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益生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复合微生物制剂的适当使用不仅可以维持水生养殖动物体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动物的免疫系统,达到益生防病的效果,还可以避免滥用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2.
乳酸菌是鱼消化道固有菌群的组成部分,能定植于鱼类消化道,拮抗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维持肠道正常的微生态平衡.鱼消化道中比较常见的乳酸菌种类有肉杆菌、乳酸杆菌等.综述了乳酸菌在不同生长阶段鱼消化道的分布、鱼类消化道乳酸菌分布的影响因素和鱼类消化道乳酸菌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乳酸菌对牙鲆稚鱼养殖水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牙鲆稚鱼中投喂添加由单一鼠李糖乳杆菌P15制备的微生态制剂和黄霉素,在60d的投喂期内,采用平板计数法检测好氧性异养菌的总数、总弧菌数和乳酸菌的数量。结果表明,在投喂菌液和冻干菌粉后,养殖水体和牙鲆肠道的乳酸菌数均呈上升趋势,在30d后乳酸菌数量达到稳定并在肠道内定植。同时,由于乳酸菌的抑制作用,弧菌的数量下降,以肠道中的弧菌最明显。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牙鲆肠道的好氧性异养菌没任何影响。乳酸菌对养殖水体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与抗生素具有相近的效果,表明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可以取代抗生素应用在牙鲆的养殖中。  相似文献   

4.
正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广泛存在于畜、禽肠道中。粪肠球菌是一种兼性厌氧的乳酸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主要菌群之一,能产生天然抗生素,有利于机体健康。同时还能产生细菌素等抑菌物质,抑制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病原菌的生长,改善肠道微环境。"益生康"是以粪肠球菌为主、辅以芽孢杆菌、酵母菌、反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菌群发酵而成,在发酵时辅以生物多糖、蛋白质、氨基  相似文献   

5.
明晶 《科学养鱼》2007,(10):76-76
乳酸菌类(Lacticacidbacteria)是一种可以分解糖类产生乳酸的革兰氏阳性菌,可以厌氧、兼性厌氧生长。乳酸菌在饲料添加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美国FDA公布的40多种饲用微生物中有近30种是乳酸菌。乳酸菌耐酸,在pH为3.0~4.5时仍可生长,适应于胃肠的酸性环境,是鱼肠道的正常菌群,在鱼体肠系统定植,在体内通过生物拮抗,拮抗革兰氏阴性致病菌,维持肠  相似文献   

6.
当前,针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疫病的防治仍主要依赖药物,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微生物耐药性及生态环境安全等问题,环保有效的益生菌制剂已在水产养殖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益生菌在虹鳟养殖中可明显促进鱼体生长,提高消化酶活性,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增强机体免疫力,但是对益生菌的益生效果和机制尚缺乏系统总结。本文概述了目前虹鳟养殖中使用益生菌的种类、补充方式、益生效果和益生机制,以期为虹鳟绿色可持续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霍氏肠杆菌(E3)和乳酸菌(R3)2株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4周的养殖饲喂实验,饲喂后期利用Biolog-ECO方法对实验组及空白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霍氏肠杆菌(E3)或乳酸菌(R3)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显著上升,表明益生菌增强了肠道微生物活性;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整体能力显著增强,表明益生菌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代谢功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有明显差异,表明饲喂2株益生菌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其中,停喂霍氏肠杆菌后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停喂乳酸菌后的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二者在第10天取样的结果中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肠道内原有菌群的数量和结构,促进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在维持或者促进对虾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此两株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停留时间最少为5 d。  相似文献   

8.
<正>一、乳酸菌乳酸菌是水产养殖中广泛使用的菌。乳酸菌可以分解糖类产生乳酸,为革兰氏阳性,厌氧或兼性厌氧生长,耐酸,在p H 3.0~4.5时仍可生长,适应于胃肠的酸性环境。常用的是嗜乳酸杆菌,菌株为杆状,两端圆形。乳酸菌是鱼肠道中的正常菌群,能在鱼肠道中定  相似文献   

9.
杨媛媛  王楠楠  曹青  陆承平  刘永杰 《水产学报》2018,42(10):1596-1605
为获得鱼源益生乳酸菌,本研究从健康鲫肠道内分离鉴定得到38株乳酸菌,并选择其中8株乳酸菌进行体外益生特性分析。结果显示,8株乳酸菌均能在p H=4.5和10%鲫胆汁环境中存活,对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无乳链球菌和副溶血弧菌均有较强的抑菌能力,但菌体表面疏水性和自凝集能力具有菌株特异性。选择5株疏水性较高(63%~89%)、自凝集能力强(37%~45%)的乳酸乳球菌进行体外黏附能力测定,结果显示,黏附能力在菌株间具有差异性(4.5%~7.9%),但均能显著降低嗜水气单胞菌NJ-35的体外黏附率,黏附抑制率达30%~35%;最后对筛选出的3株高黏附力的乳酸乳球菌进行安全性评价,发现3株菌对鲫均无致病力。鱼源乳酸菌的筛选,为鲫养殖生产中益生菌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微生态制剂的作用原理1.维持虾蟹体内外微生态系统平衡:虾蟹肠道内天生存有一定数量的微生物种群,并处于一定的动态平衡之中,当机体受到各种不良因素,如饲料变化、环境温度变化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等的影响,这种平衡就会失去,原有优势种群发生变化,造成虾蟹机体抵抗力下降。这时通过拌服含有微生态制剂的饵料,  相似文献   

11.
微生态制剂具有补充、调整或维持动物肠道内微生态平衡,促进机体肠道吸收和提高宿主免疫水平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净化水质,保持养殖环境的微生态平衡,防治疾病;中药不易产生抗药性和毒副作用,作用持久、无残留、绿色环保;抗生素针对性强、药效快。三者配合使用,在南美白对虾亲虾暂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双歧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雪梅  邱翔 《畜禽业》2007,(2):15-17
双歧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内最重要的生理性细菌之一,在微生物学上属于原籍菌,它与其他生理性细菌成员构成了微生物群落,并与宿主构成一个微生态系统,它具有维持生态平衡、生物拮抗、免疫调节和营养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双歧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的专性厌氧菌,具有革兰氏阳性菌的典型生物学特征。本文就双歧杆菌的生物学特征、生理功能、应用及发展前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复合微生物菌剂中益生菌群有芽孢杆菌、酵母菌与乳酸菌,p H值为3.5~3.8。乳酸菌在狭义上是一类通过革兰染色后呈阳性的球菌或杆菌,不形成芽孢,在含葡萄糖的培养基发酵产酸,且能在氧气缺乏的环境条件下生长良好的兼性厌氧细菌的总称[1]。乳酸菌可调节水质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产生抗菌物质,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并能定植肠道[2-5]。而芽孢杆菌代谢产生多种酶类,可促进动物消化吸收,有效分解养殖水体中的有机质,去除氨氮、硫化氢等,  相似文献   

14.
正肠道作为一个大型的生态系统,存在数量巨大的微生物,肠道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机体自身的生长性能。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维持肠道健康、抵抗病原菌的入侵、调节物质代谢、能量吸收、器官发育以及机体免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在动物健康时是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外界环境状态、  相似文献   

15.
简述了乳酸菌可分为乳杆菌属、片球菌属、肠球菌属和乳球菌属等,其通过清除自由基、螯合金属离子、增加抗氧化酶水平和调节微生物群来发挥抗氧化作用;介绍了乳酸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指出,随着我国绿色水产养殖的发展,乳酸菌在水产养殖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乳酸菌的有效性、特异性和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应筛选特异性功能菌株,利用现代生物技术不断增强乳酸菌产品的功能,有针对性地使用乳酸菌产品,建立可持续、稳定、安全的水产养殖微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畜禽业》2014,(3)
<正>1预防:要预防仔猪腹泻,最好从妊娠母猪阶段即开始使用,可以调节母猪肠道内的微生物区系,减少粪便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使环境中有益菌数量占优势,减少仔猪出生后接触病原菌的机会。仔猪出生后接着使用,使肠道在整个生长过程中一直处于良好的微生态系统中,预防仔猪腹泻病的发生。2治疗:在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仔猪腹泻时最好同时配合使用收敛药物,如鞣酸、活性炭、白陶土等。对于症状轻微的可以只用微生态制剂而不用收敛药,但对较重或时间较  相似文献   

17.
杨建军  赵红霞 《畜禽业》2002,(8):X036-X037
乳酸菌是能从可发酵性碳水化合物中产生大量乳酸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通称,广泛存在于人、畜、禽肠道、许多食品、物料及少数临床样品中.乳酸菌不仅可以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改善食品风味,提高食品保藏性和附加值,而且,近年来乳酸菌的特殊生理活性和营养功能,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在水温25~30℃下,将体质量为(110.23±0.43)g的草鱼饲养在3.0 m×2.0 m×1.2 m的加盖网箱中,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5%和2%的由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复配且以麸皮为载体制成的微生态制剂(8.0×10~9 cfu/g)的膨化饲料饲养60 d,探究微生态制剂对草鱼生产性能和肠结构、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剂显著提高草鱼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脏体比(P<0.05);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显著提高肠伸展率、中肠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0.05),提高中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加草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丰富度;改变草鱼肠道微生物组成,门水平上,对照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3.56%、32.52%)。0.5%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1.82%、20.27%)。2%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4.20%)。属水平上,2%添加组草鱼肠道优势菌属直接发生改变,Paeniclostridium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丰度大幅上升。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增强,组成中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功能相关的菌群丰度升高。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微生物制剂可作为生产草鱼绿色饲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鱼类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类群,其在宿主生长发育、代谢及免疫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宿主脂代谢关系密切,能够通过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胆汁酸、氧化三甲胺等菌群代谢产物以及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影响宿主脂质代谢。本文对国内外鱼类肠道菌群及其与机体脂质代谢作用关系进行梳理,综合报道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脂类营养对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鱼类肠道菌群与机体脂质代谢的关系及基于肠道菌群调控鱼类脂质代谢的策略。在鱼类肠道中,菌群种类及结构的变化或可作为鱼类脂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标志。在此基础上,基于肠道菌群稳态维持而采取调控手段,如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或将为鱼类等水产动物脂质代谢紊乱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虾蟹贝混养池塘水体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存在大量的藻类、菌类等,它们互利共生,共同维持着水体的微生态平衡。但到了养殖中后期,随着生物总量的不断上升,饵料投喂量逐渐加大,虾蟹排泄物、动植物尸体增多等都会加重池塘负荷,如不能及时将其转化和分解,就极易导致有害细菌和病原体大量滋生,进而引发对虾病害。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适当施用微生态制剂,使池塘水体中的藻相和菌相维持平衡,可以有效改善养殖水体环境条件,提高养殖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