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浮萍科植物生长速度快,富含生物蛋白质和淀粉,具有较高的氮磷、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吸附转移能力。浮萍作为一种新型环境及能源植物,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而前人对浮萍在农业生产上尤其是与水稻共生互作方面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因此,笔者综述了浮萍在植物修复、饲料加工、能源生产及药用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概况和应用前景,为更全面地开发浮萍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生物修复技术因环保、有利于建立生态平衡而被普遍用于养殖水体修复。不同水生生物具备不同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将其以组合的方式应用于水质调控,能达到比单独使用更好的效果。本文综述了水生动物-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态制剂以及水生植物-微生态制剂等组合方式对养殖水环境的修复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农村水体普遍污染严重,作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技术体系中的最后一环,农村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自己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总结和梳理了国内外适合我国农村的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并分别按技术原理进行了阐述。研究表明,其中的生态浮床技术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水体原位生态修复技术,尤其是采用水稻等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植物作为浮床植物,不仅可以改善水质,其收益也能补偿部分投资成本;水生植物恢复技术是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必然选择,按照目标要求进行水生植物恢复,可以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浓度,促进水生态系统良性发展;以土壤生物工程为主的生态护坡技术适合我国农村河道的边坡修复,河岸植被群落能够得到良好恢复,坡岸土壤侵蚀和农业面源污染均能得到有效控制。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需与生态拦截技术和养分利用技术相协调,要以不同功能和目标需求为导向,注重采用组合技术工艺进行修复,以提高水环境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环境成为研究的热点.在阐述生态修复目标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多方面作用机理及其效果,探讨了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环境研究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可为大型水生植物修复受损水环境的相关研究和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药在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和杀灭病虫草害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但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病虫害耐药性增强、防治成本增加、农产品农药残留升高、农业环境破坏等问题。生物修复方法具有适用性强、经济性好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在污染土壤修复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本文从植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方面总结了农药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方式,阐述了修复机理及相关研究进展,并对生物修复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生物修复方法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金属纳米材料(MNMs)在农业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对其生态风险的关注。传统毒理学研究方法与组学技术(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相结合,逐渐成为当前纳米生态毒理学研究领域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从植物生长效应、亚细胞及生理生化水平等不同层次,分别评述了MNMs植物效应的传统毒理学研究的主要发现;其次,阐述了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代谢组学等多组学技术在MNMs植物毒理学领域中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旨在进一步揭示MNMs植物效应潜在的分子机制;最后分析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尚待解决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赵湘  惠峰  芦建国 《现代农业科技》2013,(4):237-238,244
水生植物是一种景观造景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效果也很显著。该文介绍了水生植物及其生态功能、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净化效果以及在工程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展望了今后水生植物修复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介绍了水体环境修复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水生植物种类、水生植物的作用、根据不同污染源等实际情况科学配置水生经济植物等技术,并提出建立开放可控的污染源循环利用途径,提高环境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净化受污染水体成本低,对环境扰动小,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基于此,选取7种水生植物,3种污水水质,研究不同水生植物在高、中、低污染胁迫下对污水中总氮(T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各种植物对污水中的TN均有一定程度的净化作用,2种挺水植物+1种浮水植物+2种沉水植物的配置,对TN净化效果好于单种水生植物。  相似文献   

10.
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研究进展,指出了养殖水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的不足。并运用生态学原理分析养殖水体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特点,展望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提出以生态和环境补偿技术来修复水环境系统中的问题,完善池内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水景园林的发展与水体生态修复的需要,水生植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中或至少是生长在由于水分充足而周期性缺氧的基质上的任何植物,尤其是生长在湿地或其它水环境中的植物.根据水生植物的生活方式和形态特征的不同,可以把水生植物分成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沉水植物和湿生植物等类型.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其种植季节、种植基质、种植密度、种植深度、种植方法与栽后管理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2.
水环境及其保护与生态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龙华 《湖北农学院学报》2004,24(4):328-333,347
分析了天然水环境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因子,综述了我国水环境的现状和保护措施,并进一步对受污染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技术的产生、原理、种类、应用以及优点等做了概述,着重介绍了微生物在生物—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浮萍暴发控制技术与机理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浮萍科植物过度繁殖与生长达到滋扰水平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必须有效治理探讨了 浮萍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暴发机理,分析了浮萍暴发对水质和水生生态环境的影响,从传统、新兴两个技术领域概 述了浮萍暴发的治理对策,展望了浮萍暴发控制的新方向、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5种水生植物对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柳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6):161-163
分别以凤眼莲、黄花水龙、空心莲子草、水鳖和浮萍5种水生植物对总氮超过40mg的生活污水进行了3个月的生态修复处理,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总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水平达到60%以上,五种水生植物的除氮率最高的为凤眼莲(86%),空心莲子草最低(58%).不同水生植物对其他形态氮的去除率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凤眼莲对氨氮的去除率最高(88%),黄花水龙最低(14%);浮萍和凤眼莲对硝态氮的去除率相当,高达85%以上,空心莲子草对硝态氮吸收较低(23%).  相似文献   

15.
人工沉床技术在水环境改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工沉床技术是利用沉床载体和人工基质栽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的一种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大型水生植物是该技术的核心。人工沉床技术中大型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其作用机理包括:①直接吸收营养物质和富集重金属;②通过物理吸附去除悬浮物和高分子有机物,提高水体透明度;③释放氧气,提高水体DO含量;④通过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和细菌生长;⑤为微生物活动提供附着载体和氧源,形成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净化。然而,以往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在水底直接栽植易受水体透明度、水深等条件的制约,成为高等水生植物在低透明度和水深较大的重污染水体修复应用的重要障碍。而人工沉床技术可以通过床体升降人为调控植物在水下的深度,克服水深、透明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制约,易于实现植物种群优化配置和群落构建,而且有利于植物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将为利用高等水生植物修复透明度低、水深较大或水位变化较大的重污染水体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缪灿  李堃  贾良清  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9):9322-9323,9330
利用串联式水生植物塘净化巢湖水,考察中试阶段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富营养化湖水流经各级植物塘时其他水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总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42.1%和24.8%,COD的去除率为36.7%,出水温度下降0.32℃;黑藻的存活率最低,但其对有机物和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均好于其他两种水生植物,值得做进一步研究。并结合中试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和巢湖环境特征,指出巢湖目前环境较适于挺水植物的栽种和生长,认为在对巢湖进行生态恢复或生物修复时可考虑从栽种挺水植物入手。  相似文献   

17.
人工沉床技术是利用沉床载体和人工基质栽植大型水生植物,对污染水体进行原位修复的一种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大型水生植物是该技术的核心。人工沉床技术中大型水生植物对水体的净化作用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其作用机理包括:①直接吸收营养物质和富集重金属;②通过物理吸附去除悬浮物和高分子有机物,提高水体透明度;③释放氧气,提高水体DO含量;④通过植物化感作用抑制藻类和细菌生长;⑤为微生物活动提供附着载体和氧源,形成植物-微生物的协同净化。然而,以往水生植物特别是沉水植物在水底直接栽植易受水体透明度、水深等条件的制约,成为高等水生植物在低透明度和水深较大的重污染水体修复应用的重要障碍。而人工沉床技术可以通过床体升降人为调控植物在水下的深度,克服水深、透明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制约,易于实现植物种群优化配置和群落构建,而且有利于植物后期的维护和管理,将为利用高等水生植物修复透明度低、水深较大或水位变化较大的重污染水体提供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正水生植物(Aquaticplant,Hydrophyte)是指生理上依附于水环境、长期或至少部分生命周期发生在水中、水表面或水边潮湿环境的植物类群。凡是生长在水域附近,如湖泊、河川、池塘及海边的半咸水和海水中,或长年在潮湿的区域生长的职务,都可以称为水生植物。根据水生植物对水环境的适应程度,水生植物的生态类型一般分为: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水生植物是草本植物,具有生长快、周期  相似文献   

19.
土壤修复因健康生态的迫切需求而成为广大研究者的研究热点,但是土壤由于其自身组分的复杂性,导致了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难修复性等特点。目前常见的一些修复技术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被修复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或者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修复最为原始、也最为安全环保的一种修复技术。从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三种方式讨论了常见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及优缺点。通过文献分析,论述了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现状与实际应用。分析了该项土壤修复技术的经济效益、时效性,以及目前遇到的难点与困境,同时也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农业面源污染是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放养浮萍作为富营养化水体修复的一种有效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介绍了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状况,给出了江苏省内浮萍种质资源分布与生长环境的调查研究结果,介绍了江苏地区内浮萍在富营养化水体修复中的相关研究进展。示范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项技术在江苏地区河、湖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