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酸化乳对和牛犊牛健康及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饲喂酸化奶对犊牛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分组设计将20头犊牛分为两组,对照组饲喂常乳,试验组饲喂酸化乳,其饲喂量和饲喂程序相同。试验结果:饲喂酸化奶犊牛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犊牛的体高、体斜长、胸围、腹围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犊牛的腹泻发病率比对照组低50%。结果显示,饲喂酸化奶可有效促进犊牛的生长发育,降低腹泻发生率。犊牛饲喂酸化奶提高了犊牛成活率,不仅降低了养殖犊牛的经济成本,也显著提高国内优质肉牛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饲喂酸化乳对奶犊牛的持续影响。对酸化乳的制备进行了筛选,以抑菌效果为指标测试了甲酸、乙酸、乳酸、富马酸和柠檬酸5种有机酸作为酸化剂制作酸化乳的效果;筛选出酸化剂制作酸化乳后进行饲喂试验,分两期进行,随机选取3~6 d犊牛60头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饲喂酸化乳及巴氏杀菌鲜奶,检测犊牛日增重与腹泻率;在17个牧场中进行规模化酸化乳实验,同期共有5 329头母犊牛常规饲喂(巴氏杀菌的鲜奶),4 386头母犊牛饲喂酸化乳。跟踪记录其日增重、所产记录犊牛的成活率及个体的泌乳量。研究结果表明:①在酸化剂的选取上,甲酸抑菌效果最好,可作为酸化奶制备的有机酸;②饲喂实验结果显示,饲喂酸化乳犊牛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腹泻率显著下降(P0.05);③追踪结果表明,饲喂酸化乳对母犊牛其第一胎次的犊牛成活率差异不显著,但其平均值可提高3%,犊牛平均日增重提高230 g·d~(-1)(P0.05),饲喂酸化乳长大的母犊牛,其头胎高峰产奶量也较巴氏杀菌鲜奶饲喂犊牛头胎高峰产奶量增加2.6 kg·d~(-1)(P0.05)。综合以上实验结果,酸化乳可代替巴氏杀菌鲜奶作为犊牛日粮,增加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3.
低奶量培育犊牛这已是国外成功的经验,国内也有许多报道,把犊牛的哺乳量降到了300—500公斤。利用少量发酵的初乳代替常乳培育乳用犊牛也在试验应用,我省自1984年以来在洛阳市奶厂,省种畜场,郑州市工人奶牛站和开封市红光乳品厂陆续进行了试验。但因各种原因没有得到推广应用。为了使这项技术应用于我省乳用母犊牛培育工作中,并摸索出适合我省乳用母犊牛培育的操作技术规范,为奶牛业的大发展奠定基础而进行了本试验。 1、试验目的 1.1 有效地利用初乳进行发酵代替常乳饲喂犊牛,观察犊牛的生长发育和今后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弥补牛奶中缺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本试验为哺乳犊牛设计了牛奶或酸化奶补充料——"乳佳",以普通酸化奶为对照组,添加乳佳的酸化奶饲喂犊牛为处理组,记录犊牛采食量,测量犊牛各阶段体重、体尺,并监测犊牛腹泻发病情况。结果表明:乳佳的添加对3~45日龄和46~60日龄犊牛酸化奶采食量无显著影响,但显著增加了60日龄犊牛体重,并将犊牛腹泻率降低了3.75个百分点,说明在酸化奶中添加乳佳饲喂犊牛能够促进犊牛生长同时降低腹泻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正>传统的奶牛养殖在日益增长的市场和需求之下渐渐失去竞争力,其发展趋势必将是现代化的规模养殖,而在现代化的养殖过程中,自动化奶牛饲养管理系统应用相当重要的。以计算机控制的犊牛自动饲喂系统可为犊牛提供全天候照顾。个性化精细饲喂是现代化犊牛管理的发展方向,可供选择的自主饲喂程序可确保为每头犊牛精确所需的营养配方,不正常采食的犊牛会被在第一时间识别出来,从而方便医治。犊牛自动饲喂系统可以实现每天多次饲喂,平均每头犊牛饲喂7次;精确的饲喂数据,可以实时掌  相似文献   

6.
用剩余初乳代替全乳培育犊牛是近年来奶牛业中的新课题之一。本文通过1986—1987年的犊牛饲养试验,对犊牛的饲料采食量、生长发育、成活率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用发酵初乳培育的犊牛与用常乳培育的犊牛相比:(1)耗奶少培育成本低,每头犊牛节约鲜奶415公斤,节省饲料费233.15元。(2)生长发育良好,尤其早期补喂犊牛料,促进了瘤胃的提早发育。(3)抵抗力强、发病率低,成活率高。(4)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7.
初乳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但不能供人食用,混入常奶中,也会影响鲜奶和乳制品的质量。我们吸取国内外的经验,结合徐州市奶牛场产犊较集中、初乳阶段性增多的特点,进行了初乳发酵,代替常乳饲喂犊牛的试验。 选出生时间和初生重接近的犊牛6头,50升的缸2只,120升水泥浴池及温度计等。 将6头犊牛分别称重,随机均分成两组,一组作为试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利用7天内所挤的初乳,倒入缸内并加盖,放入20℃左右的浴池内进行发酵,在发酵过程中每隔1~2小时取样一次,滴定其酸度。  相似文献   

8.
利用初乳对犊牛的哺育试验,如果全部利用初乳,由于在哺乳期间多发生下痢或肺炎,所以从防止犊牛的损失这个意图出发进行了研究。(1)全部利用初乳的必要性牛的初乳除了对犊牛起着传递母体特有免疫物质这个重要作用之外,又是各器官尚未成熟的新生犊牛唯一的营养来源,初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其干物质含量是20~25%,是常乳的1.5~2倍,营养价值也是常乳的约1.5倍。乳牛业的现状是初乳期间生产的乳量犊牛利用有余,剩余的初乳被废弃。在省令中规定5天初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3种不同饲喂条件对犊牛胃形态发育的影响,选择新生的健康荷斯坦公犊牛15头,每5头1组,随机分为牛奶和犊牛料自由采食组(Ⅰ组)、牛奶和犊牛料按比例定量采食组(Ⅱ组)和全乳饲喂组(Ⅲ组),饲喂3个月后,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3组犊牛胃的黏膜上皮颜色、胃黏膜形态各胃室及质量、大小比例进行观察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Ⅰ组犊牛胃前胃黏膜上皮颜色较深,呈现深褐色或黑色,Ⅱ组与Ⅰ组基本相似,但瓣胃黏膜上皮颜色略浅,Ⅲ组前胃与皱胃黏膜上皮颜色则均为白色;Ⅰ组、Ⅱ组黏膜形态与成年牛胃基本一致,Ⅲ组前胃黏膜乳头略显退化,但皱胃比前2组发达;Ⅰ组、Ⅱ组瘤胃质量占犊牛胃总质量的比例较大,分别为52.76%和49.78%,接近胃总质量的一半,而Ⅲ组为40.42%,占胃总质量的相对比例较小.不同饲喂条件对犊牛胃的形态发育影响显著,全乳饲喂条件下犊牛的前胃发育受到明显抑制,而牛奶与犊牛料自由采食或定量采食条件下的犊牛胃形态发育基本正常.  相似文献   

10.
<正>一、早期采食开食料开食料也称犊牛代乳料,是根据犊牛的营养需要用精料配制,其作用是促进犊牛由以乳为主的营养向完全采食植物性饲料过渡。饲料形状为粉状或颗粒状,让犊牛出生后第二星期使用,在低乳饲喂条件下,犊牛采食代乳量逐渐增加,慢慢就开始习惯精饲料和粗饲料,如果在母牛食槽上加设小牛用的采食护栏(既能模仿母牛采食,又防止母牛吃犊牛料),30日龄犊牛的采食量可达300克以上。  相似文献   

11.
养殖天地     
犊牛如何补充饲料
  一、早期采食开食料
  开食料也称犊牛代乳料,是根据犊牛的营养需要用精料配制,其作用是促进犊牛由以乳为主的营养向完全采食植物性饲料过渡。饲料形状为粉状或颗粒状,让犊牛出生后第二星期使用,在低乳饲喂条件下,犊牛采食代乳量逐渐增加,慢慢就开始习惯精饲料和粗饲料,如果在母牛食槽上加设小牛用的采食护栏(既能模仿母牛采食,又防止母牛吃犊牛料),30日龄犊牛的采食量可达300克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全乳饲喂奶公犊牛生产小白牛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利用全乳饲喂10头初生重为41.11±3.17 kg的荷斯坦公犊牛生产小白牛肉,研究公犊牛从出生至100 d的体尺、体重变化规律及100日龄时屠宰指标、肉质指标和获得的经济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公犊牛的体尺、体重随着生长日龄的增加而增长,100日龄平均体重达到126.46±10.63 kg;屠宰率和净肉率分别为60.98±10.54%和46.11±7.82%,全期用乳量831.16 kg,可获利润1 529.92元。  相似文献   

13.
初乳在犊牛培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初乳,是指奶牛分娩后7d内特别是3d内所分泌的乳汁。初乳色黄、有苦味和异臭味,其蛋白质、脂肪、无机盐以及维生素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常乳。初乳中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是犊牛理想的哺乳食品。一些研究表明,初乳不仅可提供犊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成分,而且在犊牛免疫功能的形成和肠道局部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及时给犊牛饲喂足量优质的初乳在犊牛培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1初乳中的营养物质科学研究证明,初乳中营养物质极为丰富,干物质含量高于常乳的1.5~2倍,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安格斯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安格斯母牛及其犊牛为研究对象,对母牛初乳质量、母牛体况评分及犊牛初乳饲喂量、犊牛初生重以及犊牛断奶后死亡率等进行统计,并测定犊牛血清IgG含量,进而分析影响安格斯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及犊牛淘汰率的因素。[结果]饲喂合格初乳(IgG含量≥50 mg/mL)的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远大于饲喂不合格初乳的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随初乳饲喂量的增加而升高;随着母牛体况评分的升高,犊牛平均初生重也随之增加且血清平均Brix呈升高的趋势。[结论]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受初乳质量和初乳饲喂量的影响。母牛体况评分不仅影响犊牛被动免疫成功率,而且对犊牛平均初生重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犊牛淘汰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解决打叶复烤过程中人工铺叶投料精度不高,配方比例难控制等问题,完全从而满足卷烟工业对精准投料及均质化加工的需要。【方法】三方联合首创了一套智能精准铺叶投料装置。该装置由控制系统和机械系统组成,将装有烟叶的烟框放至机械系统下,机械系统中的抓取机构通过模拟人工自动抓取烟叶投送至定量输送带,定量输送带根据设定流量按比例定量喂料。【结果】①单台设备的最大投料能力为1500kg/h,单位时间内的投料效率高于人工;②在750-1250kg/h恒定流量投料任务下,该装置每小时投料误差在1.5%内,流量均匀稳定;③设备运行稳定,有效作业率≥99%。【结论】该装置运行稳定,工作效率高,投料精准,具备实际应用的必要性及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16.
正犊牛是指出生后到6月龄的小牛。犊牛的正确饲养,对提高犊牛成活率至关重要。一、哺喂初乳母牛产犊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叫初乳。其中蛋白质含量占18%,相当于常乳的四五倍,钙、磷等矿物质含量比常乳多1倍;各种维生素的含量是常乳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为了使犊牛健壮,迅速生长发育,吃初乳的时间应越早越好,吃的量也以多些为好。一般应在犊牛生后30~60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选取平吉堡奶牛原种场新生荷斯坦母犊30头,待其吃完初乳后,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5头。试验组饲喂代乳粉800g/天/头,对照组饲喂鲜乳6kg/天/头至30天称其体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并观察其发病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适当比例饲喂澳氏犊牛代乳粉30天,不影响犊牛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从经济效益来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犊牛的饲养成本。  相似文献   

18.
本次使用全乳及代乳进行犊牛早期断奶、对犊牛反刍胃发育、饲料利用率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将黑白花牛犊牛分为全乳组和代乳组。哺乳期为10~42日龄,育成期为43~91日龄,分两期进行消化试验和屠宰试验。在哺乳期,犊牛料、干草、DM及粗纤维的消化率全乳组均高于代乳组,但组间差异不显著;体重及体尺各部位的增长也都优于代乳组,尤其腹围日平均增长更为显著,组间有差异(P<0.05);DM、DCP的需求率全乳组低于代乳组,TDN的需求率则高于代乳组;胃组织重、第一胃粘膜组织重及粘膜乳头的发育等全乳组都优于代乳组,尤其第一、二胃组织重占全胃组织重的比例及占活重的比例均明高于代乳组,组间有显著差(P<0.05)。在育成期,日增重及饲料摄取量全乳组均高于代乳组,但无显著差异;两组反刍胃的发育均良好,组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群众饲喂家兔,习惯将各种饲料混喂,认为做到定时、定量、定次就行了,不讲究饲喂顺序。其实,饲料投喂顺序也是科学饲养家兔的基本措施之一。   顺序投料,是将每餐供给家兔的多样饲料,排列出投放顺序,先喂什么,再喂什么,后喂什么。顺序投料的方法是:夏秋季以青料为主,精料为辅,粗料为补。投放顺序为干草 (定量 )、精料 (定量 )、青鲜料 (满足供给 ),饲后 30分钟供给淡盐水。冬春季以干草为主,配合精料为辅,鲜青蔬菜、块根、谷物芽类为补。投放顺序为干草 (日粮的 1/2),精料 (定量 )、鲜青多汁料 (定量 )、干草 (满足供给 ),饲后 30分钟供足温淡盐水。   采用顺序投料法饲喂家兔,家兔食欲旺盛,生长快,百日龄家兔可多增重 500~ 1000克,消化道疾病减少 17%。 顺序投料饲喂家兔法@戴书林  相似文献   

20.
犊牛早期断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成为规模养殖场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重要技术。该文简要分析了早期断奶的优势以及犊牛消化系统的发育情况,并提出选择合适的断奶时间及方法,进而从吃足初乳和使用代乳料、早期补饲、饲喂方式以及预防腹泻等方面对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要点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肉牛早期培育和断奶技术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