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紧急防治措施山西长治康宝制药厂046011张国庆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自1984年刘胜江等在我国江苏无锡地区首次发现本病以后,迅速蔓延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墨西哥、欧洲大部分国...  相似文献   

2.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兔出血症”。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养兔业的发展壮大,兔病毒性出血症在各地发病较为频繁。现将发生在某市效区养兔场兔病毒性出血症的防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兔出血症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兔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病死率可高达100%,给养兔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随着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文章主要从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编码的结构蛋白与非结构蛋白、基因疫苗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兔出血症病毒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展望。为进一步研制兔出血症病毒基因工程疫苗及诊断试剂提供理论基础,以期能更有效地防治此病。  相似文献   

4.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以呼吸急促、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瘀血肿大和点状出血为主要表现,最急性的不表现任何症状突然倒地抽搐死亡。兔瘟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见于冬季和早春,其他季节极少发生。近年来,兔瘟虽然得到广大养兔户的高度重视,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但仍然时有发生,特别对青年兔和成年兔侵害后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在生产实践中,我们探索出兔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并总结了一套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5.
兔出血症病毒接种幼年兔及乳兔的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传义  张英 《畜牧与兽医》1994,26(5):212-214
用兔出血症病毒人工接种一月龄与二月龄幼年仔兔,结果证实兔出血症病毒亦能感染并致死幼年仔兔,但感染类型与青成年兔的典型兔出血症不同,主要特征有病程延长,血凝价低或无血凝和黄疸肝炎等等。用兔出血症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的ELISA试验及反向间接血凝试验自血凝试验阴性的幼年兔各脏器均能检测到兔出血症病毒。人工感染乳兔虽未致临床病症,但扑杀检查见有坏死性肝炎病变和轻度肾小球性肾炎,且自肝肾等血凝检测阴性的病科中,用ELISA试验及细胞培养均可检测和分离到病毒。研究结果表明,血凝阴性并不能排除非典型兔病毒性出血症感染。  相似文献   

6.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又称兔出血性肺炎,是由免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器官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该病是一种高死亡率的疾病,在生产中常常给养兔业造成重大的损失。为了及时而准确地诊治该病,现将某场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治情况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致死率可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原学、流行特点、检测方法等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其诊断和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概况及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病毒性出血症(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对易感兔致病率可达90%,病死率高达100%。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体外培养、分子生物学、病毒的检测和疫苗等方面做了系统深入综述,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相似文献   

9.
兔病毒性出血症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形态及理化特性、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诊断、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疫苗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动态系统地观察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兔瘟病毒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通过二者的关系探讨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发病机理,进一步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慢性兔病毒性出血症及其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兔病毒性出血症及其防制山东农业大学271018徐淑敏,徐作良兔病毒性出血症自1984年春首先在江苏发生以来,现已扩展全国及世界各地,给养兔业造成巨大损失。1病原学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原体为兔出血症病毒(RHDV),为近球形的颗粒,具有20面体的立方...  相似文献   

12.
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名兔出血性肺炎、兔出血症和兔瘟。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所致的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和以全身实质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骤然发病,呼吸急促,急性猝死。病变特点是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其他实质脏器瘀血及出血。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动态系统地观察兔病毒性出血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和兔瘟病毒在体内的分布情况,通过二者的关系探讨兔病毒性出血症的发病机理,进一步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兔出血性肺炎、兔病毒性出血热等,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死亡率很高。2000年春夏季在辽宁省许多养兔场发生此病,造成一定损失。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流行情况2000年春夏季,辽宁许多兔场兔病毒性出血症流行严重。各品种家兔均有发病,1月龄以内的幼兔极少发病,3月龄以下幼兔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3月龄以上的青壮龄兔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有的高达100%。某养兔场,饲养500只兔,按疫苗使用说明书在1月龄时进行预防接种,到半年时进行第2次接种。但兔在45日龄时就全群发病,用抗菌素治…  相似文献   

15.
实验兔场暴发兔病毒性出血症颜思通,李力复,黄亚德(广州动植物检疫局广州510010)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兔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患兔以皮下、脏器广泛性出血为特征。不同品种的兔均易感,但以3月龄左右青年兔更为敏感。自从1984年我国江苏省首次暴发兔...  相似文献   

16.
<正>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家兔烈性传染病,发病率和病死率极高。其中尤以青壮年兔和成年兔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但哺乳仔兔不发病。给养兔户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点是发病急,传播迅猛,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因此,给养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病在我国开始流行初期,主要感染2月龄以上的家兔,而2月龄以内的家兔却很少发病。但最近,笔者收治了一起2月龄以内的兔群中发生大批发病死亡的病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病毒分离鉴定确诊为病毒性出血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出血症俗称兔瘟 ,是兔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呼吸系统出血、实质器官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特征。本病于 1984年初 ,首先在我国江苏等地爆发 ,随即蔓延到全国多数地区。此后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报道了本病。兔病毒性出血症在临床上易与兔巴氏杆菌相混淆。因此 ,有必要通过实验室来确诊该病 ,提出正确的防治措施 ,确保养兔业的发展。现将养兔户发生的兔出血症诊治介绍如下 :1 发病情况某养兔户饲喂种兔、子兔、青年兔共 70余只 ,2 0 0 2年 5月2 6日突然有 1只死亡 ,随后连续发病 ,5d内共死亡 3 0只 ,死亡率高达 44 %。…  相似文献   

19.
兔病毒性出血症(Rabbit viral hemorrhagic disease,简称RHD),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兔的烈性传染病之一.该病至今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和方法.在养殖生产中主要依靠接种脏器组织灭活疫苗进行预防,保护效果可靠.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兔病临床诊断中,发现兔病毒性出血症病例在免疫兔群中仍时有发生,探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兔病毒性出血症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和毁灭性的传染病。本病发病急,传播快,潜伏期短,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几乎100%)。以短时间内体温升高或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