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负载量对鸭梨果实内挥发性物质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谱-质谱联用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了不同负载量的套袋鸭梨果实内的挥发性物质和游离氨基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不同负载量的套袋鸭梨果实内均含有22种挥发性成分,经解析并与标准图谱对照,鉴定出21种化合物,有5种酯类物质,7种烷类物质,5种烯类物质,3种醇类物质,1种酚类物质。其中酯类物质为主要成分,相对含量在35 79%~49 33%之间;检测出13种游离氨基酸,其中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比例最高。在一定负载量范围内,挥发性物质含量随负载量增加而提高,游离氨基酸总含量随负载量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2.
以贺兰山东麓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在葡萄转色期到成熟期用不同遮光率的遮阳网进行遮光处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光照条件的赤霞珠葡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分析葡萄酒的关键香气物质,探讨不同光照条件对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自然光照、40%遮光、50%遮光、60%遮光处理下的葡萄酒样品中,分别鉴定出52、56、55、55个香气成分,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烃类.从组分上看,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其次是酯类.对检测出的68个香气成分进行PCA分析,确定3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100%,从中筛选出12个不同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主要是醇类、酯类,说明光照对葡萄酒发酵香气的影响较大.光照度对赤霞珠葡萄香气成分组成及含量均有影响,适度遮光可以促进酯类、萜烯类香气物质的释放,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和谐酸类的积累,进而影响葡萄酒的感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刺葡萄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化学组成与果香酯类物质生成的关联,为刺葡萄酒增香酿造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以刺葡萄品种‘湘珍珠’为研究对象,以‘赤霞珠’葡萄为对照,添加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 h取样,分别采用HPLC和GC-MS方法测定氨基酸和酯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关联。【结果】刺葡萄中除脯氨酸之外的氨基酸总体含量为‘赤霞珠’葡萄的3倍,天冬氨酸、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含量分别达到‘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2.4倍、2.2倍、4.2倍、7.7倍和3倍,但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10%、35%和20%。刺葡萄发酵产生的乙酸酯、短链脂肪酸乙酯、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发酵所得上述酯类物质的55%、11%和6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刺葡萄发酵过程中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与乙酸酯、脂肪酸乙酯的相关性系数在0.552—0.837,较‘赤霞珠’葡萄发酵体系中相应的相关性系数显著偏低,这可能与刺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含量偏低有关。【结论】刺葡萄中含量偏低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可能限制了刺葡萄酒发酵体系中果香酯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刺葡萄发酵过程中氨基酸的化学组成与果香酯类物质生成的关联,为刺葡萄酒增香酿造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以刺葡萄品种‘湘珍珠’为研究对象,以‘赤霞珠’葡萄为对照,添加酿酒酵母启动酒精发酵,每隔24 h取样,分别采用HPLC和GC-MS方法测定氨基酸和酯类物质的组成及含量,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建立二者之间的数学关联。【结果】刺葡萄中除脯氨酸之外的氨基酸总体含量为‘赤霞珠’葡萄的3倍,天冬氨酸、缬氨酸、谷氨酸、γ-氨基丁酸、精氨酸含量分别达到‘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2.4倍、2.2倍、4.2倍、7.7倍和3倍,但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中对应氨基酸含量的10%、35%和20%。刺葡萄发酵产生的乙酸酯、短链脂肪酸乙酯、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仅为‘赤霞珠’葡萄发酵所得上述酯类物质的55%、11%和69%。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刺葡萄发酵过程中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与乙酸酯、脂肪酸乙酯的相关性系数在0.552—0.837,较‘赤霞珠’葡萄发酵体系中相应的相关性系数显著偏低,这可能与刺葡萄酒果香酯类物质含量偏低有关。【结论】刺葡萄中含量偏低的丙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可能限制了刺葡萄酒发酵体系中果香酯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疏穗对葡萄酒类黄酮物质含量的影响,以‘赤霞珠’为试验材料,在果实豌豆粒大小时期进行疏穗处理,葡萄藤负载量分别为22(CK)、16穗·株-1(C1)和10穗·株-1(C2)。采收成熟葡萄果实酿造干红葡萄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HPLC-MS)分析酒样中类黄酮物质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疏穗提高了葡萄酒中单体花色苷和黄烷醇的含量,降低了黄酮醇的含量。主成分分析可以看出3种疏穗处理下‘赤霞珠’葡萄酒品质具有差异性。表明在山西乡宁地区,适度疏穗可以提高‘赤霞珠’葡萄酒中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其中葡萄藤负载量为10穗·株-1时,葡萄酒中类黄酮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遮光处理对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遮光处理对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为葡萄酒的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和蛇龙珠为材料,对其果实进行遮光处理,以常规管理果实为对照,分析遮光处理对干红葡萄酒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从葡萄酒中共检测出包括烃类、醛类、酯类、醇类、酮类、酸类、醚类等挥发性风味成分,其香气特点不是由某个或某类香气成分产生的,而是各种香气成分平衡作用的结果。[结论]遮光处理可抑制样品酿酒葡萄果实醇类物质的释放,促进醛类物质释放。  相似文献   

7.
以贺兰山东麓‘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原料,采用不锈钢罐、微氧罐、橡木桶进行陈酿处理,与原酒作为对照,以期探究不同容器陈酿对干红葡萄酒基本理化指标、香气成分和感官特性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不同容器陈酿的干红葡萄酒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容器陈酿葡萄酒总糖、总酸、色度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原酒,3种容器陈酿的葡萄酒色度值均有显著提升,但对葡萄酒酒度、挥发酸、pH不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电子鼻和HS-SPME-GC-MS结果均表明原酒与不同容器陈酿的干红葡萄酒挥发性成分之间存在差异。HS-SPME-GC-MS在4类酒样中共检测出66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醇类、酸类、醛酮类、萜烯类及其他类物质,其中酯类物质含量最多,醇类物质次之。主成分分析结合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与原酒相比,不同容器陈酿能够明显增强葡萄酒花香和果香特征,降低酒样的脂肪味,并且经橡木桶和微氧罐陈酿的葡萄酒酸甜适宜,口感更加柔顺。因此,相较于不锈钢罐,微氧罐陈酿有利于葡萄酒的熟化,对葡萄酒的感官提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3种萃取溶剂对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GC MS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敏  李华  王华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0):90-96
采用3种不同萃取溶剂,通过液液萃取并结合GC-MS分析葡萄酒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溶剂萃取的分析结果都有良好的重复性。二氯甲烷萃取葡萄酒香气物质的量最高。用二氯甲烷共检测出64种香气物质,而乙醚∶戊烷(1∶1)检测出35种,乙醚∶戊烷(2∶1)检测出42种。二氯甲烷能够萃取大量的酯类物质,但对醇类物质的萃取较差;乙醚∶戊烷(2∶1)萃取葡萄酒中醇类物质的比例较大,但对酯类物质的萃取较差。对比结果显示,乙醚∶戊烷(1∶1)和乙醚∶戊烷(2∶1)比二氯甲烷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分析结果影响大,二氯甲烷更适合应用于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的GC-MS分析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外源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和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葡萄果实及葡萄酒香气成分的影响,为利用植物调节剂调控葡萄及葡萄酒品质提供参考。【方法】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对葡萄植株全部果穗进行喷穗处理,设置坐果期喷施100 mg/L ABA、转色期喷施清水(ABA处理),坐果期喷施0.4 mg/L EBR、转色期喷施清水(EBR1处理),坐果期和转色期均喷施0.4 mg/L EBR(EBR2处理)和坐果期和转色期均喷施清水(对照处理,CK)4个处理,取成熟葡萄果实酿造葡萄酒,测定不同处理葡萄果实的穗质量、还原糖和可滴定酸含量及葡萄酒的残糖、pH值、干浸出物、酒精度和挥发酸;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成熟葡萄果实和葡萄酒的香气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ABA和EBR处理能提高葡萄果实还原糖含量,加速葡萄成熟,并提高葡萄果实及葡萄酒中酯类、醇类等香气物质的种类和含量。CK、ABA、EBR1、EBR2 4种处理葡萄果实中分别检测出28,34,31,31种香气物质,包括酯类、醇类、醛酮类、萜烯类、酸类和酚类等。与CK相比,ABA、EBR1和EBR2处理葡萄果实香气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24.50%,11.16%和17.17%。3个激素处理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果实酯类、醇类和醛酮类物质总量,且以ABA处理效果最好,其葡萄果实酯类物质总量较CK提高了27.82倍,醇类和醛酮类物质总量分别提高了22.29%和24.13%。【结论】外源激素ABA和EBR处理有助于葡萄果实品质提升及香气物质的合成。ABA处理葡萄酒中的酯类物质含量及EBR1和EBR2处理醇类物质含量均提高显著。  相似文献   

10.
银叶病对西葫芦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西葫芦银叶病对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植株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以硕丰早玉西葫芦杂交种为材料,烟粉虱诱导西葫芦银叶病,测定叶片生理生化物质及挥发性物质。结果表明,烟粉虱诱导的发病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降低,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增加。所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主要成分由醇类、酯类、烃类、杂环类及少量的其他物质组成,健康叶片共检测到18种物质,发病叶片检测到24种,两者共有物质9种,西葫芦发生银叶病后,叶片合成挥发性物质种类增多,各成分所占比例发生了变化,但数量减少。西葫芦银叶病引起叶片生理代谢紊乱,叶片挥发性物质变化。  相似文献   

11.
3个地区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个不同地区(四川西昌、陕西杨陵和陕西蓝田)2002年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为材料,利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3种赤霞珠干红葡萄酒中共检出54种香气成分,其中酮类3种,醇类11种,酯类18种.杨陵酒样检出17种成分,蓝田酒样22种,西昌酒样31种.醇类是3种酒所有香气成分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一类物质(蓝田酒95.48%,杨陵酒65.99%,西昌酒42.73%),其次是酯类(西昌酒37.00 %,杨陵酒33.87%,蓝田酒4.22%).蓝田酒和杨陵酒苯乙醇含量最高,分别达56.46%和46.31%,西昌酒1-戊醇含量最高(29.13%);丁二酸乙酯是杨陵酒(18.1%)和蓝田酒(2.96%)含量最高的酯类,而西昌酒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含量(18.94%)最高.此外,3种酒均检测出萜烯、呋喃、烷烃等类化合物,但含量较少(杨陵酒1.15%,蓝田酒0.28%,西昌酒9.09%).3种酒香气成分既表现出品种的一致性,在种类组成和相对含量等方面亦表现出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瞬时超高压技术(UHPH)对新鲜‘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化合物含量及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运用UHPH技术,将新鲜‘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经不同压力(100、200 MPa)和不同循环次数(1、2、3次)处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与香气轮廓图(odor activity values,OAVs)检测分析香气化合物含量与风味的变化.【结果】UHPH处理后葡萄酒理化指标和香气成分含量均发生了改变,随压强和循环次数增加,总酸含量逐渐减少,色度和总花色苷含量逐渐增加,总酚含量略有上升.香气化合物中醇类和脂肪酸类物质总含量降低,酯类物质总含量增加,萜烯类无规律性变化.200 MPa循环1次,醇类与脂肪酸物质含量最低,而酯类化合物含量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不断升高.在香气轮廓图中发现葡萄酒经过超高压处理后花香、果香、焦糖味、脂肪味都极大地升高,泥土味与植物味大幅度地降低,其中200 MPa处理效果优于100 MPa.【结论】UHPH处理改变了新鲜赤霞珠葡萄酒香气化合物含量,风味品质也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晋西黄土高原地区四个单品种(赤霞珠、品丽珠、蛇龙珠和梅鹿辄)葡萄酒为研究对象,利用光谱和液相色谱-质谱(HPLC-MS)技术对其理化指标和花色苷成分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赤霞珠酒的总酚含量和蛇龙珠酒的总花色苷含量最高;在四个品种的葡萄酒中共检测中36种花色苷物质,其中包括5种花色苷单体,15种花色苷衍生物和16种聚合花色苷,并且有32种物质在四个品种的酒样中同时被检出。蛇龙珠酒中5种花色苷单体含量最高,其它三个品种较为接近。品种和生态条件能对葡萄酒的酚类物质总量及花色苷的组成和含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对赤霞珠和霞多丽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进行分析测定,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成熟果实中的主要挥发性组分差异。结果表明,厂字形和扇形2种树形的葡萄果实中的挥发性物质成分种类大致相同,而含量差异较大;对于霞多丽自根苗,厂字形果实中种类多,醇类物质含量高,扇形果实中醛类物质含高;对于赤霞珠自根苗,扇形果实中醇类物质和醛类物质种类、含量皆优于厂字形;对于厂字形赤霞珠,嫁接苗中挥发性物质种类多于自根苗,醇类、醛类物质含量亦高于自根苗。醛类物质是葡萄果实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己醛、己-2-烯醛是含量最高的醛类物质,2种物质皆在扇形果实中含量较高,赤霞珠嫁接苗中己醛含量高于自根苗,己-2-烯醛含量低于自根苗。综上所述,扇形以及嫁接SO4砧木有利于酿酒葡萄挥发性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自酿葡萄酒甲醇含量是否超标,降低甲醇含量和酸度,提高出酒率和单宁含量,为赤霞珠干红自酿葡萄酒质量安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以赤霞珠葡萄为试验材料,以普通家庭自酿葡萄酒工艺为对照,采用浸渍发酵法对自酿工艺进行探究,同时采用比色法、滴定法和比重法对焦亚硫酸钠、酵母、果胶酶以及清洗、分级筛选工艺影响下的自酿葡萄酒质量安全和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赤霞珠葡萄酒经清洗、分级筛选和酿造过程中加入焦亚硫酸钠、酵母和果胶酶工艺(处理4)的质量安全性和品质最好,即处理4为最佳酿造工艺;自酿葡萄酒甲醇含量不超标(400 mg/L),但部分工艺接近国家标准的上限,多饮存在安全隐患;焦亚硫酸钠和酵母对降低甲醇含量、酸度、糖度和缩短发酵时间具有重要作用;果胶酶对提高单宁含量和出酒率具有重要作用。说明通过工艺优化可有效控制赤霞珠干红自酿葡萄酒质量安全和品质,且处理4自酿工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以萝卜品种‘鲁萝卜4号’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肉质根在生长发育过程的5个时间点和春秋两季所含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结果表明:肉质根所含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异硫氰酸酯类、醇类、醛类、烷烯烃类、酮类、醚类和酯类,以异硫氰酸酯类、醇类、醛类和醚类物质为主,其中4-甲硫基-3-丁烯异硫氰酸酯含量最高;醇类物质含量在肉质根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表现为上下波动,异硫氰酸酯类、醇类、醛类物质含量均为先上升后下降; 4-甲硫基-3-丁烯异硫氰酸酯是春秋两季萝卜中含量差异最大的风味物质,其在春季含量为34. 929μg/g,是秋季含量的3. 9倍。  相似文献   

17.
果实香气是重要的果实性状之一,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了红肉型耶四季桃爷和白肉型耶珍珠桃爷番石榴果实中的挥发性组分差异。在不同果肉类型的番石榴果实中检测到40种挥发性物质袁其中酯类物质种类最多,其次为醛类和醇类物质。红肉型耶四季桃爷番石榴果实挥发性物质种类要多于白肉型耶珍珠桃爷果实,尤其酯类物质的种类和相对含量均较白肉型果实高。白肉型番石榴果实中主要以醇醛类挥发性物质为主(84%),而红肉型番石榴果实中醇醛类物质含量为69%,酯类物质相对含量为24.37%遥己醛和2原己烯醛为两种果肉类型番石榴果实中重要的醛类物质,乙酸-3-己烯酯则是重要的酯类物质。酯类挥发性物质在不同品种果实中相对含量的不同是导致果实香气类型不同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本土野生酵母在刺葡萄酒酿造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改良刺葡萄酒品质,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1株商业酿酒酵母和6株野生酿酒酵母所酿刺葡萄酒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并用统计建模软件RGui构建热图,分析各菌株对刺葡萄酒香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刺葡萄酒中的挥发性物质主要为酯类物质,其次是醇类物质;LE28、LD22与商业酵母RC212处于同一分支,其刺葡萄酒呈香物质含量趋势一致;LD1015独成一支,其香气物质总含量显著高于其他菌株的,但含有闻起来令人不愉快的气味;HME11、HXD21及XHB48与商业酵母RC212间的差异较大,HME11和HXD21与其他供试菌株相比,其所酿刺葡萄酒具有更浓郁的果香和花香。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掌握寒香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规律,为优质的寒香蜜葡萄酒质量体系的建立及酿酒工艺的优化实施提供理论依据。采用溶液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寒香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10,30,50,70d)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法对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含量与其主要理化成分变化进行处理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综合评价,以主成分综合得分量化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在寒香蜜葡萄酒酿造过程中共鉴定出111种挥发性成分,以醇类、酯类和酸类为主,但种类和含量各不相同,在酿造第50天时挥发性成分种类最多,为52种,在酿造第70天时挥发性成分含量最多,为375.78mg·L-1。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含量与酒精度、总酸、pH值、总酚及色度值均具有关联性。1-丙醇、正丁醇、异丁醇、异戊醇、2,3-丁二醇、苯甲醇、苯乙醇、3-羟基丁酸乙酯、4-羟基丁酸内酯、丁二酸二乙酯、丁二酸单乙酯、乳酸乙酯、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这13个挥发性成分可用来评价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综合情况。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在酿造第30天时,寒香蜜葡萄酒的挥发性成分综合得分最高,它们具有果香、花香和奶油香。由此可见,酿造30d更易获得香味独特且品质上佳的寒香蜜葡萄酒。  相似文献   

20.
以酿酒葡萄品种六年生赤霞珠(Vitis vinifera L.cv.Cabernet Sauvignon)为试材,通过设置250、350、450、550 kg/667 m~24个负载量水平,研究不同负载量对单行倒L型整形下赤霞珠葡萄生长发育及果实品质的相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赤霞珠负载量的增加,赤霞珠单叶面积、新梢生长量和果实百粒重显著降低,果实主要品质指标还原糖、花色苷、总酚含量及糖酸比显著降低,总酸含量升高,单宁含量和pH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不同负载量对类黄酮含量的影响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