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随州1991—2013年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对随州本地土壤水分状况周年分布、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状况和各主要作物的适宜土壤湿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州市土壤湿度周年变化大致分为5个时期;随州的土壤湿度周年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无降水和强降水天气对土壤湿度的影响明显,土壤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农作物和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机载平台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土壤湿度遥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美国航天局2002年10月进行的基于地表面反射GPS信号的遥感土壤湿度试验数据进行了土壤湿度反演。结果证明,反射GPS信号对土壤湿度特性十分敏感,湿度较大的水体区和农田区反射率较大,干旱区最小,不同植被覆盖对于反射率的影响不同,并对其进行了修正。反演得到的该地区土壤湿度值的分布规律也于10月份相对干旱的实际天气条件相吻合。这一结果证明了利用该技术反演土壤湿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不同作物的生长发育对土壤湿度有不同的需求,为了给温室大棚农作物提供一个最适宜的生长环境,结合温室大棚现有滴灌系统的特点,设计了一套以ARM11为控制核心、土壤湿度传感器为采集模块、WIFI模块为通信模块的土壤湿度自动控制系统。此系统通过控制与滴灌系统连接的电磁阀保证土壤湿度在适宜的范围内,实现了温室大棚内土壤湿度的远程监测与自动控制;温室大棚管理人员不仅能使用HTTP协议随时、随地访问嵌入式Boa WEB Server来获取实时的土壤湿度数据,还可以通过SQLite嵌入式数据库查询存储的土壤湿度的历史数据。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现农作物土壤湿度的远程监测与智能调控,运行可靠,测量的土壤湿度绝对误差为±3%,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控制小麦生长期间土壤湿度,研究小麦叶气温差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以及对小麦叶片蒸腾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强度对小麦叶气温差的控制强度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大而逐渐减弱。随着土壤湿度的增加,小麦叶气温差极值出现的时间逐渐提前,土壤湿度越大,小麦叶气温差极值出现的时间越早。在土壤湿度较小时,小麦叶气温差与光照强度的线性相关明显,随着土壤湿度的逐渐增加,两者之间的线性相关逐渐减小。土壤湿度较小时,上午蒸腾速率随着小麦叶气温差的增加而加大,当土壤湿度较大时,从上午开始,小麦叶气温差和蒸腾速率的变化趋势就相反。小麦叶气温差对光照强度的反应以及对叶片蒸腾速率影响的土壤湿度阈值为15%(占田间持水量的60%左右)。  相似文献   

5.
土壤湿度对杨小舟蛾蛹羽化及存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小舟蛾是一种为害杨树叶部的主要害虫,为有效控制杨小舟蛾存活密度,降低虫口基数,进行了野外林地及室内土壤湿度对杨小舟蛾蛹羽化及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对杨小舟蛾蛹羽化和存活有显著影响。土壤湿度越大,杨小舟蛾蛹羽化和存活率越低,相反,土壤湿度越小,杨小舟蛾蛹羽化和存活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壤湿度是陆地和大气能量交换过程中的重要因子,并对陆地表面蒸散、水的运移、炭循环有很强的控制作用。利用微波遥感大面积监测土壤湿度在水文、气象和农业科学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微波遥感监测土壤湿度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并对地物有一定的穿透能力等特点,突破了传统测量方法和光学遥感获取土壤湿度的局限。微波遥感已逐渐成为目前监测土壤湿度的热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在利用大棚进行农作物培育时,土壤湿度是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对大棚进行多点土壤湿度检测,根据各点土壤湿度对农作物实现精准灌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的土壤多点灌溉控制系统。系统中选用SM2801B土壤水分传感器作为测量土壤湿度元件,以STM32F429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进行多点土壤湿度检测并以电磁阀为执行元件实现农作物的定点灌溉。同时,通过串口与PC机进行通信,并以VB编写的上位机界面将各点土壤湿度以曲线的形式显示出来,通过上位机界面进行远程定点灌溉操作。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基双频段微波辐射计测量土壤湿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双频段微波辐射计进行地基遥感土壤湿度试验,根据试验测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L、C波段反演土壤湿度经验回归模型。用这个回归模型对随后的降雨过程中土壤湿度进行反演,所得结果与实地采样值有较好的一致性。当土壤湿度小于75%时,亮度温度与土壤湿度呈线性关系。试验结果验证了微波遥感土壤湿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这种根据辐射计实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的测定方法简单,适应性强,但一般仅具有局部地区应用价值,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条件缺乏普遍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土壤湿度对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室内生测及温室盆裁试验,系统地评价了土壤湿度对除草剂除草活性的影响作用。以稗草作生测材料,在室内采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除草剂对稗草抑制率与土壤湿度、除草剂用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讨论了土壤处理除草剂广灭灵、乙草胺、都尔、丙草胺、大惠利、扑草净、恶草灵、除草通、阿特拉津的药效与用量、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表明:除草剂的施用量是除草效果的决定因素,药效随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土壤湿度对除草剂的药效影响显著,尤其在用量较低的情况下,随着除草剂用量的增加,土壤湿度对药效的影响降低;除草剂的施用量与土壤湿度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因此除草剂的施用剂量与土壤湿度有最优组合;在相同的土壤湿度条件下.对不同除草剂的药效影响不同.且与除草剂的水溶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深刻理解干旱区土壤湿度时空变化机制,提高干旱区土壤湿度模型模拟的精度,以典型干旱区新疆于田县绿洲为研究区,利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季节和深度的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力。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研究区表层1 m深度土壤,地下水位和土壤蒸散发量是研究区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不同季节的地下水位和土壤蒸散发量对不同深度土壤湿度空间变化的影响力和影响深度不同,春季和夏季都是地下水位显著大于土壤蒸散发量的影响力,土壤蒸散发量的影响深度在春季达到60~80 cm,在夏季达到100 cm。坡度和土壤温度对土壤湿度的空间变异有微弱的影响。在对土壤湿度时空变化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中,坡度和土壤温度对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呈线性关系,地下水位和土壤蒸散发量对土壤湿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且地下水位的影响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融雪期的土壤湿度是影响融雪径流的主要因子。基于2016年天山北坡军塘湖流域融雪期林地、林间草地和草地下垫面的土壤温湿度数据,利用相关性分析方法研究融雪期不同下垫面土壤湿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融雪期三种下垫面气温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低海拔草地下垫面土壤湿度呈"双峰"状,中高海拔林间草地土壤湿度均成"单峰",中海拔林地土壤湿度呈现"三升三降,同深度三种下垫面的土壤湿度是:林地林间草地草地;三种下垫面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草地和林间草地下垫面土壤湿度不仅受到对应层土壤温度的影响,还受到下层土壤温度的制约,林地下垫面的土壤湿度除受到对应层和下层土壤温度的影响之外,还受到更深层次40 cm土壤温度的制约;从融雪期土壤湿度的垂深变化来看:草地下层土壤湿度自表层向下呈减小趋势,而林地呈增加趋势,林间草地浅层土壤湿度波动幅度大于深层。土壤湿度与土壤温度变化关系密切,且下垫面不同,其相关性也有所不同。不同下垫面土壤湿度的变化研究,对提高融雪径流模型中土壤湿度参数化、融雪洪水模拟和提高洪水预报精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壤湿度对不同水溶度除草剂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室内模拟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以稗草为生物测定材料,运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建立快杀稗、大惠利、扑草净、恶草灵4种除草剂目标函数(对稗草的抑制率)与决策变量(除草剂用量及土壤湿度二因子)的数学模型。对备选除草剂模型的解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土壤湿度是影响土壤处理除草剂药效的重要因素,4种除草剂药效随土壤湿度的提高而提高;除草剂的施药水平越低,土壤湿度对药效的发挥影响越大;除水溶度极低的除草剂外,除草剂的水溶度越大,土壤湿度的变化对其药效影响越大;土壤湿度差异对水溶度极低的除草剂药效影响,在低于37.5%条件下影响不大,高于37.5%时则大于其它除草剂;土壤湿度的改善是一条有效降低除草剂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在地球系统中,土壤湿度是控制陆气间水分、能量和碳交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变量,也是监控土地状况如土地退化、干旱的重要指标之一。土壤湿度数据的及时、准确获取对研究全球气候问题、构建流域水文模型、监测农作物生长等科学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微波遥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物理机制,使得通过遥感手段观测土壤湿度较传统的地表站点观测在空间尺度上具有较大优势。简要介绍了微波遥感反演土壤湿度的主要原理,并回顾了被动微波、主动微波以及被动和主动微波联合反演土壤湿度典型反演算法,这些方法大部分是围绕土壤湿度与亮度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的,同时考虑其他各种不同因子对于地表微波辐射的影响。另外,对欧洲气象业务卫星(european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s/meteorological operational satellite program,ERS/Met Op)、高级微波扫描辐射计(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 for EOS,AMSR-E)、土壤湿度与海洋盐分卫星(soil moisture and ocean salinity,SMOS)3种全球土壤湿度数据集的状况和应用情况进行介绍。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总结,结合当前的问题展望未来卫星遥感反演土壤湿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祁连山高寒冷凉区青海云杉的出苗率和幼苗生长量,播种前对苗床土壤湿度进行不同设定,研究了不同苗床土壤湿度对土壤温度、种子出苗率和幼苗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随着土壤湿度的提高而降低,出苗率和株高、地径、根长和针叶数随着土壤湿度的提高先升高后降低。苗床土壤湿度为20%时,出苗率、幼苗株高、地径、根长和针叶数均最高,分别为79.3%、7.9 cm、7.0 mm、10.6 cm和6.7个/株,较土壤湿度为10%时分别提高了20.8个百分点、23.44%、29.63%、24.71%和39.58%。苗床土壤湿度为20%的综合效果判定为最佳,建议在高寒冷凉区青海云杉育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一些地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壤湿度和气候资料,用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土壤水分分区。根据土壤湿度测站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随机取样等方法确定了代表各区土壤水分状况的土壤湿度站,从而得出全国(除台湾、西藏外)国家级土壤湿度测站的合理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16.
单片机技术在农田节水灌溉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农田灌溉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控制的节水灌溉自动化系统,该系统对土壤湿度进行实时监测,按照作物对土壤湿度的要求进行适时、适量灌水,对改善农业生产灌溉条件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湿度对酿酒葡萄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香格里拉市七年生的酿酒葡萄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了不同试验点土壤湿度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茨中点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湿度满足了葡萄的正常生长需求,相关果实品质符合正常酿造要求。尼通点的葡萄果实糖酸比过低,不适宜做酿造原料。达日点的土壤湿度偏低,其葡萄粒重等指标明显低于其他试验点,影响产量。阿东点的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湿度合理,在转色成熟期时维持较低的土壤水分,该试验点糖酸比最高,葡萄品质较好。而达日点的土壤湿度明显偏低,较为干旱,应进行适当灌溉。在香格里拉市葡萄种植区对葡萄进行节水调质灌溉时,可将阿东点的土壤湿度水平作为参考,在转色成熟期维持较低水平的土壤湿度既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又有利于增加酿酒葡萄总糖的积累和保持适宜的总酸量。  相似文献   

18.
为供藏北草原区土壤湿度的遥感监测参考,利用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的藏北草原野外试验数据,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FY3-B/MWRI日土壤湿度产品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地面土壤湿度实测值和MWRI土壤湿度反演值两者的平均值相差0.03cm~3/cm~3,平均土壤湿度较接近,并且两者时间序列趋势变化相同,虽然均方根误差(RMSE)为0.14,但相关性R2达0.459 7。各测量点地面土壤湿度和MWRI土壤湿度反演值变化规律略有差别,但趋势相同,地面实测值与MWRI反演值的相关性在各测量点上较好,最差的R2也达0.48。  相似文献   

19.
孙义  蒋跃林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1):195-197
以宿州市为代表站,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淮北地区降水、土壤湿度和冬小麦产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20 a来淮北地区降水丰枯交替出现,降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降水对土壤湿度影响显著,土壤湿度年际变化较大。土壤湿度与冬小麦产量关系密切,在苗期、越冬期为负效应,在分蘖期、拔节期为正效应。  相似文献   

20.
对山东莱阳气象局近3年获得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简称器测数据)和人工观测土壤湿度数据(简称人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运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以器测数据为因子的订正方程,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表明,各层土壤湿度经订正后误差明显减小;各种订正方程的订正效果不同;不同的深度层订正效果不同,深层土壤湿度订正后达到满意的效果,上层土壤湿度订正后未获得满意效果。同时,分析了造成偏差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