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高产大豆品种辽豆32在辽宁朝阳、阜新、沈阳、铁岭和丹东等地区的产量表现及其在不同产量水平下主要农艺性状的差异,明确高产条件下该品种的产量构成与干物质分配特性,为辽宁省大豆高产创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朝阳地区通过密植和高肥处理,在14 784株/667m2密度条件下获得了352.73 kg/667m2产量,相比于其他4个地区常规条件下产量提高36%~112%。不同产量水平下辽豆32的株型、产量结构和干物质分配特点存在显著差异。辽豆32在高产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株高和主茎节数,并且在主茎第13~16节位间具有较多的着荚数,同时具有较高的每荚粒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高产条件下高密度群体导致辽豆32表现为主茎优势型,植株干物质主要积累于主茎着荚及其籽粒中,主茎着荚及籽粒干物质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常规密度群体。辽豆32主茎和分枝自我调节能力较强,在适宜地区构建高密度群体是获得高额产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选用导入高粱DNA的水稻变异系R21、受体缙恢1号及巴西陆稻为实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分析在干旱胁迫下水稻变异系R21的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经12 d干旱胁迫后,各品种的脯氨酸、SOD和POD活性及MDA含量均显著提高,叶绿素a、叶绿素b和总叶绿素含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降低。耐旱品种如R21和巴西陆稻比不耐旱品种缙恢1号具有较高的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以及较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和MDA含量。受到12 d干旱胁迫后,耐旱品种R21和巴西陆稻的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和POD活性上升幅度显著高于缙恢1号,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幅度和MDA含量上升幅度显著小于缙恢1号。本研究对水稻耐旱品种培育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超高产大豆品种辽豆14号的冠层特性与产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超高产大豆的株型优势,对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的形态和生理性状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与普通大豆辽豆11号进行多年对比试验,对株型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从苗期到盛荚期,辽豆14号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要低于辽豆11号,但在盛荚期以后,则高于辽豆11号;从不同节位叶片光合速率看,超高产大豆品种上下冠层叶片的光合速率差异小,下部叶片衰老慢;辽豆14号不同节位叶柄长度和叶形指数的变化更加合理,在叶面积指数较高的情况下,能够使更多光能透射到冠层中下部,使群体下部无截获散射更大,平均叶倾角也更大;辽豆14号的叶面积指数与光合势达最大时期比辽豆11号略晚,但辽豆14号高叶面积指数维持的时间长,后期下降缓慢;在结荚期前辽豆14号生物产量的积累与辽豆11号差异不显著,但在结荚期以后要显著大于辽豆11号。在结荚期以后辽豆14号光合产物向荚的累积速度要显著大于辽豆11号,使辽豆14号最终粒茎比较大。【结论】超高产大豆辽豆14号盛荚期到鼓粒末期的叶层结构有利于冠层保持良好的受光态势,维持较高的LAI和光合势,全冠层有较高的光合生产能力及光合产物转化能力,这是超高产大豆高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耐密植大豆品种铁豆119号和普通大豆品种辽豆11号为材料,设置8.0、14.0、20.0、26.0、32.0、38.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两个耐密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的产量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粒茎比均多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减少,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关系不显著。耐密植品种铁豆119号的籽粒产量高于普通品种辽豆11号,随种植密度的增加,铁豆119号和辽豆11号的籽粒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而先增后减。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是如此,超过了一定种植密度,会因倒伏带来减产,特别是普通品种。铁豆119号的适宜种植密度为32.0万株/hm2,辽豆11号为14.0万株/hm2,铁豆119号在种植密度变化时籽粒产量水平较辽豆11号稳定,说明适宜的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大豆的籽粒产量,铁豆119号更适于密植栽培。  相似文献   

5.
不同菜用大豆品种生育特性及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研究了全国4个省区7个菜用大豆品种(系)在沈阳地区的生育特性及荚长、荚宽、蛋白质、脂肪等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结果表明,南农95C-13不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台292、辽鲜1号、东农96-002、东农1号、上农705的摘荚持续时间较长,范围在19~24d,能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东农96-002的荚长最长(6.54cm);东农1号的荚宽最宽(1.59cm)、荚厚最厚(0.98cm);上农705和台292的百荚鲜重最大,分别为305.7g和302.1g;辽鲜1号和上农705的百粒鲜重最大,分别为63.7g和63.6g;上农705的百粒体积最大(64.4cm3),且鲜荚产量最高(9383.8kg.hm-2)。辽鲜1号的蛋白质干基含量最高(483.4mg.g-1),蛋白质与脂肪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9070﹡﹡,n=5);辽鲜1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系)。最终,选出辽鲜1号、东农96-002、东农1号和上农705品种(系)最适合在沈阳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不同熟期组大豆品种在河北沧州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以熟期组Ⅰ组(吉育97、吉育89、绥农28、绥农35)、Ⅱ组(吉育82、吉育92、辽豆21、辽豆32)、Ⅲ组(中黄35、冀豆21、邯豆7、沧豆5)的12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4个播期(6月16日、6月26日、7月4日、7月14日)对不同熟期组大豆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播期推迟,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出现一定程度降低,且差异显著(P0.05),百粒重无显著差异(P0.05);熟期组Ⅲ组大豆的产量降低,熟期组Ⅱ组和Ⅰ组大豆的产量先升高后降低。在4个播期中,以熟期组Ⅲ组大豆冀豆21、邯豆7在播期6月16日的产量最高,分别为4 410.4kg/hm~2和4 329.0kg/hm~2。  相似文献   

7.
拔节期低温胁迫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拔节期低温对小麦生理生化特性和产量的影响,以小偃22等5个冬小麦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相对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且测定单株产量。结果表明,持续低温胁迫下,供试小麦品种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MDA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相对膜透性(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和脯氨酸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除郑麦366和郑麦9023外其余3个品种呈增加趋势;低温使单株穗粒数显著下降,但对单株小穗数和千粒质量的影响不大。经隶属函数分析,将供试品种分成2类:小偃22和矮抗58属抗寒性较强的品种,西农509、郑麦366和郑麦9023为抗寒性差的品种。  相似文献   

8.
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综合生产力的分析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的综合生产力进行了两年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一般肥力条件下,亚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综合生产力优于有限型结荚习性大豆。亚有限型大豆辽豆14号的产量及综合生产力都显著优于其他品种(系)。而在育种目标相似的情况下,不同结荚习性大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对不同结荚习性大豆来说,产量构成主导因素均是单株荚数、单株分枝荚数。努力提高大豆单株荚数是今后大豆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的】在半干旱地区,研究植物生长促进型和延缓型调节剂作用下,大豆花荚发育过程中存留和脱落荚生理效应差别,探讨调节剂减少大豆脱落作用的生理效应,为提高大豆产量寻找途径。【方法】试验于2012-2013年在黑龙江省大庆市林甸县,始花期(R1)对3个大豆品种绥农28(SN28)、垦丰16(KF16)、合丰50(HF50)分别叶面喷施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iethyl aminoethyl hexanoate,DTA-6)和烯效唑(uniconazole,S3307),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从喷药后第35天(R5)开始第1次取样,每隔7 d取样1次。采集存留和脱落的花荚,并将荚皮与籽粒分开,液氮速冻30 min,取出置于低温冰柜中(-40℃),待全部样品收集完毕,统一测定。比较研究各处理中存留和脱落荚中氧自由基代谢、相关脱落酶、可溶性物质等生理指标的调控效应。【结果】(1)随着荚发育进程,脱落荚中丙二醛(methane dicarboxylic aldehyde,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存留荚,脱落纤维素酶(abscission cellulose,AC)、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活性显著低于存留荚。(2)DTA-6和S3307都能够调控大豆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二者过程不同,结果相似。二者调控效应表现为:总体上降低了存留荚MDA含量,提高了SOD、POD活性,效果S3307优于DTA-6,在绥农28和垦丰16鼓粒中早期,合丰50鼓粒后期阶段性的降低了存留荚AC活性、PG活性。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差别随着荚的生育进程,随之变化,不同荚生育时期,差异幅度不同。存留荚和脱落荚生理指标的差异也受品种内在遗传因素影响。【结论】脱落后的荚生理指标状态与存留荚相比表现为质膜过氧化作用增强,保护酶系统的平衡被破坏,可溶性物质增加,脱落酶活性降低可能受脱落过程环境影响较大。脱落荚和存留荚生理相关指标存在差异,并受荚发育时期和品种影响。DTA-6和S3307调控后存留荚具有较强的生理调控和自我修复能力,其膜损伤、渗透调节、保护酶系统、脱落酶活性降低等均对降低脱落有积极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
于2013—2015年连续3 a田间种植姊妹系大豆品种冀豆17、冀nf58及双亲,调查产量及相关的农艺性状,测定盛花期、盛荚期和鼓粒期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等生理指标,比较冀豆17和冀nf58及其双亲生长发育过程中光合速率等生理指标差异及变化,并分析这些生理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为大豆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冀豆17和冀nf58的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均高于双亲,其中冀豆17和冀nf58的产量、株高、主茎节数和3个时期的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的单株粒质量、百粒质量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和冀nf58在盛花期、盛荚期、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均高于双亲,其中,冀豆17在盛荚期和鼓粒期都显著高于双亲;冀豆17和冀nf58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盛花期、盛荚期、鼓粒期均高于双亲,且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也均高于双亲。相关分析表明,产量与3个时期的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盛荚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3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盛荚期的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期和盛荚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盛花期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盛荚期和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3个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盛荚期可溶性糖含量、盛花期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较高时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因此,这些生理指标可作为大豆高产育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筛选出适宜贵州种植的高产优质鲜食菜用大豆品种,引进辽鲜豆13、浙鲜豆2013等10个鲜食菜用大豆品种进行比较试验,分析其生育时期、农艺性状、抗病虫特性、产量表现差异等。结果表明:参试10个鲜食菜用大豆品种在贵州的生育期均小于80 d,表现为早熟,能正常进行鲜食采摘;辽鲜豆13、浙鲜豆2013、交大28的生育期短、产量均超过目前生产上表现较好的浙鲜5号,对花叶病毒病抗性均达中抗及以上,适宜在贵州推广种植;辽鲜豆13、浙鲜豆2013口感香甜柔糯,交大28口感鲜脆,可依据生产需求和消费者食用习惯进行选择;增加单株荚重、标准荚长、荚宽有利于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2.
干旱胁迫对不同耐性花生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胁迫是抑制花生生长发育和产量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研究不同耐旱花生品种干旱胁迫下生理特性变化规律,可以为花生耐旱性研究和改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法,以前期筛选出的耐旱型品种花育22 (HY22)和不耐旱品种白沙1016(BS1016)为材料,在开花下针期进行轻度(D7)、中度(D14)、重度(D21)干旱胁迫处理和复水7d(F7)处理,以正常浇水为对照,分别测定植株叶片的光合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超氧阴离子(O_2~-)、过氧化氢(H_2O_2)、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可溶性蛋白(SP)等含量,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变化,分析干旱胁迫下不同耐性花生品种生理响应机理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花生叶片的光合、荧光参数均显著下降,O_2~-、H_2O_2、MDA含量显著增加,SOD、POD、APX显著增加,脯氨酸、可溶性糖显著增加。但是,HY22在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下仍然保持较高的Pn和Gs,荧光参数值Fv/Fm、Φ_(PSⅡ)、qP和ETR受影响较小,NPQ升高较多,O_2~-、H_2O_2、MDA、Pro含量和SOD、POD、CAT、APX活性随着胁迫的加剧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SP含量在中度干旱胁迫后呈下降趋势,且复水后快速恢复到正常水平。BS1016光合及荧光参数受干旱影响较大,ROS显著增加,保护酶活性增加幅度较小,渗透调节物质显著增加。HY22的饱果数与饱果重受干旱胁迫的影响较小,产量相对较高,而BS1016受干旱胁迫影响产量显著降低。可见,在开花下针期干旱胁迫下,2个不同品种花生测定的生理生化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上升,耐旱品种HY22细胞质过氧化伤害较轻,与不耐旱品种BS1016相比,渗透调节物质积累较少,保护酶(SOD、POD、CAT)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拔节期持续低温胁迫对小麦各项生理指标及其单株产量的影响,以新审定品种漯麦906和漯麦47、对照周麦18、新品系漯麦6098等7个冬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在持续低温胁迫下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和脯氨酸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并测定各品种(系)单穗产量。结果表明,与常温对照相比,低温胁迫1 d后各供试品种的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也均与对照呈显著性差异;低温胁迫4 d后各供试品种不孕小穗数显著升高,产量显著下降,但对结实小穗数和穗粒数影响相对较小;经隶属函数分析,漯麦6098、漯麦47、周麦18和漯麦906属于抗寒性强的品种(系),漯麦36和漯麦C101抗寒性中等,漯麦956抗寒性弱,这与本试验各供试材料的产量表现基本一致。研究发现,与抗寒性弱的品种(系)相比,抗寒性强的品种(系)在低温胁迫下具有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较低的相对膜透性和很好的渗透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美华  赵军良 《山西农业科学》2014,42(10):1071-1074
为了探讨大白菜幼苗耐热性的生理机制,以5份大白菜为材料,进行32℃高温处理,每天光照14 h、强度10000lx处理8d,调查耐热性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MDA含量。结果表明,在常温下各指标的差异不显著,但经高温处理后差异达显著水平,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及MDA含量上升,耐热性强的材料具有较高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脯氨酸含量、POD活性、SOD活性、CAT活性,较低的MDA含量,耐热性较低的材料则表现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大白菜耐热性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活性、MDA含量相关,且达显著水平,因此,这3个指标可以作为大白菜耐热性的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粒宝宝"对大豆叶片各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为"粒宝宝"叶面肥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淮豆11"为材料,分别用0 ml/L(对照)、1 ml/L、2 ml/L和3 ml/L的"粒宝宝"氨基酸叶面肥溶液进行处理。于处理后的第7d、14d、21d、28d和35d取样测定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及产量。【结果】各处理中,2 ml/L和3 ml/L的"粒宝宝"处理中叶片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均高于对照,单株荚数、粒数、百粒重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结论】大豆喷施"粒宝宝"可明显提高大豆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的含量,能显著提高大豆产量。  相似文献   

16.
以暖型大豆品种94101与冷型品种汾豆55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上、中层节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结果发现,在叶片功能期冷型汾豆55上层与中层均高于暖型94101的上、中层。2品种上层节位处于有利的空间位置,其叶片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中层节位。中层叶片遮阴、郁闭活性较弱,影响其功能发挥。产量测定表明,冷型汾豆55各层次都极显著高于暖型94101的各层次。94101上层产量显著高于中层;汾豆55则是中层显著高于上层。这源于冷型汾豆55良好的株型以及中层叶片较长的叶功能期和较大的叶面积。  相似文献   

17.
锰处理对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以2个大豆品种(浙春2号、东北大豆854-11)为材料,设置0,0.05,0.5,5,30,50mg/L6个锰浓度处理,进行水培试验。当锰处理16d后,对其游离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锰浓度的不断增加,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大后减小,而可溶性糖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少再增大。2个大豆品种各生理指标的变化都表现为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夏季高温对大白菜不同发育期生化特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大白菜在夏季高温下不同发育期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组合)大白菜脯氨酸含量在苗期大于其他时期,对高温较敏感;可溶性蛋白质和丙二醛含量以及CAT活性均出现"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并且CAT活性在耐热性品种(组合)与热敏性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SOD活性出现下降的趋势,而POD的活性则出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耐热组合与早熟5号差异显著.说明各物质含量及酶活性的变化可能与大白菜耐热性的生化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19.
以大豆品种辽豆15作为试材,设置不施肥、复合肥和复合益生菌3个处理,探讨碳能复合益生菌对其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下辽豆15的株高、低荚高、主茎节数、节间长度和分枝数无显著差异。与不施肥相比,施用复合肥显著提高了辽豆15的单株粒数、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粒重,使产量提高了11.73%;施用复合益生菌显著提高了辽豆15的单株生物量和单株粒重,使产量提高了5.76%。由此说明,施用复合益生菌能够在不施化肥的条件下改善大豆植株的物质生产能力,从而实现增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保护酶活性的变化规律,为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提供生理依据。【方法】选择3个不同产量水平(低产品种、高产品种、中产品种)的9个栽培大豆(Glycine max(L.)Merr.)品种,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种植,在大豆结荚期以后,测定大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叶片丙二醛(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结果】在结荚期后,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的SOD、POD、CAT活性表现为高产品种>中产品种>低产品种,其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均在鼓粒盛期达到最大,然后下降,高产品种叶片SOD、POD、CAT活性均显著高于低产品种;不同产量水平大豆叶片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则表现为低产品种>中产品种>高产品种,随生育进程均呈上升趋势,以成熟期最大,高产品种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极显著低于低产品种。【结论】在结荚期以后,高产大豆品种清除活性氧的能力较强,膜脂过氧化程度较低,叶片衰老延缓,而功能期延长,有利于后期干物质积累,进而有助于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