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病的发生經过及診断 1956年3月开始,广东省珠海县国营珠江机械农場的豬羣,发生了疑似豬瘟的流行病,一連数月,陆續死去大小各种豬只頗多,其中以2—4个月的小豬发病死亡最多。疫病发展至6月18日,該場送来一头典型病豬,要求协助診断。該豬是約5公斤重的杂种約克豬,当时观察其临床症状是:身体消瘦,体温升高,不食,体表皮肤各部有多数大小不等的出血斑,尤以四肢及嘴、鼻、耳、腹部为多,寒战,眼結膜炎、有粘液性分泌物,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院獲得三頭豬屍,係在1956年12月21日,由上海市北郊區先鋒農業合作社第五分社送來,據稱:該社在同一豬圈內養豬約百餘只,分柵飼養,每柵養豬約10隻,多為20—30市斤之豬仔。厩舍的設備和環境衛生,不合要求,近來死豬很多,病狀既不明顯,亦未經獸醫診斷及治療;送來的三死豬,生前並無病狀,食慾亦正常,於前一日晨突然死亡,今要求解剖,並診斷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3.
作者因鑑於豬蒲氏桿菌病的危害很嚴重,而且僅憑系统的檢查方法來消灭猪蒲氏桿菌病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從1940年起開始進行抗豬蒲氏桿菌病的預防接種  相似文献   

4.
今年7月7日,承德市離宮公園動物園有母鹿一頭發病,曾延请我校獸醫院獸醫前往診治,但因病程急促,未及治疗生效,即於7月8日死亡。死後經我校病理解剖室和細菌室檢查,確定為巴氏桿菌病。鑑於本病在国內獸醫界尚未見有報告,特簡要彙報如下,以供同行參考。症狀 病鹿年二歲,一月前產一小鹿,產后一切無異狀。於7月7日下午,發現動物不食,離羣独立,弓背垂頭,步行蹣跚,並有惡寒戰慄現象。第二天上午十一時,我校獸醫往診時,所見症狀略同。經檢查體溫為40.5℃。同時見該鹿呼吸急促,口吐泡沫,當即皮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來在獸医科学与实踐方面占主要地位的有三大問題:为了撲滅集体農莊和國营農場的布氏桿菌病而需要的診断方法、特殊預防与一般性預防及獸医衛生措施。最簡單而又最廣泛的应用於診断人畜布氏桿菌病的方法就是血清学的方法。關於比较各种血清学診断法的價值,我想在下面來談一谈。凝集反应:一般認为凝集反应是診断各种家畜布氏桿菌病的特異方法。同時認为凝集反应有规律地出现在牛布氏桿菌病的早期。但  相似文献   

6.
經驗交流     
羔羊《肺病》的診断和治疗作者1963年二月間在××地区工作期間,发現3—4月龄綿羊羔发生以肺炎变化为主的疾病,暫称为《肺病》,經临床和剖检观察及細菌学診断,并用药物治疗,得出初步資料,特綜述于下,供各地参考。(一)临床观察:据16个病例的临床症状观察,病羔精神抑郁、行走跄跚,落群,常站立一隅,或臥地,将头伸直有时弯向一側,咳嗽,呼吸困难,发吭声,結膜潮紅、两鼻流灰白色液,食欲废絕,拉黄色液样粪。体溫一般在39.9—42℃之間。听  相似文献   

7.
苏高血馬由于断乳和管理不当,而常发生此病。临床症状:体溫略高,脉搏,呼吸均正常。食欲减退。乳房肿胀,呈現面团状。触診局部溫度增高,疼痛,后肢运步强拘。挤出乳汁呈橙黄色的脓性凝块。治疗:先将乳房內脓性凝块挤淨。采用0.25%  相似文献   

8.
為了解上海市市場所出售的各種肉、蛋鬆的衛生情况,於1956年2月開始至11月止,在市內的肉鬆加工廠、批發所及門市部採集了不同產區的各種鬆類样品789件(內細菌檢驗414件,化学检驗375件)進行檢驗。按肉鬆的原料,主要是患有輕度傳染病或某些寄生蟲病被判處高溫處理的牲畜——豬、牛、羊等;蛋鬆的原料多半是合有致病菌或合有極高數量的雜菌以致被判處高溫處理的鮮蛋和冰蛋。此外,還有從外埠運來上海市加工複制的肉鬆原胚。判作高温處理的目的,即在於消減其中對人類食用有害的因子。因此製鬆時的各項操作(特别是炒製時的溫度和延续時間),不僅是一個生產過程,而且也應該是一個嚴密的無害處理過程,探討市內炒鬆方法是否  相似文献   

9.
龍游烏是浙江有名的优良品种,飼养母豬已成为当地羣众的歷史習慣,因此,這个地區也出現了許多养母豬能手,其中張明芝就是比較出色的一个。她,今年50歲,已有38年的养豬經驗,她養的母豬,最長的能養到14年,目前飼養的1只已有10年了,每窝還能産仔豬10只,今年(1954年)9月  相似文献   

10.
寄生蠕蟲學中的免疫生物學診斷法,像在細菌學中一样,是建立在免疫性現象的基礎上。特異性的免疫生物學診斷法具有很大的意義,特別是對於辨認早期的寄生蠕蟲病,尤其是組織的寄生蠕蟲病,在不可能使用蠕蟲糞學方法的时候,更有重大的意義。 現在已經獲得最大意義的是寄生蠕蟲病的變態反應診斷法。至於血清學診斷法,它們(沉澱反應、補體結合反應)並未產  相似文献   

11.
家畜测溫是臨床診断上重要依據之一,一般家畜中,猪由于胆小,往往会因惊擾而造成虛假的高温;特别在獸医衛生檢验上,須要进行测溫的生猪数量既大而次数又多,以本市而言,每天要屠宰生猪由数千至万头,因此每天化費的劳动力大,而效能不高。目前,我們在本市公私合营創造仪器厂的协作下,試制了半导体点溫計,用以测定生猪的体温,共进行三次,今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12.
低溫冲击会引起家蚕膿病及软化病,近年來屡有报导,但发生的蚕病却不尽相同,而这些试验大多數是在普通条件下饲育,不排除微量病毒感染的可能性。1963年錢元駿等在灭菌条件下飼蚕,五龄期虽經低溫冲击或福尔馬林添食,均很少或不发生膿病。但蚕儿經低溫冲击后对病毒的抵抗力大为減低。本試驗在广东的条件下以多化性蚕作材料进行灭菌育飼养,观察低溫冲击与膿病及軟化病发生的关系,及冲击前后添食病毒对蚕儿抵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猪肉的冷藏食品快速冷凍法的商業性的應用,為控制旋毛蟲病提供了一個方法。下述是美國紐約市衛生條例中關於正確冷藏處理豬肉以杀滅旋毛蟲的注意事項。第一及第二組豬肉皆係用冷藏方法處理以殺滅旋毛虫。第一組的豬肉每块厚度不超過6吋或將豬肉片堆成薄層不超過6吋厚度,或將豬肉冰凍成塊,其厚度不超過6吋;第二組的豬肉其厚度超過6吋,但不超過27吋。在用冷藏處理以殺滅第一及第二組豬肉中的旋毛蟲時,必需不间斷的維持在5°F,—10°F或—20°F,並不少於下表中所列的日數。  相似文献   

14.
溫度作为一生态因子,直接影响到家蚕的生育及行为。飼育溫度对蚕儿的生理及蚕病方面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广东蚕区常因高溫及其他因素的协同作用,釀成暴发生軟化病。制种场亦反映在夏秋季担茧制种量減少,因此,研究高溫对蚕儿摄食、消化及生长发育的关系,刘增强体質预防蚕病有一定作用。飼育溫度与家蚕软化病的关系。藤井(1936)在家蚕軟化病有关生化問題的研究中,曾調查22℃、26℃、30℃三种不同飼育溫度对蚕儿的經过、体重、減蚕率、食下率、消化率及呼吸等的影响。結果認为在30℃时五龄蚕儿对蛋白、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較少;存留在蚕內的糖元及蛋白亦少,因而大量发生軟化病,尤以晚秋蚕为甚。同氏認为高溫直接抑制淀粉酶及胰白分解酶的活性有关。蔣天驥(1957)  相似文献   

15.
馬騾小腸便秘在临床上是比較少見的,但一旦发生,在病的初期如不細心检查則往往不易診断甚或誤診。同时本病常继发胃扩张、小腸炎、腸捻轉等。到了病的后期即使是得以确診,就是继发症也可导致患畜死亡,故本病的早期确診极为重要。我院近一年来曾收到七例馬騾小腸便秘,而这些病例都是在別处經过治疗1—2天无效才轉来就診的(其中大多数病例是当做大腸便秘或胃扩张进行治疗的)。来院虽經确診为小腸便秘,但病已至后期,全身情况显著恶化,經过搶救,死亡4匹,治癒3匹。从其继发症来看,有6例继发食滞性胃扩张;  相似文献   

16.
为了响应党和政府在7—12年內消灭豬瘟的号召,我們把平阳县扑灭猪瘟的經驗介紹于下。我們的經驗證明只要党政領导重視,发动群众,完全有可能很快地扑灭豬瘟,完成国家交給我们的任务,保證养猪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病例一石井乡和平农业生产合作社,社員杜乾奎,由临平鎮購得約克夏杂交肉用小猪一头,体重16斤,营养尚佳。于1958年1月23日絕食、好臥不起、呼吸急迫,体溫40℃;在頸下,四肢内侧,耳根,臍腹部等均已水肿,指压水肿部似有弹性,去压指印即退。在阳光下用手掌遮住阳光,侧面观察水肿部,呈半透明而微紅色,好像冰冻的紅蘿葡。由于四肢已水肿,病猪不能起立,也不能行走。当經注射青霉素20万單位,及磺胺嘧啶纳(5毫升)1支。24日复診,体溫下降至37.0℃,呼吸已正常,但尚未吃食,水肿丝毫未退,病猪不能起立行走。再注射維生素B_1(25毫克)1支,洋地黄(0.2毫克)1毫升,樟脑磺酸鈉(0.05克)1毫升。25日复診,体  相似文献   

18.
在大批的檢查結核病時正確地掌握不管那种結核病的診断方法都是和該傳染病進行鬥爭並取得成效而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結核病学說發展開始的時候,以及研究它們在生体診断時的方法,皮下結核菌素試驗法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方法。但当眼結膜結核菌素反  相似文献   

19.
重庆自入秋以来,奶牛突發生急性傳染病,蔓延迅速,虽经不断努力救治,仍不觅發生死亡,經临床診断,及細菌学檢查,診断为出血性敗血病,茲分述于后: 一、病史此病于1954年曾經在重庆市郊大流行一次,当时倒斃奶牛甚多,經扑灭后,几年以来,不断在各牛奶场呈散發性流行。此次流行时期开始于七月中旬,到八月下旬則进入大流行阶段,迄至目前(九月下旬)流行情况尚未完全停止。二、症狀 在此病流行初期,病牛体溫上升至40°~42℃左右,脉搏快而弱,呼吸促迫,發生高度鼾声,食慾及反芻均停止,口內流出大量綫狀透明的唾液,并有泪水及鼻涕,常發咳嗽,大使初干燥、后泄、粪內杂有大量粘液或少量  相似文献   

20.
我省有部分地區的耕牛,常在每年3—6月間,發生一種呼吸器官的疾病,病牛主要表現為聳鼻氣喘的特異性病狀,很類似河南省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症,地方獸醫多以氣吼喘症稱之,過去因缺少系統的診斷,其病因為何,始終不明,多有診斷為牛出血性敗血症者,經56年和57年兩次診斷後,始確定為爛紅薯中毒症,茲將臨床觀察,人工發病試驗以及中藥治療試驗的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