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研究不同培养液pH值(6.0、7.0、8.0)对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 Kützing)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培养液中pH值为7.0时,葛仙米的比生长速率最大,各种主要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高;当培养液的pH值为8.0时葛仙米的上述各项生理指标小于pH值6.0条件下的葛仙米的上述各项生理指标。因此,当培养液中pH值为7.0是培养贵州野生葛仙米较为适合的pH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盐浓度胁迫下两种枸杞幼苗的耐盐性,为枸杞的大面积推广和盐碱地、沙荒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黑果枸杞和宁夏枸杞的幼苗为试材,采用不同浓度NaCl和Na_2CO_3溶液进行胁迫处理后,对其叶片相关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随着NaCl和Na_2CO_3处理浓度的增加,质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不同处理时期均呈现上升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CAT酶活性,在处理前期呈现上升趋势,处理后期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随着NaCl和Na_2CO_3处理天数的增加,同一处理浓度下的质膜透性、丙二醛(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和SOD、POD酶活性,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CAT酶活性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Na_2CO_3处理后的变化趋势大于NaCl,宁杞7号的变化趋势大于黑杞1号。【结论】黑杞1号和宁杞7号受到NaCl胁迫后,盐浓度在1.2和1.0 mol/L,枸杞幼苗达到耐盐阈值,在1.5 mol/L时达到耐盐极限值;Na_2CO_3胁迫后,盐浓度在0.2和0.1mol/L幼苗达到耐盐阈值,在0.5和0.4 mol/L达到耐盐极限值;黑杞1号对于NaCl和Na_2CO_3的耐受阈值要高于宁杞7号,Na_2CO_3对枸杞幼苗影响大于NaCl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啤酒大麦甘啤5号在不同浓度盐碱环境下萌发期差异,分别用NaCl和Na_2CO_3模拟中性盐和碱性盐环境,设置NaCl和Na_2CO_3的不同浓度梯度对啤酒大麦甘啤5号进行萌发试验,观测发芽势、发芽率、盐害指数、根长和苗长等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当2种盐浓度分别在0(CK)、100、200、300 mmol/L时,啤酒大麦萌发期有明显的差异。随着盐浓度的增加,中性盐(NaCl)环境下的甘啤5号各项测试指标变化趋势平缓,而碱性盐(Na_2CO_3)环境下的各项测试指标的变化明显。尤其在100 mmol/L时,碱性盐(Na_2CO_3)环境下的甘啤5号各项萌发指标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了氯化钾(KCl)和氯化铵(NH_4Cl)2种含氯化肥对葛仙米的生理影响。分别用BG110培养基、含1 mmol/L KCl的BG110培养基、含1 mmol/L NH4Cl的BG110培养基培养葛仙米,并测定葛仙米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含1 mmol/L NH_4Cl培养中生长的葛仙米的比生长速率、各种光合色素含量以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大幅度降低,但丙二醛含量大幅度升高(P0.05)。而1 mmol/L KCl培养条件下葛仙米生长的各项生理指标略有降低,丙二醛含量略有增加,但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1 mmol/L NH_4~+对葛仙米的生理和生化有较强的抑制效应。为了保护野生葛仙米资源,在稻田中应该减少氨肥的施用量。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伯乐树种子和幼苗的耐碱性盐能力及在不同浓度碱性盐环境中伯乐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变化规律,通过对伯乐树种子和幼苗用0.1%~0.5%的碱性盐Na_2CO_3进行胁迫处理,测定其发芽、形态及生理指标,以观察伯乐树种子和幼苗对碱性盐的耐受程度。结果表明:低浓度碱性盐溶液对伯乐树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浓度达到0.1%时,与对照组相比,活力指数增加了79%,苗高和根长分别增加了46%、34%;高浓度碱性盐溶液处理则抑制伯乐树种子萌发及幼苗的生长,各项指标均下降,当浓度达到0.5%时,与对照组相比,苗高和根长分别降低了50%、33%;随着Na_2CO_3浓度的升高,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MDA活性、POD活性、SOD活性等在碱性盐胁迫下均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因此说明伯乐树具有一定的耐碱性盐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NaCl和Na_2CO_3处理对猴樟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1年生猴樟幼苗为材料,分别浇施100和200 mmol·L~(-1)NaCl溶液和100和200 mmol·L~(-1 )Na_2CO_3溶液,以蒸馏水为对照,检测其生长发育状况。结果表明:NaCl和Na_2CO_3处理均影响猴樟幼苗的生长发育,但不同生长指标受到的影响程度不一致。与对照相比,猴樟株高、根系数量和根系活力均受到抑制且浓度越高受抑越强,茎叶及根系干质量均表现为低促(100 mmol·L~(-1))高抑(200 mmol·L~(-1)),主根长和侧根长均表现为促进,茎粗、侧根粗和叶绿素含量在NaCl处理表现为低促高抑而在Na_2CO_3处理表现为抑制,根冠比表现为NaCl处理促进但Na_2CO_3处理抑制,主根粗表现为NaCl处理促进但Na_2CO_3处理低促高抑;无论是NaCl还是Na_2CO_3处理,猴樟幼苗MDA、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均表现为增加,其中高浓度NaCl处理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低于低浓度处理而MDA和可溶性糖含量及SOD活性则相反,高浓度Na_2CO_3处理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及SOD活性均低于低浓度处理而MDA含量则相反。综合说明,猴樟可通过对根部生长发育的调整以适应盐碱胁迫,故低浓度的NaCl和Na_2CO_3溶液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猴樟幼苗生长,其中以NaCl处理促进作用更加明显,而高浓度NaCl和Na_2CO_3溶液处理对猴樟幼苗生长均表现为抑制,其中以Na_2CO_3溶液处理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7.
以铁皮石斛为材料,设置Na_2CO_3(50 mmol/L)胁迫和外源水杨酸(SA)处理(0~5 mmol/L)试验,通过测定铁皮石斛各项生理指标,研究水杨酸(SA)对铁皮石斛幼苗耐盐碱性的效应。结果表明,在Na_2CO_3胁迫环境下,随时间延长,铁皮石斛可提高有机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和抗氧化保护酶(过氧化岐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应对胁迫,不同浓度水杨酸均可进一步提升各项生理指标水平,保证叶绿素的正常合成和根系活力,降低细胞膜质过氧化伤害,提高铁皮石斛抗盐碱的能力,综合来看,以喷施3.0 mmol/L SA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不同盐碱胁迫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桔梗种子为材料,分别用浓度为0、50、100、150、200、250 mmol/L的NaHCO_3和Na_2CO_3溶液胁迫处理种子,研究不同浓度的胁迫溶液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理特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盐碱浓度不高于50 mmol/L时,胁迫溶液对桔梗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当盐碱浓度为100 mmol/L时,桔梗幼苗丙二醛(MDA)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当盐浓度达到250 mmol/L时,桔梗种子不能萌发和生长。由结果可知,桔梗种子和幼苗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桔梗种子可在浓度不高于100 mmol/L的NaHCO_3或Na_2CO_3胁迫处理下萌发和生长,Na_2CO_3胁迫对桔梗幼苗的抑制作用强于NaHCO_3胁迫。  相似文献   

9.
为选育耐盐性生菜品种,以3种不同品种的生菜种子(紫叶生菜、玻璃生菜和结球生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Na_2CO_3(0,5,10,20,30,40,50mmol·L~(-1))对3种不同生菜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根长、生物量、丙二醛含量以及电导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Na_2CO_3胁迫下,发芽指标和生长指标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同时,幼苗的丙二醛含量及根系电导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说明低浓度的Na_2CO_3 (5 mmol·L~(-1))对生菜种子的萌发及幼苗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Na_2CO_3浓度较高(≥10mmol·L~(-1))时,则会抑制种子的萌发及生长,并随着Na_2CO_3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越来越明显。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确定3种生菜的碱性盐抗性强弱依次为:紫叶生菜≈玻璃生菜结球生菜。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闭合式"人工控制气候模拟实验系统",通过控制温度和CO_2浓度,研究香蒲群落和水葱群落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温和倍增CO_2浓度均可使湿地土壤DOC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增温对湿地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影响最大。在0~15 cm土层内,单独增温或单独倍增CO_2处理,土壤DOC含量均高于增温+倍增CO_2处理,说明在土壤表层,温度与CO_2的交互作用对土壤DOC产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15~30 cm土层内,土壤DOC含量大小为ETETCECCK。相同处理下,土壤DOC含量香蒲群落明显高于水葱群落,表明增温和倍增CO_2浓度均使土壤中DOC含量增加,与水葱群落相比,香蒲群落更利于土壤DOC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5个不同浓度的Na_2CO_3处理模拟碱胁迫,以百合苗期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碱害指数为鉴定评价指标,研究百合苗期耐碱性鉴定有效评价指标和碱胁迫条件。研究表明,随着Na_2CO_3处理浓度的升高,4种百合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叶片丙二醛含量和碱害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百合叶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碱害指数在Na_2CO_3不同处理之间的P值均0.000 1,差异极显著,说明这3个指标在5个Na_2CO_3处理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SNK-q检验表明,百合叶片碱害指数指标在不同Na_2CO_3处理之间均差异显著,可作为百合苗期耐碱性鉴定的有效评价指标。在30、35 g/L Na_2CO_3胁迫下品种正直和大黄蜂的碱害指数最高,卷丹次之,金百合最低。表明金百合耐碱性最好,卷丹次之,正直和大黄蜂耐碱性最差。因此,30、35 g/L Na_2CO_3可作为百合苗期耐碱性鉴定的碱胁迫条件。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油菜盐害生理反应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油菜盐害的生理反应规律,以NaCl、CaCl_2、MgSO_4、Na_2SO_4、NaHCO_3作为复盐成分,设置11种不同浓度复盐胁迫处理油菜幼苗,处理结束后测定油菜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H_2O_2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根系活力、根长变量、株高变量等9项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盐害对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复盐浓度为0.30%时,各项指标最佳,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各项指标越来越差,说明低浓度的盐分会促进油菜幼苗的生长;各生理指标盐害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油菜品种阳光2009对盐害反应最敏感的是株高和三苯基甲月替含量,其次是根长,脯氨酸含量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盐碱胁迫条件下松嫩草地灰绿型羊草和黄绿型羊草根际效应差异及其对光合生理活动和生长的影响,为适合于盐碱退化草地改良的羊草生态型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控制试验方法,共设置对照、中度盐碱胁迫和重度盐碱胁迫3个处理,中度盐碱胁迫处理通过40 mmol·L~(-1 )NaCl溶液、40 mmol·L~(-1 )Na_2CO_3溶液、360 mmol·L~(-1 )Na_2SO_4溶液和360 mmol·L~(-1 )NaHCO_3溶液,按1:1:1:1混合施加实现,重度盐碱胁迫处理通过200 mmol·L~(-1)的NaCl溶液、Na_2SO_4溶液、NaHCO_3溶液和Na_2CO_3溶液按1:1:1:1混合施加实现,处理时间为30 d。测定分析不同处理间2种生态型羊草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pH、电导率、总有机碳、总氮、铵态氮、硝态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植物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植物株高、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等指标。【结果】2种生态型羊草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的铵态氮、硝态氮、有效氮及微生物碳和氮含量在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高于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且均显著低于对照。2种生态型羊草在各盐碱处理条件下根际土壤pH均显著低于非根际土壤,根际土壤中有效氮和微生物碳、氮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壤。灰绿型羊草的pH根际效应在对照和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大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的有效氮根际效应和微生物碳根际效应在2个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大于黄绿型羊草。2种生态型羊草的净光合速率在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高于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且均显著低于对照。黄绿型羊草的净光合速率伤害率均显著高于灰绿型羊草。叶片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在中度盐碱胁迫处理下均显著低于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灰绿型羊草的叶片脯氨酸敏感指数在重度盐碱胁迫处理下显著高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敏感指数和渗透压在2个盐碱处理下均显著高于黄绿型羊草,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盐碱胁迫处理下,2种生态型羊草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在盐碱胁迫条件下,黄绿型羊草的株高和地下生物量的损失率显著高于灰绿型羊草。【结论】相对于黄绿型羊草,灰绿型羊草能通过根际效应有效地缓解盐碱胁迫对土壤理化性质造成的不利影响,并表现出更强的耐盐碱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室内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土壤中不同可溶性盐含量对黄瓜种子萌发及其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盆栽条件下,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低于3 g·kg-1 时,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不受盐胁迫的影响;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高于3 g·kg-1 时,黄瓜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随土壤可溶性盐含量升高而逐渐降低,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高于10 g·kg-1时,黄瓜种子几乎不发芽。对幼苗而言,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低于3 g·kg-1 时,黄瓜幼苗的鲜重、株高、茎粗和根长等指标不受盐胁迫的影响,幼苗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表征逆境胁迫的生理生化指标也没有显著变化;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高于3 g·kg-1 时,随可溶性盐含量的升高,黄瓜幼苗的鲜重、株高、茎粗和根长等指标逐渐降低。同时,幼苗叶片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生理生化指标迅速升高。当土壤可溶性盐含量为3 ~10 g·kg-1 时,土壤中的可溶性盐含量或电导率与黄瓜种子发芽指数之间存在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在次生盐渍化的农田中,通过测定土壤中可溶性盐含量或电导率值可以预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  相似文献   

15.
比较红光、蓝光、白光3种不同的光质对人工培育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 Kützing)的生理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颜色的光对葛仙米的生长、光合色素、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影响。葛仙米以叶绿素含量表示的总生物量以及比生长速率大小顺序为红光白光蓝光;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含量大小顺序为红光白光蓝光;别藻蓝蛋白、藻红蛋白含量大小顺序为白光红光蓝光;类胡萝卜素、藻蓝蛋白、别藻蓝蛋白、藻红蛋白与叶绿素a含量的比值大小顺序为蓝光白光红光;葛仙米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小顺序为蓝光白光红光;可溶性糖含量大小顺序为红光白光蓝光。因此,在葛仙米的人工养殖过程中,应结合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光质作为光源。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猴樟幼苗耐盐碱胁迫的能力,以1年生猴樟幼苗为材料,采用0、50mmol·L~(-1)、100mmol·L~(-1)、300mmol·L~(-1)的Na_2CO_3和NaHCO_3(摩尔比Na_2CO_3∶NaHCO_3=1∶1)混合溶液进行处理,测定其叶片的丙二醛、可溶性糖、脯氨酸及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处理7d时,不同苏打盐碱胁迫处理均提高了猴樟幼苗叶片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50mmol/L量,但300mmol/L的胁迫处理则降低了可溶性蛋白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50mmol/L和100mmol/L的胁迫处理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的含量呈先升高再下降的趋势,而300mmol/L的胁迫处理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28d时,50mmol/L胁迫处理的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100mmol/L处理显著高于对照,300mmol/L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50mmol/L和100mmol/L处理的丙二醛含量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而300mmol/L处理的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表明猴樟幼苗能耐受100mmol/L苏打盐碱胁迫处理。  相似文献   

17.
以黄淮海平原潮土区的砂壤土和黏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干湿交替(干湿频率分别为0、2、6、12次)和外源氮(2种土壤中添加氮累计量均为220 mg N·100g~(-1)干土)下砂壤土和黏壤土的CO_2和N_2O释放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和外加氮源显著激发了砂壤土和黏壤土的CO_2和N_2O的释放速率:干燥期越长,外加N源对土壤CO_2释放速率的激发效应越强;干燥期越短,外加N源对土壤N_2O释放速率的激发效应越强。两种土壤的CO_2和N_2O的释放速率对干湿交替的响应模式一致,砂壤土的碳氮矿化速率对干湿交替响应更为强烈,砂壤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和无机氮(NO-3和NH+4)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均高于黏壤土。在外加氮源的条件下,干湿交替显著提高了砂壤土和黏壤土中可溶性有机碳和无机氮的含量,增大了实际生产中农田土壤无机氮淋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盐碱地土壤无机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原位测定、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黑龙江省重度盐碱地土壤无机碳的形态、分布规律,并且探讨黑龙江省盐碱土无机碳的密度。不同植被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无机碳分布,羊草草地土壤空气中CO2含量明显高于虎尾草草地,而HCO-3/CO-23含量和土壤表层Ca CO3含量低于虎尾草草地。盐碱裸地中以CO2、HCO-3及Ca CO3等形式存在的无机碳储量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均无显著变化。以土壤碳酸盐含量为基础,估算土壤无机碳密度,发现羊草及虎尾草草地表层土壤(0~10 cm)无机碳密度显著低于盐碱裸地(P0.05),底层土壤无机碳密度差异不显著;盐碱裸地土壤无机碳密度为101.4~124.8 Mg/hm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蓝藻水华暴发至消亡过程中水体无机碳在水体中的变化规律,为制订对蓝藻水华的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采样分析滇池福保湾生态恢复区水体中无机碳浓度与浮游藻类浓度,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可溶性无机碳的时空动态变化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福保湾水体叶绿素a浓度和CO_3~(2-)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水体pH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CO_2浓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总无机碳浓度和HCO_3~-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蓝藻水华的生消是导致水体无机碳形态与浓度剧烈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黑钙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培养方法,设置空白对照(NCK)、添加秸秆(NJ)、有机无机肥混施(NH)、冻融土培养(DCK)、冻融秸秆培养(DJ)与冻融混施肥培养(DH)6个处理。研究表明,NJ、DJ的CO_2释放速率及累积释放量较高,DCK最低。CO_2累积释放量较好地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R~20.89),CO_2潜在释放量参数C_i由大到小为NJDJNHDHNCKDCK。NH、DH的黑钙土碳酸盐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而冻融处理对土壤碳酸盐含量的影响较小。添加秸秆的处理(NJ、DJ)土壤总碳、有机碳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添加有机无机混合肥的处理(NH、DH)土壤总碳、有机碳含量与空白对照差别不大。冻融循环可以提升土壤碳含量,但与非冻融处理没有明显差异。综上所述,秸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但也增加了CO_2累积释放量;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土壤固碳能力影响较小,,但能显著增加黑钙土中碳酸盐的含量;冻融循环对土壤碳酸盐、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不明显,但可以减少添加有机物料后土壤CO_2的潜在释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