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在电控共轨柴油机上应用液化天然气,为电控共轨柴油机增加天然气供给系统和双燃料电控系统,将其改装为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天然气在进气歧管前通过混合器与空气混合,引燃柴油由原高压共轨系统供应,喷油量和喷油正时由双燃料ECU控制.【方法】在双燃料发动机试验台架上,对比研究了发动机转速为1 200r/min,负荷率为25%和75%时,原柴油机与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特性.【结果】与原机相比,双燃料发动机缸内压力和缸内温度升高;25%负荷时,压力升高率和瞬时放热率降低,75%负荷时升高;双燃料发动机峰值压力循环变动系数升高.与25%负荷相比,75%负荷时,原机与双燃料发动机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缸内温度和瞬时放热率增大;与25%负荷相比,75%负荷时,原机的峰值压力循环变动系数升高,而双燃料的峰值压力循环变动系数降低.【结论】与原机相比,双燃料发动机燃烧特性在小负荷与大负荷时,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2.
外部EGR甲醇HCCI发动机燃烧特性试验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为了控制均质压燃(HCCI)燃烧过程,在1台HCCI发动机上加装外部废气再循环(EGR)装置,进行了不同EGR率的甲醇HCCI发动机燃烧试验,采集了发动机燃烧过程的气缸压力,计算得到发动机燃烧相位、压力升高率、放热率、循环变动等参数.结果表明:外部EGR对HCCI发动机燃烧影响显著;引入部分EGR气体后,气缸最大峰值压力、压力升高率及瞬时放热率都明显降低;随着EGR率的增加,发动机燃烧相位逐渐推迟,且混合气较浓时发动机燃烧相位受EGR影响更为明显;浓混合气状态下,发动机燃烧循环变动较大,但引入少量EGR(5%)后即可迅速减小;甲醇HCCI发动机的最小燃烧循环变动量1.9%可以在中等进气浓度状态(λ=1.8)下获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物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的燃烧与排放特性.【方法】基于AVL-FIRE燃烧仿真软件对BD100、BD90N10、BD70N30 3种不同掺混比的生物柴油-正丁醇混合燃料进行缸内燃烧仿真与分析,对比3种不同燃料的缸内压力,温度分布,NO_x和soot排放.【结果】在发动机1 400 r/min,小负荷工况下运行且循环喷油量一定时,随着混合燃料中正丁醇掺混比的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减小,但峰值都出现在7°CA附近;缸内温度略有降低.由于正丁醇汽化潜热大,导致缸内混合气温度降低,因此随着正丁醇掺混比的增大,混合燃料的氮氧化物排放降低;正丁醇的高含氧量能够使混合燃料的碳烟排放降低.【结论】随着正丁醇掺混比的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减小;缸内温度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善均质压燃(HCCI)的燃烧状况,降低排放.【方法】试验在一台改装的HCCI发动机上通过增加缸内直喷系统,研究进气温度对HCCI发动机的燃烧、排放特性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进气温度对缸内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及瞬时放热率的影响十分显著,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及瞬时放热率的峰值都随着进气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缸内压力变化的最大值约1.5 MPa,瞬时放热率的差值最大约为0.05kJ/℃A),且其出现的曲轴转角位置都有所提前.复合HCCI模式下,随着进气温度的升高,CO和HC的排放都有所降低,NOx的排放先降低后升高(进气温度为140℃时接近零排放),但总体处在较低的范围.【结论】进气温度对HCCI发动机影响比较显著,进气温度的提高有利于HCCI的燃烧,使得发动机的性能得到提升,排放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柴油机低速部分负荷工况引入不同EGR对缸内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 将CHEMKIN-Ⅱ化学反应求解器集成到KIVA 3V Release 2程序中, 用正庚烷化学反应机理替代柴油燃烧, 建立柴油机缸内燃烧数值模拟模型; 结合试验数据, 模拟分析喷油时刻保持不变, EGR率(废气再循环)从0%增加到 60%的燃烧过程、NOx和碳烟排放. 结果表明: 引入大比例EGR后点火延迟明显增长, 燃烧相位推迟, 燃烧温度降低; 较低燃烧温度避开了NOx的高浓度生成区, EGR率60%时NOx排放比无EGR时降低93.5%; 但高EGR率未使燃烧路径避开碳烟生成区, 加之较低的氧浓度不利于碳烟的氧化, 碳烟排放增高.  相似文献   

6.
转速和冷却液温度对汽油HCCI燃烧特性和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转速和冷却液温度对汽油HCCI燃烧特性和排放的影响,在一台改造的试验发动机上进行相关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转速的增加,转速升高,缸内峰值压力升高,缸内温度变化不大,只是最高温度对应的曲轴转角提前,燃烧始点对转速不敏感,燃烧持续期缩短;当冷却液温度升高,缸内峰值压力和压力升高率升高,瞬时放热率增大,缸内峰值温度和燃烧始点基本不受冷却液温度变化的影响,冷却液温度升高,缸内向外散失的热量减少,燃烧持续期缩短,HC和CO排放减少,由于缸内温度一直不是很高,不利于NOx排放生成,在本次试验中测得的排放为零.  相似文献   

7.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 ,研究了柴油机缸内气体泄漏对其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漏气不仅带走质量和内能 ,同时也影响发动机的燃烧过程。随着漏气率的增大 ,柴油机有效功率非线性下降 ,而耗油率非线性上升 ,且耗油率的上升率大于功率的下降率 ;同时表明不能单一用静态时气缸最高压力作为发动机送修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1台水冷、自然吸气双缸柴油机的2#缸改造成的HCCI发动机为试验对象,研究混合比对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HCCI发动机燃烧特性的影响.利用发动机台架,采用不同混合比燃料依次进行试验,对比分析了正丁醇/柴油混合燃料HCCI发动机在转速为1 000r/min、过量空气系数为2.5、进气温度为140℃下的缸内压力、压力升高率、燃烧放热率、缸内温度、循环变动系数等参数.结果表明:混合比对HCCI发动机燃烧特性影响很大;随混合比升高,峰值缸内压力、峰值压力升高率和最大燃烧放热率先升高后降低且峰值出现时刻滞后;缸内温度下降,峰值压力循环变动系数先降低后升高,指示热效率升高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不同供油提前角下,直喷柴油机燃用体积比为30∶70的地沟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B30)的经济性和排放特性.结果表明,B30地沟油生物柴油-柴油混合燃料在供油提前角18°CA时,燃油消耗率最低,增大或减小供油提前角,燃油消耗率都会增加,24°CA比18°CA在最大负荷处燃油消耗率最高可增加18%;随着供油提前角的减小,NOX的排放降低,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CO和炭烟的排放;在供油提前角为22°CA时,HC排放最低,增大或减小供油提前角,HC排放都会增加,22°CA比16°CA在大负荷时可以降低68%,比18°CA降低50%.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漏气率对其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柴油机缸内气体泄漏对其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漏气不仅带走质量和内能,同时也影响发动机的燃烧过程。随着漏气率的增大,柴油机有效功率非线性下降,而耗油率非线性上升,且耗油率的上升率大于功率的下降率;同时表明不能单一用静态时气缸最高压力作为发动机送修的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进一步改善HCCI的燃烧状况,并拓展其运行范围.【方法】对缸内直喷与进气道喷射结合下的复合HCCI和仅进气道喷射模式下的HCCI发动机的燃烧特性及运行范围进行了对比.【结果】复合HCCI的峰值缸内压力、峰值缸内温度和峰值瞬时放热率均有所升高,且对应的曲轴转角有所提前,表明燃烧时刻有所提前.其中,峰值缸内压力较单纯进气道喷射时升高了0.6 MPa,峰值压力对应的曲轴转角平均值提前了1.2°CA,燃烧持续期也缩短至10°CA左右.【结论】缸内直喷正庚烷可明显改善正丁醇HCCI的燃烧状况,降低HCCI的循环变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正丁醇HCCI的燃烧相位,使得平均指示压力和指示热效率有所提高,并且使得HCCI发动机的运行范围得到拓展.  相似文献   

12.
在改装的单缸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不同配比煤层气的试验.发动机采用进气道电控喷射阀,喷射几种不同配比的煤层气燃料:80%CNG和20%N2,70%CNG和30%N2,60%CNG和40%N2的煤层气分别掺烧10%和20%的氢气.试验表明,与燃用纯CNG燃料相比,发动机燃用煤层气的有效燃料消耗率增加,并且随着燃料中氮气浓度的增加有效燃料消耗率逐渐增大;缸内最高爆发压力降低,并且随着氮气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HC和CO的排放增加,NOX排放和排气温度降低.发动机燃用煤层气掺烧20%氢气燃料的HC和NOx排放量低于掺烧10%氢气燃料,小负荷时CO排放量和排气温度也降低,中高负荷时增加.结果表明,改制后的发动机能燃用多种配比的煤层气,且工作稳定、起动性能好,能够适应变组分低甲烷浓度煤层气的燃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掺混比对双燃料发动机循环变动的影响,将电控共轨柴油机改装为柴油引燃天然气的双燃料发动机,天然气在进气歧管前通过混合器与空气混合,引燃柴油由原高压共轨系统供应,喷油量和喷油正时由双燃料ECU控制.【方法】利用发动机试验台架,对比分析了转速为1 600r/min、50%负荷和1 200r/min、100%负荷下,柴油机和不同掺烧比的LNG-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循环变动.【结果】随掺烧比的增大,转速为1 600r/min、负荷为50%时,双燃料发动机峰值压力平均值增大,而转速为1 200r/min、负荷为100%时,双燃料发动机的峰值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峰值压力标准差增大,循环分布分散;峰值压力升高率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增大,循环分布分散;平均指示压力平均值降低,标准差增大.【结论】与柴油机相比,双燃料发动机循环变动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扫气压力对缸内直喷船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在通过试验数据对模型验证的基础上,采用有限容积法进行燃烧过程方程组的离散,同时采用半隐式法进行多变量耦合数值求解,分别就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不同扫气压力对发动机缸内压力、缸内温度、缸内湍流和排放产物的影响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扫气压力的提高可导致缸内最大爆压增大,缸内最高温度与缸内湍流动能峰值降低;同时NO和CH~4排放量均随扫气压力的提高呈下降趋势;扫气压力每提高0.25 bar,缸内最大爆压平均升高5%,而缸内最高温度平均降低2.5%,缸内湍流动能峰值平均降低6.9%,NO排放量减少7.8%,CH~4排放量减少10.9%,扫气压力对CH~4排放的影响比对NO排放的影响更明显。研究表明,船用天然气/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应在发动机热负荷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采用高的扫气压力,以降低未燃CH~4和NO的排放,从而提升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正一、使用中常见误区1、供油提前角应早一点有的驾驶员在柴油发动机供油提前角时往往喜欢早一点,有的甚至超出规定值2-3度。他们认为供油提前角调的早一点,发动机工作起来有劲(功率大),但过早的供油提前角对柴油机的工作与过迟的供油提前角同样是有害的。一是过高的爆发压力使高温燃气容易窜入下曲轴箱内,导致机油的高温裂变,机油也容易蒸发成油汽,造成曲轴箱着火燃烧。二是缸内过量燃油的迅速燃烧回增加活塞顶的热  相似文献   

16.
对增压柴油机燃用FAME-柴油混合燃料进行了燃烧动力性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FAME含量的增加,燃烧始点提前,缸内平均压力和平均温度都升高.在燃烧后期,BD100的缸内温度最低;中低负荷时,随着FAME含量增加,耗油率稍有增加,热效率有所降低,对于FAME含量小于40%的混合燃料与BD0相比,有效耗油率平均升高了1.03%,有效热效率降低了0.5%;HC,CO和PM的平均排放及平均烟度值分别降低了20%,35%和73%,47%,而NOX的排放量增加了3%.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减小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微粒中核模态粒子的数量(nucleation mode particle number,PNN).【方法】在1台由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改装的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上分别进行了甲醇掺烧比(co-combustion ratio,CCR)、引燃柴油喷射正时与负荷率特性试验.【结果】随着掺烧比的增大,核模态与积聚态微粒数量(accumulation mode particle number,PNA)均明显减小,生成微粒几何平均直径减小;引燃柴油喷射正时提前可减小生成微粒的总数量(total particle number,PNT),但掺烧比较大时提前柴油喷射正时粒径分布出现"双峰"现象,PNN大幅增加;增大发动机负荷率,PNN与PNA均有所增加,粒子几何平均直径增加,小负荷时生成的PNN明显高于中大负荷.【结论】提高掺烧比与提前引燃柴油喷射正时有利于减小PNN的生成,但当掺烧比较大时应注重柴油喷射正时的调节以防止PNN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试验以100GF-ZC沼气发电机组为对象,研究了点火提前角对机组排温和功率的影响,以及过量空气系数与机组排温、功率、热效率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点火提前角和过量空气系数进行了优化设置,为进一步研发更高性能的纯沼气发电机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6105天然气发电机组的基础上,由原来的增压后进气方式改变为增压前进气方式,适当提高发动机压缩比,重新设计了沼气阀芯,对电控调压器调压压力和点火提前角重新标定。所开发的发电机组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在61kW负荷时具有最低的气耗率452g/kW.h,稳态测试和瞬态测试均满足国家G2标准,具有优良的发电品质。同时产品已经应用于许多大中型养殖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6105天然气发电机组的基础上,由原来的增压后进气方式改变为增压前进气方式,适当提高发动机压缩比,重新设计了沼气阀芯,对电控调压器调压压力和点火提前角重新标定。所开发的发电机组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在61kW负荷时具有最低的气耗率452g/kW.h,稳态测试和瞬态测试均满足国家G2标准,具有优良的发电品质。同时产品已经应用于许多大中型养殖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