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黑龙江省森工林区森林结构调整的研究施双林,许江,贺力(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1森林结构调整的必要性黑龙江省森工林区经几十年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森林结构严重失调,森林质量严重下降,从而就造成森工企业经济危困、可采资源危机的严重局面。要想摆脱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我省森工企业为国家提供商品材3.9亿立方米,上缴利税67亿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同时也出现了重采轻育的偏差,采育失调,日积月累,导致目前的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严重局面。国务院《关于研究解决国有林区森林工  相似文献   

3.
<正> 东北、内蒙古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仅森工企业就拥有82个林业局,占国家131个森工企业的2/3,林地面积2521.2万ha,森林蓄积18.17亿m~3,担负着国家统配材生产任务的95%。可以说这片森林经营好坏对我国林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乃至人民生存条件,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40年来,这片国有林区管理体制历经几次变革,但始终没有理顺,目前这些森工企业经济危困,可采资源枯竭;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4.
森林物候气象与林业生产建设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不仅林木的生长发育、森林的发生发展受森林物候气象因子的影响,而且林区的农副业、多种经营生产和森林防火、病虫鼠害防治、林区防汛等工体,也都与森林物候气象息息相关,因此,开发森林物候气象资源是林业生产建设的新领域,是培育、保护和发展森林后备资源,繁荣林区经济,解决森工企业可采森林资源危机、经济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国有林区17个森工企业局,建国以来,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森工企业面临的可采森林资源危机,从而导致了企业的经济危困,如何摆脱“两  相似文献   

6.
目前,森工企业普遍存在着可采林木资源危机与经济危困的问题.做为资源开发型的森工企业,森林资源危机势必导致经济危困.缓解两危,首先要缓解经济危困的燃眉之急,同时尽快恢复森林资源.这是林区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省多数森工企业长期以来,由于自然、人为和机械性的破坏,森林资源逐年减少,长不抵耗,扩大再生产的能力降低,出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局面。特别是一些开发历史较长的老局,森林过伐严重,可采资源面临枯竭,给林区人民的生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改革生产工艺,迅速扭转“两危”局面是摆在我们每个林业工作者迫在眉睫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8.
一、森工企业困难群体的成因可采资源日趋减少。吉林省森工企业大多数是建国初期建局投产的,经过50多年的开发,可采资源越来越少,有些森工企业可采资源已经枯竭。“天保”工程全面启动后,国家又将部分可采资源列为禁伐区,有些林场被列为禁伐林场。由于有些企业已无林可采,无木可伐,富余人员增多,转岗分流难,职工下岗、待岗现象较为普遍。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吉林省森工系统普遍存在企业办社会包袱沉重问题,既制约了企业发展,又严重危及了职工的经济利益。敦化丹峰林业有限公司现有离退休职工5000多人,每年工资额达360…  相似文献   

9.
开发利用伐区剩余物提高企业综合效益赵焕辉一、开发利用伐区剩余物的意义我国东北、内蒙古林区,过去由于违背自然规律,重采轻造,大量砍伐森林资源,造成可采资源逐年减少,木材产量逐年下降,森工企业处在“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困扰之中。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快扭...  相似文献   

10.
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着可采资源越来越少的危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对木材的需求量逐步增长,而东北林区各林业局木材采伐量却逐年下调。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展森林资源二次开发,提高森林资源的利用率,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越来越受到各级林业工作者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森工企业要摆脱森林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充分利用林区的“三剩”资源搞第二次开发,大力发展综合利用,是缓解林业资源危机,提高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牡丹江林业管理局科学研究所经过几年时间的深入调查研究,结合森工企业资源的现状,针对全方位开发利用丢弃在采伐迹地的剩余物,研制组合式枝丫制末制片机,促进林区“三剩”资源的二次开发利用,为发展林产工业和地栽食用菌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11.
森工企业的出路──实现林工贸一体化李平,宋国超内蒙古满归林业局坚持从本局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内部改革,强化经营管理,努力建设林工贸一体化的森工企业,走出一条发展森工企业的新路子。满归林业局是国家大型二档森工企业,国家二级企业。近几年,在可采资源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2.
我省森工林区,尽管当前面临可采森林资源危机和严重的企业经济危困的局面.但山区资源极为丰富,只要合理而全面地开发利用,定能为企业增加活力。为什么一些林业局几个月、半年以至个别达十几月开不出工资,但职工在低标准下仍能维持生活,保障林区杜会稳定?这既有国家和省里扶持的一方面,义有森工各级党政组织与领导积极努力的结果,更有森工广大人民群众与职工克服困难积极作出贡献的因素,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山区资源丰富,养人。但是,当前山区资源开发存在一些问题,关键是盲目性很大,对保护发展资源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3.
森工企业深化改革,走出困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林业面临可采资源危机、经济十分危困的形势下,一些森工企业,特别是木材加工、林机制造企业,生产经营难以正常进行,处于停产半停产、经营亏损严重的状态。怎样尽快使这些企业走出困境,扭转亏损局面,重振森工企业的雄风,这是森工集团深化改革中的一项紧迫任务。目...  相似文献   

14.
林业“两危”即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日益严峻的双重困难,已经越来越明显。森林资源危机现状在我局的表现:可采资源锐减;有林地面积明显下降;森林蓄积急剧减少;森林质量不断罪化;龄组结构变化突出。企业经济危困现状的表现:生产成本逐年提高;营业外支出越来越大;育林资金严重短缺;历史欠帐较多;资金极度紧张,影响职工生活和企业再生产。为了尽快摆脱林业两危,振兴林业的途径是认真贯彻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森林培育是衡量森工企业好坏首要条件;提高木材价格补偿森林培育费的不足;改革生产工艺,适合森林培育的需要;积极发展横向联合,扩大对苏劳务输出,缓解企业的暂时困境。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国国有林区的28.7%和28.1%。建国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4.29亿m~3,占全国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的48%,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长期以来,由于经营指导思想失误和某些经济政策的失当,积累了许多问题,集中表现在可采森林资源危机,企业经济危困。这已引起国家和省的高度重视,相继出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我国开发建设最早的林区之一,由于过去长期集中过量采伐,森林资源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该省森工林区正处于可采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时期。如何使这个老林区的森林得以恢复,经济得以振兴,这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最近一个时期,我们对该省“五五”时期和“六五”时期的两次森林资源的清查,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和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除了进一步认清了可采资源危机的严重事实外,还认为只要更新观点,改变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在木材利用领域中的潜力仍然是很大的,特别是林业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7.
国有林区森林工业企业经过三十多年的过量采伐,大部分企业出现资源危机和经济危困的被动局面.据有关调查资料介绍,黑龙江省可采森林资源比帐面少30-40%;40个林业局中已有8个局资源枯竭,22个局只能维持一年左右.全国131个林业局已有61个采伐过量,其中25个局的可采资源已经枯竭.照此下去,列本世纪末,导致全国性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下世纪初将基本无林可采,无材可供.  相似文献   

18.
我省森林资源虽然居于全国第五位,是国家主要产林省份之一,但是,可采伐的森林资源已频临枯竭。因此,尽快、尽早开发利用我省“三北”地区的杨树资源,不仅可以缓解由于森工企业可采资源减少,木材产量下降所出现的困境,而且还可以解决“三北”地区林业建设中的经济困难,以期更好更快地发展我省的林业建设。  相似文献   

19.
赵多智  张旭 《林业科技》1993,13(2):53-54
合理造材是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振兴我省森工企业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我国森林可采资源减少和伐区造材比重增加,相应的剩余物在山上加工木片也有上升的趋势。因之,切实搞好伐区合理造材作业显得更加重要. 当前,在伐区造材作业普遍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管理粗放。由于长期从事原条生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多年来对森林的过量采伐,使森工企业出现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局面。文内叙述了松江河林业局的现状,分析了产生“两危”的原因,并提出了扭转两危,振兴林业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