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语言与文化之间密不可分且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文化知识在语言学习中的必要性。我国的英语专业教育,重在强调对英语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输入,却忽略了对本民族文化的教育。这在少数民族地区尤为突出。这导致了英语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中,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缺失,不仅会阻碍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而且也阻碍了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因此,让英语学习者充分认识和理解母语文化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沈阳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这一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与汉族学生的同质性水平较高。经常使用少数民族语言进行交流的被试在语言焦虑程度上明显高于其他被试。少数民族被试之间的英语学习动机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英语能力对其学习动机产生影响的维度则多于汉族被试。  相似文献   

3.
一种民族语言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密切相关。英语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外来词。因此,英语的词汇相当庞杂,同义词特别多,这固然增强了荚语的表现力,但同时也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困难。本文通过分析英民族历史与文化,来了解英语外来词的来源,以帮助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词汇的全貌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对许多令人困惑的现象——如英语外来词为何这么多,同义词为何这么丰富,拼写为何这么纷乱——可以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4.
语言文化是文明的重要成分,地理环境的烙印根植于语言文化中。不同的地理环境塑造出各具特色的民族性格,同时各种不同的民族语言也离不开地理环境的雕琢。文章主要介绍了地理气候差异对语言文化的影响,地理位置差异和语言特点,地理自然资源差异及语言的特点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是民族学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鄂温克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并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模式。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民族传统文化正处于濒危的境地。文中对鄂温克族传统文化保存现状作详细调查、分析,并提出传承鄂温克族传统民族文化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始终坚持“民族独立与民族自决的历史权利”,列宁在建立苏联的实践中采用了“联邦制”,中国共产党早期主张采用联邦制作为基本的民族政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形成了民族自治和地方自治的结合模式——民族区域自治,摒弃了联邦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自决,从理论创新到实践突破,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举。  相似文献   

7.
埃文基是中俄跨界民族,在中国他们被称为鄂伦春,现分布在俄罗斯北方地区地区。目前,俄罗斯的埃文基等少数民族也面临着被主体民族同化,语言、文化逐渐消失的危险。本文主要介绍俄罗斯埃文基人的历史起源及目前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8.
中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既有地区经济的含义,又有少数民族发展的内涵。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对探讨地区经济发展和少数民族自身发展壮大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域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的政策取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特征分析和存在的问题入手,了解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希望能够对民族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动力源泉,民族文化影响、制约着各民族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规范着各民族的精神、价值观念。探讨新疆多元文化的形成动因,提高新疆少数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从文化认同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高层次转变。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对德意志意识形态和一般社会意识形态进行科学的分析后,发现了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规律,即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形态应该就体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得出来的,也正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形态只有代表人类文明发展道路,与人类文明发展方向相一致,我们才能真正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1.
民族教育不仅仅是个教育问题,它包含着严峻的经济问题和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几年,这些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贫瘠,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却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就,但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人们思想观念落后,各族语言差异等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民族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上面临着许多困难与问题,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整体教育结构,以促进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融通。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各少数民族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代表,对本民族的发展和民族文化进步影响巨大;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文化养成、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选择具有引导性。本文选取新疆12所高校,对新疆13个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展开调查,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流行文化现象及其影响因素,提出通过文化教育引导,增强中华文化认同,鼓励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调适对策。以期对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洪堡特的"语言世界观"是英语言学思想的核心,他反对对语言传统地逻辑地分析,认为语言的普遍性在于人类精神的普遍性,语言内涵的形式是与各民族对周围世界的看法紧密联系的.每一种语言里都包含着一种世界观,各民族语言不同的本质在于其世界观的不同.语言引导和制约着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同时人对世界的认知和改造又反过来作用于语言本身.一门新语言的学习,便是意味着一个新的世界观的习得.  相似文献   

14.
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赋予了各民族语言不同的内涵,并制约着各自使用语言的独特方式.本文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探讨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表达和使用的影响,以及在写作教学中如何利用英汉思维方式对比指导学生的语言写作,以期能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认识,为减少母语负迁移提供一些理据,从而更好地进行英语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有历史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本围绕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及作用同他们对中国农村社会实际的关注,指明了两大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致性,明确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要使革命和建设成功,必须要关注和解决好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族与民族间的交流越发的频繁,从而产生的族际通婚现象成了当代社会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婚姻形式,它包括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和少数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通婚两种形式,这种婚姻形式下的子女民族身份的认同受到宗教因素和传统因素、学校教育、父母受教育水平、民族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而其中民族政策对族际通婚子女民族身份的认同则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族际通婚子女民族身份认同为切入点,分析民族政策是如何影响族际通婚子女民族身份的认同。  相似文献   

17.
语言作为人类互相交流所需的最重要的交通工具,是人类文化的代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各种语言之间的接触情况也越发普遍。本文结合语言接触理论对于维吾尔族语言在新疆这个多民族共存,多语言相间的大观园中的发展变化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对于维吾尔族语言在语言接触过程中对其他民族语言的影响对于维吾尔族语言接触及语言变化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语言政策是一个国家历史性、民族性的缩影。语言政策作为一项语言施力载体对一个国家的民族发展与社会和谐至关重要。而社会学概念帕累托最优作为效率与公平的"乌托邦"自然是一个国家语言政策追求的极致。本文将从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等角度分析一个多民族国家语言政策的最佳路径。  相似文献   

19.
谚语是指民间流行的简短而含有劝告或鉴诫意义的语句。它是一种在结构上和意义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形式,是一种习语。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作为习语的一种,谚语也随之诞生了。不同语言中的谚语反映了不同民族对世界、对人生和对生活中不同事物的经历和观点,它的应用除了使语言更具民族恃点外,还往往使语言更加形象鲜明、生动有趣、简洁明快、更具感染力。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谚语体  相似文献   

20.
<正>根据语言本质和人类语言的发展可以看出,无论是本民族语言还是外语都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但是,学习民族语言和学习外语的过程是不太相同的。学习本民族语言是日积月累的,通过大量的自然接触,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自然学会。而外语是不可能在自然环境中自然学会的,必须经过有意识的学习才能掌握。基础韩语课程既是应用韩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是包括阅读、翻译、写作等语言技能的综合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运用正确并且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关系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