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武运粳23号为材料,比较了机插、抛栽、机条播和手撒播等4种不同轻简栽培方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高低表现为抛栽﹥机插﹥机条播﹥手撒播,不同方式间差异显著;效益表现为抛栽﹥机条播﹥机插﹥手撒播,不同方式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根据试验结果,对无锡地区不同轻简栽培方式的选择、高产高效途径及其关键技术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与分配特征及产量的影响,选用大穗型小麦品种农大1108为试验材料,研究在大田生产中主要的4种种植方式(穴播、撒播、窄幅条播和宽幅条播)对冬小麦花后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种植方式下花后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均表现为窄幅条播显著高于其他3组处理;窄幅条播主要通过提高花后干物质同化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而获得高产;与宽幅条播相比,窄幅条播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积累量及干物质在籽粒中的积累量分别增加45.59%和19.44%;与穴播和撒播相比,窄幅条播产量分别提高17.25%和11.39%;花后干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穴播最高,达到80.26%。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籽粒的灌浆速率影响不大,表现为各处理间千粒重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机插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在减氮条件下降低产量损失的作用。【方法】以甬优538和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精准条播(precision drill sowing, PS)16条机插,并以相同播种量传统撒播(broadcast sowing, BS)机插为对照,同时设置不施氮肥(0 kg/hm2, zero-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0N)、适氮(240 kg/hm2, suitable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SN)、减氮15%(204 kg/hm2,reduced nitrogen application rate, RN)等3个氮肥施用梯度处理,分析比较产量形成、植株均匀度、干物质积累及氮利用效率。【结果】1)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通过提高有效穗数使籼粳杂交稻产量平均提高4.3%,减氮条件下精准条播处理的水稻产量降幅小于撒播。2) 精准条播显著降低漏秧率,提高机插苗数均匀度以及有效穗数均匀度。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处理提高减氮下高峰苗数,两个品种趋势一致。3)与撒播相比,精准条播增加抽穗期叶面积指数,同时增加了抽穗期和抽穗开花后的干物质积累和氮吸收总量,其中减氮处理下表现尤为明显。4) 除0N外,氮素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在不同品种方式及氮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但精准条播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两个品种趋势一致。【结论】精准条播机插能够提高籼粳杂交稻植株均匀度,增加高峰苗数和叶面积指数,促进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进而提高产量,有效减少氮肥减施下籼粳杂交稻的产量损失。  相似文献   

4.
耕种方式对华北地区冬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华北地区耕种方式对冬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2011-2013年通过大田定位试验,分析了免耕条播、深松条播、旋耕条播、机械撒播方式下冬小麦生育进程、群体大小、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的特点。结果表明,免耕条播冬小麦分蘖不足,群体数量小,干物质积累少,叶面积指数偏低,穗粒数、千粒重较低,产量低于其他耕种方式;深松条播冬小麦成熟略晚,群体较大,茎蘖成穗率高,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成穗数和产量均高于旋耕条播,穗粒数、千粒重与之差异不明显;机械撒播冬小麦虽然存在种子有效覆盖度小、种子深浅不一、出苗率低等缺点,但分蘖优势明显,干物质积累最多,叶面积指数最大且最大值出现早,千粒重、穗粒数略有降低,成穗数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较旋耕条播和深松条播分别增产15%和11%以上。综合来看,机械撒播有利于优化小麦群体质量,提高整体产量水平,是目前华北地区冬小麦较理想的耕种方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麦棉套作模式下适宜的小麦播种方式与播量,通过裂区试验,以播种方式(撒播和条播)为主因素,播量(187.5、225.0、262.5、300.0kg·hm-2)为副因素,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小麦灌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条播相比,撒播小麦灌浆期边行、内行分别延长3.3和0.6d,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边行分别降低0.18、0.26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推迟了0.2d;内行小麦平均灌浆速率与最大灌浆速率分别提高0.02、0.04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推迟0.6d;撒播使内行小麦理论最大粒重提高1.7g。随播量的增加,小麦灌浆期延长,与187.5kg·hm-2播量相比,300kg·hm-2播量下撒播边行和内行及条播边行和内行分别延长2.8、1.8、2.6、2.2d,平均灌浆速率分别降低0.10、0.02、0.11、0.10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分别降低0.15、0.03、0.15、0.15mg·粒-1·d-1,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分别推迟0.7、0.5、0.9和-0.8d,理论最大粒重分别降低1.5、3.1、1.1、6.5g。撒播内行穗数达到529.0万穗·hm-2,显著高于条播,穗粒数与千粒重分别较条播高1.4粒与0.2g,产量较条播高405.0kg·hm-2,而边行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与条播无显著差异;撒播平均产量较条播高5.1%。随播量的增加,单位面积穗数增加,穗粒数、千粒重下降。产量撒播以播量225.0kg·hm-2最高,条播以播量262.5kg·hm-2最高。以上结果说明,在麦棉套作模式下小麦采用撒播,播量在225.0kg·hm-2时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6.
紫苏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紫苏规模化栽培,寻找经济效益高且合理可行的栽培方法,比较5种不同种植方式(育苗移栽、点播、条播、机耕撒播、机耕机播等不同栽培方式)的效益。结果表明:育苗移栽方式的产量最高(1 675.5kg/hm~2),但成本也最高(15 924元/hm2),经济效益(10 884.0元/hm~2)最低。机耕机播和机耕撒播产量分别为1 372.4/hm2及1 317.3kg kg/hm~2,单位成本为5 202元/hm~2及5 952元/hm~2,经济效益可达16 756.4元/hm~2及15 124.8元/hm2,显著优于育苗移栽、点播、条播3种栽培方式。机耕机播适宜于大面积的生产区域,而机耕撒播适宜于山区坡地及土地面积较小区域,两者都是较理想的栽培方法。此外,不同种植方式对紫苏分枝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穗数、主穗粒数影响较显著,但对株高、千粒重、籽粒含油量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迪庆青稞的栽培技术的研究 ,结果表明 :短白青稞的最佳播种时段是每年的 3月 2 5日至 4月 5日 ,采用机器条播或人工条播 ,播种深度为 4~ 8cm ,在合理的施肥及病虫得以有效控制时 ,产量可达到 4 36 5kg/hm2 。  相似文献   

8.
和田地区是新疆重要的水稻种植区,但单产普遍较低,其关键制约因素在于栽培技术落后(多采用撒播)。本研究选择新疆主推水稻品种新稻36号和新稻47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机械旱条播种植技术进行了2年的田间试验。结果显示,采用机械旱条播种植技术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撒播技术的水稻,新稻36号表现尤其显著,较撒播增产28.0%。基于此,本文就机械旱条播种植模式在和田地区应用的具体生产技术要求进行了总结,以为和田地区水稻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稻品种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为供试材料,以撒播为对照,研究了精量条播的种子分布、漏秧率及机插苗数的均匀性。试验结果表明,杂交稻精量条播种子分布均匀性较撒播提高82.0%;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的漏秧率,条播下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漏秧率分别比撒播方式平均降低76.2%和85.5%;精量条播下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的机插苗数均匀度比撒播方式平均提高53.5%和46.5%。采用杂交稻精量条播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漏秧率高和机插苗数不均匀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杂交稻70 g以下低播量精量穴播和条播对育秧效果及机插特性的影响,突破生产中杂交稻机插的技术瓶颈。【方法】以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两个杂交稻品种为材料,利用机插标准9寸盘,设置机械穴播和条播两个精量播种方式,并以机械流水线撒播为对照,穴播规格为16(纵向)×34(横向)穴,条播为纵向16条,以穴播5粒、3粒及2粒的播种量进行播种试验。考查了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生长影响及配套取秧效果【结果】1)低播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秧苗成苗率的影响不大。2)降低播种量提高秧苗生长一致性,且穴播和条播秧苗生长一致性好于撒播。3)与撒播相比,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在低播量下提高秧苗根系盘结力和成毯性,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根系盘结力比撒播平均高75.4%和81.0%,播量每穴3粒时即能有效成毯,穴播和条播差异不大。4)精量穴播和条播能够显著降低低播量下机插漏秧率,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漏秧率平均分别比撒播低76.3%和74.6%,穴播和条播下,两个品种每穴播量3粒的漏秧率均在1%以下,与撒播相比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5)精量穴播和条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比撒播要好,两个品种预期取秧2~5苗(5粒)、1~3苗(3粒)和1~2苗(2粒)比例均达80%以上,中浙优1号和甬优1540机插苗数均匀度平均比撒播高121.2%和67.0%,其中,穴播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及预期取秧苗数比例高于条播。【结论】精量穴播和条播可以解决目前杂交稻机插用种量大、漏秧率高和机插取秧苗数均匀度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同栽培措施与播种期对西藏青稞倒伏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稞倒伏一直是生产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为探讨缓解青稞倒伏的栽培措施,通过设计随机区组田间试验,研究断根、镇压、喷施矮壮素等农艺措施以及不同播种期对青稞倒伏比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青稞采用断根的农艺措施能显著增加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减少倒伏,提高产量(P0.05);播期试验发现青稞晚播时分蘖较强,加剧了倒伏风险,穗粒数与千粒质量也随之降低。建议在拉萨地区青稞播种提前7 d,能显著减少倒伏,提高产量;在作物分蘖中期进行中耕除草,也能有效缓解倒伏。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西藏地区青稞高产栽培的最佳覆膜种植方式,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边雄乡,通过随机区组试验,以当地农民传统条播种植为对照(CK),比较分析了渗水地膜覆盖穴播(SS)、降解地膜覆盖穴播(JJ)、普通地膜覆盖穴播(PT)、垄膜条播(LT)、垄膜带状播种(LD)方式下青稞的光合特性、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结果表明,与CK相比,5种覆膜种植方式下青稞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LD处理总体上保持最优。JJ、SS、PT、LT、LD处理的平均产量分别达4 560、4 425、4 335、4 635和4 740kg·hm~(-2),均显著高于CK,其中LD处理的增产幅度达到61.69%。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垄膜带状播种是西藏地区高产栽培的最佳覆膜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13.
青稞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迪庆青稞的栽培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短白青稞的最佳播种时段是每年的3月25日至4月5日,采用机器条播或人工条播,播种深度为4~8cm,在合理的施肥及病虫得以有效控制时,产量可达到4365kg/hm^2。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麦育种,笔者试制了高效率、高质量播种集团选穗或品系选穗的播种机。为了鉴定其特性,还试播了种子量少的不同材料。同时又考虑到,条播比撒播更便于进行系统的观察比较,所以采取了条播的构造。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区域青稞产量低、施肥技术落后及手段单一等问题,通过田间裂区试验,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青稞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青稞缓释肥料的施用效果及其在青稞种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在不同施肥水平下,条施(A1)各处理下A1B5居第1位,折合产量4 165.5 kg/hm~2,较对照增产23.2%;处理A1B3居第2位,折合产量4 123.5 kg/hm~2,较对照增产22.0%。撒施(A2)各处理下A2B4居第1位,折合产量3 717.0 kg/hm~2,较对照增产24.2%;处理A2B3居第2位,折合产量3 211.5 kg/hm~2,较对照增产7.3%。条施各处理下的小区产量高于撒施各处理,且施用缓释肥料B、缓释肥料C产量较高,施用缓释肥料A产量较稳定。故建议在甘南州青稞种植区域,施肥方式逐步改撒施为条施,并建立甘南地区青稞种植高效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摸索水稻机播秧苗的素质,在1978年秧苗撒播、摆播、条播试验的基础上,1979年我们与省农机所合作进行了杂交晚稻机播试验,常规稻不同行距条播和杂交稻剪秧尖、剪秧根栽插的辅助试验。 试验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7.
探讨条播方式下,播种量对水稻生育期与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播种量,水稻始穗期、齐穗期、成熟期均有所提前;播种量对水稻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产量均无显著影响,对千粒质量影响显著(P0.05);在15 kg/667 m2播种量下,水稻千粒质量与产量最高。建议条播稻播种量控制在15 kg/667 m2以下,既节省生产成本,又利于水稻成熟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8.
大豆不同栽培方式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桂范  连成才 《大豆科学》1993,12(3):196-196
根据1990—1992年的试验资料,分析不同栽培方式对大豆产量、有关生理指标和群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土壤条件基本一致,栽培水平相同的情况下,窄行穴播产量高于窄行条播、垄上穴播、垄上双条播。窄行穴播亩产为277.3kg,较窄行条播、垄上穴播、垄上双条播分别增产14.12%、24.18%、26.51%。窄行穴播增产的原因是提高大豆中后期叶面积系数,增大净光合生产率、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光合速率。既保证了植株个体良好的生长,又使群体有一个理想的生态环境条件,从而使大豆获得了高产。  相似文献   

19.
氮肥施用量与播期运筹不合理是目前西藏青稞种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在西藏林芝采用不同氮素与播期的裂区试验设计进行青稞种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喜马拉雅19产量影响不显著,而施氮量对产量有显著影响;播期、施氮量及播期与施氮量互作对各农艺性状有显著影响,尤以施氮量影响最大;进而对不同施氮量下的青稞产量与影响产量的各农艺因子进行回归、通径和相关分析表明:在三个施氮区,影响产量较显著的农艺因子略有不同,但每穗结实小穗数和千粒重均为影响青稞产量形成的最重要的两个因子.在适氮区影响产量的农艺因子相关系数较高,不合理施氮区相关度偏低,甚至出现负相关.因此,西藏春青稞产量提高调控的重点应在每穗结实小穗数和千粒重,合理施肥可以促进各农艺因子相互协调,进一步促进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晚粳品种丙96-42为试材对杭州临平镇条播、撒播和移栽方式下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群体变化及种类进行了研究,从水稻不同生育期采集叶片、叶鞘和谷粒样本810份,获得细菌菌株7193个。结果显示,在每种种植方式下,稻株上的拮抗细菌数量都是叶鞘中最多,谷粒中最少。3种种植方式下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群体数量基本上是随着稻株成熟而逐渐下降,在水稻6个生育期中,拮抗细菌出现的高峰因不同种植方式而有所差异。条播稻上拮抗细菌占细菌总量的比率从苗期到蜡熟期维持在3.6%~4.8%,各生育期之间无显著差异,但撒播和移栽稻上拮抗细菌所占的比率因不同生育期而有所不同。从539份纹枯病拮抗细菌中鉴定出8个属的14个种,不同种植方式与水稻纹枯病拮抗细菌的种类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