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于新友  李天芝 《猪业科学》2019,36(12):92-94
猪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细菌性传染病。仔猪和老龄猪对该病具有一定抵抗力,症状表现不明显,性成熟期猪易感性增高,母猪表现为流产、死胎、不孕等,公猪表现为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等。文章主要从猪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及防控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猪布鲁氏菌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病,目前分布于全世界各地。猪布鲁氏菌共有5个亚型,中国该病主要由3个亚型引起,该病能引起多系统功能障碍,并能引起猪繁殖障碍。文中分别从病原学特征、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理、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诊断治疗等方面系统地介绍了猪布鲁氏菌病,希望能对科研工作者和养猪企业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该病会引起家畜繁殖障碍、关节炎等症状。布鲁氏菌病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会影响牛羊的健康生长,进而对我国养殖经济造成一定危害。文章从布鲁氏菌病的病原特点、诊断技术和防治对策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探究有效的防控布鲁氏菌病的方法以及牛羊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防控该病应从保护健康畜群、消灭疫场的布鲁氏菌病和培育健康幼畜三方面进行。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危害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5.
布鲁氏菌病的综合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防控该病应从保护健康畜群、消灭疫场的布鲁氏菌病和培育健康幼畜三方面进行。介绍了该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危害及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的早期诊断及鉴定是该病防控的重要环节,其诊断技术主要包括细菌学诊断技术、血清学诊断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布鲁氏菌病防控应坚持预防为主的策略,其免疫主要以弱毒活疫苗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及重组DNA技术的发展,基因工程疫苗成为近年研究热点,但目前尚未有鉴别疫苗免疫和自然感染的鉴别诊断技术及相应的疫苗制品。本文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技术和疫苗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概述,以期为建立灵敏性高、特异性强、高效便捷且易推广的布鲁氏菌病诊断技术和研发更加安全有效的布鲁氏菌病疫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畜牧从业人员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增加动物饲养价值。本研究收集临床上患者的感染途径、症状、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等相关资料,为该病找到最佳防治方案。布鲁氏菌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人畜共患病之一,病畜是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牛、羊、猪常见,马、犬也偶见感染,主要引起母畜流产和公畜睾丸病变等;人主要通过接触病畜或者受污染的物品而感染,感染前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情发展可表现为发热、盗汗、关节疼痛、生殖系统受影响等症状。人畜共患病必须提高警惕,一旦感染布鲁氏菌病,坚持早发现早治疗原则,该病治疗周期长,但坚持治疗仍可完全治愈。  相似文献   

8.
玉树州某山羊养殖场中的8只怀孕母山羊在妊娠后的4个月发生了流产、死胎,个别流产山羊表现为跛行,结合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及实验室的血清学诊断,确诊为布鲁氏菌病。本实验表明玉树州存在布鲁氏菌的感染,应加强布鲁氏菌病的监控和流行病学调查,并做好扎实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牛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可以引起母牛流产,公牛发生睾丸炎和附睾炎。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布鲁氏菌病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病,简称"布病"。易感动物种类很多,其中羊、牛、猪最为易感。  相似文献   

10.
猪布鲁氏菌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晓夏  吴清民 《猪业科学》2008,25(11):34-35
猪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疾病,该病以怀孕母猪流产和公猪睾丸炎为主要特征,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外,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也具有重大影响。该病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结合实验室检测做出判断;控制该病应以预防为主,阻止病原传入猪群为主;一旦猪群感染或患病,则应以严格检疫、淘汰阳性猪,逐渐净化猪场为主要措施,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建议种猪群慎用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布鲁氏菌(Brucella)感染所致,全世界分布广泛,属于人畜共患病。本文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症状表现、流行原因、防控措施等方面对该疾病进行了详细介绍,希望为疫病防控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母畜流产及动物生殖障碍的人畜共患病,该病的死亡率虽然不高,但该病对人与动物都有极大危害,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随着近年来养殖行业发展,特别是肉牛奶牛养殖行业的发展,该病在养殖场呈现出上升趋势,对行业的发展形成阻碍,严重时还威胁到人们的健康。本文从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入手进行简要概述,同时为动物布鲁氏菌病净化处置及防控,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也为以后养牛行业提供借鉴及为布鲁氏菌的净化及防控提供相应理论依据及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3.
布鲁氏菌的客观存在影响着羊的健康状况,需要采取科学的诊断及防控措施进行处理。因此,应明确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要点,采取可靠的防控措施缩小该病的影响范围,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奶牛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布鲁氏菌病是由牛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侵害生殖器官,可引起妊娠母牛流产、公牛睾丸炎和附睾炎等。综述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方法,并提出了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2012—2014年贵州省荔波县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该病防控及下一步疫病净化工作提供参考,实验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方法对荔波县猪(7个规模场、64个散养户,共计548份样品)、牛(6个规模场、229个散养户,共计647份样品)、羊(4个规模场、268个散养户,共计1 268份样品)进行了布鲁氏菌抗体检测。结果显示:2012—2014年荔波县猪、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均为0%,说明荔波县动物感染布鲁氏菌病在国家控制标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在全国范围内呈现反弹态势,发病率居高不下,其又是引起人布鲁氏茵病的优势菌种,因此做好羊布病防控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结合甘肃省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本文从病原学、流行病学、症状、诊断和防控等方面进行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布鲁氏菌病已成为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其疫情在人、畜间逐年上升。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而且严重影响我国现代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及早发现、准确、快速地检测该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动物布鲁氏菌病诊断方法做一简要概述,为今后布病诊断新方法的研究和现有方法的选择运用提供参考,以便更有效地防控该病发生。  相似文献   

18.
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对防治动物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至关重要,其不仅可早期发现传染源和隐性感染动物,而且可检测动物通过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水平,为合理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科学依据。实验室诊断与检测动物布鲁氏菌病常规方法包括:一般实验室检查、免疫血清学试验和病原学检查;高新生物技术包括: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及荧光偏振试验(FPA)。目前,我国对该病诊断的国家标准主要是依据细菌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来确定。其中免疫血清学试验是我国最常用的诊断与检测方法,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而且还用于人感染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检测。但是,这种诊断与检测方法在我国已经使用半个多世纪,并且存在着许多弊端,诸如:非特异性反应、假阳性、前带现象或动物自身免疫抑制等,因此还远不能满足对动物布鲁氏菌病的防控需求。探索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实验室诊断与检测新技术以及高新分子生物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对于早期开展动物布鲁氏菌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早期确诊和防控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家畜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该病以羊、牛和猪最易感,犬及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其特征主要是侵害生殖系统,引起流产、不孕、睾丸炎等.感染动物可长期带菌,成为对其他动物和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该病曾在上世纪末得到有效控制,但近年来,家畜布鲁氏菌病阳性率逐步升高,疫情有反弹趋势,已成为我省重点防控的人畜共患病种.  相似文献   

20.
吴丹丹  周勇 《现代畜牧科技》2019,(7):137-137,139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成员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细菌性疾病,这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可使大量动物感染的重要疾病。布鲁氏菌寄生于家畜的网状内皮系统和生殖器官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母畜发生流产和公畜患有附睾炎和睾丸炎,慢性感染普遍存在。现对布鲁氏菌病的病原特点、传播方式、治疗和防控等方面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