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为弄清枇杷植株对有益菌及致病菌的激素响应差异,明确内生木霉P3.9菌株诱导枇杷植株抗根腐病病菌的信号转导途径,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及枇杷根腐病病菌P3.1、P3.5、P3.6菌株为研究对象,将其活体接种于1年苗龄枇杷根茎部,木霉接20 g菌剂,根腐病病菌各接3个直径为5 mm的菌丝块,设木霉P3.9菌株分别与3株致病菌同时接种枇杷根系为阳性对照组,不接种任何菌体为阴性对照组,单独接种木霉P3.9菌剂为处理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各处理及对照枇杷根、茎和叶中茉莉酸(JA)和水杨酸(SA)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木霉P3.9菌株与枇杷互作,促使枇杷根部JA、SA含量均增加。茎部SA和JA含量均增加。叶部JA含量不受影响,游离SA含量降低,结合SA含量增加。说明枇杷根、茎和叶对有益菌木霉P3.9菌株的JA和SA响应存在组织特异性。游离SA对枇杷叶防御系统起负向调控作用,枇杷根、茎部防御系统由JA和SA途径共同转导。木霉P3.9菌株分别与致病菌P3.1、P3.5和P3.6互作,在枇杷根部SA含量均增加,JA含量变化不一致,前两者JA含量降低,后者JA含量不受影响。在茎部SA和JA含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峙培养法,从97株枇杷内生真菌中筛选出对枇杷根腐病病菌有拮抗活性的菌株。结果表明,97株真菌对枇杷根腐病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效果,抑制率≥60%的菌株有25株,在50%~59%之间的菌株共30株,在50%以下的菌株42株。抑制率在50%以上的菌株共55株,占总数的56.7%,其中P3.9、YPG4、PGSC3'、YPLY1、YPLY2、YPG1、DPG3、DPG4和DPG6等9株菌株的抑制率均在70%及以上,P3.9和YPG4等2株菌株抑菌率分别达到88%、82%。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内生木霉P3.9菌株多功能性及其生防潜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透明圈法、农艺性状观测法、组织分离法、土壤梯度稀释法和盆栽法,分别测定其对不同植物病原菌的抑制率、不同化学农药的耐药性、纤维素及磷的降解能力、促生作用、在枇杷植株及其根际土壤中的定殖能力和枇杷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内生木霉P3.9菌株对7种植物病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其中,对枇杷根腐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率达93%;对5种化学农药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硫磺三唑酮的耐药性最高;对纤维素及磷有极强的降解能力;对枇杷植株有促生作用,能定殖于枇杷植株及其根际土壤中,盆栽防治枇杷根腐病效果可达80%。  相似文献   

4.
为了获得对压砂西瓜枯萎病具有生防作用的木霉菌株,从中卫香山压砂地不同作物根际土壤分离得到22株木霉,通过与西瓜枯萎病菌对峙培养,筛选出6株具有较强拮抗能力的木霉菌株,并对其发酵液抑菌活性及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6株木霉菌对枯萎病菌的抑菌率在76.92%以上,其中Ty3菌株的抑菌率最高,为83.29%,该木霉发酵液的抑菌率为84.57%,其产生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代谢物对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为59.83%和90.60%。观察结果表明,木霉菌可通过竞争、重寄生作用及产生抗生物质等方式抑制枯萎病菌菌丝生长与扩展,显微镜下观察到木霉菌丝附着或缠绕病原菌丝上吸取营养,致使病原菌丝变形、断裂、消解。综上所述,Ty3菌株可作为压砂西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的拮抗菌加以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5.
以抗枇杷根腐病病菌的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为试验材料,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适合内生木霉P3.9菌株菌丝生长的培养条件为PDA培养基,碳源为D-果糖、葡萄糖、麦芽糖、α-乳糖或D-甘露醇,氮源为磷酸二氢铵,温度为15~30℃,p H值为3~10。最适合内生木霉P3.9菌株产孢的培养条件是以D-果糖为碳源,以磷酸二氢铵为氮源,温度为28℃,p H值为10,光暗交替。蛋白胨极显著促进孢子萌发,孢子致死温度为52℃。研究结果为内生木霉P3.9菌株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对茶轮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木霉菌,为茶轮斑病菌生物防治及生防木霉菌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不同茶区的茶树根际土壤木霉,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木霉菌,并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发育分析方法明确木霉菌的分类水平。【结果】共分离得到35株木霉菌,从中筛选出7株与茶轮斑病菌对峙培养拮抗能力大于70%的木霉菌;其中,菌株BLS17112505和DS-GSC-3的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具有抑菌活性,以菌株DS-GSC-3的抑菌率最高,达70.53%;与对照相比,菌株DS-GSC-3的发酵液有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87%和8.92%;菌株DS-GSC-3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结论】短密木霉菌株DS-GSC-3的发现为丰富木霉菌的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并为木霉菌防治茶轮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对茶轮斑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木霉菌,为茶轮斑病菌生物防治及生防木霉菌的田间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梯度稀释法对茶树根际木霉进行分离,通过平板对峙法和抑菌圈法筛选拮抗木霉菌,并采用形态特征结合分子发育分析方法明确木霉菌的分类水平。【结果】从采自不同茶区的茶树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35株木霉菌,从中筛选出7株与茶轮斑病菌对峙培养拮抗能力大于70%的木霉菌。其中,菌株BLS17112505和DS-GSC-3的发酵液对茶轮斑病菌具有抑菌活性,以菌株DS-GSC-3的抑菌率最高,达70.53%;与对照相比,菌株DS-GSC-3的发酵液有助于提高茶叶中氨基酸和儿茶素的含量,分别提高13.87%和8.92%。菌株DS-GSC-3为短密木霉(Trichoderma brevicompactum)。【结论】短密木霉菌株DS-GSC-3的发现为丰富木霉菌的开发利用拓宽了途径,同时,研究结果为短密木霉DS-GSC-3的拮抗机理和抗菌活性物质的研究,以及木霉菌防治茶轮斑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利用木霉防治地黄枯萎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从地黄根际土壤中分离到3株对地黄枯萎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木霉菌株,PDA平板拮抗试验表明,T88菌株抑菌率最大,为76.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木霉对地黄枯萎病具有一定防效,以T19固体培养处理防效最好,可达48.97%。  相似文献   

9.
木霉菌对植物病原真菌拮抗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69-371
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生防菌。通过对峙培养法,测定了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菌株NF9和绿木霉(Trichoderma virens)菌株TY对3种土传植物病原真菌的体外拮抗作用。结果表明,这2株木霉菌对黄瓜枯萎病菌、西瓜枯萎病菌及茄子白绢病菌均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不同木霉菌株间拮抗效果存在差异,哈茨木霉菌株NF9优于绿木霉菌株TY。  相似文献   

10.
人参锈腐病拮抗生防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参根际土壤中筛选到具有拮抗人参锈腐病菌(Cylindrocarpon destructans)生物活性的生防菌3株,其中菌株BS015和菌株HN01为细菌,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2.8mm和21.9mm.菌株Tri41为木霉菌,抑菌率达76.6%.对人参几种常见病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对人参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人参立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人参黑斑病菌(Alternaria panax)、人参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hinseng)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结合16S rDNA分子鉴定和形态鉴定对3株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BS01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HN01为多粘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Tri41为哈茨木霉(Trichdema harzianum).  相似文献   

11.
以枇杷内生木霉P3.9菌株为供试菌株,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与种群密度法,检测木霉P3.9菌株对枇杷根际土著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25 d期间,以5 d为周期处理组细菌数量前10 d呈减增变化,后10 d细菌数量持续减少。对照组细菌数量前5 d减少,10~15 d期间保持稳定,后5 d增加。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20~80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与对照组完全一致,其中在20~50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波动幅度大于对照组。80~90 d期间,处理组细菌数量变化趋势与对照组相反。将木霉P3.9菌株施入枇杷根际土壤3个月内,处理组细菌数量明显高于对照,木霉P3.9菌株可促使枇杷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2.
由镰孢属真菌引起的根腐病在星油藤种植园为害严重,限制了该作物的推广种植。为了对该病害进行有效防控,本研究对其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拮抗菌株进行筛选。结果表明,引起星油藤根腐病的镰孢属病原菌为尖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腐镰孢菌(F.solani)。通过梯度稀释法筛选获得拮抗菌株蜡样芽孢杆菌JK-A和枯草芽孢杆菌JK-Z;通过十字交叉法计算得出JK-A对致病性较强的镰孢属病原DZG-13、DZG-12和DZG-43的抑制率分别为68.19%、68.30%和69.70%,JK-Z的抑制率分别为69.67%、68.67%和68.44%。通过对峙培养筛选对星油藤根腐病菌具有较好拮抗效果的木霉菌株,并对其拮抗机理进行初步研究,获得一株对星油藤根腐病拮抗效果较优的木霉菌株LG004-52。  相似文献   

13.
菌株TB72是针对烟草根黑腐病菌从烟草报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出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木霉菌,为进一步明确其抑菌能力、控病效果及其对烟草根黑腐病的生防潜能,本研究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抑菌活性检测和控病测试,结合菌株TB72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分子鉴定确定其分类地位。试验结果发现菌株TB72对烟草根黑腐病菌具有明显拮抗作用,抑菌率达52.3%;控病试验表明菌株TB72对烟草根黑腐病的防效达84.5%,能显著降低烟株接种病菌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抑菌活性检测菌株TB72无菌滤液在测试的各浓度下对病菌苗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较好的抑制效果。通过对菌株TB72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及ITS序列分析,确定其为木霉属中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  相似文献   

14.
为做好出口石榴鲜果产地检疫和病原防治工作,以石榴果实干腐病病菌(Zythia versoniana)和木霉菌株(Trichoderma spp.)作为供试菌株,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对峙培养法,测定8种常用化学农药和18株木霉菌株对石榴果实干腐病病菌的抑菌率。结果表明,450 g/L咪鲜胺、250 g/L丙环唑、30%苯醚甲环唑、10%氟硅唑、20%三唑酮、40%百菌清等6种化学农药对石榴果实干腐病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为100.0%,是理想的备用化学农药。在各供试木霉菌株中,木霉菌株PZ1对石榴果实干腐病病菌的抑菌率为63.5%,有望作为防治石榴果实干腐病的生防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15.
玉米苗期根腐病生防木霉菌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出由串珠镰孢菌引起的玉米苗期根腐病生防木霉菌,对分离出的木霉菌株,采用对峙培养及室内盆栽试验对木霉菌(Trichoderma spp.)进行了拮抗效果筛选及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从分离出的92株木霉菌中采用PDA培养基复筛出拮抗效果较好的木霉菌10株(T-A2,T-B5,T-B8,T-B11,T-C7,T-C10,T-D3,T-E4,T-E8,T-F3),再从10株木霉菌中筛选出1株对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 Sheld.)有较好拮抗效果的优良木霉菌T-C7菌株,该菌株对串珠镰孢菌的抑制率达到87%以上;盆栽试验中,应用木霉菌T-C7防治玉米苗期根腐病,其防效为47.49%.  相似文献   

16.
拮抗菌对土传病害防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从土壤中分离获得的菌株和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植物病理实验室保存的菌株,通过平板对峙培养法拮抗测定和孢子萌发抑制试验,筛选出对棉花红腐病菌和辣椒根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12株。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在这12种菌株中,菌株H×20对棉花红腐病和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68%和77%,菌株Y41对棉花红腐病的防治效果为61%,菌株棉根Ⅰ对辣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为70%。  相似文献   

17.
苹果树主要病害内生拮抗真菌的筛选及拮抗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miyabe与苹果树炭疽病菌Glomeralla cingalata的内生拮抗真菌,并研究其抑菌效果。【方法】分离发病地区健康苹果树的根、茎及其根际土壤中的拮抗内生真菌,室内抑菌试验测定其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苹果树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发酵培养试验检测其内生真菌中抑菌物质的耐热性。【结果】分离到的18株内生真菌分属3个属,其中茎分离到的内生真菌的种类和数量较多;对峙试验表明,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和炭疽病菌的抑菌率高于60%的有8株,其中菌株J2、J16、J17对苹果树腐烂病的抑制率分别为82.75%、84.31%和82.35%,菌株T1对苹果树菌株炭疽病的抑制率为80.67%。拮抗真菌J2、J16、J17、J24、T1发酵液对2种病原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不小于39.55%,最高达69.75%;在121℃时,J11和T1无菌滤液的热稳定性较好,而J2无菌滤液在100°C时就失去了生物活性。【结论】拮抗真菌J2、J11、J16、J17、T1均对苹果树腐烂病菌及苹果树炭疽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可为开展这2种病害的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潜在资源。  相似文献   

18.
人参锈腐病菌拮抗菌的筛选及其耐药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参锈腐病菌为靶标菌,从79株木霉菌株中筛选出3株拮抗效果较好的菌株ECT-01、WW Z 22-11和2-67,3株木霉菌对人参锈腐病菌抑制率分别达到77.24%、76.08%、74.06%。通过对其拮抗机理的初步研究发现,3株木霉菌主要通过重寄生作用寄生于人参锈腐菌菌丝上,吸取养分,最终使人参锈腐菌菌丝断裂死亡。耐药性试验表明3株木霉菌对多菌灵极敏感,ECT-01对百菌清和恶霉灵的耐药性均高于其他2株木霉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拮抗致病大豆疫霉的真菌菌株,为深入研发生物菌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测定40株野生大豆真菌对疫霉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供试的40株菌株,不同菌株间菌落型态差异较大。从光滑程度分析,36份菌落表面不光滑,3份表面光滑并显浅黄色;从菌落颜色分析,正面以白色为主,其次是黄色和粉色;反面则以紫色为主,其次为黑色和绿色;从菌落生长型态分析,大多数菌落呈白色絮状突起或羊毛状菌丝;11株野生大豆内生真菌的抑菌率变化幅度为62%~81%,80%以上共1株Y4-S(Ⅰ),75%~80%共2株,70%~75%共3株,其余5株均低于70%。抑菌率从大到小依次为Y4-S(Ⅰ)、Y5-r(Ⅱ)-1、Y6R-15-1、Y1-r-3和Y5R4、Y6S-26、Y5LB、Y5r-12、Y2-5(Ⅱ)、Y2-S、Y5R18-2-1。[结论]最强拮抗菌株Y4-S(Ⅰ)、Y5-r(Ⅱ)-1、Y6R-15-1显微型态相似,呈枝状,有隔,初步判断可能来源同一属,具体属种需要进一步判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及其促植物生长机制,为木霉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等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固体稀释法,检测2株木霉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棉花枯萎病菌、茄子菌核病菌、番茄链格孢病菌、茄腐镰刀病菌、尖孢镰刀病菌、枸杞炭疽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匍柄霉病菌)的抑制率;采用平板透明圈法、Salkowski比色法及钼锑抗比色法测定2株木霉的生防因子、生长素及溶磷效果;通过辣椒盆栽试验,测定2株木霉发酵液不同稀释倍数处理对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及3种抗性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2株木霉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均在60.00%以上;绿色木霉发酵11 d时其无菌滤液对茄子菌核病菌的抑制率达96.78%,但对其他病原菌的抑制率不高;棘孢木霉发酵11 d时无菌滤液对茄子菌核病菌、枸杞炭疽病菌和番茄链格孢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99.08%、85.33%和68.65%,发酵9 d时无菌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72.08%;2株木霉均可产生蛋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铁载体4种生防因子;绿色木霉发酵9 d时分泌吲哚乙酸(IAA)量为3.389 mg/L,在PKO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溶磷量为67.236μg/mL;棘孢木霉发酵11 d时分泌IAA量达11.638 mg/L,在PKO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溶磷量达151.905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的棘孢木霉发酵液较绿色木霉发酵液更能提高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及3种抗性酶活性.[结论]供试2株木霉对8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能力并存在多种生防因子和促植物生长能力,其中棘孢木霉较绿色木霉具有更好的抑菌和促进植物生长及提高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性酶活性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