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葛牌文化旅游古镇为例,从古镇规划建设思路、发展定位、游憩系统结构等方面对文化旅游古镇建设进行探讨,以期为古镇提出操作性强的文化旅游发展策略,指导以旅游为引导的新型文化旅游古镇发展建设.  相似文献   

2.
刘兆柏 《绿色科技》2012,(2):208-209
分析了道教文化的内涵及道教文化绿色旅游的研究现状,从道观、道观美术、道观园林等方面探讨了道教文化的绿色旅游,阐述了道教文化旅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道教文化的内涵及道教文化绿色旅游的研究现状,从道观、道观美术、道观园林等方面探讨了道教文化的绿色旅游,阐述了道教文化旅游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论森林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本质上是旅游者对森林文化的旅游经历与体验,但现实中森林文化内涵的缺乏严重制约着森林旅游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森林旅游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基于旅游体验视角,依托营造氛围的森林文化旅游产品(A)、森林物质文化旅游产品(M)、森林行为文化旅游产品(B)、森林精神文化旅游产品(M)4个层次(A-MBM架构)构建了产品库式的森林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并对各层次开发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5.
指出了吉林省正在下大力气将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成重要支柱产业.在长白山休闲旅游度假地的开发中,实现了政府对长白山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从休闲旅游设施到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做出了全方位的规划与设计,但旅游区的科学、文化资源开发相对滞后.文化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源自长白山旅游景区的科学、文化内涵,支撑着长白山休闲旅游的形象定位,决定着长白山对国内外游客的吸引力.推动长白山休闲旅游经济发展,需要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因此,力图将长白山打造成国际休闲旅游名山,发掘其丰富的,多方位的旅游文化资源是关键因素,培训和提高景区经营者和导游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指出了旅游的核心是文化,独特文化形成的基础是文化生态。受理性城市规划思想的影响,城市旅游规划忽视文化的福利性和生态整体性,表现出强烈的物质性、技术性特征,难以持续。为了实现规划工具之形与旅游文化之神、文化资源开发与文化生态安全、旅游文化内涵与城市文化特色、旅游经济发展与市民文化福利的协同共生,在斯图尔德文化生态适应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剖析文化生态的环境适应因素,辨识了城市旅游规划的特点及其文化生态影响要素,从"环境-资源、战略-功能、主体-客体、形式-形象"四个方面提出了城市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桂东南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文化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文化发展成为近年来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资源文化的正确定位和开发层次是提升旅游产品档次的关键。桂东南旅游资源文化内涵丰富,特色是侨乡风情文化、喀斯特———丹霞地质文化、自然生态文化和名人历史文化等。文章首先阐述旅游与文化的关系,进而论述旅游资源文化的内涵,然后深层次挖掘桂东南旅游资源文化,提出桂东南旅游资源文化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8.
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森林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现阐述森林文化与森林旅游的关系,探讨在森林旅游中注入、挖掘森林文化,开展文化层次的森林旅游的重要性,对当前发展森林旅游、保护森林资源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赤山湖湿地公园的文化挖掘与文化旅游产品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而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是发展湿地文化旅游的精神底蕴。以江苏句容赤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野外踏勘、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对湿地水利文化、秦淮文化、湖熟文化、渔家文化的挖掘,从文化旅游景点设计、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特色旅游线路组织3个方面构建了湿地文化旅游产品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0.
亳州文化旅游资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进行实地调查和资料分析,针对目前亳州旅游业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提出以文化旅游作为发展旅游产业的核心要素,对亳州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文化旅游是近年来旅游的热点.城市文化旅游是指以城市文化为依托而开展的一系列旅游活动.城市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城市旅游开发的灵魂,脱离城市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城市旅游只能是一种低层次的城市旅游.因此,我们要挖掘城市的文化来发展旅游,以城市文化为发展城市旅游的凭借,以文化兴旅游,以文化兴城市.  相似文献   

12.
当今我国已跨入关注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国民休闲时代,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然而当前旅游业面临着多方面的转型以适应时代发展和深化空间治理。文章以长白山文化和旅游规划为例,从文化和旅游规划中的旅游发展模式、空间布局思路和旅游产品类型3方面展开讨论,剖析当前旅游业发展和文化和旅游规划中出现的传统旅游模式与生态保护的冲突、布局分散类型趋同、内部竞争缺乏整合、季节流量影响突出等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发展模式转型、空间结构转型、产品类别转型3方面对策,以期对休闲时代的文化和旅游空间规划和产品转型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3.
旅游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文化关系的总和。本文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旅游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内涵、分类及旅游文化建设应该采取的举措。  相似文献   

14.
指出了全域旅游体现了旅游供给侧的宽泛性和旅游体验侧的多元性。旅游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全方位开发的核心,科学文化开发与促进科普旅游发展是重要组成部分。长白山全域旅游开发的地文科学文化内涵是体现区域旅游形象的核心旅游资源。发掘全域旅游的科学文化资源是奠定长白山旅游形象的基础,提高导游服务的科学品位是全域旅游整体服务层次提高的主要标志。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了长白山区域地学形成原理,旨在为提升长白山全域旅游的科普文化和科普导游服务。  相似文献   

15.
乡村旅游文化内涵的界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开发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其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的不足。笔者认为,乡村旅游的本质属性是乡村文化,以乡村文化为核心是乡村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新的增长点。论文引入文化的三分法,把乡村旅游文化的内涵界定为乡村物质文化、乡村制度文化和乡村精神文化3个层次,并分析了乡村旅游开发中可利用的3个层次的文化素材的具体内容。同时指出,发展乡村旅游与保护乡村文化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相互矛盾的,其发展策略应引起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李文河 《绿色科技》2015,(4):325-327
指出了近年来 ,湛江的旅游业借助于湛江丰富的海滨旅游资源和红土文化旅游资源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但是目前湛江的海滨和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仍然较低 ,发展不完善.其中 ,海滨旅游资源存在资源缺乏整体规划、缺乏准确定位、缺乏科学管理等问题 ;红土文化旅游资源存在缺乏市场推广、缺乏整合发展、缺乏配套设施、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 ,这导致品牌效应差、产业效益低 ,部分红土文化更是面临失传的危险.针对这些问题 ,在明确海滨和红土文化旅游资源结合发展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提出了将海滨和红土文化旅游资源相结合发展的方式 ,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整合多种资源 ,实现海滨和红土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互补 ,互为促进 ,建设独具地方特色的综合性旅游线路 ,打造湛江旅游品牌 ,彰显湛江城市特色.  相似文献   

17.
指出了邯郸有着悠久的历史、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本区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借鉴文化旅游学相关知识,根据旅游资源分类标准对邯郸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类,通过对其文化旅游发展条件的SWOT分析,结合当前邯郸市的文化旅游发展状况,以期为邯郸市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区域旅游合作及旅游资源整合进行概述,并在借鉴国内外旅游资源整合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皖北城市为研究重点,实证分析了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由此提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对格萨尔文化旅游创新产品概念进行了解释,对格萨尔文化旅游产品资源的国内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提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从不同视角对格萨尔文化的特征进行了探讨,将保护作为一种“活态”的观点生产保护,继而对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的兼容特征进行了拓展研究。通过实地考察格萨尔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现状,总结了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了游客对不同类型的格萨尔文化的感兴趣程度及较喜欢的开发模式。最后,提出了格萨尔文化的开发原则、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格萨尔文化旅游推广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休闲旅游业的形象产业属性与价值,探讨了长白山科学文化资源与旅游形象定位,对长白山休闲旅游地旅游形象的传播进行了研究,指出了长白山休闲旅游景区的导游产品及导游服务要成为长白山旅游形象的传播者,以此树立长白山国际休闲旅游名山的科学形象、文化形象、诚信友善的形象,获得满意体验的旅游者是旅游景区形象的最忠实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