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以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建成区为例,选取土地利用类型、坡度、坡向、高程、水域缓冲区和植被覆盖指数等6个因子,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5个等级。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因子叠加法完成研究区综合生态敏感性评价,并建立空间分布图。研究表明:富阳区建成区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极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等5个等级敏感区面积比例分别为7.14%,18.95%,33.98%,20.17%和19.76%。在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策略,为今后城市生态环境规划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井冈山市土地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井冈山为研究区,在系统全面调查分析井冈山生态环境总体特征、类型及地域分布的基础上,选择有区域代表性的生态因子,借助GIS叠加分析功能,采用因子叠加分析法,对井冈山的生态敏感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5级:极度敏感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旨在为当地政府及相似地区的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和社会经济合理布局提供决策支持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分区研究,揭露不同区域土地受干扰时响应敏感程度,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本文以延龙图地区为例,选取坡度、高程、用地类型、植被覆盖、水环境和水源保护区作为土地生态敏感性因子,根据各因子不同敏感性程度对其分级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土地生态敏感性划分为极敏感区(0.05km~2)、高敏感区(694.02km~2)、中敏感区(3 044.01km~2)、低敏感区(1 175.38km~2)和不敏感区(175.24km~2),其中,中敏感区占研究区面积比最大,约为60%,超过一半以上。另外,就各区今后土地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延龙图新区用地规划、开发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及指导,为环境保护提供建议和对策,实现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桂林市区的生态敏感性问题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水域、植被覆盖指数(NDVI)、土地利用类型5个敏感性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敏感性因子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得到桂林市区生态敏感性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桂林市区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区域差异比较明显;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6.7%、31.0%、27.8%和24.5%.对桂林市区生态敏感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分区保护与建设的建议,为桂林市区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经济布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源市生态本底特色,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轻敏感区、不敏感区5个等级,从建设用地适宜性、水安全与雨洪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三大方面选取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因子,采取层次分析法(AHP)、多因子加权叠加算法、取最大值法,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5个敏感等级面积比重分别为25.98%、33.84%、12.78%、19.76%、7.63%。并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功能区划建议,为城市规划、生态控制线划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GIS软件对郑州市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并进行生态敏感性区划划分,选取植被覆盖度、高程、坡度、水域缓冲区、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类型6个因子,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法)构建评价模型,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单因子生态敏感性以及加权叠加的综合生态敏感性。结果表明,郑州市整体以中度敏感区为主,其次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7.05%,主要分布于郑州市北部黄河流域、东部平原以及西部嵩山周边区域;高度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9.19%,主要分布于嵩山、箕山坡度较大的低山丘陵区;低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03%,主要分布于郑州市北部黄河水域及东部的城市中心规划区周边区域;不敏感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2.73%,主要分布于郑州市东部的市中心区及下辖的中牟县、新郑市城市建成区域,西部局部地区也有零散分布。  相似文献   

7.
以兰州青城古镇为研究区,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与AHP分析法,从土壤侵蚀敏感性、水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3个方面展开,共选取5个生态子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城古镇的生态敏感性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显示:青城古镇的生态敏感性总体较高,空间分异较大,呈北低南高的分异特征.全域综合生态敏感性分为低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与高度敏感区3个等级,各区面积占比为32.51%、25.62%、41.87%.研究显示,青城古镇生态敏感性程度受地形地貌、植被覆盖度与水系3类因子影响较大;镇域北部黄河谷地与南部黄土梁峁山区周围敏感性较高,而北部中心镇区周围及西南部五大坪附近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在浙江省附海镇生态用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应用生态敏感性评价方法和景观生态安全理论,选取土地利用现状、区域开发强度和距环境敏感区距离等生态敏感性因子,结合景观格局指数,综合评价了附海镇生态敏感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生态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低度敏感区和非敏感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7.16%,27.29%,30.46%和35.09%,并以此规划出研究区生态安全的核心保护区、控制发展区和适宜发展区3种生态用地类型,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用地类型的管理措施,为附海镇生态用地提供规划依据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
刘金兴  刘晓川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747-5749
以广西上思县为例,运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法,对上思县的土地利用生态敏感性进行了综合评价。按生态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度敏感区、中度敏感区、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4个不同类型区域,并提出了优化土地利用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和人为影响因素中选取湿润指数、土壤类型、起沙风的天数、植被覆盖和景观破碎度等5个因子作为评价指标,按土地沙漠化敏感度的高低将研究区划分为5级:极高敏感区、高敏感区、中敏感区、低敏感区和不敏感区,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对研究区的土地沙漠化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区域内有88.9%的面积为轻度敏感和中度敏感,有15.3%的区域为高度敏感,无极敏感区域;从土地沙漠化敏感性的空间分布来看具有从西南向东北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最后结合沙漠化敏感性的等级,提出了防治土地沙漠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