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杆菌引起牛、羊、猪、鹿、犬等哺乳动物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其发病特征是动物生殖器官、胎膜及多种器官组织发炎、坏死和肉芽肿,引起母畜流产、空怀和不孕,公畜发生睾丸炎等,羊、牛较为易感。该病对人畜危害严重,严重影响畜牧业生产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是我省重点防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玉屏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为期2年的“布病”专项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羊、牛、猪、犬及人等均可发生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可引起患病动物不孕、流产和死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0IE)将其列为多物种动物疫病,《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病之一。进入21世纪,布病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回升趋势,我国布病疫情在人畜间也呈现出逐年持续上升的态势。这一  相似文献   

3.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在家畜中,牛、羊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等。人感染后,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和孕妇可引起流产等。目前,布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永昌县已被甘肃省兽医局列为奶牛和羊布病一类防控区;金川区为奶牛布病一类防控区,羊布病二类防控区。在《金昌市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布病  相似文献   

4.
随着大理州奶牛数量的大幅增长,奶牛主要疫病和兽药残留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奶牛结核病和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等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病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为全面摸清我州奶牛结核病、布病的流行和兽药残留情况,为各级政府制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布氏杆菌病(以下称布病)是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以奶牛生殖器官、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等为主要特征,对奶牛养殖影响巨大。同时,奶牛布病可以通过病牛传给人类,从而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应引起广大从业者的高度重视。1病原及流行特点(1)布氏杆菌,既布鲁氏杆菌,是一组小的、不运动、不形成芽孢的革兰氏阴性,球形球杆形或短杆状的  相似文献   

6.
正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生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感染,引起奶牛胎膜发炎、流产、不育等症状,可在人畜之间传播,影响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奶牛养殖场、各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动物卫生监督管理机构应高度重视,并要认真做好奶牛场布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7.
奶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2011年甘肃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专家组对平凉地区开展的人畜共患病调查结果显示,华亭市是奶牛结核病在平凉地区范围内呈点状散发发生疫情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以华亭市为例,就奶牛结核病的检测方法和预防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奶牛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对奶牛养殖业影响巨大,也直接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引进患有布病的奶牛、诊疗操作不规范和监测净化不彻底是造成当前规模奶牛场布病发生和传播的主要原因.只有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彻底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以流产、睾丸炎为特征的人畜共患病.此病流行较广,感染率较高.对人畜危害性大.在所有的易感动物中奶牛的易感性最强.奶牛布病每年都有上升势头,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冲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兰州红古区奶牛的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奶牛布病的检疫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为了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红古区的奶牛养殖小区的疫情动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控制布病的发生和蔓延,保证人畜的健康.我们对红古区金泉奶牛养殖小区的奶牛进行了布病血清学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重要人兽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通报的重要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布病也是《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中优先防治的16种动物疫病之一[1-2]。人感染布病主要来自于患病动物及其产品,我国与人布病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羊、牛[1-2]。自2000年以来,我国人畜布病疫情开始反弹,并高位维持,防控形势十分严峻。近年来,人间布病聚集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00年以来,我国奶业发展很快,到2014年底奶牛存栏达到1 460万头,总产奶量达到3 840万吨,奶产量居全世界第三。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防疫管理认识不足,抓的不到位,致使一些疫病,特别是奶牛布病、结核等人畜共患病在一些地区流行,严重影响了人民健康,制约了奶业发展。加强奶牛场防疫设施建设,完善重大动物疫病免疫、人畜共患病的检疫净化,建立健全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和研究现状及防控策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布病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当前,虽然全国畜间布病疫情平稳,但局部地区疫点仍有散在发生,部分地区奶牛布病疫情上升较快,老疫区死灰复燃,新疫区范围有扩大趋势。自2000年以来,全国兽医部门检出的布病阳性牲畜数量也逐年增加,不仅阻碍畜牧业发展,而且影响身体健康。本文介绍了目前布病的流行及研究现状,提出了综合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奶牛布氏杆菌病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奶牛感染布病主要以流产、受胎率下降为特征。患牛体内的病菌,可随乳汁、脓汁、流产胎儿、胎衣、生殖道分泌物排出体外,感染其他动物,人与病畜的直接接触,或食用带菌的奶、肉可引发感染布病。近年来,布病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趋势,对人类及动物健康造成了威胁,  相似文献   

14.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病过程通常缓慢,对奶牛的危害非常严重.该病菌主要侵害奶牛的生殖系统,直接造成母牛流产、不孕和胎膜发炎,公牛感染会发生睾丸炎.目前,布病在世界各地都有流行,我国的内蒙、东北、西北等地区属于该病的高发区.奶牛布病的发生对奶牛的健康养殖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不仅直接损害饲养场的经济收益,而且严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人主要通过皮肤、黏膜和呼吸道感染。人感染布病,轻者感到发热、疲乏、头痛、关节肌肉疼痛,重者出现睾丸炎、流产等,影响生殖能力,甚至丧失劳动能力,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对其流行特点、危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综合防治措施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1布病的危害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又称传染性流产,是由布氏杆菌引起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奶牛布氏杆菌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牛及其皮毛、乳汁、尿液和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奶牛布病的严重发生,对我区奶牛养殖业健康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不仅加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底~2014年初,武汉市黄陂区罗汉街、李集街和祁家湾街等地发生羊布鲁氏杆菌病,经确认有6人感染布病病例。黄陂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高度重视,在全区进行了羊布病大排查工作,查出羊布病阳性27头,扑杀同群羊525头。有效控制了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确保了人民生命安全。经过近两年的预防和控制,羊布鲁氏杆菌病在我区得到有效控制,效果很好。羊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该病以引起雌  相似文献   

18.
布鲁杆菌病简称"布病",是慢性接触性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已将其列入B类动物疫病,在我国其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危害极大[1-3]。黄岗市黄州区奶牛饲养量大,为进一步掌握黄州区各奶牛养殖场奶牛布鲁杆菌病的分布和流行情况,2010—2013年对黄州区5个奶牛场的7 019份奶牛血清样品进行了布鲁杆菌的血清学调查,对阳性奶牛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9.
洱源县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和结核病都是重要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这两种病的不断发生给人的健康和畜牧业发展带来严重危害,我国将其列入二类动物疫病。布鲁氏菌有6个种,即牛布鲁氏杆菌、羊布鲁氏杆菌、猪布鲁氏杆菌、绵羊布鲁氏杆菌、林鼠布鲁氏杆菌、狗布鲁氏杆菌。其中引起牛布鲁氏杆菌病的病原是牛布鲁氏杆菌,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牛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牛对布鲁氏杆菌最为易感,并可经牛奶或其他途径感染人…。牛结核病主要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这两种病在云南地区人畜问呈地方流行,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20.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以侵害生殖器和关节为特征的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一)布病的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春末夏初最易暴发。该病常在我国广大农区、牧区和半农半牧区,以及城乡饲养羊、牛、猪、鹿、犬等比较集中的规模养殖场和散养户中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