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均布扭矩形成重组木坯料的力学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横观各向同性假设,对均布扭矩形成重组木网状坯料的静力学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在重组木坯料加工过程中,先对间伐材等进行扭转加载.可以加快径、切向压溃并保证纵向纤维不断,为辗压提供更易于加工的原料。  相似文献   

2.
在横观各向同性的假设条件下,借用弹性力学的复变函数解法,建立了重组木坯料在腰鼓形压辊均载辗压下圆截面局部受压力学模型。导出的截面内应力分布的级数形式解,可用于计算圆截面木材在横向加载时沿纵向开裂的应力,为重组木坯料加工设备设计提供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3.
均布扭矩形成重组木坯料的力不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横观各向同性假设,对均布扭矩形成重组木网状坯料的静力学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在重组木坯加工过程中,先对间伐材等进行扭转加载,可以加快径,切向压溃并保证纵向纤维不断,为辗压提供更易于加工的原料。  相似文献   

4.
重组木弹性模量微观力学理论分析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重组木主方向的弹性模量微观力学理论分析结果的实验验证方法和结果,对重组木普通产品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实验室优质产品进行了分析比较;分析了影响重组木产品理论和实验产生误差的主要因素。解决了重组木弹性模量的理论求解公式的实验验证总是,论证了理论推导结果的正确性,尝试将现代设计方法和微观力学理论应用于人造板的力学性能分析和研究中,以推动重组木的计算机仿真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重组木复合刨花板弹性模量求解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重组木复合刨花板微观力学的力学模型为基础。应用材料力学复合梁理论,推导出重组木复合刨花板纵向弹性模量的求解方法。确定了重组木复合刨花板的力学性质,经分析研究。只需在刨花表层铺装20% ̄30%的重组木。复合材料度就可以提高一倍以上,并提高了刨花板的表面加工性能。本文提供的复合模式对其它复合材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重组木与重组竹抗弯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杨木和毛竹为原料,制造了重组木和重组竹。对重组木和重组竹的抗弯弹性模量(MOE)和静曲强度(MOR)进行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密度在0.7g/cm3以上时,重组竹的抗弯弹性模量比重组木的性能好,弹性模量与密度呈线性相关;重组竹和重组木的静曲强度与密度间呈二次相关,重组竹密度在0.8g/cm3以下时,其静曲强度比重组木略低,密度在0.8g/cm3以上时,重组竹的静曲强度比重组竹的略高。将重组竹在低密度下的高弹性模量与杨木相对较高的静曲强度相结合,制造的木竹重组材可以制造出轻质高强的新型结构材料。  相似文献   

7.
新型复合结构材——重组木复合刨花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重组木及刨花板、刨花板复合材的发展现状、产品性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目前人工林的生产和经营状况及前景,提出开发研制重组木复合刨花板是今后人造板行业的主要产品之一。重组木复合刨花板综合了重组木和刨花板两种材料的优点,是一种在强度、成本、适用性、可加工性、表面质量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点的新型人造板材。  相似文献   

8.
为考查蓝变杨木重组木与普通重组木性能的差异,以蓝变杨木制备的重组木端部材(LD)、蓝变中部材(LM)、普通杨木制备的重组木端部材(PD)、普通中部材(PZ)4组重组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4组重组木的平均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的差异,并采用荧光显微探讨了重组木性能差异的微观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蓝变杨木重组木的密度比普通重组木大,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比普通杨木重组木表现略好。4组重组木的平均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和内结合强度从大到小均依次为LM、LD、PZ、PD。荧光分析表明:蓝变杨木重组木中胶的分布更广,胶层面积更大,最大的组是LM,为75 999.02μm2;最小的是PD组,为41 288.39μm2。重组木性能差异受胶层合界面微观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重组是我国国有企业重资木市场经营的重要方式,它对于充分利用资木市场推进国企改革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包括:财务性重组和资木性重组。企业进行资本运营要重视风险分析与防范,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作用,始终以提高效率为目标,以生产经营为依托,止确处理坚持主业与多元化经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重组木微观力学模型及刚度参数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复合材料力学的微观力学分析方法为基础,在横观各向同性假设下,建立了重组木的材料力学与弹性力学分析的力学模型。由该模型,综合复合材料力学的理论,预测重组木的纵、横向弹性模量,泊松比,纵横向剪切弹性模量,给出材料力学分析的具体公式。  相似文献   

11.
王成阳  王传贵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0):35-37,116
利用马尾松、杉木木材加工余料和南方多产的小径杂竹淡竹、五月季竹为试验原材料,经碾压加工为纵向不断裂、横向松散而交错相连的木束、竹束,然后干燥、施胶、组坯、热压成竹木重组材,研究木束、竹束的性能及混合比对竹木重组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束采用淡竹比采用五月季竹的重组材力学性能要高;竹束、木束混合比达到1:1时重组材的力学性能最高。  相似文献   

12.
利用CT技术无损检测实木地板、杨木重组木地板以及毛竹重组竹地板的内部结构,并分析了三者的密度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密度变异重组木地板>重组竹地板>实木地板;杨木重组木地板从表面到背面的剖面密度分布(VDP)呈现小幅下降后大幅上升的趋势,而实木地板与毛竹重组竹地板VDP无明显变化规律。CT技术能用于地板结构与密度的检测与分析,并将在木质地板质量无损检测以及重组材地板工艺优化研究中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棉秆特性及其重组板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主要工艺参数对棉秆重组板材性能的影响,在分析棉秆构造和化学特性的基础上,分别在不同设计密度(0.6,0.7,0.8,0.9,1.0 g/cm3)、不同施胶量(60,80,100,120,140 g/kg)、不同防水剂施加量(0,5,10,15,20 g/kg)以及不同组坯方式(平行和垂直交叉)的条件下压制板材,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棉秆主要由表皮部、木质部和髓芯部组成,棉秆中纤维素、木素的含量与木材相近,但灰分及抽提物含量明显高于木材;棉秆重组板材的静曲强度(MOR)随其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施胶量由60 g/kg增加到100 g/kg时,板材的静曲强度和内结合强度(IB)均明显升高,但当施胶量由100 g/kg升高到140 g/kg时,静曲强度变化不大,内结合强度则略有下降;增加石蜡用量能够提高棉秆重组板材的耐水性,施加量为15 g/kg时的2 h吸水厚度膨胀率(2 h TS)已达到刨花板国标的要求;平行组坯时,棉秆重组板材顺纤维方向的干缩率小于横向,横纹干缩率约为顺纹的2.31倍;重直交叉组坯时长宽方向的干缩率基本相同。棉秆是制造重组材的适用材料;以棉秆为原料、酚醛树脂(PF)为胶粘剂制造的棉秆重组材,其物理力学性能达到了刨花板的国标要求;板坯密度、施胶量、防水剂和组坯方式对棉秆重组材的性能影响较大,必须综合考虑来确定具体的数值或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铜唑(CuAz)防腐剂对重组木化学组分、防腐性能和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以提高重组木的户外耐久性。  方法   采用水溶性CuAz防腐剂对杨木纤维化单板进行常压和真空浸渍处理,以酚醛胶为胶黏剂压制防腐重组木。  结果   CuAz防腐剂能进入导管、木射线和纤维等细胞的细胞腔和细胞壁中,并与细胞壁的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发生络合反应。经过白腐采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和褐腐密黏褶菌Gloeophyllum trabeum 12周侵蚀,防腐重组木的质量损失率均小于10%,达到强耐腐等级。防腐重组木的吸水率、吸水厚度膨胀率和吸水宽度膨胀率均低于未经防腐处理的重组木。同时,防腐重组木的弹性模量和水平剪切强度优于未经防腐处理的重组木,但静曲强度相比对照组有所降低。  结论   CuAz防腐剂处理重组木,可提高重组木耐腐性能,改善其物理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述了重组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沙柳木束/刨花复合板的复合方式、结构设计、生产工艺以及优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指出利用我国西部地区沙生植物资源——沙柳制造优质新型结构用材——沙柳木束/刨花复合板是缓解我国木材供需矛盾的1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重组竹的耐冲击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索竹/木复合材料在极端环境中(飓风、雹暴等)对冲击载荷的适应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利用Instron 9250HV落锤冲击试验机对毛竹重组竹和竹木复合重组材进行了低速冲击试验,研究了密度和组坯形式对冲击性能和损伤模式的影响,并分析了组坯结构与吸能机制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密度重组竹的耐冲击性能较好,纵横组坯的竹木复合重组材冲击性能优于同密度的重组竹。冲击损伤使重组竹沿纤维方向纵向开裂,导致材料整体失效;而竹木复合重组材的横纵结构抑制了裂纹的扩展,使缺陷仅发生在冲击点附近;落锤出射面表现为层状开裂,具有分层吸能的能量吸收机制。相同密度的竹木复合重组材可以更好地抵抗冲击破坏。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木材主切削力与花旗松和曲柳的顺纹抗压强度、横纹抗压强度、弯曲强度以及剪切强度等木材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木材主切削力与各木材力学性质之间存在线形关系,但其相关关系随着相对于纤维方向的切削方向、树种、切削厚度和切削角度等因素的变化而有所不同,有的相差较大。相对而言,木材主切削力与木材密度之间的相关关系略好于木材切削力与木材的力学性质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