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我国,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灌溉用水情况十分复杂,统计工作难度较大。为了支撑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2014年水利部下发了《用水总量统计方案》(试行稿),方案中农业灌溉用水量的统计方法充分借鉴了水利普查中典型调查、由点及面、综合推算的统计方法,要求以灌区为基本单元,采取用水大户逐一计量统计、一般用水户抽样调查、综合推算区域农业用水量的技术方法,比传统水资源公报中定额匡算的方法在准确性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为合理确定样点灌区数量,减少用水量统计的工作,提高用水量统计推算的精度,研究提出了一种农田用水量推算工作中样点灌区的选取方法,确定了样点灌区的选取原则、基本要求和选取方法。该方法要求,设计灌溉面积667 hm~2及以上的所有大中型灌区水量直接填报,设计灌溉面积667 hm~2以下的小型灌区水量需选取样点灌区进行推算;小型灌区根据取水类型分别进行样点灌区选取,纯井灌区根据最低数量要求进行样点灌区选取,地表水源灌区根据"样点灌区数量初步确定-样点灌区最低数量要求-样点灌区数量最终确定"3个阶段最终确定;根据该方法,全国按照灌溉分区共需布设2 218个小型地表水源样点灌区和602个小型地下水源灌区。  相似文献   

3.
天津市现状灌溉水利用率测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适应"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天津市节水灌溉发展的新形势和节约型社会建设的要求,摸清全市农业灌溉水利用现状,为科学制订农业节水发展思路和目标提供基础依据,本文应用首尾分析测算法,在对天津市灌区综合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不同规模与类型的典型灌区作为样点灌区,搜集整理样点有关资料,并开展必要的田间观测,通过综合分析,得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以此为基础,得到不同规模与类型灌区的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最后推算出全市的灌溉用水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农田灌溉用水是农业用水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灌溉水量数据是国家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用水调度管理的基础。灌区是农田灌溉的基础单元,因此需以灌区来开展区域农田灌溉用水统计。针对区域灌区数量多、受益范围大、水源众多等特点,对不同规模灌区分别提出了用水量计算方法及典型灌区选取要求,并根据灌区特点提出渠首计量点的设置思路。以浙江省为例,采用点面转化方法,基于不同规模的典型灌区测算全省灌溉用水量,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水资源公报编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全国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空间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2006—2009年全国大型灌区样点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分析结果,采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对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空间变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650km左右范围内,大型灌区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具有自相关性,结构性因素起主要作用,各向异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汉中石门水库灌区是汉中平原大型灌区,通过水平衡测试分析典型灌区用水效率、研究提高用水效率的措施,对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经验与做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灌区开展点、线、面式的水平衡测试,掌握了灌区水量分配、输水、用水设施运行情况、用水总量和各区域用水之间的定量关系。从测试数据入手,计算灌溉用水效率,结合灌区地貌、作物分布、渠道衬砌等多方面因素,分析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研究提高措施。结果表明,灌区在丘陵地区种植水稻与低级渠道输水渗漏是灌区用水损失较大的因素,为灌区提高用水效率与节水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灌区大量实际资料,用统计方法分析确定灌溉效益分摊系数。首先根据各种措施单独作用的增产量,确定各措施在各时期的增产比,根据综合增产量进一步分析计算各措施在综合措施条件下的增产量,其增产量按单独增产比进行分摊,其分摊量分别计入各措施增产量中。再根据各年实际灌溉面积确定灌区增产总量。该法计算结果为灌区实际增产总量的一部分,为灌区运用后的实数。该法计算结果与增产分摊系数法计算结果相近,但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灌区灌溉用水时空优化配置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传统的灌溉水量在作物间的优化分配模型和建立的渠系工作制度多目标优化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相集成,提出了基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灌区灌溉用水优化配置的新方法.综合考虑了灌区内作物、土壤、气象站点、渠系布置的空间差异、年季间气象以及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应参数的时间差异.与传统优化方法相比,该方法可根据管理者对优化精度的要求,灵活选择优化尺度,同时,简化了求解时空优化配水问题的繁琐程度,结果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界面友好,运行效率高,可移植性和通用性强.经实例验证,优化后的配水方案与原配水方案相比较,灌溉总用水量减少296%,产量增加243%,水分生产率提高05 kg/m3,灌溉净效益增加168%.优化后配水方案具有将有限的水资源向经济价值较高作物转移的趋势.该方法为灌区灌溉用水优化配置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水利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对甘肃省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编的理解,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和效益。基于《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22版)》,结合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趋势以及涉水相关规程规范对水利工程供水保证率的要求,规范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行业编码,明确和补充了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术语和定义,将甘肃省原有5个农业灌溉分区重新划分为12个;综合甘肃省气候资源、水资源、地形地貌和农作物种植布局,依托甘肃省灌溉试验站点、国家级气象监测点和灌区内农业科研试验平台,借助气象、水文、土壤和作物数据,确定了水源类型调节系数和通用值与先进值之间的折算系数,分析了不同设计灌溉供水保证率条件下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给出了甘肃省55种主要作物灌溉用水定额。并对比分析了国家和相邻省份最新农业灌溉用水定额修编成果,对甘肃省修编成果进行了修正。评价结果表明,《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22版)》在覆盖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等方面均有较显著改善,但鉴于农业灌溉用水定额具有动态性、确定性、差异性、强制性等特点,以及现状条件诸多约束和农业产业布局等要素变化,仍存在优化空间,有必要按需求和规范...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黑龙江省不同规模灌区的用水情况,实现灌区用水科学管理以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选取黑龙江省不同规模典型样点灌区80个,计算GINI系数,得到不同规模与水源类型灌区灌溉用水量与灌溉面积的匹配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灌区用水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规模灌区灌溉用水量与灌溉面积的匹配度自流引水灌区均优于提水灌区,纯井灌区的匹配度较差.灌溉用水量与灌溉面积的匹配度同时受到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管理因素和工程因素对匹配度具有正面影响,自然因素中当年降水量对匹配度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辽宁海滨灌区为例,以现状灌溉制度为基础,将《辽宁省行业用水定额》与《辽宁省各种作物灌溉制度分析》有机结合,确定灌溉定额.水量平衡分析过程中,将灌溉面积和可供水量分别分区,充分利用区间径流来减少水库供水,实现优化水资源配置,为灌区水资源科学合理利用提供决策性依据,也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用水总量统计方案》(试行)和《用水统计调查制度》的陆续印发,我国农业用水量统计调查工作日益规范,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进一步提高,统计调查对象的范围持续扩大,填报平台也不断完善.但由于《制度》尚处于初期试行阶段,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在下一步工作中进一步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灌区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为灌区节水改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构建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熵权TOPSIS法对2017—2020年新疆兵团第二师6个灌区的灌溉用水效率进行评价。【结果】熵权TOPSIS法的评价结果与灌区实际情况相符,评价结果排序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排序、AHP—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排序均具有显著相关性,且熵权TOPSIS法相比AHP—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变异系数更大,更有利于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等级划分;根据灌区各评价指标等级与灌溉用水效率综合评价等级之间的差异,确定了灌溉用水效率的主控因素。【结论】基于熵权TOPSIS法的灌溉用水效率评价具有可行性,灌区在节水改造建设的同时,应确定合理的灌溉制度,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建设现代化高效节水灌区。  相似文献   

14.
为协调渠井结合灌区灌溉经济效益、灌溉用水效率、作物缺水、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渠系配水公平度5个目标,确定各作物合理的灌溉用水量与适宜的渠井用水比例。采用基于Python开发的MODFLOW模块FloPy构建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化框架Pymoo中的NSGA-Ⅲ算法构建了紧密耦合的灌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模拟优化模型,获得了一个假想渠井结合灌区的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与57个非劣解集的平均值相比,经济效益最优方案,经济效益高1.10%;地下水可持续利用方案中地下水平均累计降深低4.52%;作物缺水量最小方案中缺水量低14.25%;配水公平度最高方案中公平度高32.84%;用水效率最高的方案中用水效率高19.72%;采用博尔达计数规则优选出的最优方案中,经济效益高0.14%,地下水平均累计降深低4.49%,缺水量低0.15%,用水效率高16.90%,但用水公平度低52.2%。基于模拟优化模型通过调整渠井用水比例和灌溉水量来进行渠井结合灌区多目标水资源优化配置,并采用博尔达计数规则确定最优配置方案,可为灌区地表水地下水可持续安全高效利用,地下水取水总量和地下水水位双...  相似文献   

15.
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表示从水源引水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过程,是反应灌区灌溉用水效率的一项指标.本文以汉延渠灌区为例,综合考虑宁夏的气候环境、土壤类型、灌溉制度及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选取典型渠段和样点灌区,分别采用"连乘法"和"首尾法"计算宁夏汉延渠灌区2018—2019年的灌溉水利用系数,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从而确定灌...  相似文献   

16.
为严格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客观掌握武威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状况,有利于改进区域输水灌溉方式、合理规划分配利用水资源,进而助推实施国家农业节水增效行动.本文在武威市20个灌区中选取12个具有代表性的样点灌区,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法对2016—2020年武威市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分析影响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评估农田灌溉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在分析平原水网地区灌溉特点基础上,采用点与面相结合方法测算平原水网地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首先进行样点灌区选择的代表性分析,样点灌区的渠首取水量由高精度移动式流量计测量,运用水位变化法或水量平衡法进行田间净灌溉用水量测算,采用首尾测算分析方法计算样点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然后由样点灌区灌溉面积加权法推算平原水网地区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并通过实例进行测算成果合理性分析。测算方法可供其他类似地区测算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多水源灌区中的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分析了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的机理并结合改进SWAT模型的特点概化了灌溉回归水及其重复利用量的计算方法,并说明了实际灌溉用水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以浙江省浦江县通济桥水库灌区为实例,利用改进SWAT模型构建其水文循环模型,利用长系列实测逐月径流及实测渠首灌溉取水量率定模型参数,并进行验证。其中率定期及验证期的纳什效率系数均大于等于0.85,4条干渠灌水量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低于5%,表明改进SWAT模型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且可用于模拟灌区不同水源类型的灌水量。进一步根据模型模拟结果计算得到通济桥水库灌区灌溉回归水及其重复利用量、以及灌区实际灌溉用水量,结果表明,该灌区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率达到40%,考虑扣除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量后,灌区灌溉用水量将降低约5.4%,灌区骨干水源灌溉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3%,不能代替整个灌区的灌溉用水量。进一步说明灌区实际灌溉用水量统计时应考虑扣除灌溉回归水重复利用量,尤其针对大型灌区或大范围区域,灌区灌溉用水量减少的绝对值将十分可观,可提高灌区灌溉用水量统计精度。对于有监测设施的灌区,不能仅仅以监测水量作为...  相似文献   

19.
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是实施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方法,也是分配灌溉用水使用权的基本依据。在明确灌溉用水定额概念及其主要内涵的基础上,探讨灌溉用水定额的影响因素以及相关指标的含义、性质,论述灌溉用水总量和用水定额的关系,为合理确定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版贵州省行业用水定额,结合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区域内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态势、涉水相关规程规范对水利工程供水保证率的要求,对灌溉定额和灌溉用水定额内涵进行明确区分;综合贵州省内气候资源和农作物种植布局,依托贵州省内灌溉试验站点、气象监测站点以及农业园区科研试验平台,借助系列气象、水文参数,优化典型区,选定主要作物,分析不同设计灌溉供水保证率条件下主要作物的灌溉制度,给出了主要作物灌溉附加用水定额,推求相应的基本灌溉用水定额;此外,考虑参照条件和不同工程类型、取水方式、灌区规模等因素对理论成果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修编《定额》在覆盖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等方面均有较显著改善。另一方面,鉴于现状条件诸多约束和农业产业布局等要素变化,《定额》仍存在较多优化空间,今后适时修订仍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