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目前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临床自然感染病例的解剖病理学和微生物学检查,为迅速确诊副猪嗜血杆菌病,从而正确而有效地治疗本病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加强饲养管理和科学用药的综合防制措施,迅速控制了病情,猪群转为正常饲养。  相似文献   

2.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综合防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危害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仔猪,临床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等为主要特征,死亡率高,是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本病多发于5~8周龄的仔猪,成年猪也可感染,给养猪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本病可通过细菌分离培养、镜检、血清学试验及生化试验确诊,本病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可选用高效敏感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和自家苗均能取得较好的免疫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3.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革拉泽氏病,是由副嗜血杆菌(HPS)感染引起的一种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传染病。该病目前在规模化猪场多见,且主要危害4~9周龄的仔猪,发病率通常在10%~20%,严重时死亡率可达30%以上,特别是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为了促进养猪业经济效益提升,做好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和免疫很关键,在此对副猪嗜血杆菌病诊断和免疫试验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HPS)又称格拉泽氏病,也称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本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以往仅零星散发,随着养猪业规模化的发展、高度密集饲养和免疫抑制多重应激等因素存在,副猪嗜血杆菌病日趋流行,给养猪业造成的危害很大。HPS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仔猪发生,以4~8周龄的猪多发。现将一起保育仔猪发生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报告如下。1病原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显微镜下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形态多变,血清型达15个以上,其  相似文献   

5.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  李文  刘淑路 《猪业科学》2007,24(2):70-71
副猪嗜血杆菌病主要引起断奶猪和保育猪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脑膜炎,目前在养猪业中此病经常发生,本文就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措施进行了简单介绍,希望能对养猪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理学诊断及防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所致,目前已成为危害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细菌性传染病,其发生与流行给养猪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009年2月河北省承德市某猪场发生了一起以高热、呼吸困难、消瘦、关节肿胀、跛行、被毛粗乱、皮肤发绀、急性死亡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以浆液—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疾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学检查及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病。通过科学饲养、合理用药迅速控制了本病。  相似文献   

7.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多浆膜炎综合症,此病因副嗜血性杆菌感染而造成的传染性疾病.此病流行典型症状;浆膜炎和关节炎.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为威胁养猪业最严重的猪病.文章汇总此病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例等等诊断要点,在此基础上,就综合防治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副猪嗜血杆菌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以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胸膜炎和脑膜炎为特征的猪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各年龄段的猪群,病死率较高。近年来,该病成为危害全球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痰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全面地了解副猪嗜血杆菌病,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诊断和防治等方面做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9.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猪的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及高死亡率为特征,严重危害仔猪和生长猪的传染性疾病。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该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养猪业的典型细菌性疾病,给养猪业造成的损失相当惨重。笔者就规模化猪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治疗和综合防制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猪副嗜血杆菌是猪上呼吸道的共生生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侵入并导致猪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性病变为纤维蛋白性多浆膜炎、关节炎以及脑膜炎。猪副嗜血杆菌全身感染会极大地威胁猪的健康以及养猪业的发展。该文主要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介绍,以期让广大同行对猪副嗜血杆菌病有更清晰的认识,降低猪群的死亡率,为猪副嗜血杆菌的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特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引起肺的浆膜和心包及腹腔浆膜和四肢关节浆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在养猪生产过程中,PRRSV等病毒和支原体的感染及饲养管理不当、应激等因素均可诱发本病的发生。一旦发生本病会给猪场带来的巨大的损失,应该引起广大养猪户的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一例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情况,以期对广大养殖场(户)防治该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多发性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主要特征.近些年,本病的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影响猪生产各阶段,给养猪户(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基于此,笔者结合当地某猪场发生的一起副猪嗜血杆菌病,阐述了诊治情况,以供参阅.  相似文献   

13.
<正>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临床上病猪以纤维素性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和脑膜炎为特征。近年来,我国多个省市都已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本病已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本病常发生于断奶前后和保育舍阶段的猪,最常感染5~8周龄的猪,发病率通常可达50%。2013年4月某猪场发生疑似副猪嗜血杆菌病,经过临床症状、病理解剖观察,并结  相似文献   

14.
猪副嗜血杆菌病是由猪副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高死亡率传染病。该病不仅可导致患病猪发生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等临床症状,还可以通过危害仔猪和青年猪的健康来进一步制约我国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主要从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解剖症状、鉴别诊断和防治5个方面对猪副嗜血杆菌病进行综述,以期为猪副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多发性纤维素浆膜炎和关节炎,也称格拉氏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多发于3至10周龄的猪只。据有关资料显示,这种细菌在环境中普遍存在,世界各地区均存在这种菌株。甚至在健康的猪群中也能发现。在我国近几年来发现该病,发病率较多,危害也很严重。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在基层畜牧兽医站有些兽医对该病了解甚少,因此在预防诊疗方面就很难达到有效预防和治愈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措施和办法。笔者现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治点滴经验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6.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其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H.parasuis,HP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属于巴斯德菌科嗜血杆菌属[1].随着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养殖和饲养的高度密集化,以及呼吸道综合征等因素,使得该病流行日趋严重.近年来,我国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笔者对广西规模化猪场的疑似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的病料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杨辉  孙志永  杨广德 《兽医导刊》2016,(18):200-201
为了观察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的疗效,在同一地区选择四十头己感染副嗜血杆菌病的猪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十头,分别为阿莫西林肌注组、恩诺沙星肌注组、头孢拉定口服组、不治疗对照组,以及十头健康猪对照.感染猪疗程均为一周,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地区阿莫西林对猪副嗜血杆菌病治疗效果优于恩诺沙星和头孢拉定,治愈率在80%以上.所以在该地区治疗猪副嗜血杆菌病应优先选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猪副嗜血杆菌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猪“高热病”发病以来,猪副嗜血杆菌病又有抬头趋势,严重损害养猪业的经济发展,本文从猪副嗜血杆菌病的流行病学、病原、临床症状、检测及综合防治五个方面全面综述该病的生物学信息,为本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赵建庭 《当代畜牧》2013,(26):43-44
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细菌性疾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多发性关节炎是它的主要特征。该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高,死亡率也很高,已经成为危害养猪业的主要疾病,严重减少了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一些治疗副猪血杆菌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猪副嗜血杆菌病又称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呈散发性的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随着世界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饲养技术的应用和饲养高度密集以及新的呼吸道综合征等疾病的突发等,使得该病日趋流行,危害日渐严重。近两年来,我国副嗜血杆菌在养猪场引起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的报道屡见不鲜,特别是规模化猪场在受到蓝耳病、圆环病等感染之后免疫功能下降时,猪副嗜血杆菌病伺机发生,导致较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