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讨不同温度对北高丛蓝莓品种叶片气孔特征及其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机理,以2年生北高丛蓝莓(Vaccinium corymbosum L.)‘蓝丰’、‘公爵’和‘布里吉塔’幼苗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设置4个温度处理,即对照(25℃)、轻度高温(30℃)、中度高温(35℃)和重度高温(40℃),研究不同温度对北高丛蓝莓叶片气孔的结构和功能、空间分布格局及气体交换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温显著提高‘布里吉塔’叶片的气孔密度,但却没有改变‘公爵’和‘蓝丰’叶片的气孔密度。同时,中度高温增加‘蓝丰’和‘布里吉塔’叶片气孔的长度、宽度和面积,但是对‘公爵’叶片气孔开度的影响不大;且高温导致‘布里吉塔’气孔在叶片上的空间分布变得比对照更加规则,而对‘公爵’和‘蓝丰’2个品种的影响却很有限。此外,不同强度的温度处理导致3个北高丛蓝莓品种叶片的净光合反应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其最大值随着品种的不同而发生变化。高温条件下北高丛蓝莓主要通过增加气孔的宽度和规则化气孔的空间分布提高光合效率。然而,不同蓝莓品种对叶片气孔结构和功能进行调整和优化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最终导致蓝莓叶片气体交换对增温的响应存在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2.
气孔是植物与外界气体交换的通道,CO2浓度发生变化,气孔将第一时间作出响应。试验以开顶式气室(OTC)为研究手段,设定CO2浓度分别为380μmol/mol(CK)、550μmol/mol(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水稻第4张叶片的气孔,分析CO2浓度增高对叶片气孔分布和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较CK腹面、背面气孔带间距离增加24.27%、26.41%,气孔带上气孔间距离缩小20.28%、14.73%,CO2浓度增加使气孔带上气孔排列更加紧密;处理较CK叶片背面气孔器面积、周长、长度显著增加,叶片腹面宽度显著减少;叶片背面保卫细胞的面积、周长、长度显著增加,宽度显著减少;叶片腹面气孔乳突面积、周长显著减少,背面乳突数量显著减少;CO2浓度增加促进了叶片表面细胞分裂,增加了单位面积的细胞数量,促进细胞分裂,处理较CK腹面、背面气孔指数(SI)分别下降14.80%、14.18%,气孔密度(SD)变化差异不显著,说明SI比SD更适合表达CO2浓度变化对气孔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分蘖期遮光对水稻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裂期遮光对水稻叶片光合特征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实验,选用沈农9816和沈农265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50%的遮光处理下遮光15 d,研究分蘖期水稻在遮光和复光过程中叶片叶绿素含量、气体交换参数和荧光参数的变化规律。【结果】50%遮光处理使沈农9816和沈农265叶片的叶绿素含量(SPAD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气孔导度(G_s)、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系统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_v/F_m)和光化学猝灭(q P)显著增加,使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非光化学猝灭(q N)显著降低。恢复光照的第5天沈农265叶片的P_n和F_v/F_m显著高于对照,沈农265和沈农9816叶片的E、G_s和q N也显著升高。复光第10天时,两参试水稻叶片的气体交换和荧光参数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50%遮光处理未对沈农265和沈农9816构成不可恢复的伤害,参试水稻通过增加叶绿素含量和PSII反应中心的开放程度,提高光能利用效率以适应弱光环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不同光照条件对美国红枫苗木生长和叶色表达的影响,采用1年生改良美国红枫Acer×freem anii‘Autumn Blaze’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的方法,设4个光照度处理,即100%光照度(自然光)、75%光照度、55%光照度、35%光照度。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中,在幼苗生长方面,株高在光照度为75%时表现出一定促进作用,达到59.73 cm,比100%光照度下的植株高5 cm,但75%光照度与100%光照度其他指标并无显著差异,与55%与35%光照度下有极显著的差异。地径和生物量各组表现规律基本一致,随着光照度的减弱而降低。75%光照度对地径和生物量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并不显著,而55%、35%光照度下与100%、75%光照度下有明显差异。在幼苗叶色变化方面,100%自然光下叶片呈现鲜红色,观赏性最强,变色最早。75%光照度下虽有利于幼苗生长,但是其在叶色变色期,叶片变色较为缓慢,观赏性欠佳。因此,综合美国红枫幼苗生长和叶片呈色的协同促进作用,认为美国红枫适宜栽植在100%光照度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以青钱柳1年生幼苗为对象,研究光照和施肥对其复叶性状、气孔特征和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及光照和施肥2因子的交互作用对叶片性状和解剖结构各指标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施肥仅对叶片厚度有显著影响;全光照下青钱柳叶面积最小,叶片较厚,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排列紧密,叶片气孔小而密;光照强度减弱使叶片面积增加,叶片变薄,比叶质量下降,气孔密度减小,气孔变长变宽;全光照下,复叶面积、复叶干质量和比叶质量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叶片厚度也有一定的增加。中等光照下施肥20 g/株处理的复叶面积和复叶干质量最大,说明中等光照且适量施肥是青钱柳幼苗生长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6.
避雨栽培对阳光玫瑰葡萄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年生阳光玫瑰葡萄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避雨栽培对阳光玫瑰葡萄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蒸腾速率等光合指标以及对设施内光照度和叶片生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CK)相比,避雨栽培(SC)降低了阳光玫瑰葡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_n)和设施内光照度、增加了叶片气孔导度(G_s)、胞间CO_2浓度(C_i)以及蒸腾速率(T_r);避雨栽培显著提高了阳光玫瑰葡萄叶片的大小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的营养状况。综合试验结果,避雨栽培对阳光玫瑰葡萄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弱光条件下桃叶片结构及光合特性与叶绿体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弱光条件下设施桃树叶片光合器官结构特征变化及品种间差异,为设施桃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设施栽培的庆丰和麦香桃树为试材,设置全光照(CK)、60%~70%光照(T1)和30%~40%光照(T2)3种处理,测定了弱光条件下桃树功能叶片净光合速率(Pn),观察了气孔形态;分析了桃树新梢的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chl)、叶片结构特征;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弱光条件下桃树新梢不同部位叶片的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了品种间差异。【结果】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桃叶片Pn 降低;而T1提高了麦香叶片10:00和14:00的Pn;叶片气孔密度、气孔开张度和气孔导度(Cs)下降;叶片Chl总量、Chl a、Chl b的含量显著增加。叶片的叶面积、叶比重、上下表皮厚度、海绵组织厚度降低,而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升高;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增多,叶绿体基粒明显变厚,基粒数和基粒片层数增加,新梢上位叶片栅栏组织叶绿体内的淀粉粒数降低,下位叶片栅栏组织的淀粉粒数增加。【结论】弱光条件下新梢不同部位叶片间和不同品种间的叶片Chl、Pn、气孔行为、叶片结构特征、叶绿体结构特征表现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通关藤对光照度的需求及适应规律,设置5个不同的遮阴处理(全光照和遮阴率20%、40%、60%、80%),分析光照度对通关藤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光照下,通关藤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双峰曲线,有"午休"现象。60%和80%遮光处理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日变化呈单峰曲线,18:00前净光合速率均极显著高于全光照;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与净光合速率一致,3个光合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遮光条件下,通关藤光合作用较强,蒸腾旺盛,枝叶生长加快,叶片组织结构正常,叶绿素总量增加,叶色浓绿。综合以上分析可知,通关藤属于耐阴植物,在60%~80%的遮阴率条件下更有利于通关藤光合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遮阴处理对炮仗花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光照度对炮仗花(Pyrostegia venusta)的生长及其生理状况的影响,采用遮阳网并设置3个处理[A(CK),100%全光照;B,50%光照;C,25%光照],以期寻找最适宜炮仗花生长的光照度。结果表明,随着遮阴程度的加重,炮仗花叶面积、枝蔓长度、节间长度、叶绿素含量逐步增加,花径、花朵长度也较全光照处理有显著增加。但炮仗花的花序数、花量、比叶重、蔓粗、地径、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则遮阴程度的加重而逐渐减少。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抽梢数则随遮阴程度的加重表现出中、低、高的变化趋势。此外,全光照植株在试验过程中因日灼、强风、寒冷等原因生长势较另外2组弱,25%光照下植株表现出徒长现象,说明光照度过高或过低都不适宜炮仗花生长。故在生产应用过程中应适当遮阴,这样有利于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相似文献   

10.
在控制试验条件下,以自然光为基础设置4种透光率(分别为全光照的100%、75%、35%和5%),进行为期1个生长季的观测及形态指标和存活率的测定,探讨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unge]在幼苗发育阶段对遮阴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遮阴条件下梭梭幼苗的分枝角度远高于全光照条件下,前者为后者的1.60、1.77和1.89倍,说明遮阴条件下,幼苗具有更高的分枝角,这是梭梭幼苗对于不同的光照条件在分枝形态上做出的适应性调整;随着光照度的减弱,梭梭幼苗的根、茎、侧枝和总生物量都明显降低,且各光照条件下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是梭梭幼苗生物量分配参数在各个光照度下变化规律不明显;梭梭幼苗的平均形态可塑性存在差异。随着光照度的减弱,形态可塑性指数存在减小的趋势,但梭梭在幼苗阶段的形态可塑性指标较小。梭梭幼苗可以通过形态上的一系列可塑性变化来适应不同的光环境以获取最大的碳收益。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辽宁省铁岭市的油松为研究对象,设4个光照处理,即100%光照(对照CK)、60%光照、30%光照、10%光照,分析不同遮荫条件下对油松幼苗光合特性以及固碳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60%光照处理的净光合速率高于其他处理;100%光照(对照CK)处理的蒸腾速率最高,其次为60%光照处理;60%光照、30%光照、10%光照处理的叶片胞间CO2摩尔分数低于100%光照(对照CK)处理,各处理的叶片胞间CO2摩尔分数在13:00最低;各处理的叶片气孔限制值从大到小顺序依次为10%光照、30%光照、60%光照、100%光照(对照CK)处理;100%光照(对照CK)处理的气孔导度高于其他处理;60%光照条件下,7、8月份的日固碳量高于其他处理,100%光照(对照CK)条件下,9、10月份的日固碳量高于其他处理。试验表明,60%光照条件有利于促进油松幼苗光合特性的发挥、增强油松幼苗的固碳能力。  相似文献   

12.
《山西农业科学》2017,(1):51-53
研究了不同遮阴条件对玉米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限制值、胞间二氧化碳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率为25%(透光率75%)防雨棚中的玉米叶片日均净光合速率最高,比全光照条件高21.4%;全光照条件下,供试玉米的日均蒸腾速率最高;不同光照处理条件下,玉米叶片的胞间CO_2浓度随着透光程度的降低而不断降低,而气孔限制值则随着透光程度的降低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少花桂幼苗水分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生长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少花桂幼苗叶片在相对含水量、水分饱和亏缺、需水程度、角质蒸腾和气孔蒸腾等方面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少花桂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低于遮荫下植株叶片的含水量,且随着生境光照的减弱,相对含水量呈上升趋势: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少花桂幼苗叶片自然饱和亏与临界饱和亏均大于各种遮荫条件的少花桂叶片;在同样光照下,其角质蒸腾速率的气孔蒸腾速率随性境光照的减弱而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匍匐茎片段(来源于水体)和宿根片段(来源于陆生环境)萌生苗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长。主要结果为:2种来源的空心莲子草幼苗(陆生苗和水生苗)在相同的光照强度下(全光照、33%光照、9%光照),具有基本相同的生长格局,对光照强度的变化也具有相似的反应。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甚至在9%光照时,空心莲子草的总分枝数、最长枝长、节间长度、叶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空心莲子草的叶绿素相对含量显著降低,地上茎直径显著减小;在中等光照条件下(33%光照),其叶面积发生补偿性增大;就生物量的分配而言,随着光强的减弱,根生物量和总生物量显著减少,而茎、叶的生物量只有在光强极低的条件下(9%光照)才显著减少。这些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一方面空心莲子草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形态可塑性,另一方面,空心莲子草基本的空间生长格局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这种生长策略上的权衡可能是空心莲子草成功入侵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2种紫花苜蓿幼苗生长对光照度的可塑性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农1号、苜蓿王2个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作为材料,在人工控制光环境下对盆栽苗进行4个光照度处理(100%、60.4%、35.4%、16.5%),研究2个紫花苜蓿品种在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上对不同光照度的响应。结果表明,工农1号和苜蓿王的株高分别在60.4%全光照和35.4%全光照下最高,在低光照下最低。2个紫花苜蓿品种幼苗的分枝数、叶片数均随着光照度的降低而降低。工农1号和苜蓿王分别在60.4%全光照和100%全光照下生长最好,对低光照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种植这2个品种时要注意选择光强。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土壤磷亏缺条件下试验增温对番茄生长发育过程及其产量的影响机理,以中杂9号番茄幼苗为试材,利用可精准控制温度的大型人工气候室,探讨不同温度条件(昼/夜温度为25℃/16℃和30℃/21℃)和供磷水平(0.004、0.012、0.020、0.060、0.100、0.500 mmol/L)对番茄气孔特征、气体交换参数、植株生物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增温使供磷水平为P0.02、P0.1和P0.5条件下叶片近轴面气孔密度分别增加92.6%、101.8%和39.4%,且导致供磷水平为P0.004条件下叶片近轴面气孔空间分布更加规则。另外,增温使供磷水平为P0.012、P0.02、P0.1和P0.5条件下番茄的净光合速率(Pn)显著增加97.4%、169.8%、273.7%和69.8%,同时还导致供磷水平为P0.012和P0.02的蒸腾速率(T  相似文献   

17.
不同光照强度对芸豆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100%自然光照(CK)、75.7%自然光照、50.3%自然光照、24.5%自然光照4种光照条件下,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芸豆光合特性、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Chl)在遮光后短期内有所增加,但长时间遮光后,含量会显著下降;在一定光照强度范围内,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Chl)、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胞间CO2摩尔分数(Ci)则随之减小;遮光使芸豆开花数减少,单株结荚数、单株实粒数及粒质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并随遮光强度的增强而受影响程度加大.同时各器官光合生产量也显著下降,尤其对荚果生长影响最大,75.7%、50.3%和24.5%自然光照条件下的单株经济产量分别比对照下降了43.2%、80.8 %和91.8 %,表明芸豆对光照强度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8.
以大花蕙兰(Cymbidium hookerianum)为试材,在外施CO_2条件下使用CP培养容器,比较不同光照度(14.4,30.6,54.0 μmol·m~(-2)·s~(-1))对大花蕙兰试管苗生长和叶片气孔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改善CP容器内CO_2浓度水平后,提高光照度可明显促进大花蕙兰试管苗的生长.高光照度(54.0 μmol·m~(-2)·s~(-1))下培养的试管苗与标准光照度(30.6 μmol·m~(-2)·s~(-1))相比,气孔密度虽较低,但其形态指标、叶绿素指数、气孔器大小和面积等重要测定指标却有明显提高;与低光照度(14.4 μmol·m~(-2)·s~(-1))相比,高光照度下培养的试管苗除株高、叶数、根长和气孔密度外,其它重要指标也均有明显提高,表明外施CO_2条件下高光照度对促进大花蕙兰试管苗的生长和提高其品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小粒咖啡对不同光照环境的生理生态适应机制,为小粒咖啡的高产和规范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比100%、36%和4%光环境下小粒咖啡叶片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荧光参数、单位干重氮含量(N)、构建消耗(CC)、单位重量叶绿素(Chl)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及形态解剖结构特征,分析小粒咖啡对不同光环境的适应性.[结果]随着光照增强,小粒咖啡叶片的Pmax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增加,正午光化学效率(Fv/Fm)显著降低(P<0.05);100%光环境下小粒咖啡叶片的N和CC投入较多,Pmax较高,光合氮利用效率(PNUE)和能量利用效率(PEUE)较高;随着光照增强,Chl/Car、叶片厚度(LT)、组织结构紧密度(MTR)、气孔面积指数(SPI)和小脉密度(VD)增加,但比叶面积(SLA)和叶片组织结构疏松度(MLR)减小.[结论]小粒咖啡是需遮荫栽培的经济作物,对强光较敏感,可通过调整叶片生理生态特征以适应光照环境变化,减少强光对其光合器官的损伤.  相似文献   

20.
研究柑橘植株冠层相对光照强度、叶片营养及果实品质的空间分布,有助于植株的合理整形修剪、结构调整、功能叶片培育以及优质果产出率的提升.以10年生枳橙砧鲍威尔脐橙植株为试材,从冠层不同区域进行采样,研究相对光照、叶片叶绿素和N,P,K营养以及果实品质等的冠层空间分布状况.结果表明,鲍威尔脐橙植株树冠下层平均相对光照(22.32%)显著低于上层(88.79%)和中层(39.97%),内膛平均相对光照(9.45%)明显低于外围(63.87%);叶绿素质量分数呈下层(2.36mg/g)中层(2.05mg/g)上层(1.62mg/g),内膛(2.48mg/g)外围(1.84mg/g)的趋势,不同部位N,P,K营养的分布与叶绿素质量分数的分布基本一致;冠层不同部位果实的外观、内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树冠光照较强的外围、中层和上层区域的果实品质显著优于下层和内膛果实.研究表明有必要对鲍威尔脐橙进行合理整形修剪,以改善树冠内膛和下层的光照条件,增加树冠有效光合营养空间,进而改善果实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为优质丰产提供良好的树体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