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开口苗生长性能的影响,为草鱼开口苗培育技术的完善提供参考。【方法】用0(对照),1,100,1000mg/L的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12h,投喂给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开口苗,分别于7,14,21d取样测定鱼苗的体长、体质量,21d时取样测定生命力及鱼体RNA/DNA比率的变化。【结果】1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草鱼开口苗的体长、体质量、体长日增长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100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生命力较其他3组有升高趋势(P0.05);100,1000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RNA/DNA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mg/LL-肉碱强化卤虫处理组开口苗的RNA/DNA比率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以1mg/LL-肉碱强化卤虫投喂草鱼开口苗,可明显提高草鱼开口苗的生长性能;过高质量浓度L-肉碱强化卤虫对草鱼开口苗生长没有影响,但能提高其体内的RNA/DNA比率。  相似文献   

2.
以凡纳滨对虾为研究对象,设置0.1 mg/L(空白组)和6.0(试验组Ⅰ)、9.0 mg/L(试验组Ⅱ)3个氨氮浓度组,研究氨氮胁迫对其生长状况及虾肝肠胞虫(EHP)携带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氨氮对EHP的影响有一定的时间-剂量效应,随着时间的增长,凡纳滨对虾EHP感染率呈上升的趋势;9.0 mg/L氨氮可以有效促进感染EHP凡纳滨对虾体长和体重的增长。试验期间,试验组Ⅱ凡纳缤对虾大虾增长率最高,且小虾的比例明显下降。试验组Ⅱ抑制EHP表达的效果优于空白组和试验组Ⅰ。  相似文献   

3.
短期卤虫营养强化是提高水产生物饵料卤虫幼体营养价值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利用商业化生产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湛江等边金藻(Isochrysis zhanjianggensis)、破囊壶菌(Schizochytrium aggregatum)干粉对初孵卤虫幼体进行强化,探索最佳卤虫强化条件,并在最适条件下分别强化美国大盐湖和乌兹别克斯坦咸海卤虫幼体,探究两种单胞藻和破囊壶菌对不同品系卤虫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 HUFA)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湛江等边金藻,在不同强化剂量(0.05,0.1,0.15和0.2 g/L)和不同强化时间(12 h, 18 h和24 h)条件下进行高密度卤虫强化(150,200和250 ind./mL),强化后卤虫存活率均在85~90%,且随着强化时间的延长和强化剂量的增加,卤虫个体体长和总生物量有所增加。考虑到育苗场对卤虫个体大小的要求和可操作性,建议卤虫幼体最佳强化密度为150~200 ind./mL,微藻强化剂量为0.1~0.2 g/L,强化时间为12~24 h。卤虫n-3 HUFA强化效果与强化剂种类和卤虫品系密切相关。对于大盐湖卤虫而言,强化三角褐指藻和湛江等边金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含量分别为7.39 mg/g dw和3.20 mg/g dw,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63 mg/g dw相比显著增加;对于咸海卤虫幼体,与初孵卤虫EPA含量14.35 mg/g dw相比,两种单胞藻强化的卤虫幼体EPA有所增加(分别为17.59 mg/g dw和17.26 mg/g DW),这与咸湖卤虫幼体中较高的EPA本底含量有关。另外,两种单胞藻对两个品系卤虫的DHA含量没有显著提升作用,但破囊壶菌强化咸海卤虫幼体的DHA含量达到2.31 mg/g dw,这与破囊壶菌本身较高的DHA含量(115 mg/g dw)有关。本研究为高密度短期卤虫营养强化在水产育苗中的应用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复合酶制剂添加到日粮饲料中对新生肉雏鸡营养物质代谢率、屠宰性能及肠道发育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1日龄健康的罗斯肉鸡39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为6个重复,每13只鸡为一个重复,共计42 d试验。设3期日粮,其中对照组为基础日粮(代谢能依次为13.87、14.44、15.17 MJ·kg-1),分别在试验Ⅰ、Ⅱ、Ⅲ、Ⅳ组日粮中添加复合酶0.2 g·kg-1。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复合酶制剂均能显著提高肉鸡的营养代谢率,尤其是酶制剂Ⅳ组显著提高Ca、P、CP、DM、NDF和ADF的消化率;饲喂酶制剂Ⅰ、Ⅱ、Ⅲ、Ⅳ组显著提高肉鸡的半净膛率、全净堂率、胸肌率和腿肌率,且酶制剂Ⅳ组效果最佳;饲喂酶制剂Ⅰ、Ⅱ、Ⅲ、Ⅳ组显著提高新生肉雏鸡十二指肠和回肠的绒毛高度和绒腺比,降低隐窝深度,且酶制剂Ⅳ组效果最佳。结果说明,添加不同复合酶制剂均能改善肉鸡的营养代谢率和屠宰性能,促进肠道的生长发育,其中酶制剂Ⅳ组饲喂效果最佳,其次是酶制剂Ⅲ组。  相似文献   

5.
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酶制剂、微生态制剂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选用120头21日龄断奶的杜×长大仔猪随机分为4组,即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和对照组,每组30头,试验组分别在日粮中添加0.2%复合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0.2%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试验期为30 d。结果表明:试验1组、2组、3组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343 g、348 g、381 g,分别比对照组高18.28%、20.00%、31.38%,以试验3组效果最好,分别比试验1组高11.08%、比试验2组高9.48%,试验1组和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料肉比分别为2.02、2.01、1.90,饲料转化效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2.55%、12.99%和17.75%,以试验3组饲料转化效率最高,分别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高5.94%和5.47%,试验1组和2组差异不显著(P0.05);3个试验组的腹泻发生率分别为30%、30%和10%,以试验3组最好;3个试验组每千克增重的饲料成本分别为4.40元、4.40元、4.31元,分别比对照低0.45元、0.45元和0.54元。结果表明,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和酶制剂+微生态制剂复合剂均可不同程度地提高日增重、提高饲料转化效率、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降低饲料成本,以添加0.2%酶制剂+0.2%微生态制剂复合剂最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PHB(0,50,100,150,200,400和800 mg/L)和不同强化培养时间(24 h,48 h和72 h)对卤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不溶于水的PHB粉末分散成颗粒较小的均匀悬浮液(直径为10~50μm),并按上述浓度投喂初孵卤虫。卤虫无节幼体初始密度为100个/200 mL。结果表明,当PHB浓度为100 mg/L时,卤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且成活率随PH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4 h卤虫成活率明显高于48 h和72 h(P<0.05),同时72 h卤虫的体长也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4 h内卤虫体内PHB含量随强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强化24 h卤虫体内PHB含量最高,达到卤虫干重的10.73%。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利用卤虫生物包裹的方法将PHB应用于水产育苗,以100 mg/L PHB浓度强化卤虫幼体24 h效果最佳。研究亮点:β-羟基丁酸酯(PHB)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替代抗生素的生物控制剂,目前针对其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在国际上尚处于起步阶段,国内尚属首次。本文研究了不同浓度PHB和不同强...  相似文献   

7.
不同投饵密度对卤虫高密度养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永岩  夏营顺  何碧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49-16153,16179
[目的]探讨一种用卤虫生物量百分比投饵进行卤虫高密度养殖的方法。[方法]用酵母作饵料,按卤虫体重的5%、7.5%、10.0%、12.5%比例投饵进行不换水卤虫高密度(1×104/L)养殖试验,研究不同投饵密度对卤虫高密度养殖透明度和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5.0%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组卤虫仅存活13 d,7.5%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组卤虫仅存活14 d,10.0%卤虫生物量饵料密度以上组卤虫能存活至试验结束(17 d)。各饵料密度组间卤虫存活率随饵料密度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卤虫体长随饵料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加(P〈0.01)。随着饵料密度的增加,卤虫体重逐渐增加。10.0%、12.5%卤虫生物量的投饵量为不换水卤虫高密度养殖可行饵料密度,12.5%卤虫生物量组比10.0%卤虫生物量组效果较好,但最终存活率和饵料系数均比10.0%组差。[结论]该研究为卤虫高密度养殖提供基本技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投喂实验,探讨了不同浓度聚β羟基丁酸酯PHB(0,50,100,150,200,400和800 mg/L)和不同强化培养时间(24 h,48 h和72 h)对卤虫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方法将不溶于水的PHB粉末分散成颗粒较小的均匀悬浮液(直径为10~50 μm),并按上述浓度投喂初孵卤虫。卤虫无节幼体初始密度为100个/200 mL。结果表明,当PHB浓度为100 mg/L时,卤虫成活率显著高于其它组,且成活率随PHB浓度的增加而明显降低,24 h卤虫成活率明显高于48 h和72 h(P<0.05),同时72 h卤虫的体长也显著高于其它实验组(P<0.05)。定量测定结果表明,24 h内卤虫体内PHB含量随强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强化24 h卤虫体内PHB 含量最高,达到卤虫干重的10.73%。综上所述,我们提出利用卤虫生物包裹的方法将PHB应用于水产育苗,以100 mg/L PHB浓度强化卤虫幼体24 h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9.
以螺旋藻粉、酵母、酵母+β-胡萝卜素为饵料,分别在不同盐度(10、30、50、70和90)和不同温度(20℃、25℃和30℃)下,探究饵料对卤虫(Artemia sp.)生长及体内类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温度盐度条件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卤虫存活率和体长优于其它饵料组;养殖第10d,在温度25℃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和酵母组卤虫均在盐度30时有最大平均体长(7.5mm,5.9mm),而投喂酵母+β-胡萝卜素卤虫在盐度10时平均体长最大(4.0mm);在盐度50下各饵料组卤虫平均体长在温度30℃组均显著大于其它温度组(P < 0.05)。养殖第15d,在温度25℃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卤虫在盐度30时存活率(93.7%)最高;在盐度50下投喂螺旋藻粉组卤虫存活率在温度20℃(94.0%)和25℃(92.0%)均显著大于30℃组(P < 0.05)。投喂螺旋藻粉各组卤虫抱卵率显著大于其它饵料(P < 0.05),且随盐度或温度升高而逐步增大。对养殖15d卤虫体内类胡萝卜素检测表明,各饵料组卤虫均只检测到海胆酮和角黄素,未检测出β-胡萝卜素、β-隐黄质、玉米黄质和虾青素。投喂螺旋藻粉卤虫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 < 0.05),且随盐度升高呈下降趋势,盐度10组最高(46.25μg/g);随温度升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温度25℃组最高(46.28μg/g)。综上所述,投喂螺旋藻粉的卤虫生长最好,卤虫可以将β-胡萝卜素转化成海胆酮和角黄素,温度升高会降低卤虫存活率,加快卤虫生长、性成熟及类胡萝卜素代谢;盐度过高或过低会降低卤虫存活率和生长速度,但是高盐可以促进卤虫性成熟,且消耗体内类胡萝卜素。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工业添加外源复合酶制剂对发酵后茄芯烟叶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2020年德雪3号上部一级未发酵的茄芯烟叶为材料,用150 U/g中性蛋白酶分别与果胶酶、纤维素酶组成不同复合酶制剂处理,分析研究烟叶堆垛发酵30 d后不同复合酶制剂处理对烟叶常规化学成分、中性致香物质的影响,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感官质量评价方法对其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酶制剂)相比,各外源复合酶制剂处理发酵后茄芯烟叶总氮、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增加,蛋白质和烟碱含量均有所下降;中性致香物质含量均有所增加,香气质提升,刺激性、杂气下降,余味更加干净且甜润感增强。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外源添加150 U/g中性蛋白酶和90 U/g果胶酶复合制剂处理(NP1)发酵后烟叶综合品质得分最高,其次为NC3处理(150 U/g中性蛋白酶和150 U/g纤维素酶)。感官质量评价NC3处理总得分最高,最有利于提高发酵后茄芯烟叶品质。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酶制剂对临高猪生产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接近的断奶临高猪96头,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重复8头猪,其中1个对照组,不添加酶制剂,3个试验组,分别为试验Ⅰ组、试验Ⅱ组和试验Ⅲ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1%、0.3%、0.5%的复合酶制剂.试验期为45 d.结果表明:(1)试验组临高猪的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显著高于对照组.(2)试验Ⅱ组的日增重和料重比显著高于试验Ⅰ组,高于试验Ⅲ组.(3)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显著影响临高乳猪肉的pH值,而对临高乳猪的屠宰率、滴水损失和熟肉率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认为,复合酶制剂的添加能够对临高猪的生产性能和肉品质产生影响,生产中建议断奶临高猪日粮中复合酶制剂的添加量为0.3%.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酶制剂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和疾病的影响。选取泌乳荷斯坦奶牛66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头。在TMR日粮中分别添加复合酶制剂0和20 g·d-1·头-1,试验期25 d。结果表明,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20 g·d-1·头-1提高产奶量(P0.05);在试验条件下,使用复合酶制剂可以显著增加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在泌乳牛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20 g·d-1·头-1能改善产奶量,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选择40~45日龄的生长獭兔140只,随机分成7组,每组20只。日粮营养分为3个类型,即标准型(粗蛋白17%,粗纤维12%)、低蛋白型(粗蛋白15.5%,粗纤维12%)和高纤维型(粗蛋白17%,粗纤维13.5%),3种日粮分别添加国产兔用复合酶和进口复合酶(耐得酵素),以标准营养(空白)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标准营养条件下,添加国产酶的试验组日增重(25 63g)较对照组(22 93g)差异显著(p<0 05),进口酶组(23 42g)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 05);低蛋白营养和高纤维营养型的试验组日增重均较标准营养型日粮组有所下降,但国产酶组下降幅度较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 05),进口酶组下降幅度较大,与国产酶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 05);标准营养条件下,2个试验组的饲料利用率都优于对照组,分别降低饲料消耗6 43%和1 96%。而低蛋白和高纤维型日粮条件下,国产酶组与标准营养条件下的对照组接近,比进口酶组分别降低21 44%和16 26%。进口酶与标准对照分别增加饲料消耗19 78%和17 86%。试验表明,在生长獭兔日粮中添加外源酶制剂,对于促进生长、降低饲料消耗有较好效果。国产兔用复合酶优于进口的耐得酵素。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卤虫在反渗透浓盐水培养条件下体长及生理学随时间的变化。利用反渗透浓盐水扩大培育杜氏盐藻,继而用杜氏盐藻作为饵料培育卤虫,利用体式显微镜测定和记录卤虫的体长和生理学变化。卤虫自出生起16 d内快速生长,1~4 d内,卤虫生长较为缓慢,在此期间卤虫生理学变化明显;4~16 d,卤虫生长快速,且在此期间卤虫完成了无节幼虫阶段到成虫阶段的生理学变化;16~54 d内,卤虫持续生长,最终体长为7.113 mm,在此期间,卤虫已经进入成虫阶段并无明显生理学变化。卤虫可以在反渗透浓盐水中正常生长发育,生理学变化明显。该研究为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浓盐水处置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并且可以为其创造额外的经济来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L-肉碱强化卤虫对鲤鱼开口苗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的影响,为鲤鱼开口苗的饲养提供参考。【方法】分别用质量浓度为0(对照),1,100,1 000 mg/L的L-肉碱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sp.)12和24h,然后投喂给鲤鱼(Cyprinus carpio)开口苗,21 d后测定鱼苗的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结果】投喂L-肉碱强化12 h的卤虫时,1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含量、饱和脂肪酸含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肉碱对鲤鱼开口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n-3+∑n-6和∑DHA+EPA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1 000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N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1 mg/L L-肉碱处理组(P<0.05)。投喂L-肉碱强化24 h的卤虫时,1和1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但2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14-24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1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其他3组显著降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和∑DHA+EPA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100 mg/L和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多不饱和脂肪酸、∑n-3+∑n-6和∑DHA+EP 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1,100 mg/L L-肉碱处理组鲤鱼开口苗的C/N比率较对照组和1 000 mg/L L-肉碱处理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本试验条件下,以质量浓度100 mg/L L-肉碱强化卤虫24 h后再投喂鲤鱼开口苗,可显著改善鲤鱼开口苗的脂肪酸组成和C/N比率。  相似文献   

16.
陈书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8):120-123
通过在苹果原浆中添加复合酶制剂,研究酶制剂在维持天然混浊苹果汁色泽稳定性方面的效果.结果显示:经酶处理后,苹果汁的明度、彩度值和色调角均高于对照组;处理与对照相比糖度低、甜度高、单宁量大、总花色苷量大、5-羟甲基糠醛量低.通过正交试验,发现多种酶共同使用时的最佳配比为:果胶酶0.008g/kg、葡萄糖氧化酶0.008g/kg、中性蛋白酶0.024g/kg、α-淀粉酶0.016g/kg.添加复合酶制剂后,使得果汁品质全面提高,达到了企业优质天然混浊苹果汁品质的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L-蛋氨酸强化卤虫无节幼体对鳙开口苗生长、氨基酸组成及肌酸激酶、γ-谷氨酰转移酶、Na~+K~+-ATP酶活性的影响,为鳙开口苗的培育提供参考。【方法】用0(对照),400,800,1 600mg/L的L-蛋氨酸强化初孵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nauplii)16h,投喂鳙(Aristichthys nobilis)开口苗21d,分别于试验第7,14和21天取样测定鳙开口苗的体长和体质量,第21天取样测定开口苗体内氨基酸组成和相关酶活性。【结果】试验第7和14天,L-蛋氨酸对各处理组鳙开口苗的特定增长率(SGR)和体长日增长率(BLGR)无显著影响(P0.05);在试验第21天,400和800mg/L L-蛋氨酸处理组鳙开口苗的SGR、BLGR显著高于0和1 600 mg/L L-蛋氨酸组(P0.05)。L-蛋氨酸能显著提高各处理组卤虫无节幼体和鳙开口苗体内的蛋氨酸含量,且各处理组之间蛋氨酸含量差异显著(P0.05);800mg/L L-蛋氨酸处理组鳙开口苗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0和1 600mg/L组(P0.05);400和800mg/L L-蛋氨酸组鳙开口苗赖氨酸(Lys)、精氨酸(Arg)和半胱氨酸(Cys)的含量显著高于0和1 600mg/L L-蛋氨酸组;800mg/L L-蛋氨酸组鳙开口苗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的含量显著高于0和400 mg/L L-蛋氨酸组(P0.05);800mg/L L-蛋氨酸组鳙开口苗苏氨酸(Thr)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800mg/L L-蛋氨酸组鳙开口苗的苯丙氨酸(Ph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800mg/L L-蛋氨酸组鳙开口苗肌酸激酶、γ-谷氨酰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400和800mg/L L-蛋氨酸组鳙开口苗的Na+K+-ATP酶活性显著高于0和1 600mg/L L-蛋氨酸组(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800mg/L L-蛋氨酸强化的卤虫无节幼虫能有效改善鳙开口苗体内的氨基酸组成和相关酶活性,进而提高其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8.
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探讨复合酶制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的影响。选择健康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200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仔猪,预试期7 d,正试期35 d。I组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日粮;Ⅱ组为低能组,III组为低能低磷组,Ⅱ组和III组饲喂玉米-豆粕-小麦型日粮;Ⅳ组为复合酶制剂组,在III组的基础上添加500 g/t复合酶制剂。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500 g/t复合酶制剂显著提高了钙、磷和总能的表观消化率(P<0.05),极显著降低了腹泻率和腹泻指数(P<0.01),但对断奶仔猪日增质量、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效率无显著影响(P>0.05)。低能低磷日粮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降低腹泻的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9.
徐磊  贾玉堂  赵拴平  阮永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6):12922-12923
[目的]为复合酶制剂在肉牛日粮中的科学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日粮中分别添加0.1%和0.2%的复合酶制剂,探讨不同剂量酶制剂对肉牛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添加0.1%和0.2%的复合酶制剂的Ⅰ组和Ⅱ组肉牛的日增重比对照组(Ⅲ组)分别提高14.7%和36.5%,差异极显著(P<0.0l).Ⅰ组和Ⅱ组肉牛的料重比较对照组分别降低17.5%和30.6%,差异极显著(P<0.01).添加0.2%的复合酶制剂的Ⅱ组肉牛的育肥效果最好.[结论]在肉牛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制剂可以显著提高其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提高肉牛育肥中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体重 10kg左右的断奶大约克仔猪 5 9头为试材 ,以常规添加阿散酸的基础日粮为对照组 ,分别进行添加 0 0 5 %复合酶制剂和添加 0 0 5 %耐得酵素 +0 2 %活菌制剂试验 ,饲养期 35天 ,结果表明 :酶制剂和活菌制剂协同应用效果优于抗生素和单一添加酶制剂处理 ,平均日增重达 4 5 8g ,料重比为 1 8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