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物炭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及水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宁南地区马铃薯种植中高效利用有限降雨提供参考,通过使用生物炭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比较不同用量生物炭对土壤水分保蓄能力的影响,明确生物炭在宁南地区的合理用量。结果表明:在宁南山区,生物炭对马铃薯土壤物理性状及水分运移有明显影响,可显著提高马铃薯耕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和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增加毛管孔隙度,进而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实现高产。马铃薯生产中生物炭的最佳施用量为20t/hm2,该条件下田间持水量为14.91%,比对照(空白)提高1.23~3.07百分点;容重1.24g/cm3,比对照增加0.01~0.18g/cm3;毛管孔隙度18.38%,较对照增加0.65~1.36百分点;提高马铃薯单株结薯个数、单株块茎重、单薯重、商品薯率;马铃薯平均产量2 480kg/667m2,水分利用效率85.92kg/(hm2·mm),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对照分别增加49.04%和48.14%。  相似文献   

2.
秸秆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本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混掺量(CK、0.5%、1.0%、2.0%)、生物炭混掺厚度(0、5、10、15、20 cm)和土壤容重(1.30、1.35 g·m^-3)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相同时,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随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不同时,1.35 g·cm^-3土壤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小于1.30 g·cm^-3土壤,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1.30 g·cm^-3土壤容重小于1.35 g·cm^-3土壤容重;土柱内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量为2.0%时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最大;土柱内有机质含量随生物炭混掺厚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厚度为20 cm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而全氮含量在土壤容重为1.30 g·cm^-3、混掺厚度10 cm时影响最显著,土壤容重为1.35 g·cm^-3、混掺厚度15 cm时效果较为显著。研究表明生物炭配施沼液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生物炭混掺厚度、混掺量和土壤容重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添加不同量生物炭对滨海盐碱土的改良效果,为滨海盐碱地土壤改良和培肥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滨海轻度盐碱化土壤为供试基质,油菜为供试植物,通过温室大棚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生物炭施入量[0(对照)、5、10、20、30和40 g/kg]对土壤pH、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土壤pH、有机碳、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均随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施入量小于20 g/kg时,土壤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含量增速较快,当生物炭施入量大于20 g/kg时增速减缓;土壤速效磷含量在生物炭施入量为20 g/kg时达最大值,比对照高78.1%.土壤脲酶活性随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生物炭施入量为40 g/kg时达最大值;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随生物炭施入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在生物炭施入量为20 g/kg时达最大值,分别比对照高42.9%和142.8%;土壤蛋白酶活性在生物炭施入量为30 g/kg时达最大值,比对照高80.1%.[结论]生物炭施用可增加盐碱地土壤中有机碳和速效养分含量及酶活性,以施入量为20 g/kg的效果最佳,可作为一种改良剂用于盐碱地复垦和生态重建,但在施用过程中需注意其对土壤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验证3种生物炭配施腐植酸对污灌土壤区油菜产量、品质及重金属铬的影响,以污灌区土壤和油菜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利用不同的生物炭配施腐植酸进行盆栽油菜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生物炭的施用有利于油菜生物量提高,但并未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反而有所减少。施加生物炭的油菜中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但并无明显规律;施加稻壳炭3 g/kg时,油菜中硝酸盐含量最低,比对照减少了28%;小麦秸秆炭为6 g/kg时,油菜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比对照增加了80%;施加生物炭均减少了油菜中铬含量,施加小麦秸秆炭为6 g/kg时,油菜中铬含量最低,较对照降低了63%。研究结果可为污灌土壤栽培作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生物质炭输入对盐化灰漠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生物质炭输入对氯化物—硫酸盐盐化灰漠土水分垂直运移的影响。【方法】轻、中、重盐渍化土壤输入不同量生物质炭,以不添加生物质炭为对照,通过滴加去离子水,观测湿润锋和累计入渗量随入渗时间的变化。【结果】各程度盐渍化土壤不同生物质炭输入量处理,湿润锋垂直运移距离和累计入渗量随入渗时间的持续均显著增大(P﹤0.05);生物质炭输入阻碍水分在中、重度氯化物-硫酸盐盐化灰漠土入渗,低生物质炭输入量(≤4%)促进水分在轻度盐渍化土壤垂直运移;轻、中度盐化灰漠土输入大量(≥6%)生物质炭可增加累计入渗量,重度盐化土壤累计入渗量随生物质输入量增加而降低;不同生物质炭输入量处理间垂直湿润锋深度的累积入渗量变化无规律。【结论】生物质炭输入比例、盐渍化程度及两者的交互效应对土壤水分的入渗效率和累计入渗量均有显著影响:对中度盐渍化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量促进作用突出;低量输入对轻度盐渍化土壤水分运移有促进作用;对重度盐渍化土壤累计入渗量和入渗速率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室内用PVC管装土土柱模拟法,对宁南山区不同质地土壤增施生物炭后持水能力的变化进行研究。分别对黄绵土、黑垆土在使用不同质量梯度生物炭的情况下水分入渗特性、自然含水量、淋溶液体积变化的试验研究,明确生物炭对不同质地土壤水分保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量增加,土壤保水能力增强,黑垆土中施入生物炭后保水性能优于黄绵土。  相似文献   

7.
为减缓黏质砂红壤沼液水分下渗,本研究以生物炭不同混掺量和不同混掺厚度为影响因子进行室内土柱模拟试验,设置3种生物炭混掺量(1%、3%和5%)和4种混掺厚度(5、10、15 cm和20 cm),同时设置不混掺生物炭为对照处理(CK),以探究生物炭对黏质砂红壤沼液入渗减渗效果的影响,并优选出适宜的土壤水分入渗模型。结果表明:生物炭减小了沼液灌溉下红壤的湿润峰运移速率和累积入渗量,对红壤入渗表征为减渗效果。对于不同混掺量,红壤湿润锋运移速率和累积入渗量随着生物炭混掺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中5%混掺量处理为最小值。对于不同混掺厚度,1%和3%混掺量时,红壤湿润锋运移速率和累积入渗量随着混掺厚度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其中10 cm混掺厚度处理为最小值,较CK处理平均分别减小21.62%和26.89%;5%混掺量处理下,红壤湿润锋运移距离和累积入渗量随着混掺厚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其中20 cm混掺厚度处理为最小值,较CK处理分别减小35.58%和45.49%。采用Philip、Kostiakov、Horton模型对红壤水分入渗过程进行模拟,通过比较模型参数、RMSE和R2发现,...  相似文献   

8.
土壤深耕是农田蓄水增产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土壤深耕增加雨水入渗,促进根系下扎,提高肥料利用。1.1加大雨水入渗量据试验资料表明:深耕土壤持水量比浅耕增加2%,-7%,0-60厘米深翻耕的土壤含水率比不翻耕增加5%左右,相当于每亩地多浇水25立方米。因而深翻耕能加快雨水的入渗速度,增加雨水的数量,提高作物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3种生物炭(苹果枝条炭、烟草秸秆炭和玉米秸秆炭)、2种施用量(30 g/kg和60 g/kg)共7个处理,研究不同生物炭处理对玛瑙红樱桃苗期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原料及不同用量生物炭对玛瑙红樱桃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存在差异,施用生物炭可促进玛瑙红樱桃苗生长,与对照相比,施加生物炭处理后的新梢长度与叶片数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37.50%~119.51%和2.67%~53.39%,株高与干径无显著差异。施加生物炭后提高玛瑙红樱桃苗叶片叶绿素含量、POD、SOD和CAT的活性,低施用量(30 g/kg)处理的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增加13.35%,高施用量(60 g/kg)处理较对照增加3.96%,30 g/kg处理的苹果枝炭的POD、SOD和CAT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分别提高0.87、2.24和0.40倍。施加生物炭后均降低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类胡萝卜素和MDA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15.05%、26.36%、14.05%和12.15%。通过隶属函数法分析可知,30 g/kg处理的苹果枝条炭的隶属函数值均值最高,由此表明适宜的施用量(30 g/kg)有效地改善了玛瑙红樱桃生理生化特性,可用于其丰产优质栽培。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施加马铃薯生物炭对宁南山区土壤水分运移和氮素的影响。【方法】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不同马铃薯生物炭添加量(0、1%、2%、3%、5%、6%)对宁南山区典型土壤(山地草甸土、黑垆土)水分入渗、蒸发特性及硝态氮淋溶的影响规律及差异。【结果】山地草甸土的入渗湿润峰进程和累积入渗量随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逐渐降低,黑垆土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趋势;Philip入渗模型适合山地草甸土的水分入渗过程,Kostiakov模型适合黑垆土的水分入渗过程;生物炭显著降低了2种土壤的累积蒸发量,土壤蒸发量和蒸发时间复合幂函数关系;2种土壤硝态氮(NO-3-N)淋溶损失质量减少幅度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增加呈现先增加再减小后加强的趋势,且均在1%添加量时减幅最小,6%时减幅最大。【结论】施加马铃薯生物炭能提高宁南山区土壤持水能力,减小土壤硝态氮损失。  相似文献   

11.
《农技服务》2022,(1):73-75
为盐碱地改良和微咸水利用参考,以0~30cm土层质量为依据设置添加0.2%和0.4%生物炭并分别灌溉淡水(矿化度0.6g/L)、微咸水(矿化度2.1g/L)和咸水(矿化度5.5g/L)共计6个处理室内土箱试验,研究不同矿化度水滴灌对不同生物炭添加量盐碱土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生物炭添加量和灌溉水矿化度增加,土壤含水率从滴头附近向湿润体外侧逐渐降低,土壤电导率值从滴头附近向湿润体外侧逐渐增加。添加生物炭可以促进淡水和微咸水滴灌土壤水分的运动和盐分淋洗,咸水滴灌不利于土壤水分的扩散和盐分淋洗。  相似文献   

12.
生物炭基保水剂对土壤水分及油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考察生物炭基保水剂对土壤及作物的作用效果,利用自制的生物炭基保水剂,采用铝盒法和盆栽法探讨了不同种类保水剂对土壤持水保水性能及油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基保水剂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的持水保水性能,提高油菜的地上生物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生物炭基保水剂B作用效果最优,与对照相比,土壤饱和含水率提高13.54%,土壤水分蒸发速率降低31.98%,油菜地上生物量增加30%~50.1%,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提高56.7%~110.9%,本研究可为低成本、高效保水剂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施用生物炭对喀斯特石灰土特性及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炭作为一种新型土壤改良剂近年来备受关注,通过施用生物炭以期改善喀斯特山地土壤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性,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和幼苗生长。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生物炭及其添加量对喀斯特石灰土土壤特性及刺槐幼苗生长的影响。3种供试生物炭为稻壳炭、棉花秸秆炭和木炭,添加比例均为1.0%、2.5%、5.0%、10.0%(炭土质量比)。结果表明:3种生物炭处理后,石灰土容重均随施用量增加而呈降低趋势,其中木炭降低土壤容重效应最明显;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影响显著,木炭在2.5%施用量下对土壤0.25 mm水稳性团聚体比例增加效应最明显;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ean weight diameter,MWD)和几何平均直径(geometric mean diameter,GMD)均在生物炭中等施用量(2.5%、5.0%)下达到最大值。木炭和稻壳炭对MWD值增加作用较强,木炭对GMD值增加效应最强;3种生物炭均在5.0%施用量下对土壤水分特性改善作用最明显,其中木炭对土壤持水性改善作用较好,秸秆炭对土壤入渗性的改善作用较好;3种生物炭施用后均能提高盆栽刺槐幼苗的生长量。说明生物炭能够改良喀斯特石灰土土壤、促进植物幼苗生长,其中木炭在中等施用量(2.5%、5.0%)下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生物炭对北京郊区砂土持水力和氮素淋溶特性的影响,通过分层采集不同深度(0~90 cm)北京郊区沙化地土壤(砂土),模拟田间容重和含水量填装土柱,将生物炭分别按照炭土质量比0%、0.5%、1%、2%和4%施入0~20 cm土层,依据常规施氮肥量(0.56 t N·hm-2)和年平均降雨量(616.6 mm)施肥和滴灌,开展土柱淋溶试验。结果表明:在9次淋溶后,水和总氮的累积淋失量均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小,与不加炭处理相比最高分别减小41.3%和22.7%。添加生物炭增加了0~20 cm土层总氮含量,最高显著增加158%(P0.05)。淋溶结束后加炭处理土柱土壤中的无机氮总量比不加炭处理高19.5%~91.9%。添加生物炭有利于减小可溶性有机碳的淋失,比不加炭处理最高减小22.8%。淋溶液pH值和电导率随生物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大。在9次淋溶过程中,生物炭添加量越大,0~20 cm土层土壤持水量越高。相关性分析表明,总氮淋失量与淋溶液淋失体积显著正相关(r=0.978,P0.01),而与淋溶液中的总氮浓度无正相关关系。生物炭主要通过提高京郊砂土的持水能力,减缓水和氮素向下淋溶的速度,从而减小水和氮素的淋溶损失,提高水肥利用率,降低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不同用量的生物炭和保水剂对土壤状况及烟草品质的影响,以云烟100为供试材料。采用大田试验,以2个生物炭用量(30、50 g/株)和2个保水剂用量(5、10 g/株)组合成4个处理。结果表明,施用生物炭和保水剂可以使土壤中的含水率保持较高的水平,T2处理(生物炭50 g/株和保水剂5 g/株)10 cm和20 cm土壤含水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施用生物炭和保水剂后,各个处理均可增加土壤pH值及旺长期烟叶的SPAD值;各处理总糖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1.30、8.37、3.81、5.30百分点;还原糖含量较CK分别增加了0.90、5.62、2.03、3.90百分点;其中T2处理的糖碱比和钾氯比较CK分别增加了19.89%和5.79%;生物炭和保水剂可有效提高烟叶中性致香物质总量和感官评吸质量得分,均以T2处理最高,较CK分别增加39.55%和3.52%。生物炭和保水剂配施对改善土壤含水率、pH值、烟叶叶绿素含量以及烤后烟叶品质均有较好效果,且当生物炭施用量为50 g/株和保水剂施用量为5 g/株时,烟叶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6.
稻壳炭施加对设施土壤的改良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已利用10年的设施土壤中施加0 g/kg、4 g/kg、8 g/kg、10 g/kg、15 g/kg、20 g/kg、40 g/kg、60 g/kg、80g/kg稻壳炭进行生菜盆栽试验,以期明确稻壳炭施加对设施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施加稻壳炭80 g/kg后,土壤p H增加11.2%,可有效改善土壤酸化问题;40 g/kg、60 g/kg、80 g/kg稻壳炭施加后,土壤电导率(EC)分别增加34.4%、34.7%、37.1%;稻壳炭添加量为8 g/kg、10 g/kg、15 g/kg、20 g/kg、40 g/kg、60 g/kg时,生菜地上部分鲜质量分别增加59.2%、55.3%、68.1%、91.2%、59.9%、108.7%,说明施加8~15 g/kg稻壳炭同样有很好的增产效果;施加4 g/kg稻壳炭时,生菜中全氮含量增加了22.1%,效果明显优于高施加量处理。因此,综合稻壳炭对设施土壤的改良效果及经济效益等考虑,在改良设施土壤时,以施加8~10 g/kg的稻壳炭为宜。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3种生物质炭(烟叶、烟杆和玉米秸秆)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效益和植烟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生物质炭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和CEC值明显提高;烤烟的株高、有效叶、最大叶长、最大叶宽和茎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烟叶产量明显增加,烟叶生物炭处理产量最高达到2 517.61 kg/hm~2,显著高于对照;烟叶生物炭、烟杆生物炭和玉米秸秆生物炭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9.62%、7.92%和6.94%;上等烟比例分别比对照处理增加了6.76、4.05和1.69个百分点;产值分别比对照增加0.74万、0.63万和0.53万元/hm~2。添加生物质炭能够改善植烟土壤和烤烟农艺性状,增加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提高烤烟经济效益,添加烟叶生物炭效果明显优于烟杆和玉米秸秆生物炭。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酰胺对砂土保水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聚丙烯酰胺可以加速土壤水分入渗,减少渗出量,抑制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增强土壤的持水能力,6kg土壤施用0.2-0.5g聚丙烯酰胺,土壤水分入渗时间为对照的2.1%-6.1%,土壤水分渗出量为对照的3.2%-48.5%;土壤水分含量比对照高2%,并可以降低土壤容重,形成良好的蔬松结构。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砒砂岩土壤水平入渗特性及适用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内蒙古准格尔旗典型的砒砂岩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容重及初始含水率变化对砒砂岩土壤水平入渗特性的影响及适用模型。采用室内模拟土柱法,对3组砒砂岩土壤RS(紫红色)、HS(粉红色)和WS(灰白色)分别进行水平土柱积水入渗试验,研究容重为1.30 g/cm~3、1.35 g/cm~3、1.40 g/cm~3、1.45 g/cm~3、1.50 g/cm~3和初始含水率为7%、11%和15%不同梯度对水平入渗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砒砂岩土壤水平入渗入渗率、湿润锋运移速率与时间呈幂函数递减关系;入渗率、累计入渗量与初始含水率成反比关系,但湿润锋运移速率随初始含水率增加而增大;砒砂岩土壤容重越大,入渗率、累计入渗量越低,湿润锋运移越慢。初始含水率及容重的大小影响砒砂岩土壤水平入渗能力,Philip模型适用于模拟不同容重及初始含水率影响下的水平入渗过程,建立能够直接反映容重与入渗率关系的Philip改进模型,并通过r检验法验证了改进模型具有较高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20.
不同生物炭用量对湘西植烟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T1),常规施肥(T2),减氮5%、10%、15%、20%常规施肥基础上施生物炭450(T3)、900(T4)、1 350(T5)、1 800(T6)kg/hm~26个处理,研究生物炭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以确定最适合湘西烤烟的生物炭用量。结果表明,随着生物炭用量的增加,各生育时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均呈现增加的趋势,施用生物炭处理有机质含量均大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总体以移栽后60 d时较大,此时T6处理有机质含量最高,达37.83 g/kg,比不施肥处理增加24.72%,比常规施肥处理增加22.11%;与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可增加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且其随着生物炭用量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总体上,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均以T4、T3处理较高,速效钾含量以T5处理效果最佳,T4处理次之;施用生物炭可以增加土壤pH值和C/N,且其均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增加,施用生物炭处理土壤pH值平均各生育时期分别比不施肥和常规施肥处理增加7.65%~13.75%和5.28%~11.25%。综合分析,施用生物炭可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以T4处理效果最好,适宜在产区进行示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