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杂交水稻结实率和充实度的化学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杂交水稻弱势粒的库活性较低,导致其结实率和充实度都比较低,有机物运转率也较低,影响了其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了提高杂交水稻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于水稻抽穗期以喷水为对照,喷施DCPTA和玉米素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植物激素,成熟期考察其对产量和强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DCPTA和玉米素能显著提高杂交水稻二优培九的产量,其原因是提高了弱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对强势粒的结实率和充实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了比较曼陀罗不同部位化感作用的差异,用蒸馏水分别浸提曼陀罗根、茎、叶的有效成分,以蒸馏水为对照,研究曼陀罗根、茎、叶浸提液对芝麻和粟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2g/ml曼陀罗叶浸提液处理时,芝麻和粟种子萌发率分别降低83%和83.3%,幼苗的根和茎则停止了生长; 0.4g/ml曼陀罗茎浸提液使芝麻和粟的萌发率降低27.6%和15.8%,幼苗根长降低93.3%和64.7%,幼苗茎长降低51.2和18.0%。0.4g/ml曼陀罗根浸提液使芝麻和粟种子萌发率降低31.2%和56.2%,幼苗根长降低75.1和15.0%。因此,曼陀罗叶浸提液强烈抑制了芝麻和粟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茎浸提液和根浸提液也都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但都弱于叶浸提液。  相似文献   

3.
储藏产品螨类的危害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藏产品螨类是繁殖力和抗逆力很强,居地和习性多样的微小动物,常在各种储藏产品中生活和取食,环境适宜时容易形成猖獗,对产品造成损失,还可传播人类和畜禽的疾病,对农药的抗性很强,是很难防治的有害生物.目前国内外对储藏产品螨类有一些研究,在区系和分类、生物生态和防治方面有一些报导,但研究的深度远不如农业和医牧螨类,随着储藏产品的增多和国内外贸易交流频繁,储藏产品螨类的为害和造成的损失日益突出,值得加强研究和防治.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和中国的猕猴桃生产、贸易和竞争力都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以世界粮农组织(FAO)数据和相关文献为基础,分析了猕猴桃生产和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猕猴桃贸易和竞争力。世界猕猴桃的收获面积和产量持续增加,我国猕猴桃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栽培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单产与新西兰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世界和我国猕猴桃的进口和出口呈现平稳增长态势,但是中国猕猴桃进口量和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量和出口额。中国猕猴桃出口竞争力很差甚至极差水平上,在国际猕猴桃果市场上中国出口猕猴桃果品质中等偏低。针对中国猕猴桃生产和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改善中国猕猴桃产业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正>5月9日和10日两天时间,山东省济南市降下了100毫米的暴雨,不少大棚进水,大棚内的西红柿、黄瓜和地里的西瓜、甜瓜被淹。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以及我们《四季风》栏目组的专家和记者在走访调查时掌握的情况,预感到在这场大雨过后的几天时间内,西瓜和甜瓜很有可能爆发严重的疫病和霜霉病,进水后的大棚黄瓜和西红柿也将有霜霉病和晚疫病大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以来自湖北和湖南5个地区的21个红椿优树半同胞家系为研究材料,在四川泸县进行分家系容器育苗,通过对1年生容器苗苗高和地径的观测和分析,进行苗期生长比较与优良家系选择,以期为红椿苗期优良家系选择及后续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家系苗高和地径变幅分别为14.33~55.50 cm和3.03~6.64 mm,不同家系间苗高和地径均有极显著差异,具有很好的家系选择基础。绝大部分家系的苗高和地径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5%,家系苗生长较为均匀一致,对今后家系的选择和利用有利。21个家系中,以‘利川17号’生长最好,苗高和地径均最大,苗高和地径分别为51.90 cm和6.26 mm,遗传增益分别为43.08%和22.61%。21个家系苗高和地径的遗传力分别为0.952和0.839,苗高受到的遗传调控更高。以苗高为主进行苗期选择,选择出‘利川17号’、‘宣恩10号’、‘宣恩20号’3个优等家系,入选率14.29%,苗高和地径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30.99%和18.27%。选择的3个家系选择差大,选择率低,遗传增益高,可为后续的良种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科协和安徽省科协“十一五”期间学会工作和发展计划,在安徽省科协和民政厅的领导下和指导下,在挂靠单位安徽农业大学及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广大会员的关心和积极参与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太湖地区地方特色糯稻品种稻米品质性状,为后续特色糯稻种质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以鸭血糯和苏御糯及对照品种红壳糯和白壳糯为材料,分析了稻米的基本理化品质和淀粉结构特性。结果表明,鸭血糯和苏御糯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和表观直链淀粉含量;鸭血糯和苏御糯米粉和淀粉均表现出较低的黏滞性,通过淀粉粒扫描电镜分析发现较小的淀粉粒可能是导致鸭血糯和苏御糯米粉和淀粉黏滞性较低的重要原因;热力学特性分析结果表明,鸭血糯淀粉具有最高的糊化温度和热焓值并且较易发生回生,其次是苏御糯淀粉;晶体结构分析表明,4个糯稻淀粉均表现为典型的A类型晶体结构,但鸭血糯淀粉的长程有序程度和短程有序程度均最高,其次是苏御糯淀粉。  相似文献   

9.
张丽娜 《分子植物育种》2023,(20):6906-6911
本研究旨在探讨植物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旅游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植物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和解析,综合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依赖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植物生态系统服务是生态旅游的基础和核心要素,为旅游业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包括气候调节、土壤保持、水资源调节和生物多样性维护等。同时,生态旅游的发展也对植物生态系统服务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提升公众对植物保护和生态环境的认知,促进了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然而,生态旅游活动也可能对植物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负面影响,如过度开发和不当管理可能导致生态系统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为了实现植物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旅游的良性互动,本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科学研究和数据监测、制定合理的管理政策和规范、加强公众教育和参与,以及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和提升植物生态系统服务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吕一品 《分子植物育种》2023,(10):3330-3335
本研究讨论了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产权保护、规制和社会影响等问题。作物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将外源基因导入作物基因组,以期改善作物性状和农业生产效益的一种技术。该技术已经成为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也面临着产权保护、规制和社会影响等问题。在产权保护方面,本研究分析了作物转基因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产权保护模式和案例,并提出了加强技术管理和监督、制定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公众教育等建议,以保护和维护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在规制问题方面,本研究分析了作物转基因技术的规制现状、框架和对策,并提出了加强风险评估和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等建议,以确保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影响方面,本研究分析了作物转基因技术的食品安全问题、环境风险问题和公众意见和社会接受度,并提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公众教育、加强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测等建议,以促进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最后,作者认为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发展需要兼顾产权保护、规制和社会影响等方面。为了推动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定更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公众教育和科学普及等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帮助保障作物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和...  相似文献   

11.
金衢地区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搭配与种植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决目前金衢地区双季稻生产存在的早晚稻生育期衔接矛盾、早晚稻适宜高产主栽品种不突出以及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种植问题,通过开展双季稻周年高产高效研究,探讨适宜金衢地区的双季稻周年高产品种结构和种植方式。结果表明,早稻‘中嘉早17’直播搭配晚稻‘甬优15’手插模式的周年产量最高,达到18175.5 kg/hm2,周年效益达19519.5元/hm2;早稻采用‘中嘉早17’直播搭配‘甬优15’机插模式的周年产量为28584.0 kg/hm2,周年效益为14854.5元/hm2;早稻采用‘株两优609’直播搭配晚稻‘钱优0506’机插模式的周年产量为15549.0 kg/hm2,周年效益为16867.5元/hm2。金衢地区种粮大户早稻采用直播方式选择生育期相对较短的‘株两优609’或‘金早09’等,搭配机插晚稻‘甬优15’或‘钱优0506’;大户选用双季机插模式,早稻可选择‘中嘉早17’等中、迟熟品种,搭配‘甬优15’或‘钱优0506’等品种,即可获得较高的收益,又可合理安排播插和收获时间。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富硒杂交水稻品种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对海南杂交晚稻品种(主栽品种和一些即将推广试种的品种共63个)和早稻品种(主栽品种共12个)进行富硒品种筛选,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晚稻和早稻品种的糙米、精米硒含量差异都极显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4~5倍,表明进行富硒品种筛选的必要性。以精米的硒含量达到富硒食品标准(0.1~0.3 mg/kg)作为富硒品种筛选指标,富硒晚稻品种主要有谷丰优8312、博Ⅱ优510、南丰优61208、捷丰优629、京5优182、热香1号、南丰优/6256和博Ⅱ优629;富硒早稻品种主要有红泰优996、Ⅱ优128、丛优629、Ⅱ优202和特优57353。  相似文献   

13.
胡万星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141-146
为充分发挥‘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新品种的增产潜力,深化福建省优质高产杂交稻的选育研究,提取福建省品种审定公告的相关资料,对福建省审定的8个‘闽恢3301’系列杂交稻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花2优3301’、‘Ⅱ优3301’、‘闽丰优3301’、‘全优3301’等中籼稻属重穗型品种,每穗粒数多(174.0~220.5粒),千粒重大(28.9-30.2 g),单穗重(4.39-5.19 g)是其产量优势所在;‘天优3301’、‘谷优3301’、‘连优3301’和‘泰丰优3301’等晚籼品种属于穗粒兼顾型品种;除‘谷优3301’外,其余7个品种对稻瘟病抗性较弱;影响米质的主要因素是垩白粒率(平均47.2%)和垩白度(平均9.6%)。在栽培上应注意品种的区域布局和配套栽培技术;在品种选育上应注重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稻瘟病抗性的改良。  相似文献   

14.
引进水稻品种(系)的产量、品质及RVA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引进的5个水稻品种(系)进行了产量、品质及RVA特性研究,并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RVA特征值及食味特性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最高粘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消减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7和r=0.710,最高粘度与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r=0.689。综合5个引进品种(系)产量、品质及RVA特性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津稻1007增产最多(增产约58%),但食味品质最差;津原E28增产较多,食味品质与对照品种相当;津原45和津原43增产较多,食味品质稍逊于对照品种;津川1号有一定程度减产,但食味品质与对照品种相当,可作为优质稻育种中间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分析水稻新品种的主要特性及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制订水稻品种改良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应用归纳统计的方法,对“十一五”期间国家审定的288份水稻新品种进行特征性状统计分析、不育系的配组分析及品质、抗性分析。结果显示,6个生态类型的水稻品种间形态差异比较大,其产量相关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也有较大差别;长江中下游单季稻生育期长和较大穗形是其高产的重要因素,在其现有穗型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有效穗数可进一步提高产量;长江中下游早稻和北方粳稻的有效穗数最多,进一步增产应在稳定其较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增加单穗粒数。北方粳稻和南方双季晚籼稻品质较好,而双季早稻的垩白粒率较高,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国审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较好,而对稻飞虱抗性普遍较差,因此,在今后水稻新品种培育中,在稳定提高稻瘟病抗性育种的同时,应重点加强稻飞虱的抗性育种。优秀不育系在杂交稻选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了Ⅱ-32A、‘协青早A’等一批老不育系仍然大量应用外,‘天丰A’、‘五丰A’、‘川香A’等一批新的强优势的不育系脱颖而出。两系杂交稻由于‘株1S’、‘准S’等一批实用光温敏两用核不育系选育与应用,对推动中国“十一五”水稻育种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改善超级稻组合‘协青早A/T9308’易落粒特性,达到延长其生产应用寿命之目的,利用γ射线诱变技术,从易落粒恢复系T9308(显性)中,筛选到难落粒突变体M9308(隐性),并配制出具中等落粒性F1组合‘协青早A/M9308’。采用分期播种方式,再次对M9308、T9308、‘协青早A/M9308’和‘协青早A/T9308’在整个抽穗、灌浆和成熟等重要时期的落粒性、产量性状和稻米品质性状进行观察研究,并对‘协青早A/M9308’和‘协青早A/T9308’的2008-2009年多点大区自然和机割落粒损失作了调查。结果表明,M9308难落粒特性表达稳定,不论所处环境或成熟度大小,其落粒率均极显著低于T9308;‘协青早A/M9308’落粒性与其他协优系列相近,明显低于‘协青早A/T9308’;‘协青早A/M9308’和‘协青早A/T9308’的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与稻米品质性状均相仿;‘协青早A/M9308’明显减少了田间自然和机割稻谷损失率。综上所述,该改良型‘协青早A/M9308’具有替代原超级稻‘协青早A/T9308’而获得生产上可持续应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物农药配施对早季香稻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用有代表性的两个香稻品种培杂软香(杂交稻)和桂香占(常规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6个不同的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的混配组合对香稻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印楝素乳油+苏云金杆菌(Bt)+井冈霉素+杀虫双混配组合对两个香稻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较佳,对四种病虫害的的防治率都在94%以上,且香稻产量较高。印楝素乳油+苏云金杆菌(Bt)+鱼藤酮乳油+井冈霉素混配组合对培杂软香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对四种病虫害的防治率高达94%;印楝素乳油+苏云金杆菌(Bt)+井冈霉素混配组合对桂香占病虫害的防治和增产效果明显,对卷叶螟的防治率为93%-96%,对其他三种病虫害的防治率高达98%。因此,在适当比例情况下,生物农药和化学农药配施防治香稻病虫害效果较好,且具有一定的保产效果。  相似文献   

18.
抗感稻曲病水稻品种的生殖期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分析稻曲病的发生与水稻品种生殖期性状的关系,选用6个不同抗性的水稻品种——‘农香21’、‘福丰优2号’、‘泸优313’、‘福两优366’、‘花2号3301’和‘浦江6号’为试验材料,在温室内分别测定了供试水稻品种生殖期的一些性状参数。结果表明,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抗感性与水稻叶耳间距、孕穗期、抽穗期和防御酶(POD和SOD)活性无必然的联系,但与每穗谷粒数和穗型有一定关系。其中,抗病品种‘泸优313’的每穗谷粒数最少,为113.00粒,感病品种‘花2号3301’的每穗谷粒数最多,为242.67粒,此外,抗病品种的穗型较为松散,而感病品种的穗型较为密集。由此推测,水稻每穗谷粒数及其穗型有可能作为筛选抗病品种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徐建欣  杨洁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7):145-152
为揭示干旱胁迫对陆稻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此研究以‘白花山’、‘旱谷’和‘小红米’3 个具有不同抗旱能力的陆稻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PEG模拟水分胁迫法,对其5 个理化指标在水分胁迫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SOD、POD与CAT等保护酶在轻度的PEG渗透胁迫下,3 个供试陆稻品种的抗氧化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在严重胁迫下,大部分品种表现为先少量上升后剧烈下降或直接下降的趋势,严重胁迫T3、中度胁迫T2、轻度胁迫T1 对保护酶活力的影响表现为T3>T1>T2,且在各浓度的PEG模拟干旱胁迫下其保护酶的活性均表现为高抗品种‘白花山’>中抗品种‘旱谷’>低抗品种‘小红米’。MDA含量随着胁迫程度的加深以及胁迫时间延长不断上升的趋势,且上升的速度表现为低抗品种‘小红米’>中抗品种‘旱谷’>高抗品种‘白花山’。可溶性糖的总体趋势表现为高抗品种‘白花山’>中抗品种‘旱谷’>低抗品种‘小红米’、T3>T2>T1>T0(CK)。由此可以看出,陆稻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增加渗透调解物质含量,降低水势来提高其抗旱能力;并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抗氧化能力,来减轻干旱胁迫所带来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2003—2011年江西省审定早稻品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筛选近年江西审定的优良早稻品种和指导江西早稻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对江西省2003—2011年审定的130个早稻品种的育种方法,不育系和恢复系利用,选育单位,产量、米质及抗性性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三系杂交早稻品种81个,占62.3%;两系杂交早稻品种30个,占23.1%;常规稻品种19个,占14.6%;杂交早稻是江西早稻选育的主要方向,三系法仍然是当前江西省早稻育种的主要方法,两系法呈现良好前景。111个杂交早稻品种利用了34个不育系,其中,三系不育系23个,两系不育系11个,‘金23A’、‘株1S’、‘优IA’、‘中9A’、‘荣丰A’和‘五丰A’等6个不育系是目前江西杂交早稻选育中应用的主要不育系,利用了87个恢复系,恢复系应用面广、数量多,突出的少,遗传多样性较低。第一选育单位有52家,分为种业(种子)公司、研究所(院)和学院(大学)等5类,其中,种业(种子)公司和研究所(院)审定了115个品种,两者占88.46%,是江西早稻品种选育的主要力量;分布在江西、湖南、浙江和北京等8省市,其中,江西省单位最多,有37家,审定品种94个,育种总体实力强。筛选到具有高产、优质和抗性等主要性状的优良品种90个次,其中,高产品种24个,抗性品种42个,优质品种12个,具有综合2个性状的优良品种1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