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促进长柱重楼的合理采收和资源开发利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长柱重楼中重楼总皂苷含量;同时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生长年限长柱重楼中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C~(-1)8柱(4.6mm×250mm,5μm),检测波长203nm,柱温25℃,流动相为乙腈-水,流速0.9mL·min~(-1),进样量5μL;对所测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长柱重楼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累积量与生长年限呈非线性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七年生的长柱重楼品质最佳;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总含量与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Ⅰ与重楼皂苷Ⅵ呈极显著正相关性。综上所述,不同生长年限长柱重楼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不同,其中重楼皂苷Ⅱ总体含量偏高,长柱重楼的采收期以七年生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华重楼不同生长发育期有效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的研究,为华重楼适宜采收期的确定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结果]不同生长期华重楼中4种皂苷总含量发生明显变化。从不同月份采集看,4—9月重楼皂苷含量呈升高趋势,8—9月含量最高,10月后开始下降。不同生长年份看,前期华重楼皂苷积累较慢,第5~6年重楼皂苷达到最高,之后有下降趋势。[结论]明确了华重楼重楼皂苷含量高的最佳采收期,即一年中8—9月是最佳采收期,以生长年限第5~6年采收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了不同繁殖方式、不同生长年限的云南重楼生长发育特性和皂苷含量变化规律。【方法】每年3-10月观察种子繁殖和根状茎切段繁殖的云南重楼植株生长发育状况,并定期取样分析,测定不同部位的形态特征及皂苷含量。【结果】1~2年生根状茎切段苗和1~4年生实生苗为营养生长期,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变化较大;实生苗第5年,根状茎切段苗第3年开始进入生殖生长期,开花结果后,叶片数、叶面积、株高、开花率、出苗时间、倒苗时间逐年趋向稳定。根状茎大小、生长量和皂苷含量随着生长年限逐年稳步增长。第8年的实生苗成年植株根状茎大小(L×D)为4.0~10 cm×2.5~7 cm,重量为15~60.0 g;根状茎切段苗成年植株大小(L×D)为4~10 cm×2.5~7 cm,重量为50~100 g。【结论】1~8年生长期间,云南重楼切段苗地下根茎生长量为实生苗的2倍以上,植株个体间生长量差异较大。根状茎切段苗第5年、实生苗第6年药用部位皂苷Ⅰ、Ⅱ、Ⅵ、Ⅶ总含量可达药典标准,8年生云南重楼皂苷含量可达药典标准2倍以上。  相似文献   

4.
采用UPLC-PDA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白花延龄草根茎及茎叶中重楼皂苷Ⅵ及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的含量。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2.1mm×100mm,1.7μm);检测器:PDA;流动相:乙腈(A)-水(B);流速:0.4m L/min;线性梯度洗脱:0min~5min,40%A~47%A;柱温:35℃;检测波长:203nm;进样量:2μL。3个时期白花延龄草根茎中重楼皂苷Ⅵ含量分别为1.06%、1.19%和1.35%,茎叶中含量分别为0.019%、0.010%和0.002%;根茎中偏诺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4)-[α-L-吡喃鼠李糖基(1→2)]-β-D-葡萄糖苷含量分别为0.91%、0.97%和1.12%,茎叶中含量分别为0.064%、0.049%和0.012%。  相似文献   

5.
评价大理重楼和独龙重楼的野生资源分布情况和皂苷类成分.采用实地调研考察,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重楼项下3种重楼皂苷,增加重楼皂苷Ⅰ、纤细薯蓣皂苷、重楼皂苷H为指标,以课题组已经建立的ELSD-UPLC法测定大理重楼和独龙重楼中6种皂苷成分含量.结果表明:1)大理重楼除模式产地云南大理,在保山市腾冲市和贵州赫章县也发现了大理重楼的新分布,野生资源蕴藏量较少;独龙重楼只发现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野生资源蕴藏量更少; 2)二者尚未被《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或者各省级药材标准中,但是其根茎在云南、贵州等各地民间也作为重楼药材使用; 3) 10批大理重楼根茎皂苷类成分总含量平均值高于药典规定标准1倍多,主要含有重楼皂苷Ⅶ和重楼皂苷H; 4)在仅采集到的7批独龙重楼皂苷类成分总含量平均值达到药典规定标准,主要含有重楼皂苷Ⅰ和纤细偏诺皂苷,得出大理重楼和独龙重楼资源均稀少结论,建议高度重视开展人工繁育与资源保护工作;大理重楼根茎主要成分为偏诺皂苷("宫血宁"有效成分),独龙重楼根茎主要成分为薯蓣皂苷("抗病毒颗粒"消炎、抗菌、抗病毒有效成分),可为大理重楼和独龙重楼的省级药材标准建立和临床用药新药资源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生长年限的梵净山珍稀药用植物七叶一枝花总黄酮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长年限的七叶一枝花,其总黄酮含量不同。1年生的总黄酮含量为3.86mg/g,4年生的总黄酮含量为4.91mg/g,8年生的总黄酮含量为5.29mg/g。该研究可为发展铜仁药材经济、提高药农种植积极性、带动药农增收、推动地方特色药用植物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烨  赵倩  高科江  邬思文  马云霞  赵杰  吕霜霜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280-3281,3285
[目的]探讨滇重楼(RHIZOMA POLYGONATI)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与生长年限的关系,为确定其最佳采收年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HPLC测定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mm×150.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V/V),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为35℃。[结果]不同生长年限的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明显不同。其中,3、4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较低;5、6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明显升高,但6年生的含量略低于5年生;7年生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含量骤升,且升幅最大。[结论]不同生长年限滇重楼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不同,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不同需要适时采收。  相似文献   

8.
栽培川续断药材质量的综合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不同采收期、不同部位和不同炮制方法加工的栽培川续断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及其含量动态变化,探讨不同生长期、不同生长年限、不同炮制方法对川续断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以川续断皂苷Ⅵ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川续断药材中川续断皂苷Ⅵ的含量。[结果]川续断药材以3年生花前期采收,经105℃杀青30min,80℃干燥加工的根中含量最高。[结论]为续断GAP规范化种植的SOP制订和相关医药工业生产提供了试验数据,有利于续断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福建七叶一枝花的小苗、根、带柄叶为外植体,采用组织培养和HPLC法,开展组织培养及主效成分测定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外植体类型,通过诱导培养基1/2MS+6-BA 2.0 mg•L-1+2,4-D 1.0 mg•L-1,均能成功诱导出愈伤或丛生芽,但不同外植体类型诱导率差异明显。以小苗诱导率显著最高,为58.33%;(2)不同增殖途径对组培的影响很大,愈伤组织途径的绝对生长速率、相对生长速率、增殖率均显著高于丛生芽途径;(3)福建七叶一枝花组培过程中,产生的根、块茎、愈伤组织均含有重楼皂苷成分,根部的总皂苷含量达0.342%,愈伤组织达0.339%,块茎的总皂苷含量最高,达0.497%。3个部位的4种皂苷成分中,以重楼皂苷Ⅶ占绝对优势,其余3种皂苷含量极低或未检出。通过对福建七叶一枝花组织培养及皂苷含量测定,初步建立了福建七叶一枝花组织培养体系,证实了通过组织培养获得次生代谢物的可行性,为生产福建七叶一枝花组培苗和次生代谢产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人工栽培管理条件下,要达到高产优质的生产目标,合理密植和科学施肥是中草药种植的关键环节。本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药用植物川续断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种植密度可促进川续断根系生长,但不利于产量提高;施用肥料对川续断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过量施用复合肥对川续断增产不利;不同种植密度对川续断皂苷Ⅵ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有机肥配合适量复合肥可显著提高川续断皂苷Ⅵ含量。苗期促进茎叶生长,成熟期促进根茎发育,保证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最优种植行株距25 cm×30 cm,每公顷种植川续断植株390 000株;最佳经济施肥量为有机肥2 130 kg/hm~2和复合肥660 kg/hm~2。本研究为川续断合理种植管理及高产优质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连作年限对太子参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凯  赢飘  张欣  曹国璠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24):5713-5717
为实现太子参高产优质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地连作年限对太子参经济性状、产量及品质(多糖和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地连作年限的增加,太子参植株单个茎长、茎粗、鲜重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鲜重产量呈下降的变化趋势;而对药材品质中多糖和皂苷含量的综合分析显示,连作2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繁殖技术的影响因子,通过2年田间重复试验,探究七叶一枝花根茎不同部位切段、不同刻痕数、不同种植时间和不同药剂处理对母株第1年的出苗率、种子产量及病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顶芽根茎繁殖的出苗率达到(90.3±3.6)%,而无顶芽根茎繁殖的第1年出苗率为0。刻痕数对根茎出苗率影响不大,但对种子产量影响显著,7、8和9个刻痕数的根茎繁殖的种子产量显著高于刻痕数小的根茎繁殖。种植时间方面,11月份繁殖的母株出苗率和种子产量明显优于3月份。根茎种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10min,母株发病率低于其他药剂处理。综合分析表明,七叶一枝花母株繁殖技术要点为:秋季采用刻痕数7个以上带顶芽的根茎,经50%多菌灵500倍稀释液浸泡10min后种植,并于次年采收种子。  相似文献   

13.
为了培育好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提高种子产量和种子质量。根据七叶一枝花生长发育习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以仿生栽培为要求,以采收种子为目的,通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从预防倒春寒、科学施肥、清沟排水、光照管理、中耕除草、授粉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春季管理技术进行了总结,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春季管理对于全年植株抗性和生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提高七叶一枝花采种母株管理技术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滇重楼药材产品质量分级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不同类型的滇重楼[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Yunnanensis(Franch) Hand.-Mazz]药材产品根茎粗、根茎长、根茎鲜重、根茎干重和根茎有效成分(重楼皂苷Ⅰ、Ⅱ、Ⅵ、Ⅶ)含量,使用SPSS和DPS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测数据进行K-均值聚类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把滇重楼产品质量分成4个等级,并制定出了质量分级标准,具有生产实用性,可作为滇重楼产品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5.
重楼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重楼,又名独角莲、七叶一枝花,是一种常用的中国特有名贵中药材,是云南白药、宫血宁、总皂苷片、夺命丹的重要原料。其在自然环境中生长较慢,种子繁殖率低,1年只长1叶1花,地中茎也只生长1个节,近几年由于野生资源受到无节制的采挖,要生长几年才能形成的地中茎,还不等长大就被采挖,资源已近枯竭,价格在不断的攀升。重楼资源急需通过人工栽培和组织培养进行繁殖,加以保护利用。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繁殖方式(1)根茎切块繁殖。冬季在重楼倒苗后,取重楼根茎。以节为基础切割,切口在相临两节间的中部。伤口用草木灰或生石灰…  相似文献   

16.
对比分析恩施地区3种重楼5年生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Smith var. chinensis(Franch).Hara]、啟良重楼(Paris qiliangiana H.Li,J.Yang&Y.H.Wang)、黑籽重楼(Paris thibetica Franch.)中重楼皂苷Ⅱ活性成分含量,建立气相色谱法(GC)检测方法,检测3种重楼提取物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研究其抗氧化能力。乙酸乙酯提取重楼皂苷Ⅱ,采用FID检测器,升温程序为0~3 min,60℃,3℃/min升至280℃,保持20 min;进样口温度310℃;载气为氮气(99.999%);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5μL,不分流。结果表明,GC检测得到重楼皂苷Ⅱ标准品的标准曲线为Y=0.845X+72.18,在浓度512.5~16 400.0 ng/μL范围内线性良好,R2>0.999 5。方法检出限为40.5 ng/μL,定量限为130.6 ng/μL。加标回收率为96.93%~98.33%,RSD为2.72%。GC检测发现七叶一枝花中重楼皂苷Ⅱ含量为0.104 mg/g,...  相似文献   

17.
论林下重楼栽培与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楼为百合科植物的干燥根茎。又名蚤休、七叶一枝花、独角莲、草河车。是我国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林下生长的一种具有很高药用价值的植物,也是云南白药必不可少的一味药材,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在独龙江乡峡谷地区闲置有大量的林地,要种植重楼充分利用这些闲置的林下空地资源,发挥其效益是农业工作人值得研究的一项长久之计。然而面对当地农户没有种植重楼的技术,这就要求我们农业工作者要结合当地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的改进和推广。这对贫困的独龙江乡山区农民利用当地资源脱贫致富,并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保护海螺沟野生重楼资源,给区域野生重楼人工驯化和规范化种植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标本采集鉴定和访问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螺沟生长的野生重楼种类、分布及生境条件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研究发现,海螺沟共有8种野生重楼植物,包括七叶一枝花(Paris polyphylla var. chinensis)、黑籽重楼(P. thibetica)、禄劝花叶重楼(P. luquanensis)、短梗重楼(P. delavayi)和毛重楼(P. mairei)5个种,球药隔重楼(P. fargesii var. fargesii)、狭叶重楼(P. polyphylla var. stenophylla)和具柄重楼(P. delavayi var. petiolata)3个变种。多生长在海拔1600~2400 m的常绿阔叶林、杂木林及竹林灌丛中,适宜的土壤为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腐殖质土。【结论】海螺沟重楼种类和数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分布最广的是七叶一枝花,为《中国药典》(2015年版)收载,是海螺沟主流野生重楼品种,可在当地发展野生品种的人工驯化和规模化种植。  相似文献   

19.
以长势一致的3年生七叶一枝花为材料,在5种栽培基质处理下,测定七叶一枝花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胞间CO2浓度(Ci)、气孔导度(Gs)、蛋白质(Pro)含量、叶绿素(Chl)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可溶性糖(Sug)含量,以探讨不同栽培基质下七叶一枝花的光合特性、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不同栽培基质处理下,七叶一枝花的光合特性和生理指标均有差异;处理30 d时,栽培基质为壤土、牛粪(质量比1∶1)的处理明显提高了七叶一枝花的Pn、Tr、Gs、Pro含量、Chl含量;腐殖土、沙土(质量比1∶1)的处理提高了MDA含量,而栽培基质为沙土、牛粪(质量比1∶1)的处理下七叶一枝花可溶性糖含量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结果可知,适宜种植七叶一枝花的栽培基质为壤土、牛粪(质量比1∶1)。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白及富硒资源的合理开发及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贵州省不同生长环境、不同种植年限白及生长土壤中全硒的含量、白及不同采收时期和不同部位植株中硒元素含量进行检测,探讨白及块茎中硒元素随采收时间的动态特征,分析白及块茎的富集特征,讨论白及生长土壤与植株间硒的相关关系。【结果】野生白及生长的土壤硒元素含量高于人工栽培的白及土壤硒含量,且野生白及土壤硒含量约是人工栽培的3倍;不同种植年限下白及土壤硒含量为3年 2年 1年,而不同种植年限下白及块茎硒含量为1年 3年 2年;白及叶中硒含量高于须根和白及块茎,白及块茎硒随种植时间延长变化不明显,须根和叶中硒含量随种植时间延长先降低后增加。【结论】白及叶中硒元素与土壤中硒元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白及须根中硒元素与土壤中硒元素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