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养西蜂必治螨,有蜂必有螨,这是养蜂人普遍的认识。老养蜂员也会遇到新问题,各种治螨药都在用,效果并不佳。下面就我最近发现的问题和造成的损失总结几点经验教训,与同行交流,以引起大家的注意。1生产雄蜂蛹可以不治或少治螨是错误的近年来,我地蜂场大都在生产雄蜂蛹,因雄蜂蛹带走了部分大蜂螨,抖脾后发现脾上还有小蜂螨,就认为可以控制蜂螨。实际上幼蜂照样被大小蜂螨危害,稍不注意就蜂螨成灾。若不断子治螨,怎么也控  相似文献   

2.
卢金波 《蜜蜂杂志》2005,25(12):26-27
在防治蜂螨问题上,以往多注重对大蜂螨的防治,而对小蜂螨的危害认识不多。近年来,大小蜂螨的寄生传播和危害都已经成为我地养蜂生产中经常性的问题,它不仅给渴望常年以强群促生产的养蜂人增加困难,也给一些对蜂螨的危害认识不足、疏于管理的养蜂人造成经济损失。对于日益突出的螨害问题,我地相当一部分养蜂人采取的对策是:常年常养常治,见螨就治;螨害严重时,一时也顾及不了许多,繁殖期治,生产期也治,治螨挂片、喷剂一齐来。精力投入不少,效果往往不满意。对治螨工作带有盲目性,而缺乏科学性。在这里,本人把在养蜂实践中控制螨害的方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小蜂螨和大蜂螨均寄生于蜜蜂蜂体。大蜂螨在蜂群较为常见,寄生率低时不影响蜂群的正常繁殖与生产。小蜂螨虽不是每年都发生,若一旦发生防治不及时或防治方法不当,蜂群损失严重。2012年我地小蜂螨危害严重,我的蜂群也受到小蜂螨危害。发现残翅蜂时,我意识到有螨害,随后进行查脾,喷水剂治螨药,挂螨扑,均未见落螨,想起闻喜蜂药厂寄来的试用药,投至巢箱1.5小时,在巢门口的容器内发现1只大螨和1只小螨,小螨只有在放大镜下才能看见。我立即用治小螨的药物进行防治,结果两群蜂损失严重,其他蜂群损失较小。  相似文献   

4.
据笔者观察 :大小蜂螨在蜜蜂成为大幼虫后 ,潜入其巢房进行繁殖和危害。蜂螨在蜜蜂子脾巢房里孵化并生长发育成熟后 ,随着新蜂的出房而离开巢房。离开巢房后 ,大蜂螨寄生在成蜂体上危害成蜂 ,小蜂螨在封盖子脾上继续危害蜂儿 ,并都再潜入大幼虫巢房 ,再繁殖 ,再危害。如此周而复始。小蜂螨的危害远大于大蜂螨。蜂群遭到螨害后 ,轻者群势下降 ,产量减少 ,重者甚至“全军覆没”。因此一年之中 ,治螨就成了防治蜂群病敌害中的头等大事。每一群蜂在正常情况下 ,只有 1只发育完全的雌蜂 (即蜂王 )产卵 ,而雌螨却都能“生儿育女” ;前者的繁殖是有…  相似文献   

5.
贾玉瑞 《中国蜂业》2001,52(4):20-20
近年来我地大小蜂场夏末秋初皆受小蜂螨的侵袭 ,来势凶猛 ,危害严重 ,蜂群的虫、蛹乃至幼蜂遭到严重的摧残。现在治蜂螨的药物很多 ,为什么还会泛滥成灾呢 ?一是小蜂螨发生隐蔽 ,不在脾上和蜂身上 ,而是在幼虫、蛹房及未出房的幼蜂身上寄生。即使在脾上一般不留心观察也不易发现 ,所以当发现残缺不全的幼蜂满地爬时 ,已经毁了一代蜂。二是小蜂螨发育周期短 ,繁殖快 ,一旦暴发小蜂螨危害 ,简直是防不胜防 ,眼睁睁地看着蜂场垮下去。三是现在治螨药物很多 ,药的说明书上都注明对大小蜂螨有效 ,实际上对小蜂螨没有什么效果 ,可能在试验时有杀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蜂场普遍反映,蜂螨寄生率逐年提高,难于防治.我联合体就有几个蜂场因螨害而使蜂群垮了大半,养蜂人大有谈螨色变之势.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大因素:一是自然环境适于蜂螨的发育、繁殖,也就是养蜂人所说的与年份有关;二是一部分养蜂人在蜂螨防治中走入了误区.下面简谈一下蜂螨防治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蜂场普遍反映,蜂螨寄生率逐年提高,难于防治.我联合体就有几个蜂场因螨害而使蜂群垮了大半,养蜂人大有谈螨色变之势.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大因素:一是自然环境适于蜂螨的发育、繁殖,也就是养蜂人所说的与年份有关;二是一部分养蜂人在蜂螨防治中走入了误区.下面简谈一下蜂螨防治中的误区.  相似文献   

8.
广告反馈     
▲“金螨扑”使用便捷 ,杀螨效果好、不伤蜂去秋我的蜂蜂螨没治好 ,一直担心这个问题 ,今春见到《中国养蜂》杂志上广告后 ,我打电话询问了编辑部 ,编辑部同志答复“金螨扑”是该厂年初从国外购进原料生产的新产品 ,效果应该不错。有编辑部的答复 ,我和我周围的蜂场购买了 5 0袋。 3月 2 5日收到后马上放入蜂群 ,每群在出房子脾中央夹 2片 ,第 3天抽箱底报纸检查 ,纸上密密麻麻落了一层大蜂螨 ,足足有几百只 ;其后一个星期内 ,我每天抽纸检查 ,都有几十只至一二百只不等落螨。我们乡的其他蜂友用后也都说落螨好 ,而且一只出房幼蜂都没死 ,真…  相似文献   

9.
治螨体会谈     
养蜂生产中 ,对蜂群危害严重的螨害主要是大蜂螨。蜂螨在若虫期 (若螨 )利用螯肢的 2个齿刺吸蜂蛹的血淋巴 ,导致蜂蛹死亡或者出房的幼蜂翅足残缺 ,失去生存能力。成螨附着在蜜蜂身上吸吮其体液。笔者曾观察过蜂螨在蜜蜂身上爬行 ,蜜蜂力图将其甩掉而做一些徒劳的抖动动作。通过蜜蜂进出巢房和相互之间接触 ,蜂螨很容易变换寄主 ,从这一只蜜蜂身上转移到另一只蜜蜂身上 ;或从这一群蜂转移到另一群蜂。我以前有过许多治螨的教训和经验 ,现简要总结如下 :1 .使用好杀螨药物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物 ,最好是几种药物交叉使用 ,这样可有效地避免…  相似文献   

10.
再谈治螨     
<正>尽管这是老生常谈,却经久不衰,依然是养蜂人的热门话题,为什么?蜂螨是养蜂的顽敌,治愈了还会卷土重来,难以除根,严重影响养蜂生产。如何将蜂螨的危害控制在最低程度?选择何时治螨才能达到最佳的治螨效果?为什么不可以频繁地投药治螨?  相似文献   

11.
硫磺治小蜂螨仍不可丢今年4月初,小张蜂场发现了小蜂螨。在1/4的蜂群内加入去年留下的“螨扑”,次日见箱底有死螨不少,15天后不见小螨。还有3/4的蜂群加入另一个厂生产的“螨扑”,15天后脾上还有少量小蛾。他担心螨害会垮蜂,我嘱其每个继箱群用5克升华硫...  相似文献   

12.
正蜂螨是蜜蜂的一大敌害,养蜂人稍一大意,蜂场就会受到损失。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养蜂人慎之又慎,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总是防不胜防。我从1999年开始养蜂,十几年来还算如意,没想到2017年遭了螨害。从开繁到扣王治了十多次,升华硫、水剂、氟胺氰菊酯粉、螨扑都用过。7月12日发现有大小蜂螨,用升华硫对甲酸刷了一次子脾,一个星期后又喷了一次水剂,为了繁好越冬蜂,8月6日又用螨扑治了一个疗程,后来发现蜂王不产卵,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我们从中蜂身上和雄蜂蛹中观察,都存有大、小蜂螨两种蜜蜂体外寄生虫,都在巢房內繁殖。中蜂野性大,易飞逃,对于大、小蜂螨的治疗多年来一直无法着手,意蜂治螨所采用的药物如萘(卫生球)、硫磺等药物,中蜂却不能使用。 1973年我场在江西省养蜂研究所的大力支持下,治螨新药物“灭螨灵”在我场中蜂组进行了试用,经过多次使用,无论是在气温高或低,外界有无蜜源的情况下均可使  相似文献   

14.
“快克螨”乳剂是新一代高效杀蜂螨药剂;经32箱蜂的7次试验,每箱用药1.5ml,对蜜蜂安全性好,对蜂产品及环境无污染;以子脾内基数活螨为依据,施药后1.5小时,减退率96.1%-100.0%,自第2—15天的减退率也在96.1%-100%,表明其灭螨作用的启动时间极为快速,且药效持久,。在子脾繁殖盛期,因脾内小蜂螨卵块陆续孵化,故施药后15天应再加药一次,以控制小蜂螨于最低值;在非子脾繁殖期,则施药一次便可达防治大小蜂螨之目的。  相似文献   

15.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6,57(6):19-19
2000年以前我地没有小蜂螨,早春和晚秋治螨都是防治大蜂螨。2001年7月小螨突然暴发,来势凶猛,让我措手不及。当时我有87群蜂,每群9~10框蜂,这样的群势在我地算是强群。小螨危害初期爬蜂并不多,每天只有几十只,后来逐渐增多,每天清扫2~3铁锹。看到这情景我坐不住了,马上用药物治螨,开始用“杀螨剂一号”,后来又用“绝螨一号”,可爬蜂还在不断增加。无奈之下,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用起了升华硫。起初按照资料所说的每群用3克,也就是9~10框蜂撒3克升华硫,我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着药粉撒向每一个蜂路,根本不够撒的,后来控制用药量,撒完整个蜂场,计算单位用量,每群蜂竞用了9克,超过标准用量2/3。因为以前没有治过小蜂螨,也从未使用过升华硫,心想这点药量能有多大威力。就这样连续治了3~4次,一个月过后,我发现除中间巢脾上有卵外,蜂群没有一虫一蛹,这说明蜂群内卵不能孵化。这时我意识到资料中所说的升华硫使用过量会使卵不孵化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6.
陶春林 《蜜蜂杂志》2010,30(1):42-42
<正>液体螨药治疗蜂螨并不陌生,具体施药方法也不断的发展更新。上个世纪中后期,养蜂人治疗蜂螨时,是一人提脾,一人手持喷雾器(手拉式)用液体螨药进行喷雾。现在一般是在蜂箱内调出两个巢脾的  相似文献   

17.
<正>夏威夷群岛距离北美和亚洲都有数千英里,几乎没有邻近的岛屿,它气候温暖干燥,适合杏树生长,也适宜早期培育蜂王。20世纪90年代,美国大陆饱受瓦螨之苦,夏威夷却无瓦螨侵扰。然而,2007年在欧胡岛发现了瓦螨。2009年秋,我到夏威夷养殖蜜蜂,当时瓦螨刚传播到大岛,养蜂人使用化学药物防治蜂螨,情况变得很糟糕。几个月后,蜂巢小甲虫的出现,令养蜂人更加头疼。瓦螨是一种寄生在蜜蜂蛹、幼虫和成年蜂体的体外寄生虫。雌性螨为红褐色,椭圆形,不到2mm长,  相似文献   

18.
蜂螨是在封盖子房内寄生繁殖的,采用药剂驱杀只能杀死成年蜂身上的螨,而换箱换脾结合药物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是,由于换箱换脾的同时,损失了一部分幼虫,影响蜂群群势的正常发展。根据我在实践中的观察体会,加强蜂群的饲养管理,也能起到控制蜂螨繁殖的作用,具体办法是:一、利用分蜂或者组织交尾群换王的方法中断封盖子,进行治螨:在分蜂的时侯,将蜂群的全部封盖子和大幼虫脾连同一部分幼蜂提出,放入另一箱内。放脾时幼虫脾在中间,封盖子脾或子少的脾在两边,最外侧放2—3个蜜粉脾,诱入一只事先准备的成熟  相似文献   

19.
范道钦 《蜜蜂杂志》2004,(12):25-26
在蜜蜂病敌害中,蜂螨是对蜂群危害最为严重的敌害之一。养蜂人若不谨慎对待,一旦螨害发生,轻则群势受损,重则全群覆灭。我们在养蜂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懈努力摸索防治蜂螨的经验方法,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1 了解蜂螨的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大蜂螨主要寄生在蜂体及巢房中。蜂群春繁后有封盖子脾时蜂螨开始繁殖,随着子脾增多和群势的增强,蜂螨寄生率则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秋季,群势下降,子脾减少,但蜂螨仍处在繁殖期,并向少量子脾与蜂体集中寄生;秋末冬初,当蜂群内无子脾,大蜂螨也停止繁殖,并以成螨状态寄生于蜂体,以吸吮蜜蜂体液为食,随蜂越…  相似文献   

20.
薛承坤 《蜜蜂杂志》2014,34(10):20-20
<正>今夏长江下游地区气温高,雨水连绵,利于小蜂螨繁殖,多个定地蜂场小蜂螨泛滥。介绍一种治螨繁蜂两不误只需停浆2周的方法。小蜂螨须依托蜜蜂幼虫脾和蛹脾生存。在成虫身上很少寄生,其刚孵化小蜂螨均附着在小幼虫脾上吸食小幼虫体液生活,幼虫稍大后即潜入房底边吸食边繁殖。若蜂群内只有蜂蛹脾而无幼虫脾,刚孵化的小蜂螨因无饲料活不过3天。根据其生活习性,具体做法如下。(1)早上将空睥、蜜脾全部安排在巢箱内,若有纯卵脾也可放在巢箱内,蜂王引入巢箱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