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形态学性状和分子标记对12份不同地理居群野菊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理居群野菊各形态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14.06%~67.50%),叶柄长、叶长/叶柄长、花序径、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和舌状花长/舌状花宽可能是造成野菊不同地理居群间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46条扩增带,其中229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2.5%;29对SRAP引物组合共产生651条扩增带,其中638条呈多态性,多态性带比率平均为98.0%,从分子水平揭示了野菊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2个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布在0.211 7~0.494 9之间;聚类分析表明,南京野菊和四川野菊遗传关系较近,武夷山野菊独立成一组,与其他地理居群野菊遗传关系较远,不同地理居群野菊的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福建省浙江红花油茶的良种选育与充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建省13个居群198份浙江红花油茶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子标记分析。【结果】17个ISSR引物扩增出167条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2条,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为85.03%。13个居群浙江红花油茶的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145 9~0.509 4。通过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可将13个天然居群的浙江红花油茶分为4个大类。【结论】福建省不同地区的浙江红花油茶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间亲缘关系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省不同核桃分布区的222株地方核桃嫩叶为试验材料,对其进行ISSR分子标记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2条引物共获得167个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27个。供试材料物种水平上的多样性指数为:多态性位点12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达76.05%,等位基因数1.760 5,有效等位基因数1.384 9,遗传多样度指数(H)0.233 2,香农指数(I)0.357 7。基于Nei’s(1978)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_st)为0.081 7,表明有8.17%的遗传分化存在于居群之间,说明核桃居群之内的遗传分化高于居群之间。遗传距离平均值为0.025 7,估测的居群间基因流为5.619 8,表明供试核桃居群间存在较大的基因交流。AMOVA方差分析也表明核桃的遗传变异主要分布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4.
新疆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超  罗淑萍  曾斌  李疆  李刚 《中国农业科学》2011,44(9):1871-1879
[目的]通过ISSR标记技术,对新疆核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进行分析,为该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采用ISSR标记对5个居群和1个栽培类型共163份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用13条引物对163份样品进行扩增,共检测扩增位点117个,其中多态性位点98个.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为83.76%,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010,Shannon信息指数(Ⅰ)为0.418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平均为68.36%,Nei's基因多样性(H)平均为0.1 265,Shannon信息指数(Ⅰ)平均为0.1651.基于Nei's遗传多样性分析得出的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6425,表明有64.25%的遗传变异存在于居群间.居群间的遗传一致度平均为0.7499,估测的居群问基因流(Nm)为0.2782,表明核桃采集的6个居群或类型之间存在较小的基因流.AMOVA方差分析也表明居群间的核桃遗传变异大于居群内.Mantel检测与UPGMA聚类均表明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居群的地理距离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新疆核桃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之间遗传分化大,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策略首选就地保护;在就地保护过程中,通过监测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评价其保护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采用表型性状和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简称SRAP)分子标记对香茶菜(Isodon japonica)不同海拔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香茶菜8个叶表型性状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说明不同居群叶表型性状存在明显的变异;(2)香茶菜叶柄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19.707%)叶片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CV,9.905%),叶柄性状稳定性较低;(3)居群间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69.89%)居群内平均表型分化系数(VST,30.11%),居群间变异是其主要的变异来源;(4)非加权组平均法(简称UPGMA)聚类分析显示,8个香茶菜居群分为三大类;(5)香茶菜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多态位点数(NPL)、平均多态位点百分率(PPB)、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60.875、82.083%、0.387;(6)8个居群遗传多样性变化规律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7)分子生物学方差分析(简称AMOVA)显示,居群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75%,与表型性状分析的主要变异来源一致;(8)聚类分析将8个居群分为3类,海拔相近的居群优先聚类。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表型和分子标记两个角度对厚叶栒子野生种群开展研究,旨在揭示其遗传多样性。【方法】利用31个表型性状和30条ISSR引物对滇产野生厚叶栒子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用PopGen 32软件计算多样性指数,用SPSS 16.0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系图。【结果】厚叶栒子居群间表型性状差异较小;30条ISSR引物扩增出282条带,其中231条具有多态性,平均多态率为81.91%,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14 1和0.597 9。采用UPGMA法构建的形态和分子标记两种树系图基本一致,分布在同一区域的各个居群多数能聚在一起,地理位置的隔离促进了厚叶栒子居群间的遗传分化;个别居群未能与同一区域的其他居群聚在一起,其原因可能是同一区域内各居群的小生境不完全相同,而不同区域间也有相似的小生境,导致厚叶栒子居群间发生了趋同进化。【结论】滇产野生厚叶栒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为厚叶栒子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采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技术,对龟峰山3个野生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居群共23个种质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运用40条ISSR引物共筛选出7条扩增条带清晰、重复性好和多态性高的引物;筛选出来的7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79条清晰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74条,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93.67%,等位基因数Na和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62 0和1.555 4,奈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330 8,香农氏信息指数I为0.499 0,表明龟峰山古杜鹃群落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其中Rho-M和Rho-H两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小至0.069 8,亦即这两个居群之间的分化最小。试验从分子层面对古杜鹃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将对龟峰山古杜鹃种质资源的评价、保存以及杜鹃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8.
利用ISSR和ITS标记对黑龙江省采集的33株野生黑木耳菌株和8个黑龙江省常见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PCR-ISSR体系,选出9个ISSR引物对菌株DNA进行扩增,通过聚类分析对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9个ISSR引物扩增条带10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5条,多态性比率为92.2%,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条带11.4条,平均每对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0.6条,平均多态性比例为91.7%。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变化在0.063~0.924之间。通过ITS序列对黑木耳菌株进行亲缘关系分析,利用软件ClustalX 1.83和MAGA 4.1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黑木耳ITS1、5.8S、ITS2三个区信息为点比例达到52.1%,遗传位点丰富。两种标记方法均显示黑木耳野生菌株间遗传多样性优于栽培菌株。ISSR和ITS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可得到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9.
采用表型性状和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标记,对36个碗莲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基于23个表型性状,品系间欧氏遗传距离系数平均值为7.78,范围在3.54~15.78间,聚类分析显示,以欧氏距离系数E=11.0,可将所有材料分为4组,其中32个聚在一个类群。基于10个ISSR引物,36个品系共获得62条扩增带,其中4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带百分率为71.0%,品系间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平均值为0.40,范围在0.10~0.71间,以遗传相似系数GS=0.60,可将所有材料分为3组。ISSR标记分析与表型性状分析都说明,碗莲资源遗传背景狭窄,互相间亲缘关系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更优的ISSR-PCR扩增产物电泳检测方法,分析我国华东地区野生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建立和完善菰植物种质库及合理开发与利用菰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挑选7条ISSR引物对华东地区9个野生菰居群104份材料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其ISSR-PCR产物分别采用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5%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检测.[结果]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华东地区野生菰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63.49%、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6349、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3012、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1871、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2908、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3922、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在0.8293~0.9775;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性系数阈值为0.885时,9个野生菰居群被分为两大类,SH(上海)和PYH(鄱阳湖)居群归为一类,其他7个居群归为另一类.5%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结果显示,华东地区野生菰的PPB为78.03%、Na为1.7803、Ne为1.2762、He为0.1804、I为0.2914、Gst为0.5086、Gs变化范围在0.7679~0.9837;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当遗传相似性系数阈值为0.850时,9个居群也被分为两大类,其中PYH居群单独为一类,其他8个居群归为另一类.[结论]我国华东地区野生菰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居群间和居群内变异显著,基于ISSR分子标记的野生菰遗传多样性采用5%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进行检测可获得更可靠的遗传图谱,而2%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更适合早期的ISSR分子标记引物筛选.  相似文献   

11.
ISSR标记技术及其在果树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思彬彬  杨卓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3):116-117
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SSR)是在简单重复序列(SS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以锚定的微卫星DNA为引物,对与锚定引物互补的间隔不太大的重复序列间DNA片断进行PCR扩增.ISSR标记具有较长的引物序列,退火温度高.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且结合位点丰富,可以检测到基因组中多个位点的差异,能够揭示出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引物扩增多态DNA(RAPD)、SSR更多的多态性信息.对ISSR标记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果树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居群遗传结构、进化与亲缘关系分析以及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利用SPSS 17.0软件对96份地方桑树种质资源21个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21个农艺性状的变异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96份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10个ISSR引物共扩增出93条清晰的带,其中73条带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78.49%。基于遗传系数的UPGMA聚类分析结果与基于贝叶斯数学模型的群体结构聚类分析结果完全一致,均将96份供试桑树种质地方品种分为两大类。分析结果显示,参试的10个ISSR标记共93个多态性位点中,在P0.01的极显著情况下,与叶长、节间距等15个农艺性状相关的标记位点共有28个,变异解释率为5.42%~16.35%,其中有3个位点同时与3个农艺性状相关联。研究结果对桑树种质资源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发掘和利用以及遗传育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ISSR)和荧光标记甲基化敏感扩增多态性(fluorescence-labeled methylation-sensitive amplified polymorphism,F-MSAP)分子标记技术对收集到的20株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进行遗传及甲基化多样性分析。ISSR结果表明,8对引物共可扩增出98条稳定清晰可辨的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89条,多态性比率为90.82%,样品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范围为0.520 4~0.9897。F-MSAP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扩增产生13 487个CCGG位点。在全部检测位点中,半甲基化位点为1 704个,平均半甲基化率12.6%;全甲基化位点为1 865个,平均全甲基化率13.8%。进一步将MSAP数据分为甲基化敏感多态性(methylation sensitive polymorphism,MSP)和甲基化不敏感多态性(methylation insensitive polymorphism,MISP)。Mantel检测结果表明,ISSR与MISP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有显著的相关性,但ISSR与MSP分子标记的分析结果无显著相关性。说明香菇不同株系间广泛存在DNA甲基化多样性,在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测试和筛选出14条多态性较高的省沽油ISSR有效引物,并对安徽省野生省沽油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初步调查分析。共扩增出143个多态性位点,居群水平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71,期望杂合度He为0.165,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257,物种水平遗传多样性参数分别为ne=1.341,He=0.227,I=0.370;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为Gst=0.271。初步揭示了野生省沽油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表明ISSR标记对于研究省沽油遗传多样性的适用性和可靠性,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省沽油多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资源保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新疆伊犁地区3个居群、135份野杏种质资源进行了PCR扩增。研究表明,22条引物共扩增出465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9.49%;从物种水平分析,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99.57%,1.9957,1.3879,0.2449,0.3874;从居群水平分析,各居群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观测等位基因数、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和Shannon信息指数各指标的平均值分别为76.80%,1.7680,1.3463,0.2120和0.3287;3个居群的各项指标均为霍城居群最高,新源居群最低,巩留居群居中;新疆野杏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居群内(86.43%),少部分来自于居群间(13.57%);各居群中霍城居群和新源居群亲缘关系最近,遗传分化程度小;新源居群和巩留居群间亲缘关系最远,遗传分化程度大。  相似文献   

16.
利用简单重复序列间扩增(inter simple sequence repeat, 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种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以及亲缘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采用筛选出的10条ISSR引物对来自5个种群的中华鳖个体样本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共获得123条清晰的扩增位点,平均多态性条带(PPB)比例为73.417%。5个居群的等位基因数(Na)、有效等位基因数(Ne)、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Shannon多样性指数(I)分别为1.748 0、1.417 7、0.245 5、0.370 4,其中乌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高于其他中华鳖,淮河鳖群体的变异程度最小。5个居群总遗传多样性指数(Ht)=0.240 0±0.037 1,居群内遗传多样性指数(Hs)=0.174 7±0.021 6,基因分化系数(Gst)=0.271 9,基因流(Nm)=1.339 0。总遗传变异结果显示:有27.19%的变...  相似文献   

17.
采用ISSR标记对陕西核桃实生居群39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从13个引物中筛选出8个用于正式扩增,检测到48个位点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7.27%;居群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GS变幅为0.473~0.836,平均达0.679;Shannon-Weaver遗传多样性指数的分布范围为1.483~1.960,Simpson指数的分布范围为0.739~0.846。UPGMA聚类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也存在明显差异。ISSR标记能将39份核桃种质完全区分开,为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现有的核桃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和RAPD标记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和RAPD 2种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的28份烟草赤星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筛选后选用10个ISSR引物和10个RAPD引物,ISSR扩增出多态性条带112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6.82%,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3~0.97;RAPD引物扩增出多态性条带70条,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81.39%,菌株间相似性系数为0.57~0.94;用SPSS17.0软件对2种标记遗传距离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2种分子标记结果呈显著正相关,表明2种分子标记方法都适合于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研究,ISSR是一种多态性优于RAPD的标记技术。根据2种标记的结果,利用NTSYS软件按UPGMA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发现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江西三清山华东黄杉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江西三清山5个华东黄杉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居群遗传结构.用10个引物对5个居群共45个样品进行扩增,共得到76条清晰的扩增带,其中68个位点为多态性位点.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百分率(PP8)为89.4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82 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I)为0.432 2.在居群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在56.58%~85.53%,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91 3~0.282 7,Shannon's信息多样性指数为0.290 5~0.432 2.物种和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都较高,居群间产生了一定的遗传分化(Gst=0.209 0,Φst=14.05%).由UPGMA聚类分析可知,1(SGTH)和2(LQJ)两个居群优先聚类,4(LM)和5(YJF)聚为一支,居群的亲缘关系与地理距离及海拔高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不同地理居群野生菊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SSR和SRAP分子标记对11份不同地理居群野生菊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25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203条扩增带,其中有187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平均为91.9%;29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到446条扩增带,其中有435条呈多态性,多态性比率平均为97.5%;11个居群间的Ne′is遗传距离分布在0.088 7~0.615 5之间。聚类分析表明,紫花野菊、野路菊及其变种能很好地区分开来,但是野生菊资源的遗传变异与地理分布相关性似乎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