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元月7日,贵州黔南首届“185农业产业化”招商暨优质农产品博览会在山水桥城——都匀隆重开幕。黔南州“185农业产业化”工程,主要是通过货币量化的方式,使单位面积生产的农产品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0元、8000元、5000元以上。通过种、养加配套的生产模式,打造特色产业下田、上山、入水、升空的立体式的农产品生产发展格局。以全面加快黔南农业产业结构调,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现全州农业“加速发展,加快转形,推动跨越”的工作目标。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这是对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方兴未艾,形势看好。如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兹谈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植根于农业、发展于农村、贴近于农民,与“三农”存在着天然的血缘、地缘、利益关系,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骨干力量,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快发展龙头企业,是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局的大事。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宝鸡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近期我们对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研。  相似文献   

4.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向商品化、区域化、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有效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化隆县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强政府部门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组织、引导、协调、  相似文献   

5.
当前,广西农垦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阶段,而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现代农业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充分发挥广西农垦龙头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文章阐述了广西农垦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以期为加快推进垦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打好“农业上台阶农民奔小康”攻坚战第二战役□舒圣佑抓住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九五”期间打一场农业上台阶、农民奔小康攻坚战,这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1997年是实施坚战第二年,这一战役的主攻方向就是两个加快:加快发展特...  相似文献   

7.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十五”期间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进入创新提升阶段。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的带动能力和示范效应明显提高。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产品加工业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1 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是化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化隆县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化隆县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基本目标,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地自然资源条件和农业资源优势。  相似文献   

9.
杭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期间,杭州市农业产业化围绕都市农业发展战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逐步加快,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为了更好地做好“十一五”期间的农业产业化工作,特对过去的工作做一回顾,并就今后的发展做一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以发展特色农业为主题,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建设龙头企业,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方面,我区主要坚持了“四抓”、“四增强”。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丽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5):18-21,58
农业科技创新对建设现代农业、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对"构建创新型国家"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此,以河南省为例,阐述了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内外经验,提出了加快河南省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生态农村工程: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新思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和过分城市偏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结果。当前“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小生产与大市场相矛盾、农民收入和就业率低、农民负担沉重、农民没有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本文从农村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将农村自然生态问题和社会经济问题融为一体,提出“生态农村”的概念,进而对建设生态农村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3.
从不同层面描述了城乡差距、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必须认识城乡统筹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规律的必然体现,是资源优化配置的客观要求;造成城乡分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政策造成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值得借鉴;打破城乡分割体制、实现城乡关系平等、协调、融合、发展是增强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能力、突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而优势农产品集群区域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根据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山西省优势农产品集群区域化发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影响。研究表明,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的实质内涵是发展生产,发展生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产业支撑,也是山西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新思路。最后提出了加快山西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与农业产业集群组织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集群模式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发展,成为我国推进农村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的又一有效产业组织形式.但其在发展过程出现许多如环境污染、资源配置不合理及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可持续性.本文从农业产业集群基本特征出发,研究了产业群落与生态群落本质关联及相似性,提出循环经济是农业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并试图从组织结构方面来引进循环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6.
论工业反哺农业与城乡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工业反哺农业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寻求社会公平发展的有效途径:城乡经济的交流和渗透是双向的,弱化城市与农村中的任何一方面不仅不能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财政转移支付是工业反哺农业的主通道。通过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形成以财政投入为导向。财政投入、外资投入、民资投入、金融信贷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新时期乡镇企业反哺农业赋予新内涵,依靠乡镇企业发展。实现劳动力转移促农,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经营促农,建农补农实现反哺促农,小城镇建设与乡镇企业发展相互促进实现以城带乡促农。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了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是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针对农村人才匮乏现状,提出了“智力反哺”战略,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旨在为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的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农家乐"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经济项目,它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展农村就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等起到了积极作用.分析了"农家乐"经济对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相应的提出了促进贵州省"农家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甘肃省华亭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桑棕楠  魏永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87-10888
甘肃省华亭县的资源优势在于其境内有很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工业基础雄厚,但县域内城乡发展差距大,农业"短腿"问题比较突出,且工农业的发展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华亭县的经济发展首先要以工业为突破口,以工哺农、以城带农,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农村和谐社会是中国目前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笔者分析了中国目前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主要障碍和可行性,提出了构建中国农村和谐社会需要改变执政观念,实现政府职能转变作保障;需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作支撑;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来助推,同时提出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效益农业;要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后顾之忧;要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弱化转移农村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