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铁皮石斛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种子萌发、植株生长及活性成分的积累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综述了铁皮石斛菌根形成的特点、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的共生专一性与促进作用、菌根真菌的分离及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铁皮石斛菌根真菌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抗病能力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在感病条件下,菌根真菌对铁皮石斛SOD、POD、PAL、PPO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优良菌根真菌JSNL003能够通过提高SOD、POD、PAL和PPO的活性,增强细胞膜的调节功能,进而提高菌根化铁皮石斛植株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阐明细胞膜保护酶在菌根提高铁皮石斛抗旱能力过程中的作用,采用模拟自然干旱胁迫的方法,对胁迫过程中菌根化铁皮石斛细胞膜保护酶的活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铁皮石斛菌根真菌(JSAFC003、JSAFC004)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植株的抗旱能力,SOD、POD活性与植株抗旱能力呈正相关,MDA含量与植株抗旱能力呈负相关,表明细胞膜保护酶的调节作用在菌根提高铁皮石斛抗旱能力过程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获取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了解其离体培养最适条件,本研究对采自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两种外生菌根真菌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结合子实体形态和ITS序列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固体培养法研究温度、pH、碳源、氮源及碳氮比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经鉴定分别为柳氏硬皮地星(Astraeus ryoocheoninii)和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在纯培养条件下,两株真菌的最适温度均为25℃,最适生长pH值为5-6,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最适氮源均为铵盐,柳氏硬皮地星最适碳氮比为5∶1,花脸香蘑最适碳氮比为40∶1。本研究初步确定了这两种ECM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其菌丝体扩繁和菌剂生产及开发其食药用价值和生态价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野生鹿蹄草进行采样,采用表面消毒法及内生真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菌根中的内生真菌,并通过回接实验筛选能显著促进鹿蹄草生长的高效菌株;通过改变培养时间、培养温度、pH、碳源、氮源等环境条件,研究高效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4个兰花菌根真菌菌株生理学培养特征的试验分析,选择菌株培养的最适pH值、温度、氮源和碳源,优化其培养体系.结果表明,4个菌根真菌菌株的最适培养条件具有差异性,3个菌株在pH为5的培养基中生长最佳,而菌株LH94则在pH为7时菌丝生物量最大;3个菌株在25℃下生长最好,而LH53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0℃;仅菌株LH52在硝态氮中生长更好,其余均偏好有机氮;所有菌株均适合以可溶性糖尤其是单糖作为培养基氮源.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组织培养研究进展,铁皮石斛的组织快繁主要通过种子无菌萌发、试管苗原球茎发生和试管苗器官发生3种途径;铁皮石斛的基本培养基为MS、B5、N6、RM和Fonnesbech,但对最适培养基的选择却不同,主要在于外植体来源不同所致;铁皮石斛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激素的量和种类都不相同,目前,铁皮石斛组织培养中常使用的外源激素主要是生长素类(如IAA、IBA、NAA等)和细胞分裂素类(如BA、ZT和KT);添加剂的使用在铁皮石斛的组织培养快繁体系的建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常用的添加剂为香蕉汁、椰子汁、马铃薯泥、苹果汁、荸荠汁等;此外,碳源、温度及光照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发育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铁皮石斛炭疽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云南省瑞丽市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种植基地,发现一种铁皮石斛叶斑病。通过分离培养和接种试验,经传统形态学及ITS序列分析鉴定,采用十字交叉法和血细胞计数板法测定该病原菌的形态学特性及产孢性能。结果表明:该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腔孢纲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的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15~30℃,其中28℃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最适pH值为5~6;产孢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3~4。此菌对碳源要求不严格,能利用多种碳源,但利用能力有差异;硫酸铵、氯化铵作为氮源的培养基明显不利于菌丝生长,其他供试氮源均对该菌菌丝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铁皮石斛炭疽病,在实验室和栽培地里分别对由黑线炭疽菌引起的铁皮石斛炭疽病进行了症状观察,分离培养、病原菌鉴定和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黑线炭疽菌仅为害叶片,平均发病率11.3%;在分离到的59个真菌菌落中,黑线炭疽菌占44.1%。经过形态学描述、DNA测序鉴定,以及致病性试验,确定黑线炭疽菌是引起铁皮石斛炭疽病的病原菌。它是铁皮石斛的新病原,在中国属于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组织培养和大棚种植的研究进展,从光照、温度、培养基、激素及添加剂等5个方面,论述了环境因子对培育铁皮石斛壮苗以及提高幼苗成活率的影响。在自然情况下,铁皮石斛种子的萌发率极低,组织培养是实现其快速繁殖的最佳技术手段,而将组培苗移植到大棚是人工栽培铁皮石斛的技术关键。现有研究表明,兰花内生菌、光照、温度和基质种类等环境因子会影响铁皮石斛大棚种植的产量和品质。如何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这些环境因子,从而提高铁皮石斛的产量和品质,将是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香荚兰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以及不同花粉量的授粉实验,分析了授粉成功率、落荚率和果荚生长量与授粉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自花授粉挂果率和果荚生长量均优于异花授粉,挂果率差异高达13.74%,果荚平均长和重差异分别为0.51 cm、1.29g,且授粉成功率和挂果率均较异花授粉高;随授粉量的增加,落荚率降低,挂果率增高,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湘林—90无性系杨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扦插造林,研究萌条的根桩年龄对杨树扦插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造林时的胸径、苗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的萌条苗间均有显著差异,造林后的第1年、第4年,胸径、树高、材积在不同年龄根桩萌条苗的造林地间虽有差异,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结果表明1~5年生根桩萌条的1年生苗都适宜扦插造林。  相似文献   

16.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秀  刘念 《广东园林》2009,31(4):7-11
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2变型,共计36个分类群,主要分布于西南部。以形态特征为主结合各个种的分布、生境等特点可将现有的种类分为毛姜花类群、白姜花类群、滇姜花类群、密花姜花类群、红姜花类群、盈江姜花类群等6大类群,以方便识别和开发利用。我国该属植物在植株高矮、花期、花色、花香、花序是否高出叶面、耐热性等方面均具丰富变异。为园林应用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9.
铺地竹叶饲用价值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铺地竹叶片进行营养成分的常规分析,含量如下:含水率为60.99%,粗蛋白为15.084%,粗脂肪为5.031%,粗纤维为30.438%,粗灰分为10.976%,可被利用的糖为15.834%;以及动物体必需的各种氨基酸,并且含量比较丰富.从营养成分看,铺地竹是一种优质的禾本科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20.
赵锁泽 《绿色科技》2013,(8):311-314
指出了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培育大学生就业能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采用要素分析的方法全面解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及影响因素,进而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个层面提出了培育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