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继山西绿海农药科技有限公司的300亿芽孢/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之后,近期,重庆聚立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80亿孢子/毫升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悬浮剂(登记证号为PD20171744)获批扩作登记,新增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玉米草地贪夜蛾、茄子蓟马、番茄白粉虱,推荐使用剂量均为60~90毫升/亩。该产品此前已有的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包括水稻稻飞虱、叶蝉、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相似文献   

2.
<正>为筛选出对稻田养鱼安全、能有效防治稻纵卷叶螟的农药,验证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悬浮剂、0.3%苦参碱水剂、30%茶皂素水剂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广西三江县植保植检站于2018年6月开展了这4种药剂防治第三代稻纵卷叶螟的田间药效对比试验,以为指导农户科学用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第三代稻纵卷叶螟低龄幼虫孵化盛期,喷施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50ml/ha、100亿孢子/mL  相似文献   

3.
<正>为探索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用量、使用后的药害情况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长江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于水稻抽穗期、稻纵卷叶螟幼虫2~4龄高峰期在学校试验基地晚稻田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5g、21.0g、31.5g/hm2,5%甲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3.0g/hm2、清水等5个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幼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试验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防效结  相似文献   

4.
<正>为探索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最佳用量、使用后的药害情况及对水稻产量的影响,长江大学农学院研究人员于水稻抽穗期、稻纵卷叶螟幼虫2~4龄高峰期在学校试验基地晚稻田用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10.5g、21.0g、31.5g/hm~2,5%甲基阿维菌素水分散粒剂3.0g/hm~2、清水等5个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幼虫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  相似文献   

5.
正8月21日,三家企业同时获批登记,这是国内企业首次登记三氟苯嘧啶产品。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的23%溴酰·三氟苯悬浮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这也是国内企业首次登记溴氰虫酰胺制剂产品。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11%阿维·三氟苯悬浮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的19%氯虫·三氟苯悬浮剂,登记作物和防治对象为水稻稻飞虱、稻  相似文献   

6.
为延缓稻纵卷叶螟抗药性产生,验证新型药剂方案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以期为稻纵卷叶螟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常规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设置2个不同处理: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和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照处理为8%虫螨腈2100 g/hm2和清水对照(CK),测定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150 g/L茚虫威悬浮剂组合用药在不同田间区域和不同品系水稻上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各组合药剂处理对稻纵卷叶螟均有较高的防效,其中宁波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 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早稻/单季稻制种田稻纵卷叶螟3天后防效均在85%以上,7天后防效均在90%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均在90%以上;温州试验中,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750 g/hm2与24%虫螨腈·虱螨脲悬浮剂450 g/hm2+150g/L茚虫威悬浮剂300 g/hm2对单季稻防效与宁波试验一致,药后3天防效在85%以上,药后7天防效均在93%以上,14天后2个处理的保叶率同样在90%以上。各处理防效以及保叶率均优于对照处理。2种药剂组合方案对稻纵卷叶螟均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不仅表现出优异的速效性,也表现出了较长的持效期。  相似文献   

7.
为筛选适宜江苏丘陵稻区旱育机插条件下长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种子处理方式,以机插为前提条件,采用20%氯虫苯甲酰胺(CAP)悬浮剂浸种、清水浸种后药剂拌种(湿拌)及干籽拌种(干拌)3种方式处理种子,比较其对水稻的保叶效果和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并结合赶蛾数据分析当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结果表明,3种处理方式对稻纵卷叶螟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在相同用量条件下,对水稻的保叶效果和对稻纵卷叶螟的杀虫效果均为干拌≥湿拌>浸种处理。在江苏丘陵地区稻纵卷叶螟第3代偏轻至中等发生、第4代中等偏重发生条件下,利用CAP有效用量2.0g/kg浸种处理种子、1.0g/kg湿拌和干拌处理种子均可达到90%以上的保叶和杀虫效果,有效控制时长达111d以上。结合农药利用率及成本因素,在江苏丘陵地区可利用CAP有效用量1.0g/kg拌种,湿拌或干拌种子可预防水稻生长前期偏轻发生、后期中等偏重发生的稻纵卷叶螟,有效减少田间白叶率、活虫数及田间稻纵卷叶螟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是都匀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发生日趋严重,暴发成灾年份频繁,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过去,农户习惯使用50%甲胺磷乳油或50%甲基对硫磷乳油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防治稻纵卷叶螟,虽防治效果较好,但属高毒高残农药,该类农药于2007年1月起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为寻找替代防治稻纵卷叶螟的理想药剂,2007—2008年引进了40%丙溴磷乳油进行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防效试验和示范,试验结果表明,40%丙溴磷乳油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高峰期防治效果显著,对高龄幼虫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邵昌余  吴琼  夏忠敏  杨维 《耕作与栽培》2009,(5):52-52,F0003
通过对48%毒死蜱EC等几种高毒农药替代品种在几个不同地区进行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的筛选试验,以及对稻纵卷叶螟不同龄期施药的防治效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氟虫腈SC、5%阿维菌素EC、48%毒死蜱EC、20%阿维菌素.三唑磷EC、15%阿维.毒EC等5种农药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且均对水稻安全,防治水稻纵卷叶螟的最佳适期为卵孵盛期至3龄幼虫期。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稻纵卷叶螟在江西省于都县呈趋重发生态势,发生等级为中等偏重。为进一步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效,保护生态环境,探索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高效低毒农药,江西省于都县植保植检站联合于都县小溪乡、黄麟乡、靖石乡和罗坳镇的农技推广综合站以及江西省万安县农业局农技人员于去年5月27日在于都县梓山镇县潭头植保站试验点早稻田用环虫酰肼5%悬浮剂1800毫升/公顷,以氯虫苯甲酰胺20%悬浮剂150毫升/公顷、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1.
气象条件对稻纵卷叶螟迁飞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通过对桂林地区近5年水稻稻纵卷叶螟发生资料与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影响桂林地区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气象因子(温度、降水、风向、风速、湿度),考虑前期气象条件和虫源数,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水稻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业务系统。系统分长期和中期预报,将各因子和预报对象都划分为5级,用当地气象台发布的月、季度、及一周天气预报结论,综合分析前期虫源数是否有利,对未来月、季和未来1~7天逐日影响稻纵卷叶螟迁飞的气象条件等级进行预报。预报业务系统实用性强,逐日预报准确率达到了70%以上,在生产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球孢白僵菌HFW-05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粉虱、小菜蛾高效的球孢白僵菌HFW-05几丁质酶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旨在从分子水平上了解HFW-05菌株的几丁质酶特性。根据已发表的几丁质酶基因序列(EU828354)设计几丁质酶基因全长引物,扩增HF-WBbchit1全长基因,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克隆载体pMD19-T连接获得含有HFWBbchit1全长基因的重组质粒pMDchit1并测序。该基因的编码区包括1 047 bp,编码了348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6.795 kDa,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序列与球孢白僵菌菌株NCIM1216几丁质酶基因(EU828354)和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几丁质酶基因(AY145440)的核苷酸同源性最高,同源性达到98%。氨基酸序列与球孢白僵菌菌株Bb0062几丁质酶(AAN41259)同源性达到99%。  相似文献   

13.
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5种生物农药对水稻褐飞虱的控制效果,以喷雾施药法进行了防治五(3)代褐飞虱低龄若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单用7 d后,以0.5%藜芦碱WP 3000 mL/hm2和4.0×1010孢子/g球孢白僵菌WP 1800 g/hm2制剂用量的杀虫效果较好,分别为78.6%和79.0%,与对照药剂2.5%噻嗪酮WP 600 mL/hm2的防效接近,但单用的速效性较差。而以单用的剂量减半两两混合使用,以球孢白僵菌+ 噻嗪酮防效最高,药后1 d达到65.0%,药后7 d达到87.6%。因此,球孢白僵菌和藜芦碱可以部分替代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用于防治褐飞虱低龄若虫。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标准喷塔法测定了4株玫烟色拟青霉和4株球孢白僵菌对菊小长管蚜的毒力。结果表明,4株拟青霉在21~902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引起的死亡率为17.4%~100.0%,4株白僵菌在10~646个孢子/mm2的接种剂量下引起的死亡率为37.3%~100.0%。接种后第5天各菌株的致死中剂量LC50分别126个孢子/ mm2 (Pfr116),442个孢子/ mm2 (Pfr612),213个孢子/ mm2 (Pfr153),234个孢子/ mm2 (Pfr2175),155个孢子/ mm2 (Bb2880),86个孢子/ mm2 (Bb2860),99个孢子/ mm2 (Bb2861)和138个孢子/ mm2 (Bb2879)。致死中时LT50从低浓度下的较大差异向高浓度下的较小差异渐近收敛,在150个孢子/ mm2的剂量下,玫烟色拟青霉不同菌株的LT50变化范围为4.5~7.7天,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的LT50变化范围为4.5~5.1天。综合比较,4株玫烟色拟青霉中以Pfr2175的毒力最强,4株球孢白僵菌中以Bb2860最优,具有杀蚜速度快、致死浓度低等特点,具有较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5.
球孢白僵菌不同菌株酯酶同工酶酶谱与RAPD多态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通过酯酶同工酶技术及RAPD-PCR技术,对实验室保存的15株球孢白僵菌,从蛋白水平与分子水平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酯酶同工酶酶谱所显示的菌株间的相似性范围在0.125~1.000,而应用RAPD技术所得到的菌株间的相似性范围在0.4848~0.8848,酯酶同工酶酶谱所表现出的遗传差异性要大于RAPD谱带的差异性。可见球孢白僵菌种间存在着较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籼稻‘A232’及其后代对水稻卷叶螟田间耐害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稻卷叶螟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重要迁飞性虫害之一,培育具有抗(耐)虫性的品种对水稻卷叶螟的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而筛选、鉴定抗(耐)虫亲本材料是抗虫育种的基础。从2015年起,连续4年分别在海南陵水县和四川泸县田间条件下,通过小区对比试验观察‘A232’及杂交后代‘泸恢317’、感虫对照‘F77’的单株卷叶率及群体卷叶率田间表现,并对供试材料间群体卷叶率差异进行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2015年感虫对照‘F77’的群体卷叶率为10.5%,分别比‘A232’及‘泸恢317’高8.0%及9.6%;2016年‘F77’的群体卷叶率为74.9%,分别比‘A232’及‘泸恢317’高20.3%及28.0%,2年的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2017年秋播的‘A232’、‘泸恢317’及‘F77’群体卷叶率均在90%以上,且它们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A232’及‘泸恢317’的0级叶率分别比‘F77’高4.4%及8.7%,1级叶率分别比‘F77’高11.7%及22.1%,3级叶率分别比‘F77’低16.0%及30.4%,它们之间的差异均达5%显著水平。泸县观察表明‘A232’及‘泸恢317’对稻显纹纵卷叶螟也表现出明显耐害性(P<0.05)。经过多年不同季节不同地点试验表明,‘A232’及杂交后代‘泸恢317’可作为水稻卷叶螟耐虫种质利用。‘A232’是一个中抗二化螟及三化螟并对稻纵卷叶螟及稻显纹纵卷叶螟具有耐害性的多抗种质。  相似文献   

17.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绿僵菌后的病症及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甜菜夜蛾感染白僵菌和绿僵菌后,虫体颜色及外部形态均发生相应变化。其组织切片观察研究表明:两种供试菌株的致病过程基本一致,只在侵染速度上有所差异:绿僵菌侵染速度较快,而且其破坏裂解组织的程度远大于白僵菌。白僵菌菌株015处理24 h后肠道内未见萌发的孢子,组织没有发现变化;48 h,附着于甜菜夜蛾体壁外的孢子开始萌发;72 h体腔内明显的菌丝段,各组织器官均受到感染,之后进入体内的菌丝不断增殖,脂肪体、肌肉组织、消化道发生病变解体;120 h后,菌丝突破虫体,在体外形成菌丝层。较之于绿僵菌菌株060,72 h时菌丝充满血腔,肠壁细胞也受到严重侵染,肠腔内出现菌丝,部分菌丝突出体表,菌株086,96 h时各组织均解体。  相似文献   

18.
摘 要:昆虫病原真菌白僵菌由体表入侵寄主时,分泌蛋白酶、几丁质酶等来分解昆虫体表皮,以完成侵染过程,对致死寄主有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笔者综述了近年来球孢白僵菌蛋白酶、几丁质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冬种绿肥对后茬早稻病虫草发生和产量的影响,为南方稻区种植模式的筛选提供技术支持。以马铃薯、油菜和紫云英为绿肥植物,以冬闲田处理作对照,研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变化特征及产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不同冬种绿肥翻压后,对水稻病虫草发生种类无影响,主要病虫草害均为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鸭舌草和稗草,而对纹枯病、鸭舌草和稗草发生程度有显著影响,对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无显著影响。在水稻孕穗期,纹枯病株发病率表现为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至黄熟期表现为冬闲田—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紫云英—水稻处理;鸭舌草和总草密度均以冬闲田—水稻紫云英—水稻马铃薯—水稻油菜—水稻,而稗草则以冬闲田—水稻油菜—水稻马铃薯—水稻紫云英—水稻。冬种绿肥对水稻有效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千粒重,从而提高水稻产量。在病虫草发生初期,选用适当的农药可有效控制冬种绿肥翻压后早稻病虫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在江西红壤稻区,冬种绿肥可抑制纹枯病和杂草发生,提高水稻产量;绿肥选择上以紫云英对水稻产量和病虫草害控制综合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素产生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生物学特性、毒力及毒力相关因素等均会产生影响,研究了继代培养对球孢白僵菌毒素产生水平的影响。对野生球孢白僵菌D6-2和L1-1菌株进行室内培养基继代培养,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其代谢产物中已报道的2种毒素2-氯杀鼠灵酮和间甲基苯甲酸甲酯在不同世代的代谢水平进行了检测。对2株供试球孢白僵菌菌株,收集不同世代在SDAY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等量的白僵菌培养液,经过有机溶剂提取脂溶性部分,经HPLC定量检测,2个供试菌株各世代培养液中均只有F1代代谢产物中检测出了2-氯杀鼠灵酮,而F2~F5代未检测到,并且供试菌株各世代代谢产物中均未检测到间甲基苯甲酸甲酯;并且发现在继代培养过程中,有未知化合物产生水平未随着世代增加而发生显著变化。不同白僵菌菌株毒素的代谢种类存在差异,并且继代培养会降低某些毒素的代谢水平,也许是继代培养导致供试菌株毒力下降的原因之一;对于其他种类白僵菌毒素在继代培养过程中的代谢水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