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猪生产的基础技术是种猪技术,即猪生产技术。常规的种猪生产技术一般是指纯品种猪的生产和杂交猪种生产;现代种猪生产涉及转基因种猪、种猪克隆技术。但是随着养猪生产的发展,猪病对种来越明显。生产猪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生产性能优秀的种猪常会因为健康原因被淘汰,生产性能优秀的猪群也常会因为健康原因而全部更新。种猪生产者和猪育种工作者不得不重新认识猪育种和种猪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全进全出的猪群周转制度、多点生产技术、超早期断奶技术,虽作为生产技术中控制疾病的手段而提出,但同时引起育种工作者的注意。猪育种不再重复…  相似文献   

2.
<正>一、母猪营养调控1.后备母猪及未成熟期母猪后备种猪的营养需要不同于生长育肥猪,生长育肥猪主要强调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而后备猪则是良好的繁殖体况,两者的最终目标不同,导致对应的营养策略也不相同。后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优质黑猪生产杂交方式,以淮猪及苏钟猪为亲本,开展淮猪(♂)×苏钟猪(♀)、苏钟猪(♂)×淮猪(♀)正反、反正杂交试验,在相同营养水平及饲养管理条件下统计杂种猪繁殖、生长、肥育性能,比较2种杂交方式生产杂种猪的性能。结果表明:淮苏杂种猪头胎产仔数[(11.86±2.21)头]高于苏淮杂种猪[(10.89±2.20)头],但产活仔数略低于苏淮杂种猪;初生个体质量[(1.41±0.22)kg]极显著小于苏淮杂种猪[(1.52±0.35)kg](P0.01),但28日龄断奶个体质量、120日龄平均个体质量均高于苏淮杂种猪,180日龄平均个体质量、40~60 kg阶段平均日增质量略低于苏淮杂种猪,提示淮苏杂种猪虽早期增质量快,但育肥期效果不如苏淮杂种猪;且淮苏杂种猪表现为高、短、壮体型,而苏淮猪相对细长。因而,生产75%优质黑猪应以后期育肥效果好的苏淮杂交组合为优势选择。  相似文献   

4.
生猪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种猪良好的繁殖性能,种猪在生猪养殖产业中属于一种特殊的养殖群体,需要通过了解种猪的营养需求、生活习性制定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案。种猪养殖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的饲养管理,文中对种猪养殖的饲养管理技术进行介绍,旨在为种猪科学的饲养管理及我国生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1种猪保育新引进种猪做好隔离和风土同化等工作,根据猪场实际,加强日本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猪瘟、仔猪副伤寒、猪口蹄疫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加强母猪营养,提高抵抗力。妊娠母猪应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防止饲喂霉变饲料。妊娠母猪和公猪饲料应定期(2~3个月)添加药物。母猪分娩前7~  相似文献   

6.
迪卡猪是美国迪卡公司培育的配套系猪的总称,迪卡是美国的地名。配套系指的是由多个优良猪种,根据各自具有的优良性状,在复杂选育基础上,运用杂交试验方法建立起来的、能够稳定取得最大杂种优势的一个体系。配套系猪种与传统的猪种如长白猪、大白猪等不同,它不属于品种的概念。在国外,培育配套系猪的育种工作发展很快,它代表了当今国际猪育种的方向,配套系种猪是当今世界发展养猪业最好的种猪,国外也有人称配套系种猪的后代为混交种。迪卡配套系猪有一个完整的繁育体系,这个体系保证了繁育出的种猪具有各种优良性状,这是它的技术标志。该繁…  相似文献   

7.
韩殿彬 《新农业》2014,(17):35-36
猪支原体肺炎又称猪地方性肺炎,俗称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不同年龄、性别的猪都能感染发病,许多地区的猪场都有发生,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尤其是地方土种猪较杂种猪和纯种猪发病多。2011年入冬前夕,本溪市明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可乐猪的本品种及品种资源的基础选育.旨在后备猪血缘更新和提高种猪繁殖力。本实验对可乐猪的胎次、断奶后备母猪、4月龄后备种猪、6月龄后备猪性能测定和配种前进行选育,得出后备猪类型、特征、生长情况状况.体型外貌及抗逆性的选择是提高可乐猪质量与利用的有效选育措施。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1999,(5)
1.种指猪种要好。大约克、长白猪、杜洛克等,瘦肉率高达58%~65%,体重90公斤的肉猪,可产瘦肉42公斤左右。二元杂种猪和三元杂种猪,是指以地方猪种为母本,外国猪种为父本的杂种一代猪,体重90公斤的二元杂种猪,可产瘦肉35公斤左右,二元杂种母猪与外国猪种交配,产下的小猪为三元杂种猪,体重90公斤,可产瘦肉39公斤左右。要提高瘦肉率,就应该多养二元和三元杂种猪。外国猪种虽然瘦肉率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困扰养猪业的难题无疑是复杂的猪病。可怕的病原(PRRSV、PCV-2等)随进口种猪潜入国门,同样由于省际间及省内区域间活体种猪的广泛流通,放大了疾病传播的风险,如此,既影响种猪产业的健康发展,也阻碍了疫病的有效防控。下面就猪病防控、外种猪选育、种猪繁育体系建设三方面简要分析和探讨福建省开展外种猪选育的必要性,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优质瘦肉型种猪多为大型肉用型品种,如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等。这类大型肉用猪一般在210天左右可进行初次配种,饲养管理中应保持稳定的环境,以免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这类猪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率高,这就要求保证有较高的饲料营养水平,因此,规范瘦肉型种猪的繁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正一、蹄裂原因种猪蹄裂的原因主要包括营养因素、饲养管理因素、圈舍环境因素、猪品种因素及气候因素。营养因素包括钙、磷不足,缺硒、缺锌、缺锰、缺维生素H及缺维生素D等营养元素导致。饲养管理因素包括地面平养的饲养密度过低、活动空间过大及长期缺乏日照等。圈舍因素包括新建水泥地板、平养及限位栏饲养地面高低不平、地面粗糙、猪舍坡度过大等。猪的品种因素主要指以外二元种猪及外三元生  相似文献   

13.
一、中国种猪产业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应为:以市场为导向,以分子生物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系统工程理论应用为科技动力,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实现我国种猪产业的规模化养殖、市场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科学化管理。实现种猪产业化,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种猪交易市场。要以现行的国家省级种猪性能测定场(站)为核心,实行全国及区域种猪性能测定、拍卖以及擂台赛。分省、区、市建立种公猪站,统一全国种猪精液供应、销售体系,建立种公猪交易市场,扩大优良种猪辐射面。良种母猪从引进和培育通过鉴定的猪群产生,分区域供应,母猪的供应…  相似文献   

14.
迪卡猪是配套系猪,如果决定饲养迪卡猪,应到相应的迪卡猪场购买种猪。当决定饲养祖代种猪生产父母代种猪时,应到原种猪场去购买;若决定饲养父母代种猪生产商品代肥猪时,就要到祖代猪场去购买。若没有一定条件,不要饲养祖代种猪,可饲养父母代种猪生产商品化肥猪。 下面介绍几个较大规模的祖代种猪场,供购买迪卡种猪时参考。 北京苇沟现代化猪场建于1990年,是北京养猪育种中心迪卡种猪的配套祖代猪场,饲养迪卡种祖代种猪A、B、C、D共550头,每年可提供父母代种猪4400头套。全套猪舍及养猪设备从匈牙利引进,设备先进,猪场管理规…  相似文献   

15.
种猪的选择     
介绍了中小型猪场种猪的引种方法,主要包括种猪的引进、种猪运输、自繁后备猪的选择、种母猪的选择、种公猪的选择等。  相似文献   

16.
《中国畜禽种业》2009,(9):149-149
为缓解磷酸盐饲料添加剂匮乏的问题和响应营养管理体系日益提高对全球环境的关注,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了“环保猪TM”。该种猪能更有效地利用植物性饲料中的磷元素——而普通猪种却不能消化利用,从而造成磷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仔猪生活4月龄到初次配种前是后备猪的培育阶段。培育后备猪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体格结实、健壮发育良好,具有品种典型特征,有高度种用价值的种猪。1后备猪生长发育规律后备猪生长发育有一定规律,可以根据其规律,有效地通过营养水平及管理措施的控制,达到人们所需要的体型结构,提高生产性能,增加经济效益。1.1体重增长规律体重的增长规律是6~8月龄以前增重较快,10月龄后减慢。在后备猪生长前期,应给予丰富饲养,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猪养殖业发展关系到百姓食品安全。近年来,我国大型养猪场不断增加,在给人民猪肉消费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猪饲养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气候变化、安全意识缺失、预防不到位等各种因素,各种各样的种猪疾病严重制约了猪养殖业的发展。本文就种猪疾病的种类、防治及检疫检验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养猪场每年必须更新种猪 ,种猪更新率大约为 2 5%~ 35%。引进种猪关系到猪群品质、生产性能好坏。如缺乏引种经验 ,可能会导致猪群退化或带来传染病 ,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所以引种工作至关重要。有些猪场不养种猪 ,每批育肥猪都从外场购买 ,其技术措施与引进种猪有许多相同之处 ,所以一并论述。引种的主要技术措施有以下几点。1引种目的要明确要根据需要确定引进什么品种、品系、类型及产地。同一场内不宜养很多品种 ,一般别超过三个。实在需要时可与其它猪场联合 ,各养不同品种 ,定期交换种猪。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引种计划 ,…  相似文献   

20.
猪胃溃疡主要是猪胃食道上皮粘膜角质化、糜烂、溃疡引起的疾病总称.近年来,在屠宰场的屠宰猪中常见;在日常养殖管理中也曾遇到多例.由于诸多的饲养管理上的缺陷和近年来猪种品质选育的进展,猪场极易受到猪胃溃疡病的困扰,尤其是表现在妊娠母猪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受到诸多诱因影响发生胃溃疡,从而诱发大出血猝死并导致仔猪成活率下降进而影响其生长潜力的发挥.为了最大限度地控制种猪群胃溃疡,减少种猪发病率及死亡率,本文作者以种猪群胃溃疡病为切入点,以对其防治技术研究为立足点,以指导养猪生产实践为出发点,摸索、提炼、设计、总结了一套最佳防治种猪群胃渍疡病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参考模式,使之在养猪生产实践中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