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结果表明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为害有一定规律性 ,并且与播期和品种关系密切。用化学药剂防治和增施磷肥对此病有一定的预防效果。 1996~ 1997年试验 6个播期 ,发现在 5月 5,15日播种的发病重。 1998~ 2 0 0 0年试验 4个品种 ,发现不同品种对粗缩病的抗性差异很明显。喷药和施肥防病措施对抗病和耐病品种作用不大 ,而对感病品种有明显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1.加强苗床管理留意及时通风透光,下降田间湿度;及时移苗、疏苗,避免幼苗徒长;苗床浇水应看气象和苗床泥土湿度而定,宁干勿湿,尽量少浇水;在幼苗生长期间联结防病喷施速效磷钾肥,以提高植株抗病性。定植前做到带药、带肥、带钵下田。2.药剂防治:发现幼苗猝倒病病株及时拔除,并在四周撒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生物制剂芽孢杆菌A、芽孢杆菌B、芽孢杆菌C、芽孢杆菌D(未定种)、壳寡糖及激活蛋白对柑橘贮藏的防腐及保鲜效果,以温州蜜柑为试材,设计了6个生物制剂处理,以化学药剂咪鲜胺乳油与百可得可湿性粉剂混配为阳性对照,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浸果后入通风库及冷库贮藏。结果表明,两种贮藏条件下,生物制剂中芽孢杆菌B及壳寡糖处理贮藏防腐及保鲜效果均较好,两者冷库贮藏效果优于通风库贮藏,防腐效果可与化学药剂处理相当,且贮藏效果最佳时间为30~45 d,品质保鲜效果均优于化学药剂处理。通风库贮藏条件下,激活蛋白制剂处理的防腐效果优于冷库贮藏且与化学药剂处理相当。在温州蜜柑短期贮藏保鲜时,可采用芽孢杆菌B或壳寡糖处理,通风库贮藏可另选激活蛋白制剂处理。  相似文献   

4.
<正>为筛选出高效、安全的水稻防病药剂,掌握芸乐收在水稻不同时期和不同施药次数的增产、防病效果,包括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效果,水稻长势,生育进程及产量表现,最后计算出投入产出比,验证芸乐收的防病和增产效果,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1.1供试药剂芸乐收,上海绿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拿敌稳+三环唑,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1.2试验作物与品种试验作物为水稻,品种为辽粳401。  相似文献   

5.
药剂浸种防治稻曲病和品种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李宪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45-246,248
不同药剂、处理时间防治稻曲病试验表明;水稻种子药剂处理,对减轻稻曲病的危害有明显效果。粉锈灵、甲基托布津处理效果较好;药剂浸种48h优于24h防病效果。对278份水稻品种(系)的抗性鉴定试验证明,品种间对稻曲病的抗性有差异。菲优63等29个品种(系)对稻曲病的抗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稻瘟病流行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造成稻瘟病大发生的主要原因有:大面积多年种植单一品种,病原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和更替,适宜发病的气候条件。采用多种抗病组合,每3-5年进行品种更替或品种混植,加强稻瘟病生理小种的监测和抗病性鉴定,并及时用化学药剂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奇茵植物基因活化剂对棉花的防病、增产效果,特设置奇茵植物基因活化剂在库尔勒垦区棉田应用效果试验。一、材料与方法1.参试品种参试棉花品种为新陆中35号。2.试验药剂供试药剂为奇茵活化剂,价格为250元/千克。对照药剂为天丰素,价格为220元/千克。3.试验处理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奇茵活化剂,667米2用量10克,每袋对水15~30千克叶面喷施;处理2:  相似文献   

8.
为筛选出可有效诱导韭菜无融合生殖的化学药剂组合,以10个药剂组合(去雄后喷洒清水套袋隔离为对照)处理4个韭菜品种,对其进行无融合生殖诱导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药剂组合的诱导效果不同,10个处理中,以Ⅰ处理可明显提高韭菜无融合生殖率,而Ⅴ和Ⅵ处理诱导韭菜无融合生殖效果最差;同一药剂组合对不同品种的诱导效果有很大差异,可能与品种自身的基因型有关.  相似文献   

9.
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的因素有小麦的抗病性、气候条件以及栽培条件,在防治上应以农业栽培防病措施为基础,结合药剂防治,能够有效地减轻和控制小麦纹枯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病的发生及防治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2011年对武平县东留乡辣椒疫病发生情况进行田间调查,分析武平县辣椒疫病发生流行因素;进行不同品种对辣椒疫病的抗病性比较试验及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筛选抗疫病品种及防治药剂,并提出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原因分析与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条纹叶枯病连年暴发,已成为当前水稻生产上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详细分析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危害加重的原因,其中包括:耕作制度和栽培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传毒介体灰飞虱繁衍;冬季气候偏暖,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造成虫口基数偏大;生产上推广的水稻品种抗病性较差;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等。结合河南省生产实际,提出了以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推迟播种、平衡施肥、除草和治虫防病为主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花生叶部病害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花生叶部病害造成叶片早脱落,严重影响产量的突出问题,开展了叶部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采取深耕+施农肥+药剂+叶面肥综合处理防病效果显著,防病指数11%,防病效果达到85%,花生增产10.2%。喷药剂+叶面肥处理防病效果也很好,但增产效果不如综合处理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3.
壳寡糖诱导辣椒抗白粉病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壳寡糖为诱导剂,研究其诱导辣椒抗白粉病性的效果.结果显示,25~125 μg·mL-1壳寡糖对辣椒白粉病均有明显的防病效果,其中以50 μg·mL-1处理后1 d接种产生的诱导抗病性最显著,防病效果达80%以上;结果还表明,壳寡糖还能有效激活辣椒对白粉病产生系统抗病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砧木嫁接对茄子黄萎病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鉴定了不同砧木材料对茄子黄萎病的抗性、与茄子的亲合性、嫁接后对茄子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抗病砧木嫁接茄子是防治茄子黄萎病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不同砧木的抗病性和亲合性存在较大的差异.毛粉802和西粉3号等番茄材料的抗病性最强,有很好的防病增产效果,但亲合性稍差;托鲁巴姆和金理一号的抗病性和亲合性较好,但种子较贵,且发芽率低、出苗慢、幼苗期长.难于管理;赤茄的亲和力和生长势较好,但抗病性稍差;辣椒品种茄门大椒的抗病性好.但亲合性差。没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昆明菜区大白菜根肿病防治技术研究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昆明地区,4~10月份为大白菜根肿病发生流行期,尤以7~10月危害尤烈,11月~翌年3月发病轻。4~10月的温、湿度及土壤偏酸的适生环境,加重了根肿病的发生及危害。大白菜整个生育期均可感病,尤以2叶期最易感染,培育无病壮苗是防病、保苗、保产的关键措施。大白菜品种间对根肿病有抗病性差异的表现,初步认为星星、白菜王等品种较抗病。百菌清、多菌灵、药肥复配剂为防治根肿病的有效药剂,施药方法以播前土壤施药为好。  相似文献   

16.
在对亚麻炭疽病病原菌敏感药剂进行室内筛选的基础上,选择效果较好的退菌特、多菌灵、代森锰锌、波尔多液、甲基托布津5种药剂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对亚麻炭疽病防效最好的药剂是退菌特,用药剂按种子重0.3%拌种,防病效果可达85.1%,可使亚麻原茎增产15.4%,种子增产25.1%,长麻率增加12.6%;其次是多菌灵,防病效果达到81.8%。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鉴定与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海南省辣椒炭疽病病原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海南省辣椒炭疽病由3个辣椒炭疽菌引致,其中以红色炭疽菌和黑色炭疽菌为优势种;不同辣椒产区的炭疽病则由不同的辣椒炭疽菌引致的;并对本地主栽辣椒11个品种的抗病性进行调查,以甜椒系的百利元品种、尖椒系的锦州矮杆和茂椒5号、泡椒类的湘研13号和洛椒等品种田间表现相对抗病性较好;防治策略上采用药剂种子消毒,大田防治则采用科博和施保功两药剂交替使用,可取得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8.
2005年长安镇水稻主栽品种空育131发生大面积的稻瘟病,为了确定是否是主栽品种的抗病性衰弱,进行本试验。通过试验结果表明:主栽品种空育131抗病性有所减弱,在不进行防病措施的条件下,易发生穗颈瘟,有一定程度的褐变穗发生。并且产量比正常施药低22.77千克/亩。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外源化学物质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生长和番茄抗灰霉性的影响,将其加入培养基中或喷施到番茄植株上,调查菌落直径和番茄发病程度,比较各种化学物质对灰霉菌生长和番茄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物质诱导番茄抗病性与其抑菌活性无关.20~50mmolL-1的CaCl2,0.5g·L-1的SA和0.5~1.0g·L-1的β-氨基丁酸诱导番茄抗病性显著增强,防病效果达60%;处理后3~5d番茄抗病性最强,其中水杨酸、龙胆酸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后18d,β-氨基丁酸处理后25d,还出现第2个抗病高峰;相关性分析表明,抗病化学诱导物处理改变番茄抗病性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具一定的相关性.适宜浓度的抗病化学诱导物可诱导番茄抗灰霉性显著提高和产生"二次抗性",这种作用与其诱导的PAL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范正旺  陈小龙  孙令木 《农技服务》2011,28(6):781+783-781,783
开展了萘乙酸在小麦生育中后期抗逆栽培中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20~40 mg/kg的萘乙酸结合防病药剂和叶面肥(如尿素、磷酸二氢钾),在小麦处于抽穗扬花期和灌浆期叶面2次喷施,能够促进小麦新陈代谢和光合作用,加速生长发育及增强抗病性和抗倒性,能增强抵御干热风的侵害,从而增加千粒重,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