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斌  张选锋  景华 《河南农业》2009,(12):44-44
一、提高小麦产量的障碍因素 (一)抗灾能力弱 豫西地区地貌起伏不平,耕地坡度较大.水土流失严重。多数耕地土质黏重,耕性差,土层薄,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缺磷少氮,抗灾能力差,加之土壤中含有砂石、料礓,耕作很不方便,致使小麦产量长期低而不稳。  相似文献   

2.
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常规耕地、旋耕、免耕3种耕地方式和有/无秸秆还田2种秸秆处理对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生育前期常规耕地的叶面积指数较高,而后期免耕处理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旋耕、免耕都降低小麦的株高;旋耕的小麦干物质积累量较常规耕地低7.2%,免耕的比常规耕地低17.7%;旋耕与常规耕地的小麦产量相当,而免耕减产10.8%。秸秆还田能提高小麦产量,尤其是旋耕处理,秸秆还田的增产达9.8%。  相似文献   

3.
正小麦是周口主要粮食作物,随着产量的提高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土壤肥料管理显得更加重要,为大力推广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确保小麦高产稳产,提高抗逆能力,根据近年来小麦种植经验,参考相关资料,提出小麦高产土壤肥料管理技术。一、土壤管理技术1、整地标准整地质量达到深、细、透、平、实、足。深就是深耕,耕地深度达到25cm,破除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利于吸收深层水分和养分,增强抗逆能力;细就是适时精细耕地,耙碎耕  相似文献   

4.
新疆干旱荒漠区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小麦生长,是新疆小麦主要产区之一。但由于冻害,干热风,土壤次生盐渍化,耕地沙化等问题,影响小麦产量。因此,在干旱荒漠生态条件下,实现小麦高产优质必须重视:一、注意环境保护,防止耕地沙化和土壤次生盐渍化。二、合理调整冬、春小麦比例。三、增加物质与技术投入,培养地力,改善生产条件。四、抓好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江苏省太仓市小麦生产上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比例及其对小麦产量与耕地质量的影响,特于2020年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结果 表明,在太仓市中等肥力土壤中种植小麦,在常规农艺措施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基肥采用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可提高小麦根数、分蘖数、每穗粒数,从而提高小麦产量.其中,以基肥采用有机氮肥替代40%的化学氮...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南部水土流失降低土壤生产力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淳化县为典型区,在多年未施肥的平缓耕地上(坡度<2°,土壤为黄墡土),通过人工除去10、30 cm和增加10 cm土壤耕层,在传统种植,降水、施肥等其它因子一致条件下,耕地平均每侵蚀1 cm土层,小麦平均产量降低4.0~2.3.坡度为2°21′、4°14′和7°20′三种坡度小区在充分施肥的情况下,平均损失1 mm降水,小麦产量降低34.5~39 kg/hm2.在此基础上,利用Neill的生产力PI指数模型(productivity index),结合该区已有的侵蚀研究成果,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土壤坚  相似文献   

7.
受气象因子、栽培水平等因素影响,淮北地区小麦产量徘徊不前。为保障小麦稳产增产,不仅要抓好土壤的培肥改良,而且要增加小麦生长所需的微量元素,提高其抗病抗灾能力。本文在介绍白龟高产1号的基础上,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上施用白龟高产1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2016年,清丰县不断接到群众反映小麦出苗不齐的现象。由于出苗不齐,造成小麦群体降低,从而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经过大量田间调查和查阅资料,造成小麦出苗不齐的主要原因及补救措施如下:一、耕地质量粗放(一)原因耕层较浅,土壤团块大小不一,整地不均匀、不平整。小麦播种后,土壤中水分少且被较大团块压住的种子出苗较慢,甚至难以出苗。  相似文献   

9.
民乐县地处河西走廊中部的祁连山北麓,属沿山冷凉地区,全县共有耕地6.17万hm2,其中山旱地1.90万hm2,占30.8%.沿山旱作区降水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土壤耕层严重缺墒,使农作物产量长期低而不稳.近几年来,我们在沿山干旱地区积极探索抗旱耕作新技术,采用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提高了抗逆性,起到了减缓干旱胁迫、保墒增产的作用,为水分逆境条件下进一步提高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提供了应用技术,获得了较好的增产效益,给该旱作区马铃薯生产抗灾夺丰收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江苏省黄河故道低肥力土壤条件下,探究有机肥替代化肥对小麦玉米和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以明确低肥力土壤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规律和潜力。田间试验于2017年10月布置,设置6个不同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常量化肥(F)、常量化肥+40%有机肥(FM_(0.4))、NPK总养分相等情况下分别用有机肥替代20%(F_(0.8)M_(0.2))、40%(F_(0.6)M_(0.4))及60%(F_(0.4)M_(0.6))化肥。结果表明:(1)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有机肥替代化肥在小麦季产量明显降低,其中有机肥替代60%化肥时,小麦产量显著降低而在玉米季产量无显著差异。在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不同比例有机肥替代化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不显著。(2)施肥提升了小麦玉米和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土壤有机质含量,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有机质提升8.07%~36.61%,水稻小麦轮作体系土壤有机质提升7.69%~40.22%。随着有机肥替代比例的增加,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土壤全氮及速效钾含量呈降低趋势,而土壤磷素及碱解氮含量逐渐升高;水稻小麦轮作体系中土壤全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全磷、碱解氮、速效钾含量逐渐升高。(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作物产量与土壤全氮、碱解氮及速效磷含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黄河故道地区由于基础地力较低,有机肥替代化肥并未表现出对作物的增产作用,但有机肥的投入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的养分状况,因此该区低肥力土壤在作物栽培中应当维持化肥用量并增施有机肥,以提升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1.
<正> 我省淮北地区小麦生产,除气候因素影响外,肥料的施用,对小麦产量高低、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都起着主导作用.本文以分析中等肥力以下土壤的肥料施用及其效果为主,兼顾中等偏上肥力水平的田地,以供增进小麦大面积生产的参考. 一、淮北土壤肥力和施肥效果淮北平原有耕地3000多万亩,按地理  相似文献   

12.
为了实现化肥减量增效,提高耕地质量,进行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和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着有机肥替代量的增加而下降,50%替代处理较对照化肥区减产显著;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有机肥替代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综合产量、茎蘖动态、土壤等因素,响水地区小麦种植过程中有机肥替代化肥的适宜量为10%~20%。  相似文献   

13.
(一) 武汉市东西湖辛安渡农场汉宜大队共有耕地7228.4亩(市亩,下同)其中水田3350亩,旱地3878.4亩,全是湖田,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机械耕作。全大队有农业劳动力308个,平均每头负担耕地23.5亩。耕牛58头,平均每头负担耕地124.6亩。八年来,这个大队的小麦常年产量平均每亩140斤左右,产量最高的1960年也未超过180斤(指夏收小麦,下同),1964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对地下水位埋深和气象要素构建的小麦受渍程度特征量不足的问题,构建小麦受渍指数WI(Waterlogging index),为小麦产量预报和减灾抗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常见小麦种植品种“扬麦11”和“郑麦7698”为材料,通过小麦不同品种受渍处理盆栽试验,利用APSIM模型中土壤水分低氧胁迫对小麦根系影响的特征量作为小麦受渍日指数,结合土壤体积含水量,研究土壤水分低氧胁迫、受渍程度与小麦产量的关系。【结果】(1)小麦受渍时长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小麦受渍时间越长,小麦产量增减率越低。对比不同受渍时期小麦产量增减率,开花至成熟期对小麦进行受渍处理产量影响较大;(2)累计WI与小麦叶片SPAD值呈显著负线性关系,即小麦受渍越严重,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活性越低;(3)当WI≤5.3(“扬麦11”)或6.0(“郑麦7698”)时,WI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正相关,WI越大小麦产量增减率越高;当WI>5.3(“扬麦11”)或6.0(“郑麦7698”)时,WI与小麦产量增减率呈负相关,契合小麦受渍害影响机理。【结论】基于土壤水分构建的WI可定量表达小麦受渍...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鹤壁市旱地小麦土壤养分与产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指导农民合理施肥,依据鹤壁市旱地43个有代表性的样点土壤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有机质含量测试数据,建立了土壤养分与产量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鹤壁市旱地土壤养分空间变异以速效磷为最大,属强变异,变异系数为72.77%,说明不同农户在施用磷肥上存在较大差异;土壤全氮含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分别为24.59%和24.79%;在土壤有机质保持在样点平均水平(14.6 g· kg-1)的前提下,随着土壤全氮含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呈现“低—高—低—高”的阶段性变化趋势;随着土壤速效磷含量的增加,小麦产量则呈现“低—高—低”的阶段性变化趋势;土壤养分效应函数解析认为,与最高产量相应的土壤全氮含量为1.22 g·kg-1,速效磷含量为34.33 mg· kg-1;与最佳经济产量相应的土壤全氮含量为1.2 g· kg-1,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1.86 mg· kg-1.  相似文献   

16.
中低产田的存在,限制着农业的发展,不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加强对丘陵区中低产田的改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可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本文以大竹县为例,认真总结了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针对中低产田的不同类型,坚持因害设防分类治理,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耕农艺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消除或基本消除耕地生产力提升的主要限制因素,以便改良土壤性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增强耕地抗灾减灾能力,提高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进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小麦的减灾高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抗病虫草害栽培 1.选用抗病虫品种品种的抗性往往与产量性状呈负相关,因此病虫草害是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从高产和抗灾角度出发,选用高产品种、加强化学防治,完全可以达到高产目的.据植保部门鉴定,不同品种对小麦吸浆虫的抗性存在明显筹异,在吸浆虫重发区应重视抗病品种选用.  相似文献   

18.
低产紫沙土旱耕地保护性耕作改良效应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低产紫沙土旱耕地是我国南方紫色土区低产早耕地的主要类型之一,湖南各紫色土区都有分布,该土壤呈酸性,易水土流失,易漏水漏肥.土壤质地过沙或过粘,有机质和氮素缺乏,抗旱能力弱,作物产量低.保护性耕作技术试验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技术能防治水土流失,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19.
叶汪萍  周建武 《浙江农业科学》2021,62(12):2519-2520
2019年通过对3个耕地土壤长期地力定位监测点的试验、监测,系统分析永嘉县的耕地土壤地力状况。结果显示,测土配方施肥处理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的稳定;空白区的土壤肥力有所下降;测土配方+有机肥处理土壤地力能维持常规施肥的水平,产量最高;小麦的土壤基础地力贡献率低于水稻。  相似文献   

20.
安康市低山区玉米耕地土壤养分现状及施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安康市海拔500~800 m低山区玉米耕地土壤养分化验测试和"3414"田间试验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制定出安康市低山区玉米耕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提出低山区玉米耕地不同目标产量下氮磷钾的施用量建议,为实际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