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健康肉仔鸡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肉仔鸡模型,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试验来研究2种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对肉鸡巨噬细胞溶菌酶分泌水平的影响.选取24只1日龄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仔鸡随机分为免疫抑制处理组和健康肉仔鸡组,分别于14、15和16日龄进行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Y;80 mg/kg体重)腿肌注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腿肌注射.巨噬细胞体外培养试验采用含不同浓度(0、25、50和100μmol/L)c9,t11-CLA、t10,c12-CLA或1:1的混合物(CLA混合物).结果表明,t10,c12-CLA可减缓CY对巨噬细胞溶菌酶合成和分泌的抑制作用.添加高剂量的t10,c12-CLA效果好于低剂量添加.c9,t11-CLA对巨噬细胞溶菌酶的分泌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健康肉仔鸡和环磷酰胺免疫抑制肉仔鸡模型,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试验来研究2种共轭亚油酸异构体(c9,t11-CLA和t10,c12-CLA)对肉鸡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选取24只1日龄爱拔益加(Arbor Acre)肉仔鸡随机分为免疫抑制处理组和健康肉仔鸡组,分别于14、15和16日龄进行环磷酰胺(CY,80 mg/kg体重)腿肌注射和等体积生理盐水腿肌注射。巨噬细胞体外培养试验采用含不同浓度(0、25、50和100 μmol/L) c9,t11-CLA、t10,c12-CLA或1∶1的混合物(CLA混合物)。结果表明,体外添加t10,c12-CLA可对肉仔鸡腹腔巨噬细胞NO和IL-1的分泌起双向调节作用,即在肉仔鸡正常生理条件下,t10,c12-CLA可抑制LPS刺激后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炎性反应;而当巨噬细胞的免疫功能受抑制时,t10,c12-CLA可减缓CY对巨噬细胞的损伤和免疫抑制作用,维持巨噬细胞细胞因子的分泌功能。添加高剂量的t10,c12-CLA效果好于低剂量添加;c9,t11-CLA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功能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mmol/L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天,试验结束后收集细胞保存备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试剂盒检测研究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关键酶(FAS、ME、LPL、HSL)和激素(INSR、GHR)及甘油三酯(TG)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0μmol/Lt10,c12-CLA显著降低了猪皮下脂肪TG含量并提高了猪背最长肌的TG含量(P〈0.05);②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FAS、INSR与背最长肌HSL和LPL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皮下脂肪HSL和背最长肌INSR的基因表达(P〈0.05);③该研究结果从脂肪代谢关键酶类与调控激素方面揭示了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组织脂肪代谢与沉积的差异性调控机制,进一步证实了t10,c12-CLA抑制猪皮下脂肪沉积同时提高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4.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培养及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mmol/L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天。试验全期通过MTT法(采用上述脂肪前体细胞培养体系)及油红O染色技术(采用上述组织块培养体系)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探讨t10,c12-CLA对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关键分化转录因子(PPARγ,ADD1,SEEBP1)的影响。MTT法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显著促进了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P〈0.05),但对其增殖影响不显著,该部分结果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存在差异调控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PPARγ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背最长肌PPARγ和ADD1的基因表达(P〈0.05),该部分结果从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调控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差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5.
t10,c12-CLA对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脂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mmol/l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d,试验结束后收集细胞保存备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试剂盒检测研究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关键酶(FAS、ME、LPL、HSL)和激素(INSR、GHR)及甘油三酯(TG)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100μmol/lt10,c12-CLA显著降低了猪皮下脂肪TG含量并提高了猪背最长肌的TG含量(P0.05);(2)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FAS、INSR与背最长肌HSL和LPL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皮下脂肪HSL和背最长肌INSR的基因表达(P0.05);(3)本研究结果从脂肪代谢关键酶类与调控激素方面揭示了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组织脂肪代谢与沉积的差异性调控机制,进一步证实了t10,c12-CLA抑制猪皮下脂肪沉积同时提高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共轭亚油酸异构体对小鼠肌内脂肪沉积和肌肉线粒体代谢的影响.将成长到5周龄的雄性小鼠按体重分成3组(每组8只),适应1周后分别饲喂不添加、添加2%的顺9反11共轭亚油酸(c9,t11-CLA)和添加2%的反10顺12共轭亚油酸(t10,c12-CLA)的日粮,正试期1个月,监测其体重和体组成的变化,饲养试...  相似文献   

7.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培养及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 mmol/L 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天.试验全期通过MTT法(采用上述脂肪前体细胞培养体系)及油红O染色技术(采用上述组织块培养体系)从细胞形态学角度探讨t10,c12-CLA对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关键分化转录因子(PPARγ,ADD1,SEEBP1)的影响.MTT法和油红O染色结果表明,100μmol/L 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显著促进了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的分化(P<0.05),但对其增殖影响不显著,该部分结果从细胞形态学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存在差异调控作用;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100 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PPARγ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背最长肌PPARγ和ADD1的基因表达(P<0.05),该部分结果从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调控角度说明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差异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研究环磷酰胺(CY)免疫抑制的机制,来进一步探讨谷氨酰胺(Gln)在促进机体免疫功能及其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本试验选择1日龄艾维菌肉仔鸡320只,分4个处理组,环磷酰胺的注射剂量分别为0、2、4、8mg/kg,免疫抑制于试验第3周进行。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其余分别在基础日粮上添加质量分数为0.1%、0.2%、0.4%的Gln进行饲喂,建立谷氨酰胺对环磷酰胺免疫抑制的调节作用的动物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Gln可以改善试验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使肉仔鸡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相关组织器官免疫指数、白细胞数和血清中IL-2的含量显著升高;同时,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凋亡率和血清sIL-2R、丙二醛(MDA)含量显著降低。因此,在此模型中,补充Gln可以有效地调节和提高肉仔鸡的免疫功能,提高试验组肉仔鸡的生长性能。预防免疫抑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试验首先建立了30日龄猪皮下脂肪和背最长肌组织块体外培养体系,共设2个处理,处理1为阴性对照(添加0.1 mmol/L牛血清白蛋白,BSA),处理2添加100μmol/L的t10,c12-CLA,每个处理设6个平行,接种时即加入BSA与t10,c12-CLA进行处理至第10天,试验结束后收集细胞保存备用.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及试剂盒检测研究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脂肪代谢关键酶(FAS、ME、LPL、HSL)和激素(INSR、GHR)及甘油三酯(TG)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①100 μmol/L t10,c12-CLA显著降低了猪皮下脂肪TG含量并提高了猪背最长肌的TG含量(P<0.05);②100μmol/Lt10,c12-CLA显著抑制了猪皮下脂肪FAS、INSR与背最长肌HSL和LPL的基因表达,促进了猪皮下脂肪HSL和背最长肌INSR的基因表达(P<0.05);③该研究结果从脂肪代谢关键酶类与调控激素方面揭示了t10,c12-CLA对猪皮下和背最长肌组织脂肪代谢与沉积的差异性调控机制,进一步证实了t10,c12-CLA抑制猪皮下脂肪沉积同时提高肌内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0.
研究日粮添加天门冬氨酸镁(MgAsp)对肉仔鸡肝脏和腿肌脂质过氧化状态的影响及其机理。将128只22日龄的AA肉仔鸡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加镁日粮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以玉米、豆粕为主要原料配制对照组日粮,在此基础上添加1%的MgAsp作为加镁组日粮。42日龄时,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只鸡,颈静脉放血处死,收集血清、肝脏和腿肌等样品。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加镁组肉仔鸡血清、腿肌和肝脏镁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2%、21%和29%(P〈0.01),加镁组肉仔鸡肝脏和腿肌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4%(P〈0.01)和29%(P〈0.01),加镁组肉仔鸡肝脏中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分别提高了25%(P〈0.01)和14%(P〈0.05),腿肌CAT的活性提高了37%(P〈0.01),日粮添加MgAsp显著降低腿肌中活性氧(ROS)的含量(P〈0.01)。两组肉仔鸡腿肌和肝脏中不饱和脂肪酸的总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说明,玉米-豆粕日粮中添加MgAsp可以有效降低肝脏和腿肌中MDA的产量;腿肌中CAT活性的提高和ROS产量的降低是日粮添加MgAsp降低腿肌中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原因;肝脏中CAT和SOD活性的提高是日粮添加MgAsp降低肝脏中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实验主要探讨了GW9662对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拮抗作用,以及PPARγ被拮抗后共轭亚油酸(CLA)对淋巴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分泌的影响。实验1设置5个处理: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GW9662添加量分别为0、5、10、20μmol/L和40μmol/L。实验2设6个处理:空白对照组、20μmol/L的GW9662组、CLA处理组(c9,c11-CLA或t10,c12-CLA各100μmol/L)、CLA(c9,t11-CLA或t10,c12-CLA各100μmol/L)+20μmol/L GW9662处理组。结果表明:淋巴细胞PPARγ活性呈剂量依赖性地被GW9662抑制(P<0.05),而TNF-α和IL-6的分泌则随GW9662添加剂量的增加呈线性或二次曲线变化趋势(P<0.05)。这种变化随着培养体系中CLA的添加而得到缓解,即与20μmol/L GW9662处理组相比,CLA+GW9662处理组TNF-α和IL-6的分泌量显著降低(P<0.05),而与CLA处理组相比,TNF-α和IL-6的分泌量则无显著变化。从本实验可得出,PPARγ活性被GW9662抑制后,添加CLA同样可抑制淋巴细胞炎性细胞因子TNF-α和IL-6的分泌。  相似文献   

12.
蓖麻毒素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无菌制备小鼠脾淋巴细胞,以不同浓度蓖麻毒素(0、0.3、3、30、300 μg/mL)对细胞进行处理,于不同时间段(3、6、12、24 h)采用MTS法对细胞活力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蓖麻毒素对淋巴细胞有明显的毒性作用,3 μg/mL的毒素处理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降为60%左右。为研究蓖麻毒素是否是通过诱发凋亡作用而引起细胞死亡,本试验对典型的凋亡特征进行了检测,首先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进行了检测,证明经毒素处理细胞后,其电位发生显著变化(P<0.05);Hoechst33258染色和DNA 梯度裂解检测结果同时也证明,接毒细胞发生了明显的调亡作用。此结果可为深入研究蓖麻毒素的毒理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对猪精液冷冻保护液中添加咖啡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并优化冷冻-解冻程序,提高0.5 mL细管猪精液冷冻解冻后的质量。在预先设计稀释液配方的基础上,使咖啡因终浓度为0、0.2、0.4、0.6 mg/mL,选择最佳咖啡因浓度,选出最优组合与传统的TCG稀释液和商业用Androhep〖XC1.TIF〗CryoGuardTM冷冻稀释液进行比较,比较3种不同的冷冻曲线对猪冷冻精液解冻后精子品质的影响,最后对38 ℃下30 s、50 ℃下13 s 2种解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咖啡因浓度为0.2、0.4 mg/mL的精子冷冻后活力、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显著高于0、0.6 mg/mL(P<0.05),最佳添加浓度为0.2 mg/mL;预设计的稀释液配方及冷冻方案优于传统的TCG法(P<0.05),但与Androhep〖XC1.TIF〗CryoGuardTM稀释液(美国商业用)有一定差距(P<0.05);A曲线在猪精液冷冻-解冻后活力、质膜完整率和顶体完整率方面均显著优于B和C冷冻曲线(P<0.05);50 ℃水浴解冻13 s显著优于38 ℃解冻30 s(P<0.05)。  相似文献   

14.
从菠萝皮中提取多糖,研究菠萝多糖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选取日龄相近的断奶仔猪160头,平均体重为(6.50±0.07) kg,公母各半。采取单因子完全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1个对照组,3个试验组,4个组间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菠萝多糖饲料添加剂50、100、150 g/t。结果表明,菠萝多糖对断奶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均有显著影响。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平均日采食量均略低于对照组,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的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8%(P<0.05)、15%(P<0.01)、7%(P<0.05)。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料重比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9.62%(P<0.05)、14.42%(P<0.01)、7.21%(P<0.05)。因此,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菠萝多糖能提高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且最佳添加量为100 g/t。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分析了共轭亚油酸(CLA)对C2C12肌细胞生脂转分化和生肌分化的影响。分别培养并诱导C2C12鼠源肌细胞生脂转分化和正常的生肌分化,同时分别使用终浓度为50μmol/L的c9,t11-CLA和t10,c12-CLA处理细胞,并设对照组,取生脂转分化第10天和生肌分化第8天的细胞用于实时定量PCR检测,观察c9,t11-CLA和t10,c12-CLA对C2C12肌细胞不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c9,t11-CLA促进了C2C12肌细胞的生脂转分化,显著增加了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P0.05),显著上调了细胞内脂肪酸合成酶(FAS)、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γ(PPARγ)和脂肪酸结合蛋白4(FABP4)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t10,c12-CLA则抑制了C2C12肌细胞的生脂转分化,显著减少了细胞内TG含量(P0.05),显著下调了细胞内C/EBPα、PPARγ和FA BP4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免疫印迹杂交结果显示FAS和FABP4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也发生了与基因表达相一致的变化。2)与对照组相比,t10,c12-CLA抑制了C2C12肌细胞的生肌分化,显著减少了细胞内肌管数/细胞数(P0.05),显著下调了细胞内肌细胞生成素(MYOG)和成肌分化抗原(MYOD)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与对照组相比,c9,t11-CLA则显著上调了细胞内MYOG基因的表达水平(P0.05),对C2C12肌细胞的生肌分化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免疫印迹杂交结果显示MYOG和MYOD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也发生了与基因表达相一致的变化。以上结果表明,CLA对动物骨骼肌细胞的正常生肌分化和生脂转分化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一株鸭新城疫病毒NDV-SS分离株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扩增其F基因,并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通过序列分析软件将该毒株F基因氨基酸推导序列与GenBank上已发表的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 NDV)F基因相关代表序列进行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测序结果表明,NDV-SS株F基因全长1662 bp,编码553个氨基酸,其蛋白裂解位点氨基酸序列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特有的序列结构特征。同源性及遗传进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NDV-SS株为基因Ⅵ型毒株,与鸽源新城疫IT-227、Italy-2736分离株具有较高同源性和较近的亲缘关系,推测其可能是由鸽源新城疫病毒变异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共轭亚油酸(CLA)主要存在于反刍动物乳制品中,本试验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检测CLA的方法,采集牛乳提取脂肪检测脂肪酸中CLA的含量,发现在试验条件下c9,t11-CLA占到总脂肪酸含量的1.25‰是CLA异构体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GenBank登录的鸭疫里默氏杆菌外膜蛋白(OmpA)基因保守区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了直接检测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实时荧光定量PCR快速方法。10倍梯度稀释RA菌株制备DNA模板测定方法的灵敏度,结果可在8.0×103CFU/mL浓度下特异地检测出目的菌,最低能检测到RA的DNA模板为8.0拷贝/μL;对鸭源大肠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沙门氏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建立的实时荧光定时PCR方法特异性强。用RA菌株人工感染雏鸭,感染后定时采集咽喉拭子、泄殖腔拭子、心血、肝脏、肺脏、脑,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脏器进行病原菌分离。结果表明,1/10半数致死量接种组,感染后8 h从心血、肝脏、脑组织检测到RA核酸,16 h后全部试样呈阳性;24 h首先从肝脏分离到RA,心血、肝脏、肺脏、脑组织均分离出RA。心血和脏器RA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为63.8%(51/80),RA分离率为28.8%(23/80)。10个半数致死量接种组,1 h即可从咽喉拭子、心血和肝检测到RA核酸,5 h全部样品为阳性;5 h从肺和脑分离到RA。RA人工感染鸭的心血、肝脏、肺脏、脑实时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为86.3%(69/80),RA分离率为60%(48/80)。用加热裂解法提取样品RA DNA只需30 min,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A只需2 h,适用于RA的快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种鸭引进隔离检疫、活鸭及其产品国内市场和进出口检验检疫。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广西小土窝螺不同地理株线粒体大亚基(large subunit ribosomal rRNA,rrnL)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对广西大片吸虫6个流行地区96个小土窝螺样品的rrnL基因进行PCR扩增,通过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SSCP)技术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样品进行克隆、测序,并用DNAStar 5.0及MEGA 4.0软件加以比对分析。结果显示,6个地区小土窝螺rrnL基因PCR扩增长度约500 bp,在长度为273 bp的序列中检测到15个变异位点,占核苷酸总数的5.49%。百色、南宁和桂林3个地区相同地理株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种系发育分析表明,线粒体rrnL基因在一定程度上不是研究小土窝螺种群遗传变异的良好分子标记。本研究为阐明片形吸虫中间宿主—小土窝螺的种群遗传关系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