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平凉红牛”群体中西杂牛(西门塔尔×秦川牛)背最长肌、米龙肉样的品质指标(系水力、蒸煮损失、嫩度、pH值)及常规营养成分(干物质、蛋白质、脂肪),结果表明:西杂牛胴体不同部位肉样品质均有较大差异且各指标变化趋势相似,背最长肌的系水力、蒸煮损失、嫩度(剪切力)和营养成分指标均优于米龙,符合背最长肌作为高档肉切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研究阉割对早胜黄牛公牛肉质的影响,[方法]试验选择健康无病、发育正常、养殖环境一致的12月龄早胜黄牛公牛和阉牛(6月龄早期阉割处理)各3头,短期育肥3个月,屠宰后取背最长肌,对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pH值、肉色(L*、a*和b*)、系水力、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粗灰分及氨基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阉割公牛背最长肌的pH、红度(a*)、黄度(b*)、系水力、粗脂肪、Glu、Leu含量显著高于公牛(P<0.05);而背最长肌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亮度(L*)、粗蛋白、水分显著低于公牛(P<0.05),在公牛和阉牛的氨基酸组成及含量中,多数氨基酸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但阉牛氨基酸含量略高于公牛氨基酸含量。[结论]阉割处理可以显著提高12月龄早胜黄牛的嫩度和系水力,改善牛肉的色泽,增加牛肉干物质和氨基酸含量,说明阉割有助于提高早胜黄牛育肥公牛的肉品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云岭牛不同解剖部位肉的品质特性,本试验测定了云岭牛冈上肌(SU)、冈下肌(IF)、臀三头肌(TB)、菱形肌(RH)、颈腹侧锯肌(SVC)、夹肌(SP),中部胴体的腰大肌(PM)、背最长肌(LD)、背阔肌(LA),后部胴体的半膜肌(SM)、半腱肌(ST)、股二头肌(BF)、臀中肌(GM)、股直肌(RF)、股外侧肌(VL)和阔筋膜张肌(TFL)共16个解剖部位肉的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剪切力、pH、亮度(L*)、红度(a*)、黄度(b*)、粗蛋白质、脂肪、水分10项品质指标,并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标准化分析研究其品质特性。结果显示,云岭牛不同解剖部位肉之间的10项品质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冈上肌、冈下肌、腰大肌、颈腹侧锯肌和阔筋膜张肌的嫩度较好,其剪切力均低于4 kg。夹肌、半腱肌和股外侧肌的保水性较差,半腱肌的L*值最高。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剪切力和压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呈显著正相关。标准化分析发现,背最长肌和半腱肌具有相似的品质特征;股二头肌、臀中肌和股外侧肌具有相似的品质特征。结果表明,部位因素对云岭牛肉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云岭牛胴体前部肉品质较好,可以作为开发高档产品的原料来源。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肉品质评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试验选取中国西门塔尔公牛的冈上肌、背最长肌、腰大肌和半腱肌4个部位,分别对其进行物理指标(蒸煮损失、剪切力、pH及肉色)、营养品质(脂肪、蛋白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及感官评定(嫩度、多汁性、风味)。结果表明,综合物理指标、营养物质含量和感官评分结果来看,以腰大肌肉质好,而半腱肌较差,水分含量和肉色红度值在各部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他指标则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某一种品质与多个客观指标有关,结合客观指标和感官试验才能更合理的评定牛肉品质。  相似文献   

5.
研究旨在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杂交后代(GBF1)与云岭牛肉品质,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选择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00个肉样冻存。以肉质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检测GBF1牛肉的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蒸煮损失。结果表明,GBF1牛肩峰剪切力显著高于云岭牛(P0.05),其他部位肉剪切力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GBF1牛10个部位肉的平均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分别为3.50kg、24.15%、27.56%,低于云岭牛;平均系水力64.60%,高于云岭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由此可知,GBF1牛肉品质与云岭牛相似,且均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平凉红牛与杂交和牛的肉品质差异,本试验随机选择48月龄的平凉红牛和杂交和牛(和牛♂×平凉红牛♀)各6头,体重均在650 kg左右,分别测定背最长肌的肉色、pH、失水率、熟肉率、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及大理石纹等肉品质性状指标,并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标准化评分和主成分分析比较其肉品质特征。结果表明:肉色L*值、pH、失水率、熟肉率、蒸煮损失和剪切力在2个品种间表现为差异显著,其中杂交和牛的pH显著低于平凉红牛,而失水率和熟肉率显著高于平凉红牛,蒸煮损失和剪切力表现为杂交和牛显著低于平凉红牛,其余指标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发现,失水率和熟肉率与蒸煮损失、剪切力之间呈极显著性负相关,而蒸煮损失与剪切力之间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标准化评分与主成分分析表明,杂交和牛的肉品质更加优于平凉红牛。杂交和牛牛肉表现为良好的嫩度和保水性能,且具有能够长时间贮藏的优势和易被消费者接受的鲜亮肉色。  相似文献   

7.
美系獭兔的胴体性状和肉品质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20只美系獭兔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测定,研究獭兔的生产性能和肉质特性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美系獭兔5月龄的平均体重为2.533 kg,商用皮重0.410 kg,屠宰率为60.70%,右后腿重0.182 kg,体长和腰周长分别为30.69和18.04 cm;美系獭兔背最长肌和后腿肉的pH1(宰后1 h的pH)分别为6.42和6.43,pH24(宰后24 h的pH)分别为6.22和6.35,肉色L*值分别为54.66和52.67,a*值分别为12.37和9.89,b*值分别为9.06和4.08;兔肉的滴水损失、熟肉率、蒸煮损失、剪切力值、水分含量和肌内脂肪含量分别为2.06%、62.12%、30.44%、2.453 kg.f、73.60%和1.67%。商用皮重与热胴体重、体长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商用胴体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兔的体重(热胴体、商用胴〖JP2〗体、右后腿)、体型(体长和腰周长)与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呈负相关,与熟肉率、剪切力值呈正相关,但相关性都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8.
研究旨在比较大额牛和婆罗门杂交后代(GBF1)与云岭牛肉品质,评估大额牛杂交利用潜能。选择年龄相近、性别相同的GBF1牛和云岭牛进行育肥、屠宰,采集100个肉样冻存。以肉质较好的云岭牛肉为对照,检测GBF1牛肉的剪切力、失水率、系水力、蒸煮损失。结果表明,GBF1牛肩峰剪切力显著高于云岭牛(P< 0.05),其他部位肉剪切力两品种间没有显著差异(P> 0.05)。GBF1牛10个部位肉的平均剪切力、失水率、蒸煮损失分别为3.50 kg、24.15%、27.56%,低于云岭牛;平均系水力64.60%,高于云岭牛,但差异均不显著(P> 0.05)。由此可知,GBF1牛肉品质与云岭牛相似,且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肉用西门塔尔牛与和牛杂交群体的肉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对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进行肉质性状比较,以期为肉品质性状遗传机制剖析及优质肉牛培育提供理论指导。收集肉用西门塔尔牛与杂交和牛两试验群体肉质性状表型数据,包括眼肌面积、剪切力、系水力、pH、肉色、脂肪颜色和大理石花纹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及差异性分析,从而综合评价两群体的肉品质。结果显示,两群体的脂肪颜色、系水力及剪切力呈现两两正相关;肉色与脂肪颜色、pH呈正相关,且肉色与pH呈显著相关(P < 0.05),而系水力与pH、肉色和大理石花纹呈负相关。在两试验群体间,和牛杂交群体的大理石花纹、眼肌面积、pH性状表现为极显著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P < 0.01)。从性别比较来看,肉用西门塔尔牛母牛在大理石花纹、pH、剪切力等性状上极显著或显著优于公牛(P < 0.01;P < 0.05);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的肉色和剪切力性状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公牛(P < 0.05;P < 0.01)。总体而言,和牛杂交群体的肉质性能优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内比较表明,肉用西门塔尔牛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优于公牛,而和牛杂交群体母牛肉质性能低于公牛。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苏姜猪与其母本姜曲海猪的肌肉品质,试验测定了苏姜猪、姜曲海猪常规肉质指标、营养指标和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苏姜猪背最长肌的剪切力显著高于姜曲海猪(P0.05);苏姜猪腿肌、背最长肌的失水率均高于姜曲海猪,但差异不显著(P0.05);苏姜猪背最长肌肌内脂肪含量显著低于姜曲海猪(P0.05);姜曲海猪腿肌、背最长肌中肌苷酸含量均显著高于苏姜猪(P0.05)。说明苏姜猪遗传了其母本姜曲海猪肉质优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17,(1)
猪肉品质判定以肉色、pH和系水力为主要指标,屠宰企业一般以pH_1判定PSE肉,但是在屠宰生产线上取背最长肌较为繁琐,而且破坏了胴体外观,影响生猪胴体销售。为此,选择110 kg体重商品猪60头,关联分析背最长肌和易于测定的半腱肌、半膜肌的pH,同时关联分析肉色、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和脂肪酸组成,以期确定是否能用半腱肌或半膜肌的pH_1判定PSE肉,方便屠宰线及时监测。结果表明,背最长肌、半腱肌、半膜肌的pH_1相近,差异不显著(P0.05);pH_(24)以半腱肌最高,极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半膜肌,提高2.28%~2.46%(P0.01);背最长肌pH_(24)与半膜肌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背最长肌与半膜肌pH_1、pH_(24)极显著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385和0.627,但是背最长肌与半腱肌,以及半腱肌与半膜肌之间的pH_1、pH_(24)相关均不显著(P0.05)。背最长肌与半膜肌L、a、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与背最长肌相比,半膜肌L降低4.89%,a增加13.68%,剪切力值降低18.93%,肌内脂肪含量增加1.62个百分点。虽然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L和a、剪切力值、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极显著,但背最长肌与半膜肌pH_1、pH_(24)差异均不显著,而且极显著相关,这就预示在生猪屠宰生产线上可用半膜肌pH_1来判定PSE肉,而不用直接测定背最长肌pH_1。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育肥牛不同部位肌肉的肉质特性,以9头安格斯×秦川育肥牛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背最长肌、三角肌、臀股二头肌、股直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的pH值、压力失水率、色差[亮度值(L~*值)、红度值(a~*值)、黄度值(b~*值)、色饱和度(C~*)和色调角(h~*)]、剪切力、蛋白质、脂肪和水分等肉质指标,分析了各指标间的差异,并对生鲜牛肉和煎制牛排进行了感官评价。结果表明:股外侧肌的压力失水率显著高于三角肌和股中间肌(P0.05),臀股二头肌、股外侧肌和股直肌的蒸煮损失显著高于背最长肌和三角肌(P0.05),三角肌的L~*值显著高于背最长肌、股中间肌和股外侧肌(P0.05),三角肌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股外侧肌(P0.05),股中间肌的水分含量显著高于三角肌(P0.05);6个部位肌肉的美食感和总体可受性得分均大于5分,都能满足消费者对生鲜牛肉和煎制牛排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胍基乙酸对育肥猪生长性能、胴体品质、肌肉品质、脂肪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性能:日粮中添加500、1000、1500 mg/kg胍基乙酸,育肥猪出栏体重、日增重显著增加(P0.05),料肉比显著降低(P0.05)。(2)屠宰性能:育肥猪屠宰后胴体重和瘦肉率极显著提高(P0.01),屠宰率、眼肌面积显著提高(P0.05),第十肋骨处背膘厚显著降低(P0.05),屠宰后胴体重、瘦肉率、屠宰率、眼肌面积分别提高7.5%,3.2%,4.3%,8.7%,第十肋骨处背膘厚降低13.7%。(3)肌肉品质、脂肪:对背最长肌的亮度、红度、黄度影响差异不显著,滴水损失影响差异显著(P0.05),蒸煮损失、剪切力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对半腱肌的红度影响差异显著(P0.05),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剪切力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背最长肌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剪切力分别下降26.6%、30.8%、25.9%,半腱肌滴水损失、蒸煮损失、剪切力分别下降32.7%、15.9%、17.2%。对背最长肌、半腱肌pH_(45 min)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pH_(24 h)的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对背最长肌粗脂肪影响差异显著(P0.05),对半腱肌中的粗脂肪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背最长肌、半腱肌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下降20.5%、16.0%。  相似文献   

14.
为比较四川白鹅与西昌钢鹅之间的肉质特性差异,本试验随机选取相同饲养条件下10周龄四川白鹅和西昌钢鹅各40只,屠宰后对2种鹅肉质的物理指标(pH、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等)、常规化学指标(肌内脂肪、粗蛋白质含量等)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西昌钢鹅的剪切力、滴水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均小于四川白鹅(P>0.05);相关分析表明,四川白鹅的胸肌系水力和腿肌系水力、腿肌剪切力和腿肌粗脂肪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腿肌粗蛋白质和腿肌粗脂肪间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胸肌肉色和腿肌粗脂肪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胸肌的滴水损失和腿肌pH、胸肌剪切力和腿肌粗脂肪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西昌钢鹅的胸肌系水力和腿肌系水力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胸肌肌内脂肪和腿肌粗脂肪间则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胸肌pH和胸肌滴水损失、腿肌滴水损失和腿肌粗蛋白质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胸肌剪切力和胸肌肌内脂肪呈显著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江泉黑猪的产肉和肉质特性,本试验选取在相同条件下饲养的100 kg左右的江泉黑猪阉公猪、母猪和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各10头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屠宰和肉品质测定。对两种猪胴体指标(胴体重、胴体长、眼肌面积、背膘厚等)、肉质的物理指标(pH、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等)、常规化学指标(粗蛋白质、肌内脂肪、水分、灰分含量等)及江泉黑猪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相比,江泉黑猪胴体瘦肉率较低,眼肌面积降低了30%左右(P<0.05),而胴体背膘厚较高(P<0.05)。江泉黑猪在肉色、大理石纹、滴水损失、失水率、烹饪损失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P<0.05),其中滴水损失、失水率和烹饪损失分别降低了约4.0%、3.1%和2.7%,肌内脂肪含量提高了约150.0%。由此可见,江泉黑猪在瘦肉产量上低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但在保水性、肌内脂肪含量、肉色、大理石纹等肉质指标上明显优于杜长大三元杂交猪,可为消费者提供品质优良的猪肉。  相似文献   

16.
探究四种方法测定猪肉系水力的差异,结合实际操作对系水力的测定方法进行改进及评价,为猪肉系水力及肉品质鉴定方法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农业部标准NY/T 1333-2007中提到测定系水力的四种方法,使用压力法、离心法、滴水损失和蒸煮损失对100多份新鲜猪肉样品进行平行测定,将肉内水分含量(直接干燥法)作为评价系水力的第五个指标,通过公式计算每一份样品不同方法测定出的系水力,对比分析不同方法差异。结果表明,与其他几种方法相比,滴水损失法的误差最小,平均损失率为1.984%;压力法测定的平均值为68.377%,离心法和压力法计算公式相同,平均值为65.098%,但离心法的变异系数是几种方法中最大的,达到了10.633%;蒸煮法测定的平均值为66.888%,水分含量的平均值为68.022%,与压力法测定的均值相近。该研究发现,滴水损失受人为因素的影响最小,但适合肉品质相差较大时的测定;肉内水分含量可以在生产上替代压力法和离心法,但其耗时较长;在市场上可以使用蒸煮法进行肉质的初步鉴别,蒸煮法速度较快,方便消费者品尝以更直观的感受肉质。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大别山牛及安格斯牛×大别山牛杂交牛(安大杂交牛)的产肉性能,随机选取断奶大别山牛和安大杂交牛犊牛阉割,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持续育肥至28~30月龄,各屠宰4头,胴体排酸后分别取右半胴体背最长肌测定嫩度、肉色、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常规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在肉质特性方面,大别山牛与安大杂交牛在嫩度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蒸煮损失和滴水损失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说明大别山牛的肉质优于安大杂交牛;在营养特性方面,大别山牛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1.2%和20.92%,安大杂交牛的含量仅分别为8.79%和21.30%,两种牛肉的脂肪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种牛肉的蛋白质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氨基酸方面,两种牛肉中氨基酸总含量和必需氨基酸含量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选择3月龄体重相近、健康的黄河三角洲肉羊品系Ⅰ、品系Ⅱ和寒蒙杂交羊分别10只,每个品种羊分2个处理,分别饲喂颗粒料和全混合日粮(TMR),每个处理5个重复。饲喂90 d后屠宰,采集背最长肌和半膜肌肌肉样品,研究品种(系)、料型对黄河三角洲肉羊不同部位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三角洲肉羊品系Ⅰ和品系Ⅱ背最长肌的p H_(45min)、半膜肌第3天L~*、第6天L~*和a~*显著高于寒蒙杂交羊(P0.05),背最长肌和半膜肌的剪切力均显著低于寒蒙杂交羊(P0.05);TMR组背最长肌p H_(45min)显著高于颗粒料组(P0.05),背最长肌第3天b~*、剪切力显著低于颗粒料组(P0.05);互作效应对贮存期间半膜肌的L*和蒸煮损失有显著影响(P0.05)。黄河三角洲肉羊品系Ⅰ、Ⅱ的肉质优于寒蒙杂交羊,TMR组的肉品质优于颗粒料组,尤其对嫩度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对五指山猪和长白猪胴体性状、肉质性状、背最长肌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五指山猪肉和长白猪肉的肉品质差异。结果表明,长白猪宰前重、胴体直长、胴体斜长、屠宰率、眼肌面积、平均背膘厚及瘦肉率均极显著高于五指山猪(P<0.01);五指山猪肌内脂肪含量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pH、熟肉率、滴水损失和剪切力差异不显著(P>0.05);五指山猪肉的鲜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极显著高于长白猪(P<0.01)。因此,五指山猪肉品质优于长白猪。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对于背膘厚度性状的强度选择,使猪肉品质变劣。为了研究不同背膘厚度对猪肉品质的影响以及相关脂肪生成基因的表达,本试验以松辽黑猪作为试验动物,利用B型超声波背膘测定仪测定其活体背膘厚度,选出背膘厚度极端高与极端低的个体各6头,屠宰后对背最长肌进行pH24、肉色、滴水损失、剪切力、肌内脂肪含量等肉质性状测定,分析不同背膘厚度的肉质性状是否存在差异。同时,检测了背最长肌内脂肪生成相关基因(FASN、ACACA和ME1)的表达水平,以期初探影响肉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高背膘厚度组的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低背膘厚度组(p <0.05),背膘厚度对其它肉质性状影响均不显著(p>0.05)。脂肪酸合成酶(FASN)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组之间差异显著(p <0.05),且在高背膘厚度组上调表达。乙酰辅酶A羧化酶(ACACA)基因和苹果酸酶(ME1)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两组间没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