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比较了4种不同诱杀剂?4种诱捕器及9种常见组合对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的防治效果, 为橘小实蝇田间防控优化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1)诱杀剂聪绿处理区成虫总数和果实受害率最低, 成本低廉, 可用于桃园橘小实蝇防控?迷饵?诱尔和康碧可显著降低橘小实蝇发生数量, 可根据发生区实际情况选择或改进使用?4种诱杀剂对雌性比的影响与空白对照间无显著差异?2)甲基丁香酚油剂与诱捕器组合中, 推荐常规诱捕器和新蛾类通用诱捕器分别用于监测和防治工作, 不建议采用迷你型实蝇诱捕器+矿泉水瓶或新型飞蛾诱捕器进行监测和防治?3)常规诱捕器+甲基丁香酚油剂?专用诱捕器+食物诱杀颗粒剂?黄板2和黄球4种组合分别在各自类组中表现较好, 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2.
苹毛丽金龟Proagopertha lucidula是为害长柄扁桃的一种重要害虫。为了明确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对苹毛丽金龟的诱集效果, 2018年4月至2020年5月, 在陕西榆林沙区长柄扁桃栽培基地, 分别设置4种引诱剂 (A: 顺-3-己烯-1-醇; B: 丁香酚; C: 丁香酚与顺-3-己烯-1-醇体积比为1∶1; D: 丁香酚与顺-3-己烯-1-醇体积比为3∶1)、4种形状(三角形、船形、桶形和挡板形)、5种颜色(粉红色、黑色、绿色、白色和紫色)、5种悬挂高度(0.5、0.9、1.3、1.7 m和2.1 m)的诱捕器对苹毛丽金龟进行田间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引诱剂B、C和D日均诱捕量显著高于对照, 引诱剂D日均诱虫数量最高, 为2.12头/个, 显著高于其他3种引诱剂(P<0.05)。引诱剂A日均诱虫量和对照差异不显著(P>0.05)。船形和挡板诱捕器日均诱虫量2.38头/个和2.56头/个, 显著高于三角形和桶形诱捕器(P<0.05)。粉红色诱捕器对苹毛丽金龟日均诱虫量最高, 为2.24头/个, 显著高于其他3种颜色诱捕器(P<0.05)。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3 m和0.9 m时日均诱虫量为1.98头/个和1.82头/个, 显著高于其他3种悬挂高度(P<0.05)。说明引诱剂B、引诱剂C和D均有一定诱捕效果, 引诱剂D、船形和挡板形、粉红色诱捕器、悬挂高度为1.3 m和0.9 m为最佳组合, 建议应用于苹毛丽金龟的田间监测和防控中。  相似文献   

3.
对性诱剂、昆虫物理诱黏剂、橘小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橘大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瓜实蝇专用食物引诱剂这5种实蝇诱剂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性诱剂诱集橘小实蝇的数量显著多于其余4种诱剂,物理诱黏剂、3种实蝇食诱剂均可同时诱集橘小实蝇、南瓜实蝇和瓜实蝇,诱虫量以瓜实蝇食诱剂和物理诱黏剂最好。性诱剂、诱黏剂和食诱剂各具特点、互有长短,生产应用中可配合使用。  相似文献   

4.
用多功能房屋诱捕器、球形诱捕器、矿泉水瓶诱捕器、黄板喷粘-TT等对蓝莓园斑翅果蝇进行诱杀试验,以应用于生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器诱虫量差异极大,多功能房屋诱捕器+果瑞特实蝇诱杀剂对斑翅果蝇的诱虫效果最好,平均每个屋诱虫400.1头;多功能房屋诱捕器+害虫科普惠农饵料诱虫量居第二位,平均每个屋诱虫257.5头;球形诱捕器诱虫量居第三位,平均每个球诱虫量111.3头;瓶制诱捕器+实蝇诱杀剂、瓶制诱捕器+害虫饵料、黄板喷粘-TT诱虫量较少,分别为25头、16.5头和4.5头。多功能房屋诱捕器+果瑞特实蝇诱杀剂诱虫效果好,对环境和蓝霉无污染,且不受多雨天气的影响,可用于蓝莓园斑翅果蝇的绿色防控。  相似文献   

5.
蛋白诱剂在梨园橘小实蝇绿色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针对梨园橘小实蝇有效的绿色防控方法,于2019年在广西灌阳开展了橘小实蝇蛋白诱剂田间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应用橘小实蝇蛋白诱剂及其配套的桶形诱捕器,对橘小实蝇具有较好的诱捕效果,持续作用时间长,在采收后期防治效果为59.07%,优于对照常规防治,减少化学农药使用1次,有利于控制橘小实蝇为害,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利用球形诱捕器进行柑橘大实蝇成虫诱杀,以食物诱剂为对照,比较诱杀成虫数及虫果率,以评价其防效。结果表明,在成虫发生期,球形诱捕器共诱杀5 991头成虫(雌虫2 884头、雄虫3 107头),食物诱剂诱杀总数为1 859头(雌虫942头、雄虫917头)。两种诱杀方式均能有效诱杀雌雄成虫,雌雄比值分别为0.93和1.03;两种防控措施防治后虫果率分别为2.7%(球形诱捕器)和6.2%(食物诱饵),未采取任何措施的对照组虫果率为28.6%。说明两种防治措施均能显著降低虫果率,且球形诱捕器诱杀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单用杀虫灯、单用性诱剂、杀虫灯和性诱剂结合使用3种方法诱捕二点委夜蛾成虫的效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日诱捕成虫数量分别为45.67头、1.00头、110.17头。与单用杀虫灯相比,杀虫灯和性诱剂结合使用可以大幅提高成虫诱捕总量。但诱集到的雌蛾数量减少,雌雄比降低。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sasakii Matsumura成虫的种群动态变化,2002—2014年在陕西省礼泉县当地具有代表性的苹果园中,采用性诱剂诱捕器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并于2010年和2011年的7—8月桃小食心虫成虫盛发期,系统调查了成虫发生量与苹果着卵量的关系,建立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桃小食心虫成虫防治指标。结果显示,苹果园桃小食心虫成虫的种群动态、始见期和终见期在年度之间差异很大,每年主要集中在6—8月发生;桃小食心虫成虫每年出现多次无规律的高峰,但第1代成虫高峰期发生的早晚与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的早晚有密切联系,即越冬代成虫高峰期出现早,则第1代成虫高峰期出现也就相对较早,且越冬代成虫发生量明显多于第1代成虫。性诱剂诱捕的成虫与卵果率之间呈极显著的对数关系,当以卵果率1%或2%为防治指标时,性诱剂诱捕器诱蛾量为8.3头/诱捕器·日或30.0头/诱捕器·日。  相似文献   

9.
2015—2017年,在河北献县枣树园、河南原阳苜蓿地、河南新乡和河北廊坊棉花田,评价了太阳能杀虫灯对盲蝽成虫的诱杀效果。结果表明,供试太阳能杀虫灯可有效诱捕绿盲蝽、中黑盲蝽、三点盲蝽、苜蓿盲蝽成虫,单日平均诱虫量为2.09~6.72头/灯,峰日诱虫量高达40头/灯。灯上成虫数量变化趋势与田间消长动态基本一致,可用于盲蝽成虫种群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0.
在二化螟预测预报中,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诱捕方法被广泛采用,为比较这两种方法对稻田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差异,于2010—2014年在浙江温岭地区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对诱芯和诱捕器种类、田间越冬幼虫量以及气象因子对二化螟诱捕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越冬代二化螟,采用性诱剂和黑光灯诱捕的二化螟成虫数量的消长动态基本一致,但采用性诱剂诱捕的成虫峰期出现早、峰次多,而且诱捕量显著高于黑光灯诱捕;不同性诱剂诱芯与诱捕器之间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和黑光灯两种方法诱捕的虫量与田间越冬的幼虫基数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两种诱捕方法的诱捕虫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对于越冬代,诱捕的虫量与温度呈负相关,而其余各代的诱捕虫量则与温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采用国际通用的监测技术,利用橘小实蝇、瓜实蝇、地中海实蝇引诱剂和水解蛋白诱饵,在广西凭祥市确定存在蜜柑大实蝇的果园开展了针对性的诱捕;诱捕结果表明,瓜实蝇引诱剂和水解蛋白诱饵能够诱捕到蜜柑大实蝇成虫,且水解蛋白诱饵比瓜实蝇引诱剂诱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在北方落叶果树产区的寄主范围、发生规律及为害程度等,对橘小实蝇在郑州地区果园的发生、为害及防控技术进行了研究。利用橘小实蝇性诱剂对成虫进行监测;测定了菊酯类、有机磷类、烟碱类、微生物类和氨基甲酸酯类共12种杀虫剂对橘小实蝇的室内毒力;并开展了诱杀法田间防治橘小实蝇研究。结果显示,橘小实蝇在郑州地区一年发生4~5代,为害时期为6月-11月。敌百虫和毒死蜱对橘小实蝇成虫毒力最高。诱杀法中性诱剂黄板和实蝇生物诱捕剂的引诱作用持效期约为7 d。在苹果采收前后,香蕉精油和苹果精油对橘小实蝇的诱集效果最佳。在郑州地区需要在6月前对橘小实蝇的发生做好监测防范工作,单一使用诱杀法效果不佳,需在高峰期使用化学防治配合其他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桉树枝瘿姬小蜂的监测和绿色防控技术,选择DH201-2、大叶桉和窿缘桉的桉树油及?-松油烯、DL-柠檬烯配制了8种引诱剂,于2016—2019年进行了桉树枝瘿姬小蜂诱虫试验及林间应用。结果表明,这8种引诱剂对桉树枝瘿姬小蜂均有引诱效果,诱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DH201-2桉树油+?-松油烯(77∶23)≥?-松油烯+柠檬烯(8∶2)DH201-2桉树油大叶桉桉树油+?-松油烯(77∶23)≈窿缘桉桉树油+?-松油烯(77∶23)大叶桉桉树油≈窿缘桉桉树油≥黄色粘虫板≥市售桉树精油清水对照。林间应用中以DH201-2桉树油+?-松油烯(7∶3)的混配剂引诱效果最佳,在DH201-2桉树林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成虫平均年诱捕量为326.85头/诱捕器,诱虫量是黄色粘虫板的2.46倍。该诱剂可应用于桉树枝瘿姬小蜂种群监测与防治。实践应用中,建议诱捕器悬挂高度为2 m。  相似文献   

14.
通过甜菜夜蛾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杀虫灯对甜菜夜蛾诱捕效果比较表明,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与频振式杀虫灯所诱到的成虫消长规律基本一致。通过SAS统计分析,干式性信息素诱捕器、水盆性信息素诱捕器和频振杀虫灯的平均诱虫量变化趋势紧密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r1=0.950 36,r2=0.934 55,r3=0.853 20。但两种性信息素诱捕器的诱蛾量高于频振杀虫灯,干式诱捕器与频振灯诱蛾量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5.
2010年8~10月,在武鸣县柑橘园开展了优易双捕诱虫剂对柑橘小实蝇的诱捕效果试验,共诱捕到865头柑橘小实蝇,其中雄虫841头,雌虫24头,结果表明,优易双捕对柑橘小实蝇有较好的诱捕效果,药效持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6.
进行98%甲基丁香酚诱杀柑橘小实蝇(雄)成虫的相关使用技术试验,结果袁明:98%甲基丁香酚用药量为果蝇诱捕器2mL,只;于第1次用药后,以每隔14d进行加药(2mL/只);诱捕器挂放离地面高度1.5m左右,在橘园应用,能收到良好的诱杀效果。  相似文献   

17.
2008年4月至2009年3月,在老挝境内应用性引诱剂对琅南塔、乌多姆赛、琅勃拉邦和万象4省进行了实蝇诱捕.放置了24个诱捕器,诱捕到果实蝇属(Bactrocera)实蝇1233头,15种.其中,琅勃拉邦省实蝇种类最多;橘小实蝇种群数量最大;瓜实蝇、南瓜实蝇、颜带实蝇、橘小实蝇、锈实蝇分布最广.  相似文献   

18.
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的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成虫的诱捕效果,选择目前生产上常用的的性诱、食诱、灯诱并结合不同诱捕器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诱捕方式对黏虫成虫的诱捕效果差异很大。在性诱剂诱捕器和食诱剂诱捕器中,以新型诱捕器+2号性诱剂所组成的诱捕方式诱捕效果最好,明显优于其他诱捕处理的诱捕效果。在采用相同诱捕器的情况下,2号性诱剂的诱捕效果明显优于1号性诱剂。在所用诱剂相同的情况下,不同诱捕器的诱捕效果无显著差异。性诱剂、食诱对黏虫的诱捕效果均低于黑光灯和高空探照灯。但不论采用何种诱捕方式,虽然诱虫量差异很大,但其所反映的虫情动态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所以,建议在生产中推广使用新型诱捕器+2号性诱剂所组成的诱捕方式。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斜纹夜蛾性诱剂与频振杀虫灯对烤烟斜纹夜蛾诱捕试验效果比较表明,二者所诱到的成虫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但斜纹夜蛾性诱剂的诱蛾量显著高于频振杀虫灯的诱蛾量,防控效果比较,性诱剂防控区比常规农药防治区虫口密度平均减退79.78%.频振杀虫灯防控区比常规农药防治区虫口密度平均减退65.34%.性诱剂防控区比频振杀虫灯防控区虫口密度平均减退44.06%.  相似文献   

20.
实蝇是一类重要的检疫性园艺害虫,易造成果实未熟先黄、脱落和腐烂。利用饵剂进行成虫诱杀是防治实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而国内目前普遍缺乏绿色高效的实蝇饵剂。多种微生物被报道对实蝇具有引诱能力,配合诱捕器使用,可以成为一种高效绿色的成虫防治技术。本研究从海南、广东、广西、江西、浙江、湖北等地的柑橘、番石榴、杨桃等虫果及寄主叶片上分离获得了357株酵母菌菌株,通过26S rDNA测序,鉴定出这些菌株分属于8个属、25个种,包含假丝酵母属Candida(6种)、有孢汉逊酵母属Hanseniaspora(5种)、毕赤酵母属Pichia(9种)、酿酒酵母属Saccharomyces(1种)、有孢圆酵母属Torulaspora(1种)、子囊酵母属Galactomyces (1种)、Starmerella属(1种)和威克汉姆酵母属Wickerhamomyces属(1种)。在所有分离培养的酵母菌中,优势种是仙人掌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opuntiae,优势度指数为0.22。在模拟田间环境的半封闭网室中测定357株酵母菌株发酵液对南亚果实蝇Zeugodacus tau和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雌雄成虫的引诱活性,初步筛选获得发酵液引诱活性较好的菌株12株,其引诱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的数量分别是阳性对照的1.0~3.7倍和3.2~7.8倍。进一步筛选发现克鲁维毕赤酵母Pichia kluyveri ZJGJA31和球形环孢菌Torulaspora globosa HBMTA13发酵液对南亚果实蝇田间引诱能力分别为(10.6±1.7)头/诱捕器和(6.8±1.1)头/诱捕器;对橘小实蝇田间引诱能力分别为(9.1±1.1)头/诱捕器和(23.0±2.9)/诱捕器。结果表明,P.kluyveri ZJGJA31和T.globosa HBMTA13发酵液具有被开发成实蝇引诱剂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