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立军 《食用菌》2006,28(6):64-65
近两年在平菇生产上发生了一种毁灭性病害——核桃肉状菌。此病害多发生于平菇营养生长阶段。发病初期菌丝为白色很难与正常的菌丝区分,后期子囊果形如核桃状,分布于培养料表面。菌袋受感染,掰开有一种刺鼻的漂白粉味,菌袋一旦被感染很难再出菇,往往引起大面积绝收。  相似文献   

2.
银耳及香灰菌为互生菌。香灰菌将木材中不易被银耳利用的物质分解,为银耳的生育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一般银耳菌丝的分离是采用耳木分离法,分离到的菌种难以确保为纯银耳菌丝,是非银耳及耳友的混合菌丝。我们采用原生质体再生技术进一步分离,得到由单个银耳及香灰菌原生质体萌发形成的纯菌丝。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利用同一自然野生银耳耳木上各真菌菌丝之间不同生长条件,生长速度和生长周期来逐步淘汰有害菌,获得有益纯净野生香灰菌丝的方法。并与不同银耳菌丝作亲合试验,而获得好的混合银耳菌种,为野生香灰菌丝的驯化及利用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毛韧革菌属革菌科,是常见的段木杂菌。在多数情况下能与香菇菌丝共生于段木内。为比较两菌活性,以木屑(不加米糠)和枹树枝条为培养基,并各设80℃和20℃2个温度处理,进行了与段木生境相似的抗性培养试验。 1.木屑培养基:两种菌丝接触后,香菇菌丝能侵入毛韧革菌菌丝,穿过两菌界面,长满整个培养基。香菇菌丝在30℃高温区的入侵速度比在20℃的低温区快,即使在毛韧革菌已生长得十分旺盛的培养基内,香菇菌丝仍能长入毛韧革菌菌丝。在香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21,(3)
以菌丝平均日长速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组合试验获得鸡(土从)菌菌丝生长适宜培养基及培养温度:葡萄糖20 g/L,蛋白胨2.0 g/L,硫酸镁2.0 g/L,培养温度28℃。此条件下鸡(土从)菌菌丝生长最优,菌丝平均生长速度为1.41 mm/d。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与菌糠栽培真姬菇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真姬菇为试材,利用玉米和菌糠为栽培培养料,以棉籽壳培养料为对照,比较2种原料对真姬菇菌丝生长、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用玉米秸秆栽培真姬菇,其菌丝生长速度、平均产量、营养成分好于菌糠栽培,但经济效益低于菌糠栽培;用玉米秸秆和菌糠栽培真姬菇的平均产量、粗脂肪含量和多糖含量显著低于对照,而经济效益较对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陈容庄 《食用菌》1994,16(5):34-35
木霉(Trichoderma)是香菇代料栽培中的主要危害菌,它能分泌抗菌素毒害香菇菌丝。在香菇菌丝扩展前污染菌筒,占领培养料使菌筒报废;香菇菌丝生长后污染菌筒,在两者的交汇处出现一条深褐色线圈,抑制香菇菌丝生长,白绿相间,这条线圈称抑制圈或拮抗圈,成熟的菌筒脱袋后很快出现烂筒,如果香菇菌丝抗性弱,木霉很快突破拮抗圈寄生于香菇菌丝上,并布满整个菌筒,造成栽培失败。本文主要探讨不同浓度药剂拌料后的菌筒对木霉拮抗圈形成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①药品: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江苏镇江农药厂产;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西贵溪农药厂产。②菌株:木霉菌株从古田香菇污染菌筒中分离所得;香菇93011由本校提供。 (二)试验方法 ①培养料配方为木屑77%,麸皮20%,糖1%,石膏1.5%,过磷酸钙0.5%,料水比1∶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2015,(4)
研究了7种氮源对绣球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对绣球菌菌丝菌落直径、菌丝生长速率和菌丝生长指数等指标的比较结果表明:以蛋白胨为氮源时,菌丝生长速度最快为1.31 mm/d,以蛋白胨和玉米粉为氮源时,菌丝洁白、浓密。综合分析绣球菌菌丝生长的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其次为玉米粉。  相似文献   

9.
利用菌丝平板培养制作菌丝液用于白灵菇菌丝球液体培养,研究了液体培养的最佳接种浓度和菌丝液的制作方法。结果表明:菌丝平板培养制作菌丝液用于白灵菇菌丝球液体培养能显著增加接种点,提高培养速度;菌丝液浓度1.40 cm2/mL接种,100 mL培养液菌球数量达440个,远远高于传统接种方法;菌丝液浓度大于1.40 cm2/mL时,白灵菇菌丝球的干重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菌丝液接种培养白灵菇菌丝球1.40 cm2/mL为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0.
干巴菌菌丝营养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报道了不同碳源、氮源、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培养基对干巴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试验表明,干巴菌菌丝利用最好的的碳源是葡萄糖,其次是蔗糖。利用最好的氮源是硝酸钙,其次是硝酸铵和硫酸铵,对蛋白胨和尿素的利用效果差。缺少碳源或氮源时,菌丝生长细弱、稀少,不形成原基。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均对干巴菌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其中以锰、铜和维生素B2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1.
阿魏菇菌糠成分测定及对四种大宗食用菌化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选取干燥、无霉变具有代表性的阿魏菇菌糠试样粉碎至40目,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减至200 g,应用国标法分别对阿魏菇菌糠各种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粗纤维被很大程度降解,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主料有很大幅度提高,且富含矿物质元素、维生素和氨基酸.在此基础上,应用平板法考察了阿魏菇菌糠提取液对鸡腿菇、香菇、杏鲍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化感效应.发现其菌糠提取液显著影响4种大宗食用菌菌丝生长,当PDA培养基中菌糠提取液加入量分别为30%和50%时,对香菇和金针菇菌丝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加入量为50%时,明显抑制鸡腿菇的菌丝生长;除了加入量为10%外,均抑制杏鲍菇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2.
对松脂皱皮孔菌(Ischnoderma resinosum)进行生物学特性及驯化栽培研究。在实验范围内,松脂皱皮孔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5~30℃,pH为5~6,酵母浸粉和蛋白胨均为适宜的氮源。驯化栽培结果表明:松脂皱皮孔菌二级种接于菌袋后(栽培料配方为78%杂木屑、20%麦麸、1%石灰、1%石膏,含水量65%)于(25±1)℃,湿度65%条件下培养,接种第2天菌丝开始萌发,在第3~5天开始吃料,约60 d菌丝长满菌袋;长满菌丝的菌包于(21±1)℃,空气湿度90%~95%,每天12 h光照(400~500 lx)条件下催蕾出菇,从催蕾开始约50 d后出现原基,16~20 d后原基分化为成熟的子实体。  相似文献   

13.
以平菇、香菇、灵芝、真姬菇、银耳、杏鲍菇、金针菇7种常见菌草菌糠浸提液配制的培养基为试材,研究了其对竹荪菌丝生长的影响,进而对最适竹荪菌丝生长的菌糠进行水溶物质的提取。将该菌糠提取物配制的不同浓度梯度的培养基与PDA培养基进行对比,筛选出最适的菌糠提取物添加量,旨在研究出一种新式竹荪母种培养基。结果表明:以菌草灵芝菌糠浸提液作为培养基,竹荪菌丝生长速度快于其它菌糠与PDA培养基(P0.01)。当向母种培养基中添加6g/L菌草灵芝菌糠提取物时,最适于竹荪菌丝的快速生长,且菌丝粗壮、洁白。  相似文献   

14.
柠檬酸工业废液中含有一定有效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矿物质等,可供微生物利用。本文介绍了利用废液深层培养双孢蘑菇菌丝蛋白的可能性及条件。并用1吨发酵堆进行生产试验,探讨了生产工艺条件,分析了发酵液中底物、产物的动态变化。双孢蘑菇菌丝蛋白培养温度25℃,底物 pH6,发酵周期6天,菌球直径1~3mm,菌球数量4.8×10~3个/ml,菌丝温重达底物量的29.3%。在上述条件下,发酵液中菌球直经、菌丝数量、发酵液粘度受生物剪切作用的影响,粘度大,剪切作用大,菌球直径小,菌球数量则多。本文为新型单细胞蛋白的开发,促进物质的多层次利用,消除环境污染,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山西省方山县野生尖顶羊肚菌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羊肚菌不同分离部位(菌盖、盖柄结合部位、根部)对组织成活率及菌丝生长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盖柄结合部位组织成活率最高,其次为根部,菌盖处最低,且根部分离的组织菌丝萌发最快。不同分离部位的菌丝生长势、菌丝密度、菌丝均匀度均表现为盖柄结合部位最好,根部次之,菌盖部位最差,且不同分离部位间菌丝密度差异较大;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表现为菌盖部位>根部>盖柄结合部位。  相似文献   

16.
以香菇菌株"辽抚4号"为试材,采用继代培养的方法,研究了继代培养次数对菌丝的生长特性和显微形态变化的影响,以期为菌种使用和继代培养对菌种退化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继代培养对菌丝的生长特性和菌丝微观形态影响显著,子实体组织分离的部位和培养基成分对继代培养菌株菌丝的长速和长势影响明显。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菌丝长速下降趋势显著,继代培养40次之后,木屑培养基上,菌盖部位分离菌丝生长速度下降35.62%,PDA培养基上,菌盖与菌柄交界处的组织分离菌丝生长速度下降34.05%,菌丝稀疏,长势变弱;菌丝显微结构可见明显变化,菌丝宽度、锁状联合的宽度和数量发生菌丝微观形态的改变,趋势上随着继代培养次数的增加,菌丝分枝和锁状联合数量逐渐减少,菌盖处组织分离得到的菌丝锁状联合的宽度逐渐增加;组织分离菌株的菌丝特性差异表明菌盖、菌盖与菌柄交界处是最佳分离部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认为鸡腿菇的这种病害为: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Mull.:Fr.)Gray]总状炭角菌(Xylaria pedunculata Fr.)病;总状炭角菌的形态特征目前研究已经比较清楚准确,不存在争议;总状炭角菌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32℃,10~15℃不萌发;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90%~95%,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5%子囊孢子不萌发;适宜的pH6.5~7.5,pH9.0以上不萌发;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对葡萄糖和麦芽糖的利用效果都很好,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子囊孢子的萌发率高,在蔗糖和甘露醇的培养基上生长最不好;总状炭角菌菌丝生长和子囊孢子萌发对酵母膏和蛋白胨利用效果都很好,菌丝生长速度快、子囊孢子的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8.
香菇枝条菌种的制作与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菇是辽宁东部地区食用菌的主栽品种,常期以来一直沿用传统的二、三级种制种方法。该法制作的三级种接种操作繁琐,速度慢,发菌周期长,易感染。上部菌龄长易老化,中下部菌丝缺氧,下部菌龄较短,内部易含隐形杂菌,培养周期过长菌丝活力下降;播种后菌种恢复和吃料能力差。笔者于2004  相似文献   

19.
营养及环境因素对鲍氏针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营养及环境因素对鲍氏针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方法:观测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温度、pH、光照、培养基含水量等7个方面对鲍氏针层孔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鲍氏针层孔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蛋白胨;碳氮比在15/1~20/1有益菌丝的生长;菌丝适宜生长的温度、pH值和培养基含水量分别为28~32℃、5.0~6.0和65%;一定的光照使菌丝颜色加深,但不会抑制菌丝的生长。结论:为鲍氏针层孔菌的高产优质低耗栽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食用菌》2021,(3)
目的:为探索真姬菇液体菌种的最佳接种菌龄。方法:试验采用9种菌龄液体菌种,以培养948 h木屑菌种为对照。结果:9种菌龄的液体菌种接种栽培袋,菌丝长满袋时间比对照快5~11 d,菌龄114 h、138 h、162 h菌种接种后菌丝生长最快,菌丝满袋比对照快11 d;接种菌种菌龄89 h的栽培袋A级菇鲜菇产量最高,为445 g/袋,比对照提高10.7%,品质好。综合考察液体菌种接种后菌丝长速长势,鲜菇产量及品质,确定真姬菇液体菌种菌龄控制在89 h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