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荃9优801是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荃香9A作母本,用YHR801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组合参见了国家长江上游和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082。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
荃香优89 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不育系荃香9A与籼粳亚种间杂交后代R89作恢复系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水稻新品种荃香优89于202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具有抗病性好、米质优良、抗倒伏能力强等优势。为进一步了解水稻品种荃香优89的生育特性,掌握其高产高效栽培方法与技术,2019-2020年在浏阳市北盛镇、古港镇和小河乡等多个乡镇开展了试验示范栽培种植。试验表明:荃香优89具有熟期适中,抗性较强、丰产性能好和稻谷品质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3.
九优粤禾丝苗系安徽荃银超大种业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台沃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广东省农业科学研究院水稻所以不育系荃9311A与恢复系粤禾丝苗配组,联合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审。2019年、2020年引进参加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信阳综合试验站试验,表现出米质优、产量高、耐肥抗倒、抗病性强和生育期适中等突出特点。笔者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欣两优2172是安徽荃银欣隆种业有限公司用新强01S作母本,用R2172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该组合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表现出产量高、米质优、综合抗性好、熟期适宜等特点,2018年通过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80082。介绍了其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及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新两优223系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品种来源:新华S×YR223特征特性: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34.4d,比对照Ⅱ优838短1.1d。  相似文献   

6.
荃优丝苗是用不育系荃9311A和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选育的三系杂交中籼水稻组合,该组合2013~2015年参加国家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水稻区试和生产试验,与对照丰两优四号比,其熟期略早,增产明显,抗性更好,米质更优。201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8。该研究介绍了荃优丝苗的选育过程、产量表现、主要特征特性、栽培技术要点以及制种技术要点,以期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荃优丝苗     
《中国农业信息》2017,29(17):95
<正>审定编号:国审稻2016028品种名称:荃优丝苗申请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育种者: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品种来源:荃9311A×五山丝苗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36.3 d,比对照丰两优四号短0.9 d。株高119.6 cm,穗长25.3 cm,每667  相似文献   

8.
Q两优粤五丝苗是安徽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荃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以全151S为母本,以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选育的感温型常规稻品种粤标5号为恢复系,于2016年配组,经2017-2018年连续2年多点测试后,于2019年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联合体区域试验,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  相似文献   

9.
荃优华占系荃银高科用荃9311A与华占配组育成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2015—2016年在大丰区农科所试验种植,表现生育期适中,分蘖力强,株型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有效穗多,熟色佳,高产稳产。本文总结了其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新优188"水稻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特征特性 新优188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育成的早熟、优质、高产三系杂交晚籼新品种.  相似文献   

11.
<正>湖北荃银高科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是一家以开发自有知识产权的水稻、油菜、玉米品种为主要业务的集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公司。安徽荃银高科种业是一家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发的创业版首批上市公司,属于中华民族种业的国家队。湖北荃银高科以安徽荃银高科为依托,以自有研发团队为基础,现已育成了多个各具特色、极具开发价值的不育系和恢复系。公司现已整合或自己选育了新两优223、新两优343、全两优681、全两优一号、全两优四号、荃优华占、金优88等一大批能满足不  相似文献   

12.
杂交稻新组合岳优71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优712是湖南洞庭种业有限公司、岳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利用不育系岳4A与恢复系岳恢9712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于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具有熟期适中,产量高,有效穗多,耐肥抗倒等特点.2005~2006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晚籼早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482.75 kg/hm2,比对照金优207增产5.97%,两年均表现出极显著的增产效果,米质指标达国家3级优质米标准.适宜在江西、湖南、浙江、湖北和安徽长江以南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3.
正"荃优华占"是以"荃9311A"为母本、以"华占"为父本配组选育的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耐热、耐旱、氮高效、适应性广等特点。荃优华占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后期叶青籽黄,熟相好。在长江上游作一季稻种植,产量与对照F优498相当;在长江中下游作一季稻种植,产量比对照丰两优四号增产9.05%;在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产量比对照天优华占增产3.14%;在华南作双季晚稻种植,产量比对照博优998增产6.29%。抽穗期耐热性1级,中抗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高感褐飞虱,抗旱性  相似文献   

14.
Ⅱ优航148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航天育种技术手段,筛选出强势恢复系航148与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籼三系杂交稻组合,属基本营养型,具有高产、稳产、米质较好、抗性较强、适应性广、再生力强等特点。200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参加长江中下游水稻品种区试,适宜福建、广西、广东南部地区作早稻种植,江西、湖南、湖北、安徽等省汕优63或特优63种植区作中稻或晚稻种植。  相似文献   

15.
Ⅱ优559系江苏省沿海地区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盐恢559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籼稻新组合,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该组合集高产、多抗、优质为一体,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单季中籼稻地区种植。1.试验结果和产量水平1.1 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优质杂交稻泰两优217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两优217是浙江科原种业有限公司、温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深圳粤香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不育系泰1S和优质恢复系温恢217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中籼稻,其具有米质优、熟期适中、抗性好、高产稳产等特性,适宜在长江中下游稻区作为中稻种植,2018年5月通过浙江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文介绍了杂交水稻品种泰两优217的选育过程、性状表现、产量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新两优223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0011品种名称:新两优223选育单位: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品种来源:新华S×YR223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中  相似文献   

18.
荃优6139是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选育的不育系荃9311A,与自育恢复系绵恢6139杂交组配育成的中籼迟熟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于2021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笔者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对其高产栽培技术和制种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2018年,结合大田和盆栽试验比较了9个供试杂交中稻品种的平均生育期、平均产量、平均光能生产效率、平均积温生产效率、温室气体(CH_4、N_2O)累积排放、开花期耐热性和再生力,并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了供试品种对于长江中下游气候变暖和作再生稻种植的适应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值的大小,从9个杂交水稻品种中筛选出综合性状较优的品种C两优华占、两优6326、荃优华占和隆两优3188;其中,隆两优3188的产量较高,耐热性强,生育期为140d,作再生稻种植时要适时早播;两优6326、C两优华占和荃优华占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再生稻种植;筛选出的4个杂交中稻作再生稻大面积种植可以减缓水稻生产对在长江中下游稻区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荃早优丝苗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优质不育系荃早A与优质恢复系五山丝苗配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籼稻组合,自2017年引进建宁县并试制,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适宜的制种技术。该文主要介绍荃早优丝苗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在福建建宁县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