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闲稻田马铃薯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在冬闲稻田里以中薯3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稻草覆盖、摆播稻草+地膜覆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地膜覆盖、敞土等不同覆盖方式栽培马铃薯的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冬闲稻田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最早,地膜覆盖和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出苗率最高;敞土栽培的马铃薯植株的株高显著低于覆盖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产量和商品薯率最高,稻草覆盖栽培和地膜覆盖栽培次之,产量和商品薯率显著高于敞土栽培;摆播或沟播稻草+地膜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高,地膜覆盖和稻草覆盖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次之,敞土栽培马铃薯的效益最低。  相似文献   

2.
冬闲稻田马铃薯栽培方式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讨冬闲田马铃薯轻简化栽培技术,实现马铃薯高产高效生产,研究了不同栽培方式对冬闲稻田马铃薯生长、产量与效益的影响,为大力发展冬作马铃薯提供参考依据。在冬闲稻田进行轻简栽培Ⅰ、轻简栽培Ⅱ、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和裸地栽培等马铃薯栽培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培方式土壤温度的差异是导致出苗早晚的主要原因,轻简栽培Ⅱ的平均土壤分别比地膜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稻草覆盖栽培和裸地栽培高0.82℃、1.35℃、1.72℃、2.16℃,出苗期分别提早2天、4天、15天和20天;地膜覆盖栽培的商品薯产量最高,地膜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Ⅱ、稻草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和裸地栽培的产量分别为21743.7、21345.6、15613.5、14783.9、12378.7 kg/hm2;轻简栽培Ⅱ的经济效益最高,轻简栽培Ⅱ、地膜覆盖栽培、稻草覆盖栽培、轻简栽培Ⅰ和裸地栽培的经济效益依次为11133.0、6609.9、5584.2、2571.6、-3424.1元/hm2。  相似文献   

3.
冬种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高产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 ‘闽薯1号’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设计,探讨不同品种和栽培方式对冬种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6种不同处理间商品薯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闽薯1号’稻草包芯+地膜覆盖栽培的鲜薯产量为39.39 t/hm2,增产44.23%,大中薯率高达95.2%,生育期缩短5天,每公顷可增加纯收入1.66万元,增产增效最为显著。其次是‘闽薯1号’地膜覆盖栽培,‘紫花851’常规栽培处理最低。(2)同一品种不同栽培方式的产量、大中薯率和商品率表现依次为稻草包芯+地膜覆盖>地膜覆盖>常规栽培。(3)同一栽培方式不同品种的产量差异显著,表现依次为‘闽薯1号’>‘紫花851’。稻草包芯+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产增效显著、增温保墒、保水防旱、抑制杂草、减轻病虫害和防霜冻害等优点。马铃薯新品种‘闽薯1号’采用稻草包芯+地膜覆盖配套栽培技术,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贵州冬种马铃薯增产增效的栽培技术,以及早熟马铃薯新品种‘滇黔芋23号’在冬种区域的适宜性和丰产性,选用‘滇黔芋23号’原原种,采用液态膜、地膜、塑料薄膜小拱棚、稻草等覆盖方式进行小区试验,对地温、马铃薯各性状和产量结果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较对照有增温效果,在低温时增温保温效果高于高温,能提高地温0.41-2.35℃;覆盖处理较对照提早出苗2~15天,出苗率也高于对照,其中小拱棚处理出苗最早、出苗率最高;覆盖处理较对照可缩短马铃薯生育期4-10天,也以小拱棚处理提前10天最短;综合经济性状以稻草覆盖处理最好,产量也最高,比对照增产20.3%,差异性分析表明其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稻草覆盖栽培方式和品种‘滇黔芋23号’适合荔波县生产,应加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不同覆盖方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产值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净土盖种、净土盖种后加地膜覆盖、稻草盖种后净土覆盖、净土盖种后加稻草覆盖4种方式探讨了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进而对产量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贵州气候和土质条件下,不同覆盖方式对花生农艺性状及产量产值构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地膜覆盖、先草盖种后盖土覆盖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产值及经济效益正效应明显,生产上应大力提倡上述2种方式种植花生。  相似文献   

6.
桂阳烤烟田间不同栽培方式土壤速效养分动态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为了探明烤烟最佳栽培方式,明确不同栽培条件下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动态差异,【方法】采用大田试验,对露地、地膜覆盖、稻草覆盖三种栽培方式下的土壤速效养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结果表明:露地栽培符合烤烟的吸肥规律,但由于气温、水分等原因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地膜覆盖碱解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与烤烟对氮素的吸收规律不符;覆盖稻草可以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在烟株进入成熟期碱解氮含量呈平稳的下降趋势。【结论】虽然覆盖稻草有利于优质烤烟的生产,但还需要加强一些有效的栽培调控措施,使稻草覆盖成为优质烤烟生产更有利的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湘南烟稻轮作为主的优质烟叶生产基地,连续3年采用2种稻草还田方式,研究其烟田土壤速效养分变化动态和烟叶产量、品质及后茬作物晚稻产量的作用,取得良好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还田能明显提高土壤N、P、K速效养分含量,促进烟株对N、P、K养分的吸收利用。2种稻草还田方式比较,烟田土壤速效N、P、K释放量以稻草翻压≥稻草覆盖CK。3年烟叶产量统计,稻草翻压、稻草覆盖分别比对照平均增产14.1%、8.0%,且第2年、第3年的效果优于第1年。烟叶内在成分基本趋向合理,上、中等烟叶比例达90%以上。后茬作物晚稻产量统计:常规稻产量,稻草翻压区与稻草覆盖区分别比对照平均增产83.3%、45.8%;杂交稻产量,稻草翻压区与稻草覆盖区分别比对照平均增产13.6%、12.3%。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覆盖物对草果种苗质量及土壤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稻草覆盖处理下的草果种苗株高( 32.2 cm)、单株叶面积(149.3 cm2/株)、单株干物质重(0.888 g/株)均优于不覆盖和地膜覆盖,稻草覆盖和地膜覆盖均能显著提高15 cm土层温度,同时稻草覆盖对稳定苗床土壤温度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同覆盖方式对春玉米根冠生长状况及水分利用的影响,2014-2015年在陕西省西北旱作区开展了不同覆盖方式试验。设黑色地膜覆盖(BF)、白色地膜覆盖(WF)、秸秆覆盖(MS)和裸地不覆盖(CK)4个处理。试验于玉米生长的各个主要时期测定了玉米地下根系和地上部植株生长量,玉米收获后测定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黑色地膜覆盖较白色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栽培能更好地协调玉米生育期的根冠比,明显促进了玉米吐丝期后的根冠生长,成熟期玉米根系体积黑色地膜覆盖方式下较白色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和裸地栽培2年平均分别增加16.51%、21.18%和44.23%,单株干重2年平均分别增加9.34%、21.66%和40.68%。黑色地膜覆盖方式下玉米生育后期的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根冠比大,产量显著增加,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玉米2年平均水分利用效率黑色地膜覆盖方式较普通白色地膜覆盖方式和秸秆覆盖方式分别提高9.41%和13.75%。在西北旱作地区,黑色地膜覆盖方式具有协调玉米根冠生长和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成都平原稻草覆盖麦田免耕栽培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增祥  任元 《作物杂志》1999,15(6):23-24
小麦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是在小麦播种后,用稻草覆盖麦种及麦田的栽培方法。是改善小麦生长环境,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栽培技术措施。在成都平原这种冬暖而湿润的条件下,具有极佳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其技术核心是免耕、表播、稻草覆盖。主要内容是在小窝疏株密植的基础上,改播后施肥为播前施肥;改坭土、灰渣盖种为稻草盖种;改浅层播种为土表播种;改稻草腐熟还田或焚烧成灰还田为直接还田;改小麦免耕撬窝点播为免耕机播。是一项省工节本、简便实用、易于操作、深受农户欢迎的小麦栽培新技术。1 小麦免耕稻草覆盖栽培的效应据双流县农技站试验,小麦产量第一年覆盖较对照增加211.5kg/hm2,增产3.86%;第二年覆盖增加6……  相似文献   

11.
阐明地膜和稻秸覆盖对冬作马铃薯产量、品质和杂草发生的影响,为冬作马铃薯高效栽培提供参考。在大田条件下,以‘费乌瑞它’和‘闽薯1号’为试材,设置4种覆盖栽培方式,分析各处理产量、营养品质及杂草防效的差异。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地膜和稻秸覆盖处理商品薯产量分别提高3.2%~15.8%和13.7%~30.9%,总产量分别提高3.2%~18.1%和14.8%~21.9%。黑膜覆盖处理下的块茎淀粉含量最高,较对照显著提高15.9%~19.3%;黑膜和稻秸覆盖有助于提高块茎维生素C含量,相比对照增幅分别为10.1%~39.6%和26.7%~36.1%。覆盖栽培明显抑制马铃薯田间杂草发生,黑膜、白膜和稻秸覆盖处理杂草鲜重较对照分别下降66.4%~77.6%、32.4%~34.5%和25.9%~37.4%,其中黑膜覆盖的杂草鲜重防效最明显。综上,地膜和稻秸覆盖有助于提高马铃薯产量,采用黑膜覆盖还有利于改善块茎品质,而且具有明显的抑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结合当前生产实际,2012-2013年在贵州省的金沙县安洛乡、玉屏县朱家场镇、荔波县朝阳镇、黄平县浪洞乡,以脱毒马铃薯中薯系列品种为试验材料,对目前贵州省脱毒早熟马铃薯不同覆盖物(黑色农膜、稻草)及肥料(缓释肥料、单质混配肥料)处理进行对比试验,以探索不同栽培模式对马铃薯生长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比覆草、施用缓释肥比施用混配肥更能优化马铃薯的农艺性状,有利于其生长,同时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可见,在马铃薯生产中,应该根据生产实际,适宜的运用免耕覆膜栽培和缓控释肥料技术,以实现马铃薯的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3.
不同覆盖方式对冬种马铃薯生长特性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王正荣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15):117-122
为了提高马铃薯产量和品质,以马铃薯品种‘荷兰7号’为材料,采用塑料薄膜和稻草为覆盖物的方法,探讨冬种马铃薯覆盖栽培的生产效应。结果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均能提早马铃薯出苗5天以上,缩短生育期8~22天,促进茎叶生长,提高结薯数,增加薯块大薯重量,提高薯块产量29.04%~67.68%。不同覆盖方式栽培的产量高低依次为:草+白膜,黑膜,草+土,草+黑膜,白膜,盖草,裸地(CK)。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对马铃薯块茎的干物质含量、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商品薯率等有较大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薯块品质。不同栽培方式各有特点,因此各地应根据生产条件采用相应的栽培方式,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方式对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贵州地区玉米获得高产稳产的适宜栽培方式,在大田试验条件下,开展了6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揭示了6种不同的栽培方式对玉米叶面积指数、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以及最终籽粒产量的影响,为贵州玉米高效生产提供基础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秸秆覆盖和地膜覆盖均可提高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抽雄期的净光合速率达到峰值,从而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在乳熟期,不同处理方式的光饱和点明显高于抽雄期,明显表现出移栽的要高于直播的,达到了差异显著性水平,地膜覆盖育苗移栽的LSP、LCP、AQE、A_(max)均显著性提高,表观量子效率的增大,提高了净光合速率,延缓了衰老,提高了光补偿点,进而提高最终产量,最终测产的结果也是地膜覆盖育苗移栽产量最高,相对于常规直播提高了20.5%,秸秆覆盖和常规对照的差异并不明显。籽粒产量与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穗长呈显著性相关。总的来说,地膜覆盖育苗移栽有利于提高玉米的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是一种适合贵州地区的一种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地膜与覆盖方式对马铃薯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黑色微膜覆盖+膜上覆土能提高马铃薯产量,比露地栽培(ck)高711.2kg/667m2,增产30.91%,其他覆盖方式亦高于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秸秆带状覆盖和地膜覆盖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热量传递和产量的影响,试验于2018-2019年进行,设置不同覆盖材料(地膜、秸秆)、覆盖时期(秋、春)、露地(CK)5个处理,研究不同覆盖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热量传递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在不同生育期和不同土层温度存在显著差异。与CK相比,2个生长季秸秆带状覆盖显著降低0~25cm土层土壤温度0.6℃~0.9℃,降温幅度为秋覆盖大于春覆盖,地膜覆盖提高土壤温度0.3℃~0.7℃。不同时期相比,地表覆盖存在增温和降温的双重效应,降温效应秸秆带状覆盖大于地膜覆盖,而增温效应地膜覆盖大于秸秆带状覆盖。地温日变化随气温的变化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覆盖显著抑制地温波动。覆盖具有“双抑制效应”,在低温时段抑制了土壤热量向大气的散失,高温时段抑制了地表对太阳辐射热量的吸收,且秸秆覆盖优于地膜覆盖,秋覆盖优于春覆盖,与CK相比,2个生长季秸秆覆盖温度梯度降低7.3~7.8℃/m,地膜覆盖降低3.4~6.3℃/m。秸秆带状覆盖增产14.7%,地膜覆盖增产25.3%,处理间单薯重的差异是引起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秸秆带状覆盖在西北雨养区马铃薯生产中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可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为研究旱作条件下生物降解地膜对马铃薯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紫花白’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裸地(CK)、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5种覆盖材料来研究生物可降解地膜对马铃薯耕层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裸地(CK)相比,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4种覆盖材料处理下耕层土壤(0~ 25 cm)日平均温度提高2.02、1.67、1.40、1.47℃;各覆盖材料均可提高土壤含水量,聚乙烯塑料地膜、生物可降解A膜、玉米秸秆、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耕层土壤(0~25 cm)平均含水量提高3.12%、2.00%、1.92%、2.48%;各覆盖材料较对照马铃薯块茎产量增加6.25%、21.18%、17.07%、31.71%。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可降解地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层的温度、土壤含水率以及马铃薯产量,在不同覆盖方式中,生物可降解B膜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山东棉花覆盖栽培的节水增产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普通地膜覆盖、小麦秸秆覆盖、地膜+秸秆覆盖及露地对照4种处理对山东棉区棉田土壤物理性状、棉花产量影响的分析。结果表明:覆盖栽培能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表现在降低土壤容重、调节土壤温、湿度、提高土壤水分利用率(秸秆覆盖处理较对照增加18.1%~21.4%);秸秆覆盖能增加土壤养分含量,特别是速效钾含量;在棉花生长后期,提高叶面积指数,延长叶片功能期,保持棉株的光合能力从而防止棉花早衰,增加铃重,提高棉花产量(覆盖处理较对照增产7.6%~2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