11.19~14.33 t·hm-2的面积最大,达到慈利县总面积的22%;其次为18.84~21.98 t·hm-2,达到全县总面积的16.35%;碳密度在14.33~15.77 t·hm-2以及17.40~18.84 t·hm-2的面积较少,分别占到全县总面积的13.54%和11.58%;碳密度大于28.83 t·hm-2的面积最少,仅占1.76%。可见慈利县主要林分的碳密度还是处于较低水平,林分质量差,不能有效地发挥森林固碳功能,需要开展科学经营改善林分结构与树种组成,实现固碳能力的提升。研究湖南省慈利县森林植被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地理空间区域分布特征,为慈利县森林碳汇经营、林业碳汇核算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河北省出台的关于林下经济的政策及林下经济五大类发展模式,分析了河北省林下经济区域布局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和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即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林业发展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以科技为先导,整合林业资源,科学规划,突出特色,按照区域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思路,大力推广多目标立体化开发模式,提高林地综合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