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库尔勒地区香梨园食心虫(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molesta和苹果蠹蛾Cydiapomonella)消长动态,评价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的田间防治效果,为库尔勒香梨食心虫的绿色防控和农药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性诱剂诱集法监测香梨园食心虫消长动态,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香梨园食心虫,以虫口减退率、迷向率等指标综合评价迷向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香梨园1 a发生4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上、中旬、5月下旬至6月上旬、7月中旬和8月中、下旬。苹果蠹蛾在香梨园1 a发生3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为4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中、下旬,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均存在世代重叠;迷向防治技术对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迷向率和防治效果均能达到99%以上。【结论】库尔勒不同地区香梨园食心虫发生动态基本一致,梨小食心虫1 a发生4代,苹果蠹蛾1 a发生3代,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技术对香梨园食心虫,尤其是梨小食心虫防治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为推广示范梨、桃主要害虫——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于2017—2019年,在天津市蓟州区等区域的桃园、梨园设立性迷向丝示范园空白对照园,开展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通过性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桃园保梢效果和蛀果防效3项指标,综合评价此项技术对桃园、梨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桃园、梨园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可达91.42%~99.78%;对桃园5—9月保梢效果可达95.87%~97.99%;对梨园、桃园梨小食心虫的蛀果防效可达86.81%~91.80%,与化学防治园相比,保梢防效增加22.32%~53.59%。综上,本项研究结果证明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果园梨小食心虫结果可靠,是当前果园梨小食心虫省工、省力的主要生物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3.
对运城市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进行调查,并利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运城梨园梨小食心虫始见于3月下旬,终见于9月中旬,一年可发生4~5代;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效果可达98.98%,显著降低了梨小食心虫成虫的交配率,减少了其后代的种群数量。建议在防治梨小食心虫的关键时期,可大面积推广使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国产迷向丝和进口迷向丝对梨园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效果,2016~2017年连续2 a对河北省赵县梨园内的梨小食心虫进行性信息素迷向防治,比较了国产迷向丝与进口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性信息素迷向能有效防治梨园中的梨小食心虫,其中,2016年2种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均达到了95%,2017年二者的迷向率均升高至97%以上。国产迷向丝和进口迷向丝均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二者的迷向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明梨小食心虫在不同果园的发生动态及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防控作用,为性信息素迷向技术的使用及梨小食心虫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0年在陕西省咸阳地区选取苹果园、梨园和桃园,采用性信息素诱捕方法调查梨小食心虫成虫的发生动态;通过迷向率、桃树折梢率和果实蛀果率等指标衡量悬挂迷向丝对果园梨小食心虫发生的防治效果。【结果】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梨园发生量相对较大,在苹果园相对较少;桃园梨小食心虫在5月中下旬出现成虫发生高峰期,平均诱蛾量为11.75头/个诱捕器;梨园分别在7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明显的成虫发生高峰,以7月下旬诱蛾量最高,平均诱蛾量为18.67头/个诱捕器;苹果园7月底至8月初达最高,平均诱蛾量30头/个诱捕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的迷向效果显著,苹果园、梨园和桃园的迷向率分别为99.06%、98.43%和97.04%;梨小食心虫幼虫折梢危害仅发生在桃园,折梢率均呈迷向处理区对照(常规化学防治)区,折梢防效达98%以上;梨小食心虫对不同种类果园具有选择危害特性,对照区蛀果率为5.32%~10.18%,呈苹果园桃园梨园,迷向处理区蛀果率为0.23%~0.75%,呈桃园苹果园梨园,均以梨园的蛀果率最高;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丝对苹果、梨和桃的蛀果防效分别是91.75%、97.11%和92.63%。【结论】梨小食心虫在桃园和梨园发生量相对较大,在苹果园相对较少,性信息素迷向丝对果园梨小食心虫具有明显的防控作用。  相似文献   

6.
梨小食心虫是我省危害果树最严重的柱果类害虫。在民和县桃园开展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相对对照区,性信息素迷向区防治效果显著,诱虫量下降316.5头,折梢率下降18.5%,虫果率下降4.7%,迷向率达88.9%。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性信息素迷向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在陕西省泾阳县云阳镇仝家村进行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技术防效试验。在连片100×667 m2桃园中,平均每667 m2悬挂60枚迷向丝,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各代成虫的迷向率可达80%以上,且持效期在4个月以上,蛀果防效在66.29%~96.65%,折梢防效在63.33%~94.18%,结果表明,该技术对桃树整个生育期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我们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2017年在上海市金山区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露地栽培桃园和大棚栽培桃园进行了梨小食心虫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在露地栽培桃园和大棚栽培桃园内设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能够明显干扰成虫的正常交配,使折梢率及蛀果率显著降低。露地栽培桃园中梨小食心虫迷向率为58.0%~97.2%,大棚栽培桃园为63.9%~100.0%。露地栽培桃园折梢防效为70.6%,蛀果防效为86.6%;大棚栽培桃园折梢防效为88.1%,蛀果防效为97.3%。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大棚栽培桃园中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优于露地栽培桃园。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迷向膏剂的田间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6,(1):70-73
为了解决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迷向丝和迷向管在田间防治使用时悬挂数量多、费时费力等问题,并实现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在整个防治区域均匀释放,采用相分离法制备了梨小食心虫迷向膏剂,进行了田间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迷向膏剂处理的果园蛀果率及诱蛾量显著低于混合迷向丝、迷向管和对照区。利用迷向膏剂防治梨小食心虫,可获得良好的迷向和防治效果,有助于生产无公害和有机水果,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2015年在山东省莱阳市梨园采用240 mg/条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进行迷向防治试验,悬挂495根/hm~2梨小食心虫性迷向丝。结果表明,应用迷向素对梨小食心虫成虫迷向率达97.89%~100.00%,对幼虫的蛀果防效为73.47%~83.33%,使用240 mg/条梨小食心虫性迷向素干扰成虫交配行为,减少下一代种群数量,减轻梨小食心虫的蛀果危害。根据经济效益分析,迷向区梨果总产值比对照区增加74 632.8元/hm~2。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对桃园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Busck)]的防治效果和合理的使用密度,于2018年采用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迷向散发器在江苏省句容市桃园进行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50、600、990根/hm~2处理对梨小食心虫均有较好的防效,且高密度处理迷向效果更佳;梨小食心虫折梢率和蛀果率均低于对照桃园,450、600、990根/hm~2处理折梢防治效果分别为94.79%、96.58%和96.90%,蛀果防治效果分别为92.55%、96.09%和97.51%。综合防效和成本考虑,桃园中性信息素环境浓度以600根/hm~2为宜。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性信息素迷向法规模化应用的效果,选择连片栽培的梨园开展梨小食心虫迷向的防治试验,测定了不同防治区的诱蛾量、迷向率、蛀梢率与蛀果率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以性诱剂监测调查不同防控区梨小食心虫发生动态,常规化学防治的对照区在4月上旬、5月中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中旬形成发生高峰,迷向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种群数量显著低于对照区,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达87%~100%;迷向防治区梨小食心虫的蛀梢率和蛀果率明显低于对照区,表明规模化应用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具有较好的防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食心虫是为害光皮木瓜果实的主要害虫,在白河县木瓜产区利用性信息素诱芯进行食心虫的监测与防控研究结果表明:白河木瓜食心虫有梨小食心虫、桃心食心虫和桃蛀螟,其中梨小食心虫是最主要的食心虫,占食心虫发生量的73%.利用性诱芯进行监控和诱集,性诱芯悬挂高度为1.5m诱捕效果明显高于其他高度.在果园中每棵树上悬挂一个性诱芯,对食心虫的迷向率达到93%以上,相对防效达到82.3%,可见,利用性信息素迷向法可以有效控制梨小食心虫的为害.  相似文献   

14.
在田间放置梨小食心虫迷向丝,可以有效干扰甜樱桃园梨小食心虫的交配,这种技术使用简单方便,同时减少农药甚至不需使用农药。在甜樱桃园梨小食心虫越冬代成虫发生羽化期前即4月上旬使用梨小迷向丝挂放诱捕器每亩50根,迷向区内的成虫迷向率在各代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15.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梨小食心虫试验初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7年在陕西省蒲城县梨园用3种性信息素对梨小食心虫进行了迷向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迷向丝和中捷性诱芯对梨小食心虫有很好的迷向效果,且方法简单,持效期长,无公害。在不喷化学农药条件下迷向处理37 d后,25根/667 m2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的迷向率达97.19%,防效为81.61%;200枚/667 m2中捷性诱芯的迷向率为93.46%,防效为73.72%;由此可见,迷向丝和中捷性诱芯可推广应用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治工作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香梨园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方法】在阿拉尔地区设计田间诱集效果试验,比较不同诱捕器类型、不同诱捕器颜色、诱捕器悬挂不同高度和方位、不同性诱芯个数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诱集数量,研究香梨园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发生动态和性诱集的关键技术。【结果】梨小食心虫在该果园1年发生5代,苹果蠹蛾发生4代。几种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都有一定的诱集效果,其中船型平板粘胶诱捕器诱集效果最好,诱集梨小食心虫总量为1 832头,诱集苹果蠹蛾总量为581头,其次为水盆诱捕器,但差异不显著;绿色和蓝色水盆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诱集效果差异不明显;当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 m时,诱集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效果最好。但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5和2.0 m时,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优于诱捕器设置高度为1.0 m;西、北方位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效果显著优于东、南方位,其中北方诱集梨小食心虫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西方诱集苹果蠹蛾数量最多,效果最好;诱芯个数越多,诱集效果越好,但诱捕器安放诱芯剂量为1个、2个诱集梨小食心虫和苹果蠹蛾的效果差异不显著。【结论】使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集技术可有效防治2种蛀果性害虫。  相似文献   

17.
梨小食心虫是苍溪县梨生产上主要害虫,常年发生重、损失大。2014年到2016年,在该县100亩梨树园开展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防控梨小食心虫试验。通过连续三年的防治发现,梨园梨小食心虫的数量呈现每年下降的趋势。到第三年,悬挂60根和80根处理区域内的防治效果几乎一致。结论性信息素具有很好防治梨小食心虫的作用,在预防梨小食心虫方面效果显著。结合不同处理区域内害虫数量的减少情况,以每亩设置60根的量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18.
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性信息素迷向技术对梨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在北京市平谷区桃园进行了该技术的防效试验,平均每公顷悬挂900根梨小食心虫迷向丝(4月和7月各悬挂1次)。结果表明,迷向丝对梨小食心虫各代成虫的迷向率可达84.62%~100%,且持效期在3个月以上,对各代幼虫蛀梢防效为77.78%~92.31%,蛀果防效为83.33%。同时,全年果园减少农药使用2次。因此,使用迷向技术可有效地干扰梨小食心虫的交配,减少后代的种群数量,从而减轻其危害。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克苏地区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消长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利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性诱剂,探讨了这两种食心虫的消长动态,经测定在阿克苏地区苹果蠹蛾1年发生4代,梨小食心虫1年发生5代,明确了这两种害虫化学防治的关键时期应放在第一代幼虫期,可有效控制这两种害虫的发生数量.通过苹果园和香梨园诱蛾效果比较,表明苹果蠹蛾更偏食苹果,梨小食心虫更偏食香梨.  相似文献   

20.
梨小食心虫是梨树上一种重要的蛀食性害虫,为了推动果园害虫的无公害防治以及指导合理应用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2012年在河北省昌黎县对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进行了应用评价研究。研究了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性信息素诱捕器颜色、类型、放置位置等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梨小食心虫诱集出现3个高峰期,分别在6月下旬、7月下旬、8月中旬;三角式和船式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显著优于水盆式和干式诱捕器;白色、绿色诱捕器效果明显好于黄色,树冠外围诱捕梨小食心虫的数量明显高于内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