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剑飞  李健  刘淇  王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6):2321-2323
从健康牙鲆肠道内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H-1)和鳗弧菌W-1株进行拮抗实验,表明该菌对鳗弧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抑菌直径33.05 mm)。应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对该菌进行了综合鉴定,结果显示,菌株H-1与枯草芽孢杆菌标准菌株同源性高达98%,故将其确定为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
对1株马铃薯疮痂病菌拮抗菌株B1进行了鉴定和盆栽防效试验.在采用皿内抑菌试验、管碟法确定了B1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抑制作用后,通过表型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一致,其16S rD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1的培养液经80%硫酸铵提取后,所得物质对部分马铃薯疮痂病菌也具有一定的拮抗作用.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防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铁棍山药内生菌的分离及对白菜软腐菌拮抗菌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涂布平板法从铁棍山药(Dioscoreaopposita Thunb. CV. Tiegun)中分离得到32株内生菌菌株。用抑菌圈法测定其对白菜软腐菌(Erwiniacarotovora var. carotovora)的拮抗作用,共得到11株对该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34.4%。其中抑菌圈直径大于或等于10mm的菌株有4株,分别是B-2、B-5、B-6和F-8,占菌株总数的12.5%,抑菌圈直径最大的可达15mm。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革兰氏染色和芽孢染色,结果表明:这11株菌株全为细菌,均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G+)的有4株,革兰氏染色阴性(G-)的有7株;有3株菌株为球菌,其余为杆菌。  相似文献   

4.
烟草青枯病拮抗芽孢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抑菌活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不同烟区健康烟草的根际土壤样品中筛选对烟草青枯病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为防治烟草青枯病提供生防资源。【方法】随机从福建龙岩、四川德昌、陕西汉中等地健康烟草根际土壤中采集30份土壤样品,采用平板稀释法从中分离芽孢杆菌,以烟草青枯病菌为靶标菌筛选拮抗芽孢杆菌,并通过培养特性、菌体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及16SrDNA序列分析,对筛选的拮抗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鉴定;采用温室盆栽试验,测定拮抗芽孢杆菌的促生作用、定殖能力和抑菌活性。【结果】从健康烟草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抗烟草青枯病菌活性较好的菌株LW-4,经鉴定其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LW-4菌悬液对烟草青枯病菌的防治效果为70.37%,其可定殖于烟草根际土壤,具有良好的定殖能力。LW-4对烟草有明显的促生作用;用饱和度为25%的硫酸铵获得的LW-4抑菌物质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菌活性较高,抑菌圈直径达37.82mm。【结论】菌株LW-4在烟草青枯病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土壤微生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本试验通过菌株多次分离纯化和牛津杯抑菌试验获得大肠杆菌拮抗菌,对其采用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种属亲缘关系。试验结果显示,从土壤中分离获得7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牛津杯抑菌试验结果表明,6株菌株对大肠杆菌具有抑制作用,其中FX5和FX6菌株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结合菌落培养特征,通过BLAST比对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初步认为,拮抗效果显著的FX5和FX6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本试验为研究土壤枯草芽孢杆菌有效防治大肠杆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芽孢细菌,并对其进行生理生化鉴定。[方法]以棉花黄萎病痛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g)V-190为测试菌,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通过初筛及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30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4株拮抗细菌菌株,再对其中拮抗能力较好的18株进行了复筛,得到抑菌圈达18.9mm的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30菌株,结合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综合考察,初步判断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结论]获得了大丽轮枝菌的拮抗芽孢细菌7-30菌株。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魔芋组织中筛选得到有效抑制魔芋软腐病菌的内生拮抗菌,采用组织块法从魔芋块茎中分离到15株内生细菌,通过菌株发酵上清液抑菌试验筛选拮抗菌株,发现其中5株对魔芋软腐病具有拮抗作用,占所筛内生菌的33%,BS-4、5、8的抑菌圈较大,直径在14~16mm。魔芋块茎感病试验发现,抑菌活性较高的BS-8菌株发酵上清液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魔芋块茎感病,经生理生化和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证实BS-8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8菌株对魔芋软腐病菌具有很好的拮抗性,可作为一种新的植物生防制剂或工程菌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旨在筛选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甘草内生细菌,为新疆甘草内生细菌的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100株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对石榴枯萎病甘薯长喙壳、草果叶斑病镰刀菌、草果假茎黑斑病小孢拟盘多毛孢、墨兰炭疽病胶孢炭疽菌等4个病原菌具有拮抗活性的菌株,并测定其16SrRNA基因序列,建立系统发育树对其进行初步鉴定。结果显示,61株菌株对甘薯长喙壳具有拮抗作用,其中13株菌的抑菌半径均大于15mm。进一步研究表明,10株菌对4种植物病原菌都表现出较高的抑菌能力。基于16Sr RNA基因序列分析与系统发育分析表明,其中11株菌为萎缩芽孢杆菌(Bacillus atrophaeus),另外2株菌分别为副氧化微杆菌(Microbacterium paraoxydans)和莫哈韦芽胞杆菌(B.mojavensis)。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疮痂病高效拮抗菌的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对马铃薯疮痂病(potato scab)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优良菌株,以笔者所在实验室保存的237株细菌为出发菌株,采用十字交叉划线法和平板扩散法进行初筛和复筛。经筛选后得到1株拮抗活性明显的菌株12-82,其抑菌圈直径达26.2 mm。经菌落菌体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及生理生化试验,将菌株12-82初步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研究为开发防治马铃薯疮痂病的生物菌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马铃薯疮痂病菌拮抗菌ZWQ-1的生物学分类地位和防病效果,结合其生物学特性和16SrDNA序列特征对菌株ZWQ-1进行了鉴定,利用纸碟法和温室盆栽接种试验测定了该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结果表明,该菌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与枯草芽孢杆菌一致,其16SrDNA序列与枯草芽孢杆菌菌株JQ398853、JN399219的同源性高达99%,因此,将其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盆栽接种防病测试结果表明,拮抗菌ZWQ-1可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病程度,对病原菌CPS-1、SHXHZ-3、CPS-3、CPS-2和NM-10的防治效果较为明显,防效分别为79.09%、78.85%、77.44%、54.68%和49.68%,说明拮抗菌株ZWQ-1对马铃薯疮痂病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此外,该菌对其他18种植物病原菌也有一定的抑菌作用,说明菌株ZWQ-1是一株较具开发潜力的生防菌株。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分离纯化抑菌蛋白和脂肽类物质,促进拮抗菌的开发和利用,选取2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解淀粉芽孢杆菌,利用硫酸铵沉淀法粗提2株菌株的抑菌蛋白,酸沉淀法粗提脂态类抑菌物质,分别测定粗提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初步检测2株菌株是否具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活性。结果表明:BQD1菌株20%~30%的蛋白粗提液对玉米大斑病菌拮抗作用最强,抑菌直径达31.48mm。TY菌株30%~40%的蛋白粗提液对玉米大斑病菌抑菌直径最高达34.20mm。2株菌株脂态类粗提液对靶标病原菌株的拮抗作用均高于其发酵液,且均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和嗜铁素。  相似文献   

12.
筛选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Schl.f.sp.niveum)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通过对土样中分离的产芽孢细菌进行初筛和复筛,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芽孢细菌HD-5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全序列分析.结合HD-5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 SrDNA全序列分析结果综合考察,判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相似文献   

13.
大丽轮枝菌拮抗细菌多粘芽孢杆菌7-4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笑颖  孟成生  雷白时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97-1799,1825
为筛选对棉花黄萎病病原菌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细菌,采用改良的琼脂平板扩散法,通过初筛从各地的土样中分离到84株拮抗细菌菌株,再对其进行复筛,得到1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细菌7-4菌株,并对该菌株进行了形态特征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初步判断其为多粘芽孢杆菌(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黑痣病是我国马铃薯主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一种土传病害。为筛选出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生防作用的芽孢杆菌,从河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连作黑痣病发生严重的地块采集健康植株上的根际土,采用土壤稀释法和平板对峙法分离筛选出6株对黑痣病菌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抑菌带宽度6.0 mm),研究温度对生防菌株抑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降低,抑菌效果减小,温度为15℃时,菌株HN-Q-8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菌株,当温度降为10℃时,无抑菌作用。以形态学特征为基础,结合gyrB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筛选出来的6个菌株经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盆栽防效试验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HN-Q-8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为52.72%~61.22%。  相似文献   

15.
[目的]筛选对荷花腐败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为荷花的健康生产及荷花腐败病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抑菌圈法和对峙培养法从106株供试拮抗细菌中筛选对荷花腐败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生防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鉴定确定生防菌分类地位,通过与其他6种作物病原真菌的对峙培养了解生防菌的抑菌谱,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明确生防菌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从供试的106株测试菌株中筛选获得4株对荷花腐败病菌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菌,其中以DR1菌株的拮抗效果最佳,抑菌带宽为9.8 mm.DR1菌株的拮抗谱较宽,对供试6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DR1菌株对荷花腐败病的平均防效为41.83%.根据16S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结果并其结合生理生化特征,将DR1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的拮抗活性、耐热性和抗逆性强,且有较宽的抗菌谱,在荷花病害防治中具有较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1株烟草赤星病拮抗芽孢杆菌的鉴定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对烟草赤星病具有拮抗作用的芽孢杆菌并进行鉴定,同时研究其抗菌作用。【方法】从陕西、云南、湖北和河南4省烟区采集烟草根际土壤和烟叶,从中分离筛选烟草赤星病拮抗芽孢杆菌,并对拮抗性最强的1株芽孢杆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序列鉴定及粗提物抑菌作用测定。【结果】从烟草表面及根际土壤分离得到的芽孢杆菌中有10株对烟草赤星病有拮抗效果,将其中效果最好的1株芽孢杆菌定名为M-07C2F,其抑菌条带宽度达14.2 mm;通过16S rDNA测序并结合其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该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通过显微观察发现,M-07C2F菌株使烟草赤星病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出现畸形,菌丝体内部细胞原生质体分布不均匀,部分菌丝内原生质有流出形成空壳的现象。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得其对烟草赤星病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EC50为12.82 mg/L;在活体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测得当M-07C2F菌株粗提物质量浓度为80 mg/L时,其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6.0%。【结论】菌株M-07C2F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菌作用明显,该菌株通过抑制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减少孢子萌发来抑制病菌对植株的侵染,且菌株粗提物质量浓度越高,抑菌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17.
猕猴桃叶枯病病原菌广谱拮抗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筛选获得对猕猴桃叶枯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以病原菌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为靶标,采用抑菌圈法和牛津杯法从猕猴桃根际分离筛选出3株具有拮抗作用、且抑菌谱较广的拮抗菌株MX3-11、TJKB-24和NF2。菌体细胞显微镜观察、菌落形态描述及生理生化实验的结果显示,这3株菌的表型和生理特征与美丽短芽孢杆菌高度一致。16S rDNA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3株菌的核酸序列与美丽短芽孢杆菌的同源性为100%,综合实验结果最终鉴定菌株MX3-11、TJKB-24和NF2均为美丽短芽孢杆菌(Brevibacillus formosus)。  相似文献   

18.
从白芨根际土壤中筛选出对白芨根腐病有拮抗性的菌株,初步研究其抑菌作用,为白芨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平板稀释法从白芨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菌株,以白芨根腐病菌、白芨灰霉菌、白芨黑斑菌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出拮抗菌株;分别采用16S rDNA和28S rDNA序列分析方法鉴定拮抗细菌和真菌菌株的分类学地位。结果:共计从白芨栽培土壤中分离到35株细菌和10株真菌菌株,其中8株细菌和6株真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表现较好的抑菌活性;经鉴定,细菌菌株大多数为芽孢杆菌,真菌为木霉属,BJ-135为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BJ-175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J-2为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筛选出的菌株中有5株拮抗菌对4种白芨致病菌均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菌株BJ-135、BJ-175、BJ-2可用于生防菌剂开发,用于白芨病害防治。  相似文献   

19.
以从植物中分离的内生细菌为材料,筛选对番茄灰霉病菌等有拮抗作用的菌株,并对其抑菌活性、抑菌谱进行分析并明确其分类地位。以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和番茄枯萎病菌等植物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和生长速率法对所分离的12株细菌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并对具有较好拮抗活性的菌株的抑菌广谱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分离菌株中,GZ-5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GZ-3次之,其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菌FQ-1的抑制率分别可达86.6%,83.0%,且2个菌株对黄瓜灰霉病菌、番茄枯萎病菌等9种病原菌也有较好的拮抗活性;通过对2个菌株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等,初步将GZ-5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GZ-3菌株为地衣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20.
利用点接法从山东省9个地市的保护地黄瓜菌核病病株根际土壤中初步筛选到21株拮抗细菌,其分布率与田间发病率呈正相关,经平板对峙培养复筛出4株对黄瓜菌核病菌具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细菌。该4个菌株均具有明显的抑菌宽带,其中菌株BSH-4对黄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最高为91.1%,抑菌带宽度为18.5mm;4个菌株对黄瓜猝倒病菌、蔓枯病菌、枯萎病菌和立枯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病病菌、茄子绵疫病菌等7种常见蔬菜土传病害的致病菌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根据菌株的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指标,初步确定4菌株中1株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1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