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过对设计的感性和理性的分析,论证了感性是产生艺术的原动力,理性是产生物象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置于哲学的层面来看,都是在哲学审美基础上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表现。从而得出结论,艺术需要通过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的方式来体现,理性需要艺术赋予灵感和热情,人的行为都是一种设计行为。  相似文献   

2.
休谟的怀疑论哲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一个枢纽点。它通过对人类理智能力的考察,提出了不可知论的观点,从而充分暴露了此前唯理论、经验论所包含的"独断论"成分,动摇了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内的整个哲学基础。如不解决他提出的挑战性问题即可知与不可知的矛盾,哲学就很难继续向前发展。休谟的怀疑论对后人的影响是无与伦比的。它的怀疑论把康德"从独断论的迷梦中唤醒",孕育了康德的"批判哲学"。它的精神实质和思维方式为现代西方诸多哲学流派所师承,实证主义、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乃至实用主义都把休谟奉为"宗师",由于休谟哲学的独特魅力,自其诞生以来,思想理论界对它的讨论从未中止过,但褒贬不一。本文就休谟的怀疑论哲学的内在逻辑作一简要论述,并阐述它对近、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古希腊理性科学以理性作为其最高原则,它善用逻辑演绎推理,具有非实用非功利性,对前人的理论善于怀疑和批判。古希腊理性科学精神对当代科技创新具有非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理性科学以理性作为其最高原则,它善用逻辑演绎推理,具有非实用非功利性,对前人的理论善于怀疑和批判.古希腊理性科学精神对当代科技创新具有非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是马克思实现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革命中所体现的基本思考方式。在马克思的哲学思考中,其逻辑起点是"有界限的"(或"被限定的"),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这一特别限定的对象的深入批判中,将其理论诉诸于现实的革命运动,把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建立在创造未来社会的无限可能性上。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的探究可以引发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深层理论思考。马克思"有限的"思考方式开启了不同于传统哲学的当代哲学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哲学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十八世纪末期哲学家对于人类普遍历史的思考。康德的历史哲学深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为后来的德国古典历史哲学开辟了道路。影响了费希特和黑格尔等哲学家,在历史哲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的“人性论”,以儒学伦理人性为精神依归。以西方新人文主义人性论为理论基础。他选择了内在视角,以具有共通情感与理性的人来取代“阶级性”的人。反对阶级人性论;在“情感”与“理性”的二维之间。强调理性的支配作用。批判五四新文学、无产阶级文学“浪漫主义式的情感泛滥”。梁实秋人性观强调普遍性、社会性、稳定性。排斥差异性、个体性、变动性。体现出激荡的现代文坛中一份独特的古典情怀。  相似文献   

8.
羊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们赋予它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过去在十二生肖中,一直流传着属羊的人命苦的传说。可能这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诞生的标志性著作,它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和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哲学的基础上,在历史观方面形成了唯物的、辩证的不同于传统抽象的历史观,把人从单纯的崇尚理性的抽象思维中带回了现实的人的实践生活中,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前提,即"现实的个人",并对此前提和出发点进行了分析,为唯物史观的最终创立奠定了基础。同时,《形态》系统地阐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阶级斗争学说和国家与革命的理论、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等历史唯物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构造了唯物史观的理论体系,标志着唯物史观的诞生。  相似文献   

10.
信息是博弈论研究中的一个基本概念,而参与人了解信息的程度则是分析古诺博弈模型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描述了经典的完全信息下古诺产量博弈模型中的参与人完全理性假设,然后讨论了不完全信息下参与人的三种理性预期假设类型,包括幼稚期望、适应性期望和有限理性期望。理论分析得出:不同信息条件下对古诺博弈模型中参与人的理性假设是不同的,进而会影响着模型的建立以及博弈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回顾俞吾金先生《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吗?》一文的同时,对科学哲学的世界观由康德式的整体世界观念向马克思式的周围世界观念转向进行了粗略的分析。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回顾了康德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式的世界观。第二部分则叙述传统科学哲学的世界观,并分析其出现的一系列难题。第三部分则叙述现代科学哲学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创新的科学,它离不开理论创新。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赋予它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使它永葆科学青春和旺盛的生命力;理论创新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创新提供正确的世界观,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文化现代性就是指要以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为主导,以民族文化为本位,保持中国儒学文化所蕴涵的稳定性、延续性和包容性,学习西方的理性精神,把握真、善、美的理性认知方式,直面全球背景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反思现代人的实践行为和思维方式,拯救现代人心中的困惑、彷徨与焦虑,使东西方文化从差异逐渐走向融合,这也正是笔者所要探讨的问题——对文化现代性哲学解读之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私营企业方兴未艾,其企业文化建设刻不容缓。笔者从企业文化和企业伦理基础入手,从企业伦理和人文关怀的“有限理性”角度来分析私营企业文化的渊源现状与精神缺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型私营企业文化的新思路,并给出了实践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
《辽宁畜牧兽医》2011,(3):17-17
羊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处于边缘的地位。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们赋予它两种截然不同的含义。过去在十二生肖中,一直流传着属羊的人命苦的传说。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起实施的全国高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在推进了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从评估的目的角度分析,种种异化现象的主要根源之一在于评估目的的管理主义倾向。而管理性目的对教育性目的的压倒性优势,又来自于评估者在价值观和行动指导上的工具理性对于价值理性和沟通理性的侵占。因此,只有从理性进行充分地反思,才能真正落实那些对高校教学评估有益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投入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难题。谈起这一话题,山东省胶州市委书记祝华的体会颇显理性:“胶州为破解新农村建设投入难题,经过三年多探索.已经形成了‘三大投入机制’,即以财政撬动为主的政府引导机制、以劳务投人为主的制的理性农民主体机制、以互动互赢为主的社会参与机制,使新农村建设从'办好实事的实践层面'上升为'健全机阶段。”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对主体哲学的批判赋予了语言历史与社会的向度。而民族作为历史现象和具体社会关系的一种存在,离不开语言对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语言是民族的根本性特征之一,这一基本观点对中国民族语言观的形成、发展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工作多年来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语言观在中国的灵活运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提出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引起了广泛而持久的争议。在冷静思索卢梭关于人类社会及其文明异常激烈的批判之际,综合分析他的感性观、理性观和自然观三者之间的辨证关系,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他倾注了毕生精神与情感而为之奋斗的事业——人的解放。今天的教育力图冲破普遍理性主义的樊笼,追求个人自由完整的发展以及个人与他者、与世界和谐共处的可持续发展,正可以从两百多年前卢梭通过“自然人”而描绘的教育理想中得到启示。  相似文献   

20.
"博弈参与人是完全理性的",这是古典博弈论的基本假设,是博弈论发展的理性基础。但是这个假设却产生出一系列博弈困境和悖论。这促使古典博弈理论理性基础的修正-有限理性下的博弈理论诞生。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是划分古典博弈论和现代博弈论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