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果实钙元素的缺乏是苹果苦痘病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富士苹果进行试验,未套袋果实在幼果期钙吸收量占总量的30%左右,幼果期后钙的吸收量占70%左右;套袋果实则分别为42%和58%左右,果实套袋后钙的吸收量下降是由于袋内湿度大降低了果实的蒸腾作用,  相似文献   

2.
番茄脐腐病一般在番茄开花后15天左右,果实达核桃大小时发生,病斑发生在果实顶端脐部,即花器残余部位及其附近,故称脐腐病.病部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直径为1~2厘米,随果实的发育,病斑也在扩大到半个果实以上,很快变为暗绿色或黑色,发病部位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表皮有些革质化,受害果实的健全部位提前变红.病斑部在潮...  相似文献   

3.
枇杷主要病害症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江 《农技服务》2002,(10):23-23
<正> 枇杷的病害约20种左右,最常见的有发生在叶片上的各种叶斑病、炭疽病、污叶病、枝干腐烂病,不仅感染枇杷枝叶、树干,还危害枇杷果实,从而降低果实品质,影响果实外观,失去商品价值,减少收入,是枇杷  相似文献   

4.
苹果霉心病又名心腐病、果腐病,果实受害后,造成果实心室发霉或果实腐烂,易引起早期脱落。以往,元帅系列发病最严重,其他品种较轻。近几年,红富士、王林、北斗等也逐渐严重。据调查富士苹果一般发病率为11.0%左右,尤其是随着套袋技术的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正>1症状苹果锈果病又名花脸病、裂果病。病果症状表现为锈果型、花脸型、混合型、绿点型、环斑型等。1.1锈果型。谢花后1个月左右,果实顶部出现  相似文献   

6.
番茄杂交种金冠11植株为无限生长类型,普通叶型,成熟果实粉红色,无绿果肩,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00 g左右,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4.3%左右,风味酸甜适口,果实耐贮运,商品性好。抗病毒病、高抗叶霉病,耐低温弱光能力强,早熟,生育期110 d左右,丰产稳产,适于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7.
<正>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实,叶片、果梗也受害。果实染病,果面有褐色水渍状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直径在1厘米左右,多数下陷,病健交界明显,斑面轮生黑色或橙红色小粒点。这种病斑干燥时易干缩、破裂,像虎皮一样吊挂着,故又名"虎皮病"。潮湿时果实表面溢出红色黏稠物,病果腐烂脱落。高温多雨发病重。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施肥不当或氮肥过多、通风不好,  相似文献   

8.
<正>1桃细菌性穿孔病1.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为害果实和嫩梢、叶片。发病初为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约2毫米左右的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病斑周围有黄绿色晕环,以后病斑干枯。病健交界处发生一圈裂缝,病部脱落后形成穿孔,故称"穿孔病"。果实发病时,果面发生暗紫色圆形病斑,中央稍凹陷,边缘水渍状。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出现黄白色粘性物质;天气干燥时,病斑开裂,果实失去商品价值,枝条受害后形成溃疡斑。  相似文献   

9.
果树套袋栽培能减轻多种常见病虫害,降低农药在果实中的残留量,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但也会诱发一些潜在病虫害的发生,在套袋栽培时必须注意防治。1套袋易诱发的病虫害1.1日灼病套袋后,袋内温度高于袋外2.50~3.70℃,往往容易烫伤果实,使之发生不同程度的日灼,这与袋的种类、质量有关。1.2苦痘病、痘点病水心病等生理缺素症。据调查,普通富士与短枝富士在套袋后,苦痘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3.40%和18.60%左右,而不套袋的则为4.60%和7.70%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套袋后影响了果实对钙的吸收。另外,在施氮肥多的情况下也容易加重发生。  相似文献   

10.
1.适时采收。苹果的采收期对贮藏质量影响很大,采收太早,果实外观色泽风味都不好,而且容易发生虎皮病、苦痘病、褐心病、二氧化碳伤害和失水萎蔫等;采收太晚,在贮藏中果实容易衰老,果肉发绵、褐变,发生斑点病、水心病、果肉湿褐病和腐烂。碘化淀粉指数在80%左右为最佳采收时期。一般而言,早熟品种在盛花期后100天左右采收,中熟品种101~140天,晚熟品种141~175天。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入夏后,气候高温干燥和持续干热风,番茄易发生脐腐病。此病常在番茄开花后15天左右,果实达核桃大小时发生,病斑出现在果实顶端脐部,即花器残余部位及其附近,故称“脐腐病”。病部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直径为1~2cm,随果实发育,病斑不断扩大至半个果实以上,很快变为暗绿色或黑色,发病部位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表皮有些革质化,受害果实的健全部位提前变红。在潮湿的情况下病斑部易遭软腐细菌的侵染,在病斑上产生墨绿色、黑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严重时造成减产。另外,不少菜农把它误认为灰霉病而施以喷药防治,不仅无效,还会增加生产成本,对产品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2.
<正>李是永泰县的传统果树,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全县现有种植面积8200公顷(其中采摘面积6500公顷),年鲜李总产量4万吨左右。李树褐腐病又叫李果腐病,近年来在永泰县李园发生普遍,成为李树生产上重要病害之一。据调查,全县发病的李园近800公顷,占10%左右;李园病果率1.8%—20.6%,平均10.3%;病指0.6—7.1,平均3.1。李树果实受害后,果实变为深褐色或黑色果,严重的则腐烂脱落,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果树套袋栽培能减轻多种常见病虫害,降低农药在果实中的残留量,提高果实外观品质,但也会诱发一些潜在病虫害的发生.在套袋栽培时必须注意防治。一、套袋易诱发的病虫害1、日灼病。套袋后,袋内温度高于袋外2.5~3.7℃左右,往往容易烫伤,发生不同程度的日灼。这与袋的种类、质量有关。2、苦痘病、痘点病、水心病等生理缺素症。据调查,普通富士与短枝富士在套袋后,苦痘病的发病率分别为13.4%和18.6%左右,而不套袋的则为4.6%和7.7%左右.其原因主  相似文献   

14.
番茄杂交种金冠五号为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强.普通叶型,成熟期果实粉红色,稍有绿果肩,扁圆形,平均单果重200g左右,品质优,可溶性固形物3.8%左右,风味酸甜适口,果实耐贮运,商品性好.抗病毒病和叶霉病,耐低温弱光能力强,中熟,生育期110d左右,丰产稳产,适于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刘英胜 《现代种业》2011,(2):56-57,55
苹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苹果黑星菌。近年来,由于果园管理粗放,苹果黑星病在我市发生日趋严重。据调查,苹果叶片和果实一般带菌率达30—50%,重者可达70—80%,果实发病率平均在25%左右,苹果品质、产量和贮藏性能严重降低,商品果比例下降,从而影响到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果品的增收。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从浙江省地方种质资源入手,优质地方种材料经多年提纯复壮和多组合品比,以及2年3点的比较试验,选育了以LG21为母本、G207为父本杂交而成的早中熟薄皮甜瓜新品种青龙。该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叶片较大;果实发育期33 d左右;果实呈短棒形,单蔓单果时,单果重量1.0 kg左右;果皮为墨绿色,果肉呈绿黄色,质地酥脆;果实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14%左右。田间表现抗蔓枯病。适合浙江省及其他适宜地区的春季、越夏和秋季栽培。  相似文献   

17.
李清 《陕西农业》2000,(6):15-16
褐腐病主要为害近成熟的果实。果面起初为淡褐色水浸状小斑.病部迅速扩大呈软腐状,短期内(10天左右)可使整个果实腐烂。果肉松软如海绵状,略有弹性。病部中心逐渐形成同心轮纹状排列的灰白色绒球状茵丝团。病果多数脱落,少数残留树上,失水形成僵果。花和果枝有时受害,发生萎蔫与溃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富士苹果不同时间进行盈动育果袋套袋处理,研究了套袋对苹果果实品质和贮藏性能的影响。在海拔1 600 m左右的山区,以花后40~50 d为最佳套袋时间,在这期间套袋的果实日灼指数轻,果实黑点病发生率低,色泽最好,果皮粗糙指数和果锈指数最低。  相似文献   

19.
夏日香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与湖州南太湖绿洲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杂交一代网纹甜瓜品种。2009年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主要性状表现为植株生长势中等,株型紧凑;果实近圆球形,平均单果质量1.2 kg左右,果皮绿色,果面覆有细密均匀网纹;脆肉型,果肉绿淡黄,果实中心折光糖度15%以上;早中熟,果实发育期43 d左右;田间表现蔓枯病、白粉病耐性较强,适合浙江省及适宜地区的大棚设施栽培。  相似文献   

20.
紫龙北京蔬菜研究中心选育。果实牛角形,商品果紫色,味微辣,果面光滑,品种佳,单果重60克左右,较抗病毒病。适于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