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 [Uromyces viciae-fabae (Pers.) Schroet ] 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2.
 蚕豆锈病是由蚕豆单胞锈菌 [Uromyces viciae-fabae (Pers.) Schroet ] 引起的蚕豆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为提高蚕豆锈病抗性种质筛选的效率及准确性,本文采用混合菌株在温室条件下苗期接种、成株期评价的方法进行抗性鉴定。以抗病材料K0772和感病材料K90315为对照,对1416份材料(3个年度鉴定材料数量分别为290、517和609份)进行鉴定试验,其中重复鉴定材料77份。抗病对照K0772历年均表现为抗病(R);感病对照K90315分别表现为感病(S)、感病(S)和高感(HS)。不同年份间的病情指数T检验结果显示,对照品种K0772和K90315及重复鉴定材料的3年重复鉴定结果间差异并不显著,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同时,重复鉴定材料组间分别呈极显著、显著、极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年度间的重复鉴定结果高度一致,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通过3年重复鉴定,获得高抗(HR)材料12份,抗病(R)材料47份,中抗(MR)材料18份。因此,利用混合菌源进行苗期接种和在成株期对蚕豆品种锈病抗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该方法可以用于蚕豆锈病综合抗性材料的筛选和抗病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3.
冀鲁豫部分小麦生产品种在甘肃陇南的抗条锈性表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7-2008年,在甘肃省农科院植保所甘谷试验站及天水市的不同海拔高度地区,对收集到的146份冀鲁豫生产品种进行了全生育期抗条锈性鉴定及成株期抗条锈性监测。结果发现,仅有绵麦39抗性表现稳定,对接种鉴定及自然诱发的条锈病均表现免疫,合选18、许6、矮抗58等3份材料的抗性表现也相对较好,抗性比例仅为2.74%,其余142份材料均表现感病。文中还对各品种利用前景、评价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黄淮麦区主栽小麦品种对茎基腐病的抗性水平、不同抗性指标的相关性,以及茎杆和籽粒中镰刀菌毒素积累情况,在采用苗期茎基部滴注法和成株期混合播种法进行抗性鉴定的基础上,本研究还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小麦茎杆和籽粒中6种常见镰刀菌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的20个小麦品种中,苗期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的分别有‘百农207'等4个、‘郑麦7698'等7个、‘周麦18'等 4个和‘矮抗58'等5个,分别占20%、35%、20%和25%。成株期表现抗病、中抗和感病的分别有‘周麦18'和‘中麦895'共2个、‘济麦23'等 8个和‘矮抗58'等 10个,分别占10%、40%和50%。抗性鉴定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苗期和成株期抗性水平无显著相关性(P>0.05)。毒素检测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籽粒中均未检测到毒素,茎秆中均检测到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及隐蔽型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葡萄糖苷(D3G),含量分别为4.03~17.65 mg·kg-1、0.09~1.28 mg·kg-1和1.93~16.82 mg·kg-1。根据研究结果,认为‘矮抗58'和‘郑麦7698'可作为感病和中抗对照品种。本研究结果为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评价、抗性品种培育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甘蓝根肿病的人工接种体系与抗源材料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欣  王超  张晓烜  王帅 《植物保护》2015,41(5):121-126
试验分别比较了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浓度以及不同土壤pH条件下人工接种甘蓝根肿病后甘蓝的发病情况,筛选出一套甘蓝根肿病苗期抗性鉴定与评价的最佳接种体系:最佳接种方法为菌土法;最佳孢子接种浓度为1.6×108个/g基质,最佳土壤pH为6.0。利用最佳人工接种体系,对东北农业大学甘蓝课题组提供的20份甘蓝材料进行抗性鉴定,其中抗病(R)材料3份,中抗(MR)材料9份,感病(S)材料7份,高度感病(HS)材料1份。  相似文献   

6.
于2016—2017年对山西地区358个玉米栽培品种开展了玉米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综合2年的结果发现,在鉴定的358个玉米栽培品种中,表现为高抗(HR)、抗病(R)、中抗(MR)、感病(S)和高感(HS)玉米矮花叶病的玉米栽培品种分别有213、31、17、59和38个,分别占鉴定总数的59.50%、8.66%、4.75%、16.48%、10.61%。参试品种中主栽品种83个,全部表现出对矮花叶病具较好的抗性。其中,60个品种表现高抗,且已在山西大面积推广。275个拟推广的新品种中,有35.27%的品种表现为感或高感玉米矮花叶病,在综合评价及品种选择时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7.
水稻抗纹枯病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抗感反应不同的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气候箱、控温室中进行水稻苗期抗纹枯病接种试验,并与田间相应的成株期抗性试验进行比较,研究水稻苗期快速鉴定技术。结果表明:85%的相对湿度为纹枯病菌侵染危害水稻苗期植株的适宜湿度;苗期5个水稻品种对纹枯病抗性差异极显著,可将其分为相对感病(Lemont、武育粳3号)和相对抗病(YSBR1、Jasmine85、特青)2大类;接种叶龄对发病程度有显著的影响,5个品种在四叶期接种时的平均病级显著高于五叶期接种的平均病级;苗期水稻品种间抗感差异小于田间鉴定试验结果,但两者间品种抗感趋势基本一致。苗期快速鉴定技术可用于大规模水稻品种(组合)的抗性筛选或初步鉴定。  相似文献   

8.
以51份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种质资源为材料,以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红阳’、美味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var.deliciosa‘徐香’为对照,利用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actinidiae PSAM228对软枣猕猴桃离体枝条和叶片进行人工接种和溃疡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半木质化离体枝条接种后的感病结果基本一致并达极显著相关水平,相关系数为0.9359,半木质化离体枝条接种可作为软枣猕猴桃溃疡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根据病情指数将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按感病程度分为高抗、中抗、感病、中感和高感5个级别,其中高抗资源33份,中抗资源18份,没有感病、中感和高感级次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稻曲病近年来逐步上升为世界多个水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丰富的抗性种质资源进行抗性品种选育是控制稻曲病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四川省进行三年病圃筛选试验,我们从843份水稻材料中鉴定出179份完全不感稻曲病的抗性材料和两份高感材料(病穗率高达50%以上),其余材料的病穗率介于0.1%~48.8%之间,55.1%的病穗只有一个稻曲球,而高感稻曲病的蒲江6号单穗稻曲球高达38粒。然后我们选取36份材料进行多点多期播种,进一步验证其稻曲病抗感性。结果表明,有3份材料在所有试验中都不感稻曲病,18份材料偶发稻曲病呈现高抗,蒲江6号仍然表现为高感。我们用450对SSR引物对其中35份材料与蒲江6号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其中12份材料与蒲江6号的多态性达10%以上,其中最高为ITAT144(16.1%),其次是泸香90-2(14.8%)和Domsia-2(14.4%)。因此,我们选择这些材料与蒲江6号杂交构建基因定位与克隆群体。  相似文献   

10.
稻曲病近年来逐步上升为世界多个水稻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利用丰富的抗性种质资源进行抗性品种选育是控制稻曲病害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四川省进行三年病圃筛选试验,我们从843份水稻材料中鉴定出179份完全不感稻曲病的抗性材料和两份高感材料(病穗率高达50%以上),其余材料的病穗率介于0.1%~48.8%之间,55.1%的病穗只有一个稻曲球,而高感稻曲病的蒲江6号单穗稻曲球高达38粒。然后我们选取36份材料进行多点多期播种,进一步验证其稻曲病抗感性。结果表明,有3份材料在所有试验中都不感稻曲病,18份材料偶发稻曲病呈现高抗,蒲江6号仍然表现为高感。我们用450对SSR引物对其中35份材料与蒲江6号进行多态性分析,发现其中12份材料与蒲江6号的多态性达10%以上,其中最高为ITAT144(16.1%),其次是泸香90-2(14.8%)和Domsia-2(14.4%)。因此,我们选择这些材料与蒲江6号杂交构建基因定位与克隆群体。  相似文献   

11.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及抗源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已报道的七种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对两个感病和两个抗病品种进行鉴定比较。结果表明:草酸浸根(叶)法用于白菜型油菜鉴定效果不好;不同生育期的油菜对菌核病抗性有差异,应该以花期鉴定为主,苗期鉴定为辅;在花期以麦粒叶腋接种、琼脂块叶腋接种和牙签茎杆接种,接种后发病程度依次为牙签>麦粒>琼脂块;三种花期接种方法与大田接种鉴定的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8000),这三种方法均能有效反映抗、感品种的差异,其中花期牙签茎杆接种法与大田接种鉴定法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r=0.9140)。根据抗性鉴定方法比较的结果,选用花期牙签茎杆接种法,以中油821为对照,对四川农业大学油菜研究中心G1自交系的44份油菜育种材料进行鉴定、筛选,得到12份高抗材料,其中有5份材料的抗性极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对叶盘保湿方法的改进, 不同菌源接种后发病严重度的分析, 抗?感病对照品种的确定, 建立了一种更为便捷?可靠?稳定的葡萄白粉病室内抗性鉴定方法:取葡萄藤自上而下第2~4片幼嫩叶片, 打取直径15 mm的叶盘置于1.5%水琼脂平板进行保湿, 采集田间菌源直接制备孢子浓度为2×105个/mL的孢子悬浮液接种, 选定抗?感病葡萄品种做对照, 14 d即可完成抗性鉴定?采用此方法对11个葡萄品种(品系)进行了葡萄白粉病抗性评价, 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品种(品系)对葡萄白粉病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高感品种为‘巨峰’‘夏黑’和‘阳光玫瑰’等, 感病品种为‘玫瑰香’和‘马瑟兰’, 抗病品种为‘瑞都科美’和‘无核翠宝’, 高抗品种为‘北冰红’?试验结果为葡萄抗病品种的选育及利用提供了方法和基础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3.
不同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评估生产上常用番茄栽培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抗性水平,采用田间大棚自然传毒的方式,通过对各品种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等参数的比较,结合PCR及ELISA对TYLCV的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了20个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病性。不同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差异较大,试验筛选出仙客6号和金棚1号2份感病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90%和60.9以上;佳红8号、10-秋展47和红罗曼2号3份高抗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其它表现不同程度抗、耐病水平的材料15份,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在10.0%~85.0%和1.0~40.6之间。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玉米生产品种和部分自交系对纹枯病抗性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两年对山东省72份玉米生产品种和30份自交系材料在田间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采用被病原菌侵染的高粱粒作为接种物,在玉米拔节中后期接种,按照国家玉米区域试验抗性鉴定标准进行病害分级评定和抗性评价。在102份材料中抗性级别为高抗、抗、中抗、感、高感的比例分别为1.96%、20.59%、24.51%、33.33%、19.61%,生产品种‘登海3号’和‘聊玉22号’对纹枯病表现高抗。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苗龄、不同接种浓度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番茄白粉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进行筛选。结果表明,番茄苗期接种白粉病最好的方法是喷雾法,接种苗龄为四叶期,接种的最适浓度为106孢子/mL。在此基础上,对东北农业大学番茄研究所提供的54份番茄材料进行白粉病苗期接种鉴定,结果表明,54份材料中,有抗病品种4份、中抗品种16份、感病品种17份、极感病品种17份。  相似文献   

16.
不同向日葵品种对黄萎病的抗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根接种法鉴定不同向日葵种质资源对黄萎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40份供试向日葵品种依据抗性划分标准共分为3类,其中中抗品种有5份如:‘118’、‘新葵杂5号’等;低抗品种有8份如‘767’、‘KJ003’等;其余27份供试材料均呈现感病;没有鉴定出免疫和高抗的向日葵品种。  相似文献   

17.
水稻品种苗期阶段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水稻品种各叶期对白叶枯病的抗性表现和强弱程度可分为四类:(1)全期抗病型;(2)全期中抗型;(3)苗感成株抗病型;和(4)全期感病型。可以看出,水稻品种除少数苗感成抗型外,其余三种抗性类型苗期与成株期的抗性反应是一致的。由于中抗、成抗和感病品种各叶期的抗性有随着叶位的升高而抗性增强的趋势,不同抗性品种在苗期阶段抗感对比均较成株期明显。因此,水稻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鉴定采用苗期鉴定方法是可行的。影响水稻品种苗期抗性的因素是:苗龄(叶期)、观察时期、品种与菌株的组合等。  相似文献   

18.
 种质资源筛选是抗病育种的前提和基础。以已知抗病水平的5份鉴别品种为对照,对水稻5个类群和1个混合类群的299份品种进行了温室苗期纹枯病抗性鉴定,筛选抗纹枯病水稻新种质。在“雾室/mist-chamber”环境下以改进的带菌木质短棒为接种物、以基于“叶枕高”的“0~9”级病级指标为标准,可有效区分对照品种间的抗病水平。299份品种中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中抗以上品种比例仅为36.5%,多数品种为中感至高感水平。就水稻不同类群而言,AUS类群中中抗以上品种的分布频率最高,超过60%;其次为ARO类群,为54.6%;分布频率最低的为TRJ类群,仅为22.7%。结合各品种苗高及与抗病对照YSBR1间的病级差异,从299份品种中筛选到7份抗病新种质,其中1份的抗性显著高于YSBR1,接近高抗水平。本研究为水稻抗纹枯病遗传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源,同时为选择合适的类群间品种杂交以培育抗纹枯病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重要品系对胶孢炭疽菌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橡胶树抗性种质的鉴定与利用是控制橡胶树炭疽病的一项重要措施。采用室内离体橡胶叶接种法、田间种质圃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条件下定期田间病害调查方法, 2011-2012年在海南省儋州开展46份重要橡胶树种质对胶孢炭疽菌病抗性鉴定和评价。把抗炭疽病程度划分为高度抗病(HR)、抗病(R)、中度感病(MS)、感病(S)和高度感病(HS)共5个级别,根据抗性评价结果分析得出:高度抗病(HR)类型的0份;抗病(R)类型8份, 占17.39%; 中度感病(MS)类型19份,占41.30%;感病(S)类型16份,占34.78%;高度感病(HS)类型3 份,占6.52%。筛选出的抗病品种,是今后可利用的抗性种质资源。本研究结果为炭疽病抗性种质资源的利用、培育及病害管理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20.
不同苜蓿品种对镰孢菌的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守彦  李敏权  赵慧 《植物保护》2011,37(1):110-114
为探明苜蓿不同品种对能引起苜蓿根腐病的茄镰孢(Fusarium solani)、半裸镰孢(F. semitectum)、弯角镰孢(F. camptoceras)等3种镰孢菌的抗性差异,提供筛选抗耐病性材料的新来源,通过室内盆栽法,对30个苜蓿品种(系)进行了苗期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各品种之间抗病性差异显著,其中‘德里兰德’、‘新疆大叶’、‘苜蓿王’对半裸镰孢表现为抗病,病情指数分别为18.11、19.93、19.96,占鉴定总数的10%;总体来看,‘猎人河’等7个品种表现耐病,病情指数为25.30~39.95,占鉴定总数的23.3%;‘甘农2号’等18个感病品种,病情指数为40.55~59.56,占鉴定品种总数的60.0%;‘德宝’等5个品种为高感,平均病情指数为61.7~68.6,占鉴定总品种数的16.7%,无免疫和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